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杀破唐 >

第265章

杀破唐-第265章

小说: 杀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效,辽东无数汉民聚集点就是这样被他们攻破的。(无弹窗广告)

但现在问题是东高城的城墙太高太厚太坚固,城防体系太完备,他们倾尽全力叠搭起来的攻城手段完全是白费,一些契丹老兵惊呼道:东高镇的城墙已经超过了辽西重镇营州!

营州,那是契丹喀山部历史上所攻破的最大的规模的汉民城市了,营州城墙的高度是一个标准,是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超过极限,他们将茫然无所从。

尸山在不断长大,血海在蔓延,死亡并不单纯垂青攻城的契丹人,守城者也承受了巨大的牺牲,负责运送箭矢和转运伤员的女兵见到了太多的尸体,开始呕吐,开始嚎哭,开始妇人之仁发作,开始怠工、反战。

祝九暴怒地挥舞着皮鞭,催逼她们加快行动速度,眼下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趁机最大限度地杀伤对手,则是对死难战友和将来的背叛。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上战场,这是大帅的命令,给我走,不许哭,快搬!”

祝九几近疯狂,积蓄在胸中太久的怨恨一旦找到发泄的途径,他就开始癫狂。

背着一捆箭镞的兰儿也在祝九的暴怒中挨了一鞭子,鞭子抽在背上,疼的钻心,委屈的直掉眼泪。祝九发现打错了人,发烫的脑袋稍稍冷静,他收了鞭子,正想安抚几句,李茂带着一群人过来了,他一边健步走着,一边轻松地跟女兵们开着玩笑,用意却是在催促娘子军们加快速度,把羽箭搬运上去,把伤员接下来,保障战斗继续进行。

祝九对李茂已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狡猾、彪悍的契丹人一直被他视为不可战胜的,却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这场仗还没有结束,但大局已定,契丹人一败涂地,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了。大胜就在眼前,自己是疯了,其他官兵就没有疯吗,一样也疯了,不疯了他怎么会拿鞭子抽打女兵,平素讨好她们还来不及呢。

大利面前能保持这样的一份从容和镇定,这何止是大将风度,这是夺天下的气度啊。

一支羽箭从李茂耳边擦过,骇的护卫的秦墨一哈腰。

秦墨为了配合李茂演这出戏,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糟蹋自己的身体,好让潜伏在身边的契丹奸细相信他因丧妻之痛已经沉沦了,和李茂翻脸了,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酒色伤身乃是千古至理名言,秦墨于此才有深刻的体悟。

经历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惨烈大战后他早已经精疲力竭,这一哈腰就没站起来,直接跪在了地上,李茂一把拽起他,问:“还能挺得住吗?”

秦墨恼怒地挣开李茂的手,黑着脸道:“我又不是纸糊的。”言讫匆匆奔向城中制高点。

文书丞大步而来,走的满脸是汗,望见兰儿愕怔了一下,便让祝九把她带走,说城头危险,兰儿倔强地把胸脯一挺,说道:“大伙都没走,凭什么要我走?你可知我已经升任伙长了哩。”众人都笑。

李茂一把拽住她的胳膊,扯到一边,厉声喝道:“休要逞能,下去。”

李茂的手硬如铁钳,出手势大力沉,扯的兰儿的细胳膊都快断了,话说的既霸道又不讲道理,兰儿听了却是心情大畅,如同吞了一碗清凉的蜂蜜水。

她摆脱了李茂,挑衅似的哼了一声,一手扶腰一手扶着箭镞捆蹬蹬地上了城墙。

东高镇内最高的石塔上忽然燃起了狼烟,浓烟滚滚直冲天际,攻守双方木怔地望着这猝然而起的烟柱,心情却大是不同。

攻城的契丹人冷静了下来,一阵悲壮的号角声后,攻城者如潮水般退去。

守城者兴奋万端,抓住了最后时机发动了最后最凶猛的一波攻击,一口气射光了两万支箭,城墙下如同下了一场灰色的雪。

一阵轰隆隆的马蹄声从东南、西北两个方向响起,新编第二师、第三师骑兵全体出动,适时发动了清场战役,两支骑兵呈顺时针,绕城而动,战马奔逃,刀劈箭射,所向披靡。

已经撤下来的耶律石眼见李茂骑兵出动,双眼瞪出了血,下令回身接战。其余契丹高级军官也认为这是他们难得的翻盘机会,东高镇的墙高,我们拿你无可奈何,你们出来遛马,那真对不起你,我要拿你的人头来出口鸟气。

数百契丹骑兵立即集合起来,以耶律石为核心,迎着第三师发动了反击。

大海上巨浪恶狠狠地扑打礁石的时候,气势逼人,契丹人满腔怒火誓死复仇时,气势更甚滔天巨浪,但二者的结局都是一样的,破碎。

两支骑兵第一次正面撞击中,耶律石就被人一刀劈落马下,他挽了个漂亮的刀花,颤抖的手已经稳若泰山,他的目光瞄定了对方的三个人,准备来个三连击,却不想第一击尚未成功,自己就被人一刀劈落马下。

耶律石没死,却做了俘虏。

临时拼凑起来的,寄予了巨大希望的契丹骑兵,瞬间土崩瓦解。

奚王诲洛可势若疯虎,一头冲进了契丹败兵阵中,左砍人头,右劈马臀,被吓破了胆的契丹人只顾跑,任由他劈杀而无一人反抗。

两支骑兵似两股飓风以东高镇为轴旋起了滔天杀气,将城外的那道死亡之环冲了个支离破碎,荡了个干干净净。

李茂审时度势,命四门洞开,步军出动打扫战场,打扫战场的首要任务就是补刀,凡是没咽气的敌人,一律在要害处补上一刀,确保其死透。

东高镇还要面对更凶悍的对手,现在没有精力侍候俘虏。

当最后一匹契丹马消失于视野后,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李茂才命吹起号角,宣布胜利,城内城外,城上城下,男男女女,一片欢腾。

第470章 契丹人的错判

李茂没有死,非但没死还登上城头亲自指挥了这场守卫战,这是所有守城者亲眼所见,而前几日还在逃的杀人凶手秦墨和兵变主谋祝九此刻全都站在他的身边,亲如一家人。

这是怎么一回事,城里无人能回答的清,但城外攻城的敌人显然对此看的更清楚,他们中了汉人的诡计,李茂、金道安、文书丞、郑孝章、常木仓、祝九、秦墨这些人合伙演了一出戏,一个诈死,一拨假意反叛,故事曲折,引人入胜,结局却很悲催:

他们被哄骗到了城下,首领被谋害,他们的悍勇无畏被利用,他们发动了一次荒唐的自杀式攻击,然后他们全盘崩溃,只能引颈待戮,接受敌人的肆意屠杀。

耶律德隆的尸体被抢了回来,耶律石却做了对方%选%书%网%x%u%a%n%s%h%u%。c%o%m的俘虏。

契丹人的习俗是长老决定族中所有大事,夷里堇只是忠实的执行者,只有在战时长老的权力才会受到限制,毕竟战场上瞬息万变,容不得一帮老家伙从长计议。

按照习俗,最高军事长官夷里堇重伤或阵亡而不能履行其职责时,将由顺位的副手迭次指挥军队,这在一个正常部落并不需要多长时间,毕竟军情之急胜过救火,容不得半点拖延,但对喀山部却是一场灾难。

因为喀山部不能算是一个正常的部落,他只是契丹实力最强的迭剌部的一个分支,族内没有长老,只有首领兼军事主官夷里堇和监押长老。

夷里堇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副手顺序接掌指挥权前需要得到监押长老的认可,这往往是一个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因为监押长老由本部派遣而非出自喀山部内部,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将要和继任者讨价还价,直到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兼顾,这一过程才算完成,代理夷里堇上位,战事继续

。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现在还有个麻烦是,喀山部夷里堇耶律德隆的第一顺位副手远在本部驻守,第二顺位副手耶律石又成了俘虏,而第三顺位副手则阵亡于乱军中,第四和第五顺位副手虽都还健在,却因二人条件相当,而成为天然的竞争对手。

因为这个缘故,契丹人退兵三十里的松木关,闭营解决内部问题。

松木关的一大特色的是对外它是道关,对内是道险关,李茂要想拿下重兵防守的松木关也将付出惨重的代价,他们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损失也不小,眼下尚无余力攻打此关。

契丹人遭遇了自迁居辽东以来的第一次大惨败,仅仅只是半天时间他们就损失了一千六百名精锐的战士,且德高望重、腹有韬略的夷里堇也在混战中重伤而亡,这场仗打的糊里糊涂,输的极度窝囊,若非东高镇守军势力太过弱小,指挥者又过于谨慎,此刻他们早已经一溃千里收不住脚了。

此时此刻没有一个契丹人敢站出来说“撤退”两个字,虽然从实际情况看这样做是最明智的选择。

室韦人正在向南开进,据可靠情报他们跟李茂私下定有盟约,若李茂在内乱中被嫉恨他的部属杀死,则室韦人的南下就不足为虑,室韦人还是一些尚未开化的野人,他们蛮狠,悍勇,却屡屡败于契丹人之手。

契丹人承认若单打独斗他们对室韦人并无特别优势,在五十人以内的正面冲突中他们败多胜少,但一旦人数超过了五十人,契丹人在组织、纪律和战术上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他们取胜的几率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倍增,至于人数超过五百人的大规模战斗,契丹人迄今为止尚无输给过室韦人的记录。

契丹人对汉人的优势则体现在个体方面,因为饮食结构的不同,他们的体质稍占优势,但基本军事素质和勇气却远在汉人之上。

汉人有祖先的积累,占据了水土最丰美的土地,物产丰饶,生存并不艰难,他们的男子以温文尔雅为美,以粗鲁蛮狠为下,他们中的精英人才脑子里常想的是读书、赚钱、种田,想的是讨个女人生一堆孩子,想的是置办良田美宅,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杀过人,甚至没打过架,这样的一群人哪来的血性和勇气?

契丹人就不同了,他们所处的环境极端恶劣,他们的男子一生下来就要与残酷的自然环境搏斗,与悍勇的其他草原族群斗争,他们的一生都在跌宕中度过,战斗从生来到死去,从未曾有一天离开过他们,这是他们的宿命,也是他们面对汉人最大的优势。

但他们也承认汉人很聪明很狡猾,做他们的敌人非但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力量,还需要多长一颗心眼,因为汉人的历史太长,人太多,经受的苦难太多,只有最聪明最狡猾的人才能活下来,狡猾就是他们的本性,他们一举一动都是在设置陷阱,你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陷入他们事先挖下的陷坑中而死无葬身之地。

自然契丹人也并不因此而畏惧汉人,因为他们已窥到了汉人的致命弱点:自私。汉人只爱自己、自己的家人和亲属,脑子里只有自己、家人和家族的利益,对本族其他人的利益则置若罔闻,漠不关心,对族人的苦难他们并不同情,甚至冷嘲热讽乃至落井下石。

契丹人会因为族人沦为外族奴隶而痛断肝肠,发誓要以血和性命来为族人恢复自由,汉人却不会,他们对族人的悲惨遭遇漠不关心,他们甚至会以奴役本族人为荣。

这一点与契丹人决然不同,契丹人的奴隶都是外族人,本族人再穷苦,再不堪,犯下再大的错都不会成为本族人的奴隶。一个族群若连自己的族人都不爱护,那他的强大就是表面的,纸糊的,不堪一击。

一个互相轻贱、经常内讧、人吃人的族群就是一盘散沙,就像一群羊聚集在一起,数量虽然庞大,却并不可怕,因为羊儿只关心自己和家人,面对危险时他们不是齐心协力以抗敌,而是盼望这别人比它们跑的慢,好让噩运降临在别人头上以保全自己。

契丹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跟东高镇打交道的,结果就是今日的惨败。

他们一时转变不过来,他们把认知的错误全部归咎于李茂的阴险和耶律德隆的轻敌上,他们不甘,不服,复仇的怒火早已焚毁了他们最后的理智,使他们明知身处险地,却无一个人肯站出来提议撤退。

他们太想复仇,太患得患失。情感的巨浪已经冲毁了理智的堤坝,将来会发生什么,他们自己已经看不清楚。

第471章 野猪皮死磕契丹狼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东高镇里物资、粮草异常充沛,城防异常坚固,箭矢更达到了恐怖的二十万支,即便没有室韦人的支援,失去了耶律德隆这个主心骨后,单凭契丹人的力量也难以破城。何况复仇**比契丹人还强烈的六部室韦人正在星夜南下,六千大军‘乱’哄哄地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

室韦人不擅打大仗,这一点他们自己也承认,因此当李茂提出由他统一指挥云集在东高镇外的六千室韦大军时,六部盟主雪碧华和长老盟执事猛盾都没有反对。

自然李茂取得指挥权也是有代价的,李茂跟他们签订了条约,在今后十年时间里,按照每一张羊皮换一斤盐或三斤铁的代价向六部持续供应盐和铁,允许六部室韦人在东高镇派驻使者收购帛布和‘药’材。

这个条约看似有些苛刻,实际对李茂是有利的,室韦人果然得到了这样的好处,他们就会主动帮助他维护战后辽东的秩序,使其得以在势力壮大之前获得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至于盐铁,沿海的盐场一旦建成,盐就不是问题,而铁,辽东有的是煤铁矿,只要给他一点时间,铁的身价将由金珠贬为土石。

在东高镇之战前,李茂指挥过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贞元十九年任清海军副使兼孤山镇镇扼使时发动的‘春’夏剿匪作战,那次他指挥的总兵力是八百八十八人,敌人是一些因饥饿而铤而走险的农民。

亲自指挥兵力超过一万人的大会战,于李茂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不仅是他,他的助手们迄今为止也无这样的成功范例可资参谋,一切都还是未知,都是新鲜事物,但李茂不惧,在创业‘激’情的鼓励下,在连番大胜的鼓舞下,李茂信心十足。

自然,李茂这个总指挥充其量就是一个总协调人的角‘色’。室韦人一旦上了战场,就‘乱’哄哄的不成个体统,连他们自己的首领都指挥不动,遑论他这个外人?

李茂能做的就是给六部划分战区,明确某处至某处由某部负责,某处至某处由另一部去经略,各位各司其职,不要打过界,过界容易产生误会。

这个主张得到六部联盟盟主雪碧华和长老盟执事猛盾的赞同。

室韦人的装备很烂,多数族人甚至连一件铁质兵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