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杀破唐 >

第298章

杀破唐-第298章

小说: 杀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麾下请求退保中京城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中京城是高家的发迹之地,眼看根基动摇,高苏请求大军回援,甚至威胁大尺隆若不同意,他自己就单独撤军回援。

面对各方压力,大尺隆也一度动摇,但他最终还是冷静了下来:此刻撤军,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全盘崩溃的局面,一支溃败中的军队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敌人肆意屠戮。

“差点上了李茂的当。”大尺隆擦了把冷汗,心有余悸。

他和高苏做了君子之约,十日后,不管战事如何,他都放高苏回援中京城,决不食言,高苏也痛快地答应他,在这十日内自己将倾尽全力攻灭金梯邕、石雄部。

决心已下,他打他的,我打我的,看谁先耗死谁。

铁州城下的绞肉机开足马力继续疯狂着,中京城下的爆炸声却惊天动地地传开来,城高五丈的中京城一夜之间西、南、北三面城墙同时崩塌,巨大的爆炸声中,安东军如潮水般地涌入城中,肆意砍杀失魂落魄的守军。

渤海国的五京之一中京城一夜陷落,坐镇于此的中京留守大月弦被生擒活拿。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传到大尺隆耳中时,李茂的兵锋已经刺破崇州,侵入了上京龙泉府境内。渤海精锐尽在铁州城下,中枢之地异常空虚,虽然极度不情愿,大尺隆也不得不下令撤军回援上京,高苏恨大尺隆无智,率军先走。

为了避免大军在撤退时崩溃,陷入被敌人全歼的窘境,大尺隆如一头狡猾的海参抛出了自己的内脏来诱惑敌人:围攻石雄和金梯邕的四万大军就是海参的内脏。

“内脏”消息不通,埋头苦战之际,大尺隆亲率一万王师精锐悄然撤退。

铁州之战的结果是金梯邕、石雄联手大破渤海联军,斩首两万余,俘虏两万余,乘胜攻克铁州城。

李茂以高苏族人做人质,迫使高义避守湖州,不参与大尺隆组织的上京防线。

秋十月中,各军云集中京城,休整七天后向东北进发,连克铜州、白石城,前锋石雄与大尺隆连续激战三日,攻克龙泉府郊外肃慎镇,直逼渤海腹心。

十月底,李茂督军与大尺隆战于上京城下,渤海联军溃败,相持难下之际,李茂的“大杀器”凌空飞至渤海军上空,发出惊天动地的爆炸声。

爆炸本身并未带来多少伤亡,但对士气的打击却是致命的。

渤海联军全线崩溃,一万王师全军覆没,大尺隆死于乱军之中。

渤海举国震动,各部势力联盟土崩瓦解,云集在龙泉府境内的五万大军不战而散,在此情形下,大嵩璘授意大元瑜请洛阳商人安世河斡旋,希望跟李茂重开谈判。

签订城下之盟,对李茂来说也是个不错的结果,虽然只是十月底,渤海却已经下过两场雪了,雪会越下越大,顿兵于坚城之下绝非福音。

李茂遣常木仓、秦墨进城和谈,大元瑜软磨硬泡,斤斤计较,一寸利益也不肯多让,谈了十几天什么也没谈成,却在暗中把已经散去的援军陆续谈了回来。

渤海国下第四场雪的时候,李茂点破大元瑜假和谈之名,养精蓄锐、预备反扑的险恶用心,号令全军向上京城发动总攻击。

上京城在抵挡了第一波攻击后,西面的一段八十丈长的城墙就在剧烈的爆炸声中崩塌了,山崩地裂的巨响最后粉碎了渤海人的抵抗意志。

守军认为,李茂的大军有神明助阵,他们不惧最强悍的入侵之敌,却无法对抗神灵,人与神对抗,结果一定是不得好死。

似乎是作为验证,凭着一己努力几乎中兴了渤海国的大嵩璘在大爆炸后不久便驾崩归天,监国大元瑜在仓促之中继承王位,没有得到大唐的册封,他的王位总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以大嵩璘的名义唤回的各部援军,听闻国王已死,又畏惧神灵的神威,遂借机撤军,甚至公然站到了李茂一边。

他们接受李茂的意见,认定是大元瑜害死了大嵩璘,如此一个逆臣、忤逆子是不配做渤海之主的,唐军奉天讨逆,他们不能助纣为虐,理应站在正义的一方。

没有了后顾之忧,李茂全线压上,激战一日,上京城陷落。

石雄直入王宫,生擒大元瑜及宗室、后妃、大臣三千人。

对雄才大略的渤海王大嵩璘,李茂是心存敬意的,若非他重病不能理政,想攻破渤海谈何容易?李茂下令以郡国国王之礼营葬大嵩璘,礼仪崇盛,极尽哀荣。又宣布大元瑜的十大罪状,将大嵩璘月夜落水一案也栽赃到了大元瑜头上,这样一个弑父篡位的逆臣不孝子,自然是人人得而诛之,大唐辽东节度使奉天讨逆合乎天理,顺乎人伦,乃是正大光明之举。渤海国全体国民非但不应仇视,反而应该感激。

因为大元瑜曾为渤海监国,与所有的文臣武将、部落酋长都有过交集,因此李茂只要扣一顶“同党”的帽子就可以随意捕杀朝中大臣,真是想杀谁就杀谁。

大嵩璘的兄弟和后人中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李茂统统打成大元瑜的同党,带回大唐交有司议处,却选了一个身份不明,资格不够的庶出子立为国王。

大石牧是大嵩璘酒后与一妓女所生,因为厌恶生母的卑贱,大嵩璘生前对大石牧极不待见,若按正常的继承顺序,纵然渤海国每年死一个国王,大石牧也要等到胡子白了才有机会继承王位。他能做国王完全是李茂一手扶持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这样的傀儡国王只能对李茂死心塌地,否则他的王位随时不保。

第518章 我们的目标

大石牧在安东军的长刀保护下登上王位,上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大嵩璘虽死,却仍是渤海的神,对神他不敢有丝毫亵渎。

大元瑜却是阶下囚,逆臣,不孝子,他的一切都要否定,管他正确不正确,管他对渤海国的复兴有利没利。

李茂对这位国王的表现很满意,帮助他恢复旧制,上至三省六部,下至京、府、州、县,每一层都派驻监押使者,确保渤海国永做大唐的藩属。

“大元瑜同党”这顶帽子只用来杀人,却并非大元瑜的同党就真的要赶尽杀绝,实际上为了势力平衡,大元瑜的同党被有限度地保全了,以确保新王在对辽东不恭顺,且敲打无效时,随时有马可换。

李茂并非没有想过趁机灭掉渤海国,但对一个建国超过一百一十年的大国来说,一口吞下的难度实在太大,万一消化不良,还会造成全面危机。

大局已定,白雪覆盖了渤海国,这个冬天怕是要在渤海国的首府度过了。

寒冬无事,李茂主持检讨战役得失,奖功罚过,升降将领,让他最感遗憾的是此次东征的首功之臣金梯邕却不能参加战后的检讨和论功行赏,他的伤势太重,据常河卿说是拖不过这个冬天了。

金梯邕本来安安稳稳地在辽东观察幕府做他的上佐,无案牍之劳形,待遇又优渥,日子过的悠哉悠哉。作为军中高丽卒的灵魂人物,即便他什么都不做,即便薛丁丁仍旧很不识相地还跟他暗中有往来,李茂也是不会对他怎么样的,他会被很好地供着,安安稳稳地做他的太平官。

“金梯邕的伤并不重,为何突然就恶化起来了呢,常河卿说是医官换药不及时,这不成立,师统领以上的随身医官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怎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金梯邕是个温文尔雅的君子,也并不难伺候。”

面对李茂的质疑,秦墨炸了毛:“这事你问我,我问谁去?铁州一战,证明了他的忠诚和本事,对比下来,某人真是辜负了你的期望。是,他是和薛丁丁有些瓜葛,我也恨他有失检点,不过一个巴掌拍不响,说句你不爱听的话,不是他纠缠薛丁丁,而是正好反过来。你留着他是为了稳住宋梦龙、李红水和两万新罗卒,这我知道,我又不是傻瓜,岂会在这个节骨眼上下刀子?”

李茂道:“我只是随口一说,就惹出你这么大一堆长篇大论来。”

秦墨道:“算了,我不跟你计较。唉,这一趟也算功德圆满,怎么就像做梦似的呢,渤海国的王宫里佳丽数千,我觉得留给大石牧太浪费,不如统统带回辽东去,分给未成家的将士们,也不枉他们辛苦这一场。”

李茂点点头:“要找个精巧点的理由,不要让他们感到委屈。历史上有个大宋,让人灭了国,掳走后妃、宫女三千人,一千年后,人们还恨的咬牙切齿。国王的嫔妃,小民百姓难得一见,更别谈有非分之想,可是让人掳了,依旧恨的咬牙切齿,你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吗?破城杀人的仇恨几十年就忘记了,掳人妻女的仇恨却要记上一千年,须得慎之又慎啊,你去编个理由,报我知道。”

秦墨道:“理由我来找,你说的那个大宋?”

李茂道:“那是末法时代的一个大国。”

秦墨道:“原来又是佛经上的故事,和尚们编的,做不得真。”

李茂道:“切莫掉以轻心,我们攻城杀军,废了他们的王,换了一个新王,他们都不会记恨我们,因为我们开仓放粮,给了他们好处,但这件事却要慎重,不要让人记恨我们。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几百年几千年都是道坎。”说的秦墨连连点头。

“此外借此良机,右厢要在渤海国扎下根,封存的那几个内库都归你,要舍得花钱,能花钱才能办大事,抠抠索索都是没大出息的。”

秦墨嘿然一声冷笑,道:“我记得三年前你说‘像你这样大手大脚花钱,我说你是败家子你肯定不服,但除了用败家子三个字来形容你,我实在想不出来别的合适的词,你一天花了我三千贯,日子还过不过了,败家娘们儿。’真是正理歪理都在你手里。”

李茂笑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那时候不是穷吗,一个钱掰开了花都不够的。怎敢大手大脚。”

聊了会正事,秦墨忽然双眸放光,悄声道:“大嵩璘的一个嫔侍,今年十七,实在是美的不像话,知书达理,还识汉字,要不要给你留着?”

李茂摆了摆手,道:“你这是在羞辱我,我东征渤海难道就是为了这个?我承认我喜欢跟年轻人呆在一起,她们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单纯,热情,浪漫……可是,世间的娇花美眷多了去了,你能统统享尽吗,你没这个本事,神仙能做的到,可我们不是神仙,我们只是血肉之躯,是普通的人。人一旦沉溺此中,便难以自拔。记住我的话:与女人交,要多走走心,升级你的情感境界,不要再执迷于**的欢娱。”

秦墨哼了一声:“秦墨面前谈女人,班门弄斧。”

金梯邕没能熬过这个冬天,因为伤口溃烂,高烧不退,常河卿百般手段用尽,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滑向生命的终点。

弥留之际,金梯邕握着李茂的手,泪眼朦胧,费力吐出四个字:“善,待,他,们。”

金梯邕没有要求归葬故里,李茂却决定让宋梦龙、李红水护送他的灵柩回故里安葬,众人担心宋、李二人一去不回,李茂道:“不回去一趟,他们是不会死心的。”

宋梦龙、李红水和四十名中高级将领护送着金梯邕灵柩归国后,终于发现新罗已非他们的故国,不管是金重熙还是金秀宗都对他们报以恶意的警惕,他们终于明白,这个国他们是回不去了,看天下之大,也只有辽东才是安身之所。

归国的四十七名将领接上亲眷后又全体回到了辽东。

漫长的冬季终于过去,春天的渤海依旧寒冷,却处处勃发着盎然的生机。元和九年四月,李茂下令大军班师回辽东,并于一个月后回到辽东城。

辽东城此刻姹紫嫣红,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苏樱又为李茂生了个女儿,胖嘟嘟的傻丫头是个自来熟,见谁都亲,李茂捧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嫉妒的兰儿只发狂。

李茂对芩娘说:“苏樱产后身体虚弱,她又好强,急着恢复身材,这孩子你来照顾。以她们有了孩子,你都要多费心,小孩子太较弱,照顾不好,会出乱子的。”

芩娘下了一跳,惊道:“你多虑了,兰儿嘴上叨叨,心眼并不坏,哪能干那等混事。”

李茂道:“我不是怀疑她,只是这家大了,人口多了,有些事总是难免的。你别这样瞪着我,你还是没理解我的意思。”

芩娘笑了,道:“我明白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们已经不是普通人家了,是得小心着点。我看家里还是不要用那么多人,我们几个每人身边留一两个贴心的丫头,一个孩子一个乳娘,再加上厨娘,这内院里统共二十来个人就足够了。做粗活的都放在外面,隔着一道墙,随时调换。人少能照管的过来,总不会出大乱子,人多了就难说了。”

李茂亲昵地扶了扶芩娘的云鬟,挽着她的胳膊说:“这样就好,家里总要有个拿主意的人,不要说苏卿人不在,就算她在,也不耐烦家里的这些琐事,你比她们都年长,你就多辛苦点。该管的管起来,别在乎那些闲言碎语,她们中谁不服你,告诉我知道。”

芩娘道:“我能照管的过来,不劳你操心。对了,桃红、清白过来了,都没嫁人呢,你怎么说?”

李茂又好气又好笑:“这叫什么话,她们没嫁人也要我负责吗?你们谁给她们寻个婆家就是,我的卫士,幕府官员都可以嘛,出嫁前你们认个干姐妹,陪一份厚实点的嫁妆,将来常来常往,还是一家人,也不枉她们追随我们这么多年。你笑什么,不怀好意。老实说,笑什么呢。”

芩娘抿嘴道:“没什么,有你这句话就行了。”

李茂在芩娘脖颈间吹了口热气,小声说道:“你还是想歪了,真把我当成见一个爱一个的了,我不是那样的人,能把你们几个照管好我就心满意足了。”

当晚的议事堂会议上,秦墨通报了幽州方面的最新动态:刘鸿没等到朝廷的使者到来,就剃了头发,舍了家业,出家去了,行前杀了十几个反对他出家的将领。

出城五天后,他的尸体被人在莫州城外发现,身上没有刀剑伤,大腿被野狗啃食,森森白骨上有狼啃咬的牙痕。

刘鸿临走前做了妥善的安排,朱洄父子被严令留守本位,不得擅离职守。幽州城里的朱洄门徒被刘鸿借故杀了一批,关了一批,驱逐了一批,以确保在他走后幽州城内不至于发生大的暴乱。

接替刘鸿做卢龙军节度使的是前宰相张弘靖,张弘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