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杀破唐 >

第277章

杀破唐-第277章

小说: 杀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头的号角呜咽起来,这是临战的讯号,不管守将信还是不信,军令如山,他不得不从,他起身对老朋友说:“对不住了,你得赶紧出城去。”

老朋友“噗通”一声给他跪下了,老泪纵横:“这回我是押上了全副身家,李茂恨我跟你们做买卖,逮着就是个死啊!便是不杀我,丢了货物,我也活不成了。咱们多年的交情,你见死不救,我就死亡葬身之地了。”

守将有些犹豫,他是个讲义气的人,怎忍见到老朋友落难而不拉一把。

“敌人还有多远。”

“距此约九里地。”

“九里

。开门,放他们进来。”

沉重的包铁门第次开启,“快快快,现在进城。”

数十个伙计推着粮车匆匆忙忙赶进城来,辽东城的城门洞曲折幽深,前后共有三道包铁的木门,这些木门依靠巨大的绞盘开启关闭,绝非人力所能撼动。

闻听守军放人进城,薛青裹大惊失色,急命胞弟薛青玉前往查问,守将自知闯下大祸,吓得脸色铁青,竟说不出话来。

粮商也支支吾吾,平日的伶牙俐齿,此刻完全不管用。

倒是粮商的随从,那名身长雄壮的年轻人却显得不慌不忙,他向薛青玉辩说道:“辽东城出钱购粮,价钱不可谓不公道,但东州李茂扬言谁敢与辽东城做买卖,便是他东州的死敌,抓到就是个死。辽东商人多不敢来。我们东家念及多年的交情,以为辽东城不会见死不救,这才冒险前来。果然你们见死不救,任由李茂在城下诛杀了我等,我不知道将来还有谁敢与你们辽东城来往,将军这是在自绝于辽东。”

一席话说的薛青玉哑口无言,薛家兄弟谨慎细致,却都不善言辞。

薛青玉回去禀告薛青裹,薛青裹也说不出话来,便命将这一干粮商妥善安置在外城,派兵看护起来。

掌灯时分,一支安东军开赴辽东城下,约有一百五十人,穿的破破烂烂,衣甲不整,武器不全,一些辅兵甚至连佩刀都没有,拿着竹子削成的刀枪做武器。

来人要求辽东城将粮商交出,理由是这些粮商在东州境内贩卖变质粮食,坑害百姓,东州刺史李茂发签要求捕拿他们问罪。

守将嘿嘿冷笑,断然拒绝,见来人依旧啰嗦不止,便朝他们射了一箭,来人惊走。

留在一箭之地外安营扎寨,声称辽东城若不交人便困城不走。

薛青裹登上城楼遥望篝火阑珊中的唐军营地,问三弟薛青碾:“城中粮草可支撑几日。”

薛青碾为辽东城粮料总监,随身常携带一只铁算盘,薛青裹亲昵地称他为“铁算子”,不过辽东城内外另送他一个绰号:“铁公鸡

。”

薛青碾不假思索地答道:“足可支撑八个月。因为李茂的封锁,各地粮商都不敢来辽东城贸易,咱们是有钱没处买。”薛青裹又问二弟薛青玉:“新罗那边有什么消息?”

薛青玉道:“金梯邕大元帅渡河时遇到风暴失了一些辎重,正在北岸等候补充,最迟一个月后就能赶到辽东城。”说完又劝道:“既然跟东州难免一战,不如眼下就开打吧,八个月的粮草我看也足够了。”

薛青裹默默点头,良久一叹,说道:“再等等看,看看李茂究竟要搞什么名堂。”

大哥的谨慎,兄弟二人是领教过的,能拖一拖算一天,这个策略也不错。

闻之前方已经得手,李茂心情大好,和金道安、郑孝章、文书丞、常木仓、秦墨开完军事会议后,又连夜叫来高丙,就汤下面开了驿路、交通和馆舍建设会议,看看已是一更天,连忙回到宅里。

兰儿却吃了一惊:自来辽东以后,李茂从来没有回来过这么早过,而且他的眸子里还燃烧着炙热的渴望。

兰儿温顺地伏下身去,李茂却把她抱了起来,面对着面,滑溜溜地钻进了她的身体。

“……就说城里有个女人……”

李茂刚刚把身体从兰儿身体里退出来,就听到了这句没头没脑的话,他愕怔了一下,笑道:“你能猜到我在想什么?”

兰儿笑盈盈道:“是秦墨硬告诉我的,你想打辽东城,又要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所以需要找个合适的理由。”

李茂揉摸着兰儿弹力十足,滑滑嫩嫩的腰臀,心里倒松了口气。

打辽东城是为了抢占先手,秦墨制定的夺城计划已经成功了第一步,眼下却有一道难关要过——得给打仗找个适当的理由。

“是啊,得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得让新罗人相信,我打辽东城并不是觉察到了他们的意图,不是抢先下手,预做准备,不是要跟他们争夺辽东,我只是为了自己。这个理由还得让渤海人、契丹人、室韦人和幽州相信我是个胸无大志的人,行事任性、鲁莽、荒唐的人,让他们不必太过担心我

。对内,要能鼓舞士气,让将士们心甘情愿地去打这一仗。这个理由难找啊。”

“女人。”兰儿笑嘻嘻说,“就说你看中了城里的一个女人。”

李茂笑了笑,把兰儿揽进怀里:“我一辈子有你们就足够了。”

“只是找个借口,我想夫人、芩娘姐姐、小茹姐姐、婉儿、齐嫣妹妹、苏樱她们都不会介意的。”兰儿笑着,面颊灿若桃花,“就说辽东城里有一位国色天香的大美人,你想要,他们会为你打仗的。”

“会吗?”

“会的。”

兰儿把小脑袋往李茂的腋下拱了拱,搬过他的手臂裹在自己腰上,抱紧了:“你现在就是他们的天,你要什么,他们会毫不犹疑地给你弄来。我听说薛城主的夫人年轻时号称‘辽东第一’,她的女儿现今十六了,定也是一样的貌美如花。让他们为你夺回这个美人,重赏钱十万贯。”

这是个什么主意呢,李茂想了想勉强也可以,为了一个女人而向辽东最险峻的辽东城开战,自己的确够胸无大志的,新罗人和渤海人应该会放心了吧,幽州方面短时间内也会被自己欺骗。契丹人和室韦人信不信其实无关大局,反正他们已打的不可开交,短时间内谁也别想脱身。

“这只是一个借口,城破之后我会出面把薛家女儿配给秦墨,省的他到处拈花惹草。”

“那要看看薛家小娘子是个什么人物,若能配的上你,你不妨就要了,那样才能把谎圆满了,省的将士们埋怨。秦墨嘛,除了嘴贱,人还是不错的,他现在无拘无束,正逍遥快活着呢,唉,你们男人啊,有时候想想,真替祝香感到不值。”

在薛青裹女儿薛丁丁身上做文章是秦墨定下的计策,怕兰儿想不通闹起来,二人决定先由秦墨出马,向兰儿赔礼道歉,百般讨好,打下基础后,顺便透点风声出去,待一切铺垫就绪,再由李茂发动总攻,一举拿下。

兰儿虽然嘴上不饶人,有时候喜欢胡搅蛮缠,但在大事上,还是理性持重的。

过了兰儿这一关,有关辽东城内美女如云、金银堆积如山、富庶堪比天堂的小道消息便从不同渠道传出,瞬间热遍了整个辽东。

第488章 大哥!贱人!

爆炸性的消息接踵而来,先说李茂要跟薛青裹拜把子,又说李茂奏请长安升辽东城为辽州,授薛青裹为辽州刺史,而且特别明他这个刺史是世袭罔替的,名为刺史,实际独立为王;又说李茂欲聘娶辽东城主十六岁的掌上明珠薛丁丁为侍妾,两家亲上加亲。彩虹,一路有你



舆论造势已毕,李茂的兄弟秦墨便带着礼品进了辽东城,正式向薛青裹下聘,结果可想而知,堂堂的辽东城主岂肯把自己的掌上明珠给人做妾?

秦墨被轰了出来,若非他八面玲珑,审时度势服了软,只怕脑袋都带不出来。

薛青裹不识抬举,断然拒绝了李茂的求婚,三军将士同感羞辱,决心抛洒热血一腔,踏平辽东城,分财富,抢美女。

又有消息说李茂酒后吐真言:取辽东城后,美人、财货任人自取,我只要薛丁丁一人。

消息传到军营,士卒们群情激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将领们联名上血书,誓要踏破辽东城,给傲慢无礼的薛城主一个教训。

军队对李茂的支持,一半源于鼓动,一半是基于共同的利益,李茂能带着他们获取更多更大的利益,他们就衷心拥护他,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李茂由此下定了决心:夺占辽东城。

秦墨灰头土脸逃出辽东城的当天下午,薛青玉光着膀子挥舞双刀杀入屯驻在城外的安东兵营,辽东之战由此拉开帷幕。

传说中强悍无比的安东军在薛青玉眼里就是豆腐军,一触即溃,不堪一击,五百大军只用了一盏茶的功夫就把城外的营盘给端了,杀了十几个人,擒获一百多,跑了几十个。

被俘士卒欢天喜地,兴高采烈,一个个嚷着要归顺薛城主,问其原因,只说李茂残暴无道,苛待兵卒,定军法十二条,战场上动不动就杀人,私下里动不动就打人,官兵等级森严,士卒动不动就挨打挨罚。每次出征攻城,不用力,挨罚,用力攻下了城,却又假仁假义,不要抢掠,跟着他混实在是没甚意思。

一个士卒这么说,薛青裹不信,两个这么说,将信将疑,所有人异口同声都这么说,薛青裹信了九成五。他拔出一把佩刀,让士卒把擒获的三名军官正法,士卒欢天喜地,上去一通乱砍,三名军官血肉模糊,横尸当场。

查看人确实是死了,薛青裹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李茂的确是个残暴的人,待下苛严的人,假仁假义的人,不顾兄弟而闹到众叛亲离的人。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貌似强大,实际不值一提。

不过薛青裹毕竟谨慎稳重,这百十号俘虏兵他并不打算立即接收,而是将他们建营另行安置,待细加考察后,再做定夺。

有关十字渡主人不知天高地厚地去求娶“辽东第一美人”薛丁丁而惨遭拒绝的消息通过商队迅速传遍了整个辽东,在确认传言已传到渤海和幽州后,秦墨又踏上了旅途,他先去渤海拜会驻守扶余府仙州的大将,以辽东商人的身份施以重贿赂,声称辽东城纵容盗贼劫掠商户为名,要求渤海出兵攻取辽东城,维护辽东商业秩序。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仙州大将不敢自专,上报扶余府,扶余府又报渤海国王,渤海国王大嵩璘请秦墨到中京相见,既然见到了真佛,秦墨也就不再隐瞒自己的身份,他拿出李茂的书信,求与渤海国结盟,共抗新罗国和新罗国的傀儡辽东城薛青裹。

大嵩璘顾左右而言他,敷衍了秦墨一通,下旨司宾司设国宴款待,以重臣勋老作陪。却召宣诏、中台、政堂三省长官至旬阳殿,拿出李茂的定盟书信传示左右,哈哈大笑,道:“死到临头了,竟然还生此妄想……哈哈哈,大唐无人,大唐果然无人了。”

左相高怒龙出班奏道:“而今契丹正与六部室韦交战于辽水之上,扶余府军马三年未曾更戌,正当借此良机更换戍卒,以定军心。”

大嵩璘捻须笑道:“左相让寡人撤军,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渤海国有常备军约三万,屯重兵于西部的扶余府,以警戒渗入辽东的契丹,自耶律德隆部被驱逐出辽东后,这支驻军就失去了目标。

高怒龙主张撤军的目的,表面上是体恤将士们的戍边之苦,以做安抚,实际却是解除新罗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手与李茂一搏。

在此之前,渤海国曾多次商议辽东局势,认为李茂与新罗一战的结果必是李茂失败,新罗和他们的傀儡辽东城薛青裹将占据整个辽东,这势必引起大唐幽州节的不安,和契丹人的猜忌,如此一来,新罗人将陷入群虎环伺的窘境。

到那时候渤海国与新罗国的实力对比将发生有利于渤海国的大逆转。

自大钦茂死后渤海国陷入长年战乱,国势积贫积弱,大嵩璘费尽心力结束了内战,恢复国力却尚待时日,倾国之力与新罗国战于南海府,却是屡战不胜,大嵩璘已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所幸新罗国国内也不宁定,十三岁继位的国王金重熙成年后,不满摄政王金彦升把持朝政,依靠一批年轻朝臣与金彦升明争暗斗,因此消耗了大量国力。眼下两派的争斗已进入白热化,金重熙企图借对外战争夺回兵权,积极鼓吹对外扩张。

金彦升起初极力反对对外用兵,见大势不可逆,便改**度,转而支持对外扩张,并表现的比金重熙还要激进,其目的无非是取得战争的主导权,并通过这场对外战争巩固自己已有的地位。

战争的策源地在新罗形成,打击目标有两个:辽东或是渤海。

大嵩璘自然不希望成为新罗人打击的靶子,他动用一切能动用的力量,诱导新罗人去打辽东,为此他不惜与老对手金彦升握手言和,签订被渤海贵族视为是屈辱的条约,果断结束南海府境内的战事,抛弃平壤城的赵都督,与新罗人媾和。好解除新罗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去打辽东。

东进的道路被封死后,新罗国的战争矛头便指向了辽东,但新罗人还是有顾虑,渤海国虽然撤出了南京的驻军,但在扶余府仍屯有一万精兵。渤海勇士向以悍勇闻名,一万兵力若投入辽东战场,形势随时可能发生逆转,故而金梯邕在渡过鸭渌水后,便借故不前,持观望态度。

为了促使新罗人早下决心与李茂死磕到底,大嵩璘已在思考是否要撤出扶余府驻军,撤军可以让新罗人放心,但弊端是一旦辽东局势失控,自己一时无力干涉。

秦墨的到来让渤海国上上下下都放了心:新罗人已经磨刀霍霍,李茂却还在为一个小女人跟辽东城斗气,此人的目光太窄,志向太小,定难成大事。

看来担心是多余的,辽东之战必将以新罗人的全胜而告终,渤海国什么都不用做,坐等老对手胜利之后掉坑里,跟幽州节、契丹人、室韦人、奚人,当然还有李茂残部纠缠去吧。那样的话渤海国就有了喘息之机,等国力恢复,再与大唐结盟将新罗人驱逐出辽东,若剩有余勇还可以趁势南下夺取新罗北部。

秦墨在中京城享用了几个渤海美人后,忽然变得意兴阑珊,强烈要求再见渤海王。

大嵩璘召他在城外大湖游船上相见,还是那副老谋深算的冷面孔,一面重申渤海是大唐的藩属,对唐人的请求表示重视,但同时表示渤海国刚刚结束内乱,国力贫弱,国家重兵又被牵制在北部,正与森林蛮族混战不休,手上兵力不足,无力帮助他们袭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