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杀破唐 >

第234章

杀破唐-第234章

小说: 杀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刑牧隆派人给四海会大当家向忠国捎去一句话,意思是四海会若不把人‘交’出来,从此有你无我,反之若把人叫出来,龙骧右军愿做四海会的好朋友,将来互相关照,利益共沾。

四名刺客刺杀武元衡时,长安城的城‘门’尚未开启,宰相被杀,震动天子,长安城旋即关闭城‘门’,仔细盘查可疑人等,刑牧隆判断人应该还没有出城。

若人继续藏在城里,以四海会的实力,即便是没有直接参与藏匿,也难逃干系,刑牧隆此举既是警告,也意在打草惊蛇,左右龙骧军现在已经崛起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四海会不会为了所谓的江湖道义而公然站到两军的对立面上去,只要他稍有异动,右军就有机可乘。

但这么做无疑也是担着巨大的风险的,与江湖帮派结‘交’,向来是为官者的禁忌,尤其是像左右龙骧军这样手握重权的秘密机构,更是被视为行为的禁区,不管是李茂,还是林英不是没动过与四海会联手的念头,但顾虑太过,迟迟未能下决心。

至于钟炼,他是向来不屑与四海会这样的帮会组织来往的。

这危险的一步,竟然走出了别样的效果。四海会的确是和那四个刺客有粘连,但也仅仅只是有粘连。向忠国一番深思熟虑后,叫来三当家李河楼,商议道:“眼下风声很紧,那几个人,不能留了,得赶紧送出城去。”

刑牧隆的话是通过中间人带过来的,李河楼是经手人,他知道这事。李河楼道:“京城诸‘门’及周边地区都已被封锁,龙骧两军耳目众多,想把人送出去,不容易啊。”

向忠国道:“把人送到成德进奏院去,请他们把人送走。”

见李河楼有些不理解,向忠国微笑道:“你听我的,朝廷‘欲’伐淮西,最怕的就是两线作战,他们会加倍安抚河北,免得他们在后面扯后‘腿’。人在成德进奏院,万无一失。”

李河楼笑道:“大当家高见,我这就去办。”

李河楼亲自带人将四名刺客送到了成德驻上都进奏院,请其代将人送出长安城。四海会和各镇进奏院都有‘交’情,与河北三镇中的魏博、成德两镇关系颇深,两家经常互相帮忙,你帮我运送兵器进城,我帮你运几个嫌犯出城安置,彼此互利互惠。

李河楼只说是四个犯了点事的人,恐怕在京城大搜捕中有所闪失,故而请成德方面帮助把人送出去。成德方面负责接洽的判官王承献并不疑心,满口答应下来。

王承献将四人安置在别馆,召来麾下问明了‘门’禁情况,得知长安‘门’禁虽比平日森严,但对河北三镇还是一如往常的优待,只会象征‘性’地查一查,绝对不会刨根究底。

王承献讲此事禀明进奏官,进奏官问:“是否会与刺相的事有关。”

王承献道:“四海会跟淮西并无多少瓜葛,不应该冒这么大险帮吴少阳,而且朝廷方面‘欲’对淮西下手,也不可能找咱们的麻烦。”

进奏官点点头,允准了此事。

这日黄昏时,李茂忽然得到情报说四名刺客此时就藏匿在成德进奏院的别馆里。

李茂大惊,急忙回城,去找林英、钟炼商议,林英不在,李茂又去找钟炼,走到半路,李茂忽然大叫一声:“坏事了。”拨马直奔成德进奏院而去。

紧赶慢赶到底还是迟了一步,待李茂赶到成德进奏院所在的务本坊,京兆逻卒、龙骧右军和京兆府、长安、万年两县的捕快几乎倾巢出动,将成德驿馆围的水泄不通,旁边看热闹的百姓也围的水泄不通。

第424章 历史的天平

李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破第一道包围圈后,忽听得见面一阵大乱,众人齐叫:“出来了,出来了,刺客出来了!就是这四个王八蛋搅的咱们长安城鸡飞狗跳,寝食不安。给我打。”

不知谁带头说了声打,于是菜叶帮子、臭鸡蛋便雨点般飞向四个披枷带锁的汉子。

李茂脑袋嗡地一下,一拍额头,叫了声:“来晚了一步。”

一旁秦墨笑道:“早来晚来,还不一样,反正功劳也少不了你半分。”

李茂无力地叹了一声,飞马去见李绛。告之刺客已在成德进奏院被抓,李绛惊道:“这分明是有人栽赃陷害,有人在玩移花接木的把戏。”

李茂道:“我也认为是有人故意要把水搅浑,可人的确是在成德进奏院被抓。王承宗这黑锅怕是背定了。”

李绛道:“要紧的不是王承宗背不背黑锅,致命的是有人要借此兴风作浪,扰乱朝廷既定之策,舍淮西而打成德。”

李茂道:“还有补救措施吗?”

李绛摇摇头道:“势若骑虎,只怕难为。”

京兆府在成德进奏院抓获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四名刺客,这事在李纯知道之前已经传遍了长安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纯大怒,令将人交三法司议处,四人当堂认罪,指认指使他们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幕后元凶正是自封的成德留后的王承宗。

拷问成德进奏院判官王承献,亦回答四人是由成德而来,在此居留一个月之久,独门独户出入自由,无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询问四人刺杀武元衡时的情形,与现场勘察和坊官等人的口供相映照,亦分毫不差。

三法司判定四人的确系成德留后王承宗所遣的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刺客,王承宗遣人刺杀武元衡的原因是,武元衡主张对藩镇强硬,阻扰天子降旨授他节旄承认他这个世袭罔替的节度使。

理由看起来也十分充分,不止一个人告诉李纯,王承宗这个人骄横跋扈,颐指气使,他幼年家教严格,做人规规矩矩,成年后被任为大将,迅速迷恋上了打猎,有乳娘苦口婆心劝他要有节制,被他当众一箭穿心。

“此人在成德是骄横惯了的,不知天高地厚,闻听武相公阻扰他接掌镇州,他便恼啦,做出此等胆大妄为的荒唐事,实在是不稀奇。”

突吐承璀的话,李纯将信将疑,若说王承宗能干出这样的事来,他并不觉得奇怪,这些人骄横惯了的,从小又缺家教,有股子佛当杀佛,神挡杀神的狠劲。

但这个节骨眼上发生这等事,就有些奇怪了,朝廷正要讨伐淮西,偏偏王承宗跳出来刺杀宰相,这是在为淮西打掩护吗,王承宗骄横是不假,却又不傻,这个时候当出头鸟,岂非自寻死路。

但是三法司已经定案,在没有确切反证前,自己便是贵为天子也不能随意推翻重审。

“你懂什么,这或者是吴少阳使的诡计。”

李纯一骂,突吐承璀便俯首认罪,说自己糊涂,待李纯气消了点,却又道:“吴少阳使诡计不足为奇,诡异的是四名刺客的确是在成德驿馆找到的,他们自己招供承认,王承献和其他人证也从侧面证实了确就是他们四人无疑。京兆府和龙骧右军把京城掀了个底朝天,蛤蟆、臭虫满天飞,这声势可大了去了,想那王承宗虽然骄横,却又不傻,好端端的,把人藏在自家院子里作甚?”

这话李纯不好回答,就哼了一声。

突吐承璀继续说道:“刺杀当朝宰相类同谋反,朝……廷……”

因为看到一道凌厉的目光,突吐承璀硬生生地把下面的话又咽了回去,低头不语。

“你想去打成德?”

“卢从史对成德了若指掌,出兵成德臣有把握,况且打下成德,天下震动,可取一劳永逸之功。”

“一劳永逸,哪有那么容易?”

“臣愿效犬马之力。”

李纯哼了一声,道:“你能执掌左军不是你有本事,而是朕宠着你。你可知武元衡的夫人为何请朕不追究四名刺客。”

突吐承璀道:“怕人家说她公报私仇,假公济私。”

李纯哈哈大笑,指着突吐承璀的鼻子骂道:“人常说你们这些人肚子里容不下一钵土,朕原先还不信,现在看,还真是。”

和突吐承璀说话总是轻松自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需要斟酌、思索,说错了就错了,大不了不认账。天子在臣工面前是金口玉言,需要谨言慎行,在家奴面前却可以无所顾忌。在天下臣民面前,天子必须保持自己的威严和神秘,在家奴面前,却就是个活生生的人,喜怒哀乐,什么他都早看穿了,看穿了也就不必遮遮掩掩,再遮遮掩掩,活着有多累。

突吐承璀见李纯心情不错,便自己爬起来说:“嗨,没事谁把土藏肚子里,那多糟心。我知道大家的意思,您是说宰相肚子里能容下一座山,便是宰相的夫人也是胸怀广大,不肯因私利而逼迫朝廷改变初衷。此等胸怀,咱们只有敬佩仰慕的份了,实在是比不了啊。咱们是比不了他的广大胸怀,可咱们也有咱们的好处。”

李纯笑道:“你又有什么好处,说给我听听。”

突吐承璀便老实不客气地扳着手指头数了起来。他说一段,李纯笑一回,尽把万千烦恼都丢在了脑后。

……

“而今外面都在嚷嚷着打河北,若是不打大家便要挨尽天下人的骂,可若打又没有必胜的把握。”突吐承璀呷了口茶,继续说道,“可这打仗嘛,本来就是兵家胜败无常,即便是李药师重生怕是也不敢说就一定能胜吧。咱们替大家把责任扛过来,打赢了,那是陛下洪福齐天,宏才大略,天纵英明,若不幸落败,就拿我来发落吧。”

有些话,当着李纯的面突吐承璀是不敢说的,但在自己的养子突吐成骅面前却可以直言不讳地说出来。

突吐成骅道:“这么干,父亲岂不是吃亏了?成德比淮西可凶悍多了,而且成德周边的幽州、魏州都是跟他们穿一条裤子的,淮西四面可都是朝廷的地盘。”

“鬼的朝廷地盘,李师道是朝廷的人吗,韩弘是朝廷的人吗,都是心怀鬼胎之辈,你老大人我不懂打仗,身边若再没个亲近的人,这仗可怎么打?”

突吐成骅道:“孩儿不是父亲身边的亲近人吗,孩儿也懂带兵打仗。”

突吐承璀笑道:“傻孩子,你才能带几个兵,你带的那几个兵抓抓蟊贼还成,讨平淮西那得千军万马,兵马十千,黑云遮天,一万兵马摆在那,一眼望去看不到边,看都能把你看晕,不懂就是不懂,可千万别不懂装懂啊。”

突吐成骅道:“孩儿懂了,父亲说要孩儿做什么,孩儿就做什么,刀山火海,绝不含糊。”

突吐承璀哈哈大笑,道:“好孩子,我不会让你出生入死的,我还指着你为义父披麻戴孝,养老送终呢。”

尽管武元衡再三劝阻,李纯心里的天平还是慢慢地偏向了成德,他太渴望做一个中兴之主了,淮西的胜利既然不能成就他,那他就把目光移向成德。

皇帝不顾群臣反对,顺应民意,下诏讨伐成德。

皇帝不顾群臣反对,下诏以突吐承璀为诸军都统,兴兵二十万讨伐成德。

宦官做统帅,且有正式的统军之名,这在大唐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突吐承璀奏请,卢从史复任昭义军节度使,回昭义为朝廷大军打前站。在突吐承璀的举荐下,林英出任行营参谋,负责为大军提供情报支持。

第425章 比赛有风险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李纯违心下诏赦免了吴少阳,遣使授其节旄。

吴少阳正式出任淮西节度使,却并没有感激皇帝的隆恩,暗中反而加倍向成德提供支持。

这次吴少阳的支持是诚心实意的,实实在在的,他希望王承宗能挺住,多撑一天,淮西的日子就会好过一天,最好能拖垮新朝,那样的话大伙的好日子就又回来了。

李师道也向成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援助,出钱出力出安慰,就差没派军协防镇州了。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但有些人显然眼光不够深远,朝廷的一点小恩小惠,就让他忘乎所以了,幽州节度使刘济就是这么一个人。

贞元年间,朝廷优容藩镇,藩镇大都骄横不法,唯刘济谦恭谨慎,贡献不断,德宗皇帝对这位还算听话的节度使很满意,不断地给刘济加官进爵。

德宗朝,刘济做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声名显赫的使相,顺宗李诵继位后,加其检校司徒,李纯登基后又进位侍中。

接到李纯的诏令,刘济亲率幽燕铁骑七万南下讨伐王承宗,河北三镇中,幽州与魏州一向交好,与成德则常有征战。

刘济借此天赐良机,想一举击垮老对手,其用心昭然若揭。

与刘济一道出兵围攻镇州的还有河东节度使范希朝、义武节度使张茂昭,横海节度使程怀直,昭义节度使卢从史、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和义成节度使李全忠。

各镇出兵十七万,加上突吐承璀的两神策军七万人,各军合计二十四万人。

成德总兵力不过五万,面对近五倍之敌,压力倍增,虽有李师道、吴少阳的暗中资助,亦是举步维艰。

按照李纯当初制定的策略,幽州卢龙军和横海、义武两军从北面,魏博天雄军和义成李全忠从南面,五军齐头并进,其战略任务是吸引和牵制成德主力,如同两把铁钳将王承宗的两只手钳制住,使其暴露薄弱的腹心,由朝廷的制胜之师给予致命一击。

朝廷的制胜之师主要有三支,主力是突吐承璀统帅的左右神策七万大军,先锋是卢从史的三万昭义军,侧翼是老将范希朝的两万河东军。

战略规划看起来完美无缺,临阵对敌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事前信誓旦旦说要踏平成德的急先锋卢从史,自出兵之后,便开始趴窝敷衍,与成德王承宗眉来眼去,假打真和。偏偏突吐承璀又极其信任卢从史,对他是言听计从,突吐承璀这个统帅半个家其实是卢从史帮他当的。

偏偏这个时候,诸镇军中势力最强,态度最积极的刘济又一病不起,卢龙军屯兵不进,张茂昭和程怀直兵力薄弱,成德北部有惊无险。

而在南面战线,实力最强的天雄军,在攻取成德一座县城后,便止步不前,暗中和王承宗没来眼前,互通有无,竟比和平时还要亲近。

至于李全忠,兵力本来就薄弱,李全忠又非大将之才,出镇作战后不久,内部便起了一场暴乱,不必敌人打,自己就主动趴了窝。

李纯本就不对天雄军抱有多大希望,田季安如此表现,他倒不怎么在乎。至于张茂昭、程怀直和李全忠等人,李纯的本意也就是派过去壮个声势,让他们安心,顺便再绝了他们与成德媾和的可能。

让他恨铁不成钢的是突吐承璀,手握七万雄兵,麾下战将如云,兵精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