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杀破唐 >

第118章

杀破唐-第118章

小说: 杀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墨夫妇和摩岢神通夫妇比邻而居,中间只隔着一道围墙,祝香正红着眼睛在家里收拾行李,忽听得隔壁院子里郭韧放声大笑,便过来察看,听了郭韧转述的话,便揪着青墨的耳朵把他提回了家。

青墨和祝香走后,郭韧红着眼睛问摩岢神通:“你非要去吗?”摩岢神通道:“我非去不可。”郭韧道:“你去了我怎么办?”摩岢神通嘿笑道:“你过你的日子,要怎么办?”郭韧滴下一颗泪,道:“我怀孕了。”

摩岢神通搔搔后脑勺,茫然地问:“谁的?”

郭韧怒瞪他一眼:“黑面郎的。”转身闪进了屋里。

郭韧没有怀孕,她这么说只是想在丈夫走前问他借颗种子,祝香怀孕了却不自知,她揪着青墨回到家,青墨推开她的手,揉着耳朵,不满地说道:“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人前要给我留点面子,你总是不听,我好歹也是个朝廷命官嘛。”

祝香吐了口气,不满地嚷道:“朝廷命官,朝廷命官,做官有什么好,东奔西走不得安生,还不如做个平头小民呢……呕……”

祝香说到这一股酸水涌到了嗓子眼,她急忙捂住嘴,跑了出去,青墨不明所以,笑话道:“说了生冷东西少吃,怎样,吃坏肚子了。我走之后,你多去夫人那边,有人管着,你的这张嘴呀就能空闲一点,否则……唉,人呢……”

得知妻子怀孕,青墨在家里多呆了一晚,摩岢神通当日就起程,和石家兄弟一起护着小茹出城去追李茂。郭韧自告奋勇陪小茹一道去曹州接苏蓉,和摩岢神通结伴同行。

李茂在离城三十里的一处村镇落脚,和小茹**通宵。

二日清早,李茂见摩岢神通双腿有些发飘,眼圈有些肿胀,便打趣问他是否歇半天才走,摩岢神通面红耳赤,郭韧却大大方方地反问道:“休要打趣人家,你昨晚跟某人又折腾到几时?”李茂不料她竟这般大胆,一时支吾道:“休要胡说,我一早就**歇了。”郭韧啧啧嘴:“你宅中风雨不兴,你屋里的猫儿为何一晚不睡,跑来我家鼓噪?”

摩岢神通与郭韧成亲后,被郭韧的温柔乡陷住,与**在房中日夜**,龙精虎猛的一个小伙子脸上却罩着一股黑气,看的李茂胆战心惊,他恐这少年贪多生病,到哪都将他带着。这回在登州摩岢神通替他挨了一支毒箭,一直在家养伤,伤势痊愈后,郭韧仍旧拘着不放,变着花样让他欲罢不能。

李茂见摩岢神通一******下去,这才狠下心把他带去长安。谁知郭韧仍旧如影随形,依旧纠缠着不放。李茂颇觉无奈,只好把路程安排紧凑点,早日搭救他脱离苦海。

吃过午饭,郑孝章、胡南湘、常木仓、常河卿、青墨等人也陆续赶了过来,李茂问为何不见毛太公,胡南湘笑道:“他一早出门喝羊汤去了,说离别离别,不离别,哪来的重逢,左右就几个月时光,不送也罢。”

青墨扶着祝香的手,把她从白马上扶下来,故作轻松地笑道:“人家看的开,说什么生离死别人生四大乐事,没什么好送的,走便走,来便来,顺其自然就好。”

丢下怀孕的妻子出远门,青墨的心里挺不是滋味,李茂见他的眼圈红红的,不知道是哭过还是熬夜累的,又见祝香的泪水在眼眶里只打转,恐她触景伤情就没有多问。

他点点头,笑道:“老爷子是明白人,我等都还在红尘苦海里煎熬着呢。”说罢上马,向郑孝章、常河卿等人拱手别过。

祝香有孕在身,不便远行,把马缰交给青墨,递上收拾了一晚上的包袱,泪水在眼眶里滚动着,青墨狠心上了马,接过她递来的包袱,低声嘱咐道:“好好照顾自己。”

祝香应了一声,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第220章 艰难的决心

一日来到成武县,趁着成武县大灾之年,李茂购置了三百亩熟地,三百顷生地,地就在苏晓渡乡的苏家庄边上,原本是苏贵家的一个田庄,经历一场大难后,苏贵家道逐渐衰败,收购的鹅鸭绒厂因经营不善已经变卖他人,又欠了一屁股债,沦落到要变卖田产偿债的地步。

这是他的最后一块土地,本欲以低价出手,李茂让苏卿以常平价购入,苏贵拿着这笔钱举家迁往曹州城,买了一座小院,颐养天年去了。

这庄子里原来有所别墅,李茂在孤山镇时还曾来此饮宴过,不幸毁于一场流民之乱。

李茂购入田庄后交给苏振代为打理,陆续收拢流民两百户,田庄的选址规划,苏卿都全程参与,李茂囿于身份,没有过问。

士丞迁移去辽东后,李茂又起用被革职回乡赋闲的祝九掌管田庄。这次他顺道过来,祝九陪着他骑马在田庄里转了一圈,李茂越看越是惊心,对祝九的经管才能不禁高看了一眼。正欲夸赞几句,祝九先露了底,他搔搔脑袋,不好意思地说道:“田庄能有今日都是三娘子的功劳,我嘛,嘿嘿,其实啥也没做。”

巡视完毕,李茂和祝九来到一座池塘边的水榭里,天气转热,此处却是凉风习习。聘请张籍并无具体时限,李茂现在可算是闲人一个,此时看风景的心境,与往日又有所不同。

眯着眼睛打了个盹儿,李茂感慨道:“人这一生忙忙碌碌究竟为了什么,有这么一座庄园,有三五个知心朋友,有贤妻美妾,孝子娇女,夫复何求?”

祝九道:“这可就怪了,俺看那些小官小吏们一个个巴不得天天升官发财夜夜做新郎,你们这些做大官的反倒一个个想回乡种田,这是啥道理?”李茂道:“这片土地本是当地一个乡绅的,说起来我跟他也有些缘分,我见他在此起高楼,见他在此宴宾客,也见他的楼被人烧为平地。”

祝九道:“啊呀,你说什么,我咋一点都听不懂呢?”

“有什么不好懂的,茂哥这是悲秋伤风,感叹世事无常呢。”

青墨捧着几个黄澄澄的梨子走过来,边走边吃,祝九接过一个梨在身上蹭了蹭就吃了起来,李茂把梨凑在鼻子下嗅了嗅,却不急着吃。

他又环顾四周,绿油油的景致很对他的胃口,他继续说道:“我记得书丞曾经跟我说昔日他也曾想过有朝一日功成名就时就归隐田园,晴耕雨读,平平淡淡过这一生,他说他这个梦编织了十年,结果又如何?清海军**间土崩瓦解,他的田园瞬间崩塌,美梦化作泡影。不只是你我,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又有几人敢作此奢望,毕竟人命捏在别人的手里。而捏着你命门的那个人总是喜怒无常,不按常理出牌。”

青墨停止咀嚼,诧异地望着李茂,吐了嘴里的食物,问道:“茂哥你是怎么啦,怎么发这样的感慨,难不成想辞官回乡?”这一说,把祝九也吓了一跳,他还指着李茂提携他东山再起呢。

李茂没有回答,反而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何全力支持司马去辽东。”

青墨瞪大眼睛,答不出来,祝九猛地拍了一把大腿,想到了什么想说,话到嘴边却又忘了。李茂笑道:“昔日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纠察官,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敲碎无数人的田园梦,郓州,是别人的家园,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连做梦也不行。”

祝九又一把掌拍在大腿上,笑道:“俺明白了,你是想去辽东打片天下,自己个儿当皇帝。”青墨道:“善哉,善哉,心里知道就行了,干嘛非要说出来,祸从口出,祸从口出。戒躁,戒躁。”祝九道:“嗨,这里又没有外人,你怕什么。”

他眉飞色舞地继续说道:“其实俺也看透了,这个官场太烂,太黑,太没人性,你想在这安居乐业你就得做官,做官才有权有势,才有权力保住家人财产,可这官场太黑,你黑别人更黑,不知道哪天你就被人家给黑了,所以说这这方真不是人呆的地方,俺们呐还是找个没人的地界自己打片江山自己来坐江山,那样才稳当。”

他瞅了眼四周,说道:“不如俺们一起去,打了天下,茂哥做皇帝,俺们都是开国元勋,封侯拜相,也风光他两百年。”青墨瞪了他一眼,喝道:“你喝酒了么,大白天尽说这些悖逆之言,这是要杀头的,瞧你能的。”

祝九不理他,双眼热切地望着李茂。李茂笑道:“辽东现在是块荒蛮之地,咱们无一兵一卒,去了如何立足。”祝九道:“那简单,我来招募兵马,现今这日子难熬,多少人破家败产的活不下去,只要扯面大旗,要多少人有多少人。”

青墨道:“好男儿都被征去当兵了,剩下的都是些妇孺老弱,兵马再多也不济事。”

祝九笑道:“这有何难,找郭良啊,他在道上混,人头广,能找着人。其实也不是所有男子汉都去当兵了,隐瞒逃兵役的多的是,只是一般人找不到罢了。”

李茂道:“去辽东打江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年半载不会有什么功效,那里本是一块好地方,却被一帮臊鞑虏弄的臭不可闻,鞑虏野蛮,跟他们打交道可不容易啊。”

祝九拍着胸脯道:“你信的过俺,就让俺去,俺别的本事没有,建个山寨还是行的,等俺立住脚跟你们再过来,如何?”青墨道:“只怕到时候你就不待见咱们了。”

祝九道:“嗨,妹夫,瞧你这话说的,俺要想当个山大王,在哪不行?可俺想干的是番大事业,封妻荫子,为子孙后代谋福。俺真有单手打天下的本事,你们来了俺或许不待见,可俺有几斤几两,俺自己心里清楚,唯有跟着茂哥混才有封侯拜相的那一天。”

祝九笑的*光灿烂,似乎辽东已是他的天下,似乎李茂已经龙袍加身,似乎他自己已是紫袍玉带,封侯拜相。

李茂思忖片刻,下定决心说:“你去辽东,给我打个前站。”

想在辽东打片江山并非李茂触景生情,一时心血来潮,自李师道来郓州后,他就萌生了这个念头,且越来越强烈。

李茂的历史知识虽然极度贫乏,但中唐李师道的大名还是听过的,李师道后来是做了节度使的,并且最终走上了起兵反叛朝廷的道路,他是弟承兄业,还是兵变篡位,李茂不得而知。但大势已定,以他现在的实力只恐无从更改。

果然李师道做了节度使,作为李师古的心腹,淄青岂有自己的容身之地?眼下的田庄,将来登州的生意,到时候还不是水中月镜中花,风吹浪打,皆是虚幻。

想到这一节,李茂的心就痛的难以名状,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若不想如蝼蚁般卑贱地活着,就必须挺起腰杆,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出一番事业,不求成王封侯,至少为自己、亲眷、故旧朋友谋一席立足之地。

桑容他不是很熟悉,也不是完全信得过,即使桑容的辽东城能容纳他,他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再度交在他人之手。至于书丞,他是一棵比很多大树更粗壮更繁茂的藤蔓,但藤蔓就是藤蔓,再强壮也不可能自己直起腰来,他需要攀附更强大的树才能实现自己。

他在辽东的命运几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或是覆灭,或是沦为他人的附庸,以他的聪明审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这也是一个不能托付后半生和子孙后代的人,强烈的危机感是逼迫李茂下决心在辽东另辟新天地的根本原因。

祝九和毛太公皆非池中之物,两个人都富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他们可以充当自己的开路先锋,他自己现在虽然已经失势,却还在铜虎头兼着职务,在铜虎头内也有强大的盟友,海东商社是铜虎头利益所在,他们还会继续支持自己,此外辽东诸城番抚慰使虽然只是个空衔,却在名份上占了便宜,师出有名总胜过名不正言不顺。

以苏卿的精明强干,登州的海东商社必将红红火火地办起来,它可以为辽东的开拓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援助。

最后,桑容和卑沙城,书丞的靠山寨也是一个可供利用的资源。

在李茂说出自己的计划前,他已经规划好了每个细节,而今正式说出来,他的心里感到无比畅快,他看人不错,祝九的确是个开拓型人才,他开疆拓土的愿望似乎比自己还要强烈几分。

祝九是个干才,李茂计议已定,他立即行动起来。第一步是去找郭良,淄青河北等地,青壮男子多在军中,务农百姓多是老弱,这是各镇节度使强根弱末之策,好处是老百姓即便饿死也无力反抗,坏处是老百姓经常饿死。

想在辽东立稳脚跟,必须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靠这些老弱不行,郭良混江湖多年,认识的破家**无产者众多,从中招募一伙亡命之徒组建李茂说的先遣团不是难事。

第221章 你不说;我不动

祝九到底是当过家做过主干过大事的人,又有收拢流民主持建设田庄的经验,对在辽东怎么立足,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先研究一下辽东的地理风情,平卢军早先就驻扎在辽东地区,安史之乱后才南迁淄青,时隔四十年,一些老兵还健在人世,他们思念故土,还记得辽东的情况,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祝九放下架子,收敛脾气,虚心向他们请教,对辽东的地里风情有了一个囫囵的认识。下一步他找到郭良,按方抓药,招募诚心愿意去辽东冒险的伙伴。

郭良这些日子混的也不大如意,早有心找个机会转转运,听说祝九要去辽东,觉得大有可为,也十分上心。

先遣团第一批六十人招募完成后,毛太公便从郓州赶了过来。祝九有当老大的潜质,但训练军马的手段却很一般,这从叶硕渡之战上即可窥出一斑,毛太公则不同,他大半辈子都在军营中度过,又具体主持过新兵训练,由他来主持练兵比祝九要有效率的多。

这老儿在郓州这些日子无所事事,常拿着棒棒糖在街上哄诱无知少女,夜晚爬墙去**家照料人家生活,又拿出大把的时间去安抚那些丈夫常年在外的寂寞少妇,歹事、恶事、混账事没少干。后来惹了人情官司,也吓出一身冷汗,自此收敛了一些,每日早出晚归,喝喝酒,逛逛窑子,眠花宿柳,角抵打球,日子倒也过的逍遥自在。

接到李茂唤他来成武县操练军马的口信,老儿大呼爽快,狂饮一斗酒,夜御三少女。二日起个大早,收拾了头面,骑了匹瘦马,屁颠屁颠跑了过来。

祝九天不收地不管的野惯了,性子粗野,却唯独服气毛太公,他敢说个不字,老儿绝对让他爬不起身。毛太公一到成武县,他就“主动”让贤,“心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