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杀破唐 >

第289章

杀破唐-第289章

小说: 杀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茂没有同意,以第二师和水军现有的实力尚不足以与契丹人开战,击破契丹人还有待时机。他调回头脑发烧的薛老将,以祝九兼哥州刺史,屯兵哥州,屏障契丹。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石雄和秦墨的联军便到了辽东城下,石雄要求薛青裹立即献城,接受改编,承诺说李茂已为他保留了一个刺史的位置。只要他肯投降,便将辽州刺史的大印拱手相送。

秦墨则要求薛青裹把女儿薛丁丁交出来,说他带来了李茂的聘礼,就等着薛青裹的嫁妆和女儿回去洞房了。

安东军有恃无恐,嘴脸可恶。

薛青裹却是大气不敢喘一口,新罗靠山倒了,辽东尽在李茂之手,他的粮仓已经见底,顶多支撑两个月,两个月后怎么办,出城跟李茂血战一场?那显然是以卵击石,那么只有乖乖归顺。

第503章 战后重建要加快速度

薛丁丁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天亮后,天晴了,阳光映雪,刺人眼疼。

她推开窗户,慵懒地坐着,久久不肯梳妆。鸯儿已经习惯了这一切,只是微微一叹,把洗脸水端下去,再换热的上来。

直到传报薛青裹要来,薛丁丁这才回过神来,为了不让父亲担心,她急忙招呼鸯儿为她梳妆,鸯儿无奈地笑了笑,指了指镜中:原来她发呆时鸯儿已经帮她梳好了妆容。

薛青裹心情沉重,强作笑颜,向女儿报喜说李茂已保举他为辽州刺史,非但没有灭门之祸,还一步登天做了四品高官,岂非祖宗积德,老天开眼?

薛丁丁也强作欢颜,替父亲高兴,父女俩谁也不愿说破做这刺史背后的无奈:非但要把军队和城池交出去,还要把她当做礼物送给那个凶很残暴的军汉。

但事已至此,她还有什么可选择的,李茂的兵就在城外,大将是石雄和秦墨,都是李茂的心腹亲信,看起来他是势在必得,十万新罗军都不是他的对手,辽东城虽然险峻,又能抵抗到几时?

“我有个条件,我要他亲自来接我,他若不肯来,我宁可一死。”

“女儿啊,唉,都是父亲无能,是父亲对不起你……”

薛丁丁安抚流泪的父亲:“十万新罗军都败了,您又何须自责,怪只怪老天无眼,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说完,薛丁丁双目空洞地望着窗外,她的眼泪早已为金梯邕流尽,东州之战的****夜夜,她为他通宵失眠担心,他被俘后的****夜夜,她为他夜夜流泪到天明。

现在她的泪流尽了,心也不再柔软,而如铁石一般麻木起来。

薛青裹叹息一声,劝慰女儿道:“新罗之败,是气数,无可奈何啊。金梯邕大元帅也是能征惯战的猛将,镇守北境十数年,雄才大略的渤海王不敢越雷池一步,可他遇到了李茂,就是弄不过他,阴的阳的都不是对手,天意李茂要做辽东之主。”

父亲的话刺痛了薛丁丁,她的心里是不允许任何人亵渎金梯邕的。

薛青裹察觉女儿的变化,改口又道:“从李茂不杀金元帅和新罗将士来看,这个人还是有些度量的,我把城献给他,诚服于他,他做君长,我做臣下,他还能把我怎么样,只是委屈了你。”

薛丁丁道:“女儿不委屈,男儿拿起刀剑为了家族,我拿不起刀剑,却也要为了家族存亡出一份力。无非是巧言欢笑逢迎他,那又算什么,谁让我生来是个女儿。”

薛青裹叹息一声,竟无言以对。

秦墨的使者把薛青裹的要求带回东高州时,李茂正在高州城外一处靠山面水的风水宝地出席阵亡将士陵园奠基仪式,听了秦凤棉的转述他一声未吭。

辽东一战,新罗国固然国力大损,几乎灭亡,辽东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将士阵亡六千三百人,平民伤亡三千八百,六分之一的人口永远长眠于这个冬季。

奠基仪式由郑孝章主持,李茂心情沉痛无比,挥锹铲土时忍不住泪如雨下。

回城的路上,为了活跃气氛,郑孝章一改往日的严肃面孔主动跟人开起了玩笑,他拿李茂开涮,让李茂尽快去辽东城把媳妇接回来,好赶在入冬前抱个胖娃娃。

男女之事果然是剂疗伤良药,刚才还心情沉重的众将领顿时哄闹起来,一个个面色红润,双目放光。

李茂是涮人的老手,此番窝里反被自己人涮了,倒也不恼,笑向左右道:“既然城主约请我去,我不去也不合适。本人又一次老牛吃嫩草啦,心里委实有愧,诸位的份子钱我看就免了,免得将来抱怨,说我李某人一次又一次的,没完没了。”

众人轰然大笑起来,李茂却又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要立个规矩,将来除了明媒正娶的正妻,纳妾买婢的,可以摆几桌热闹一下,却不可借此敛财,免得有人一缺钱就纳妾,家里弄了一屋子,百八十个哪能都照顾的过来,让人白耗青春,独守空房,这是犯罪啊。须知我辽东还不富裕,还有很多人娶不上媳妇呢,你们总得给人留条活路吧。”

又是轰然大笑,众人闹了一番,郑孝章压压手道:“辽东城主是个讲面子的人,大帅虽是纳妾,这礼数还是不能少,免得薛城主一怒之下不认你这位女婿了。”

众人又笑,郑孝章平日在李茂面前不苟言笑,十分严肃,突然开起了这样的玩笑,倒让李茂有些不适应。

李茂笑道:“只此一次,下不为例。现在还是创业时期,奢靡享乐之风断不可长。”

这些天李茂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辽东建节后,大纛应该建在哪。东高两州基础最好,但位置较偏,不利于控制新获取的辽河以东大片新领土。

辽州居辽东腹心,方便控制四方,且辽州以东直到平壤城都没有像样的城镇,控制相对薄弱,也需要将军事重心向东偏移,以加强对新获领土的控制。

但辽东城的缺点也很突出,面积太小,人口太少,且受地形所限也无法做大规模的改扩建,这是李茂迟迟不能下最后决心迁移治所的根本原因,薛青裹约他去,那他就过去看看,实地考察一下辽东城也好。

至于薛丁丁,秦墨已把她的画像送到了东州,从画像上看是他喜欢的那种类型,文静、有才、聪明,脸蛋、身段都是上佳。

这个小女子李茂先前并不十分上心,她只是他打出的迷惑潜在对手的幌子。而今大势已定,这个幌子就用不着了,至于如何安置她,李茂从未认真想过。

前段时间,秦墨密报说小女子迷恋上了新罗王子,即使王子落难做了阶下囚,她依旧愿意为他生愿意为他死,竟然提出了非常无礼的要求,让李茂亲自去辽东城见她,她料定李茂不会答应,这样她就有充分的理由抛弃人伦,追求自己的绝对自由了。

秦墨的信写的很抒情很隐晦,李茂却还是轻易地识破了他的小心思:秦墨的用意无非是激起他的斗志,一举拿下城主的女儿,在情场上盖新罗王子一头,取得战场、情场的双赢。

虽然李茂表示不屑,但秦墨的激将法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李茂决心见见她,看看这位自己封的“辽东第一美人儿”究竟是个怎样的三头六臂。

决心一定,他心里甚至还有些小期待。

在去辽东城之前,李茂折道先去了归州。归州新建,治所还设在龟甲山镇,新城规划在龟甲山镇西南面的一块平地上,建成后将和龟甲山镇互为犄角,十分利于防御。

归州首任刺史由郑孝章兼任,胡南湘为长史,实际主持政务。

李茂到新城工地转了一圈,对胡南湘和高丙说:“进度还要加快,眼下是混乱时期,许多人衣食无着,招工容易,将来一切安定下来,人力就是个大问题。”

高丙道:“人力虽然充足,但物资跟不上,到处都在重建,土石都成了问题。”

李茂道:“这座城规划做的很好,我们可以多利用外面的资源,我们修墙、铺路,建设给排水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其余的交给民间去做,做好引导,他们会做的很好,效率比我们还要高

。你们找不到的土石,他们有办法找到,而且要多少有多少,你们信不信?”

胡南湘道:“很多商人已经看到了归州的商机,来此买地置产,不过最近风传治所要迁往辽州,一些人又开始观望起来,琢磨着是不是把地卖了去辽州。”

李茂道:“辽州是辽州,归州是归州,辽州将来会是军事中心,但归州和东高州的经济重镇地位不会动摇,归州的地位在将来只会进一步提升,绝不会被边缘化。”

高丙则建议引进民间力量建筑城墙,说许多建筑商为了承揽工程,表示愿意无偿捐建城墙。李茂笑了笑道:“商人就是商人,成本、利润是他们优先要考虑的,这种公共性、基础性尤其是牵扯到军事防务方面的工程,还是我们自己来做,纵然有些浪费也是值得的。”

胡南湘道:“年初规划的几条交通要道没有一条经过归州,这对我们很不利,现在南部动脉还没有启动,是否可以考虑照顾一下归州。”

辽东战事一结束,原先规划的几条重要道路便提上了建设日程。最先开工的是东、高两州之间的轮渡码头,其次是东州到辽州之间的军民两用公路,再次是东州通往河口镇的水路以及河口镇去往卑沙城的陆路。

龟甲山镇到东州之间没有成型的公路,商旅往来只能走林间小道,既麻烦又不安全。

李茂明确地回答他:“现在还不行,东高州和归州现在还是隔离开比较好,等将来时机成熟了,再议修路的事。”

李茂态度决绝,胡南湘也无可奈何。

作为安抚,李茂答应将联通龟甲山镇和辽河岸边无名港口的一条货运通道改为客货两用,那座港口本来只用于转运军队和军械,李茂答应在军港以北五里处新建民用码头,用于商旅及民用物资转运。新港口命名为归州港,由归州地方管辖。

这对归州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胡南湘大喜,盛情邀请李茂去他的新刺史府用餐。

李茂婉拒了,他此行视察归州只是顺道,主要目的是去巡视新编练的第五师。

第504章 天赐之物

第五师以龟甲山矿工为基础,在战火中诞生,成军后一直没有军号。战后,李茂下令以获得自由的矿工为基础,从宋梦龙、李红水两部中优中选优,挑拣三千军马编练成第五师。

龟甲山一战充分显示了常木仓的军事指挥才干,为了能让常木仓从特务系统中逐渐淡化出来,李茂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调右厢李国泰任内保处知事,负责常务工作,以减轻常木仓的负担,让他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编练第五师上。

常木仓建议李茂第五师的编制打破常规的师、旅、营、都、队、伙编制,改由师直接辖营,都直辖伙,每营由五百人增加到六百人,除师部直属营外,设四个机动营,全攻全守,应付急难突发事件。

安东军现有的五个师中,第一师脱胎自原清海军,人数最多,成员最复杂,战斗力整体偏弱,现在精锐又被城防警备局分割去一部分,实力更弱,承担日常警备任务尤可,应对急难突发事件就显得力有不逮。

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编制都太大,层级太多,信息传递迟缓,指挥不畅,适合大规模全面战争,不利于应付突发事件和小规模行动。

编练一支规模适中、人员精干、反应敏捷、攻守兼备,能在多种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应付对内对外突发的小规模战争的军队势在必行,常木仓的做法恰好搔到了李茂的痒处,第五师应运而生,迅速成军。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五师的起点很高,装备一流,训练一流,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实战中继续磨合,增强其协调性。

李茂阅兵过后,感到十分满意,设宴与都以上军官谋了场共醉,宴后,李茂单独向常木仓交底说:“辽东混战期间,营州方面曾有意在我背后捅上一刀,让白狼寨给挡了。朱洄因此恨上了王俭兄弟,我那兄弟粗中有细,向我告急,希望我能派人过去给他撑撑腰。这腰怎么撑我现在还没有头绪。”

常木仓道:“白狼寨扼狼水咽喉,是东高州通往营州,去往中原腹地的必经之地,附近森林里的蛮族不服教化,时常袭扰往来商队,理应予以肃清。这正是我第五师练兵的大好机会,请大帅下令第五师开赴狼水,与王将军一起肃清森林顽敌。”

李茂问:“若营州也加入进来,你如何应付?”

常木仓道:“朱洄若加入进来,便是居心叵测,应付一下容易,但要去除这个祸害,还需要大帅早下决心。营州扼守辽东通往中原的咽喉,朱氏是契丹人之后,与契丹人暗中勾结,营州在他手里终究是个麻烦。”

李茂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辽东战事刚刚结束,地方还不平静,兵力扩充了几倍,训练、磨合仍尚须时日,物力也不足,攻打营州,力有不逮啊。”

常木仓道:“此轮扩军,兵力由战前的七千人一跃变成了三万三,增幅太大,各方面都供应不上。恕我直言,辽东的实力还不足以供养这么多军队,我们的中下级军官十分缺乏,中高级军官也缺乏统率大兵团的能力和经验,眼下有两条路可走:一,裁军消肿,二,在战火中消消肿。”

李茂惊道:“你的意思是?”

常木仓道:“营州朱氏与幽州不和,近传刘济病重,幽州将生大变,朱氏在幽州旧部甚多,刘济的长子刘绲也有意迎朱洄进幽州镇压局面。刘绲此人才德两亏,难当大任,若朱氏入主幽州,再与契丹勾结,则幽州卢龙军尽归其所有,辽东徒增一强敌,与中原的联系时时有被切断的危险。”

李茂道:“你的意思是趁朱氏羽翼未丰,先下手为强?”

常木仓道:“先制造一些小摩擦,把朱氏拖住,等解决了辽州,再全力以赴,趁契丹、渤海、幽州没回过神来,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攻克营州,拿到去往中原的钥匙。”

李茂笑道:“你打算把营州当磨刀石,我却担心把刀磨坏了。军队训练要抓紧,练兵也不可耽误,把我们的刀铸造的结实些。你说我们现在军队人数太多,若打下营州呢,你觉得还会多吗,可能还不够,所以打营州目的不是给军队消肿,而是拿到接通中原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我们的境遇将得到极大改观。营州,还是以智取为主,譬如用个调虎离山计,把朱洄这条猛虎调走,再乘虚而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