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杀破唐 >

第349章

杀破唐-第349章

小说: 杀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堂中歌舞顿时止息,那些耍刀舞剑的舞者旋即变换了身份,刀剑齐下将摔在地上起不来身的王承苏拿下。

哗啦啦一声后,王承苏被卸去衣袍,金冠,带上了手铐脚镣。

猝然之变,众皆大惊,坐在主位上正在欣赏歌舞的老夫人愕然失色,吃惊地望着王昱。王昱亦是大惊,问那四个皂衣吏:“尔等意欲何为?”

四个皂衣吏一起跪地,报了姓名、职务,为首者唐固言道:“据某等查访,指使凶徒火烧驿馆,谋害皇使,欲陷我恒州于万劫不复的正是王承苏!”

此言一出,四下哗然,驿馆被烧,天使差点蒙难,几乎使恒州陷于天下共讨的尴尬境地,若非幽州李太尉安抚住了周弘,此刻天兵早已临境,哪还有这歌舞升平。

谋害天使的凶手到底是谁,一直是个不解之谜,王承苏放出风声直指王庭凑,王庭凑却一直未有辩驳,节度使王昱也始终保持着沉默,此事一直没有个定论。

而今唐固四人忽然逮捕王承苏,指责其就是凶手,委实是石破天惊之举!

莫夫人此刻也定下神来,她虽不问政事,但事涉恒州的死生存亡,她岂能无动于衷,但就心理上来说,她是不相信王承苏是凶手的,亲不亲一家人,王承苏是王家子孙,而且一直对自己还算恭敬,他怎么可能是凶手呢。

莫夫人拍手大怒,呵斥道:“何等大事,仅凭你们四个一面之词就能定他的罪?你们将老婆子放在哪里?”

王承苏也趁机大叫冤屈,方才变故来的太突然,他被摔的晕晕乎乎,半晌没回过神来,此刻定了定神,一口咬定这是有人买通唐固这四个王八蛋所为。

唐固是恒州有名的狱吏,祖上三代都是吃这碗饭的,官职虽卑,能量却不小,过他手破过的大案要案没有一百也有**十件,在恒州甚至有神探之名。

火烧驿馆案发后,王昱迫于各方压力,命其彻查此事,这唐固得了鸡毛当令箭,谁的面子都不买,一根筋地只顾往下查。

“婶婶,我是冤枉的,唐固这王八蛋被人收买了,他是故意陷害我呀。”

不管怎么说看着自家人让一个外人当着自己的面,在自己的寿宴上像狗一样摔掼在地,莫夫人这心里很不是滋味,感情上第一时间偏向了王承苏。

“唐固,你说他是幕后元凶,你的证据在哪,单凭你红口白牙,怕是不能服众吧。”莫夫人强压这怒气,其实已经是浑身发抖。

“回禀老夫人,我们有证据,带上来。”

两名皂衣吏拖着一个披头散发的汉子走上大堂,跪在厅堂正中,低垂着头。

“你,你把头抬起来。”王昱忽然激动起来,手指着那汉子,厉声喝道。

汉子咬了咬牙,抬起了头,押解他的两名皂衣吏同时将他的头发向后撩起。

四下里一阵惊呼:“王默奇!”

在恒州谁不知道双刀王默奇是王承苏的侄儿,他脸上的那两道交叉的刀疤据说还是当年王承苏酒后砍的,那两刀非但未能砍死王默奇,反而砍的他忠心耿耿,对王承苏死心塌地。奇怪的是那个驿站大火后,王默奇便从恒州消失了,王承苏的解释是回乡探母,但知根知底的人都知道,王默奇的母亲早在他十二岁时已经过世,现在活在世上的倒是有一个“母亲”,但这个“母亲”他从来不认,回乡探母显然是个很拙劣的借口,也只有王承苏这样的自以为聪明的人才能说的出口。

一见到王默奇,王承苏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彻底蔫了。

莫夫人眼见此景,内心徒生一股不祥之感,她颤声问道:“王默奇,你,你说实话,你是不是真的干了那事?”

王默奇叩首道:“王默奇愧对老夫人,这件泼天大祸正是我闯下的。”

四下鸦雀无声,自王默奇被带上堂后,众人已知是这个结局。唐固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州衙捕头,敢在这样的场合出手抓人,没有王昱的默许,借他十颗胆子他也不敢。

他一出手掀翻王承苏,那二十名舞者便立即下手将王承苏拿住,竟然连手铐、脚链都是随着带着的,若说没有预谋,三岁小儿也不会信。

莫夫人浑身发抖,恨声问王默奇:“我王家待你不薄,你为何要做出这等事来害我家,你说,你说。”

王昱恐老夫人激动过甚,伤了身子,连忙请母亲刘氏和王承宗妻荣夫人劝住莫夫人。

王默奇叩首涕泪:“某一时鬼迷心窍,走火入魔了。”

王昱跳起来问道:“是否有人背后指使你?”

王默奇回身望了眼王承苏,咬牙答道:“无人指使,是某一人所为。王默奇愧对先帅栽培,愧对王家的大恩大德,百死难恕其罪。”

他说完,骤然起身,像一头发狂的牯牛,猛地向卫士的刀剑上撞去,唐固早有准备,一个漂亮的侧踹过去,王默奇摔出丈余,被卫士按住,唐固却被反弹之力一激,打了个趔趄差点摔倒。

将王默奇带过来再问,却是一句不肯说。

唐固令人将他押下,对王昱说:“除了王默奇,某还拿到几个人,这几个人奉命去驿馆杀人放火,事泄后易容改装,潜逃在外,而今皆被捕获。”

王昱激动地大叫:“即有证人,统统带上来,我要当着世人的面问个明白。”

“慢着。”

莫夫人朝王昱招了招手,无力地叫了一声。

王昱俯身过去,跪拜道:“事关恒州生死存亡,孙儿不敢不查问个明白。”王昱这态度让莫夫人吃了一惊,这孩子对自己一向是百依百顺,即便是做了节度使也是言听计从,几曾要当面顶撞她来?一旁的荣夫人却已经看明白了,只是问王昱:“你这么闹下去,王承苏势必不保,他若死了,谁最得意?有他们两个耗着,你还能得一份平安,若只剩一家独大,你的位子就不保了。”

王昱一反平日的恭顺,抗声说道:“果然是他做出这样的丑事,便是王家的罪人,百死难赎其过。侄儿怎能因自己的位子不保就纵容凶徒,陷我王家于万劫不复之地呢。”

言罢,不听莫夫人、荣夫人所劝,执意让唐固带人证,老夫人不防王昱如此硬气,一时不知所措,扑扑的只掉眼泪,事到如今,她心里已经相信,火烧驿馆,谋杀天使的重案是王承苏做下的无疑,她想遮掩,可又哪能遮掩的了,坐在这里的哪个是笨蛋,谁又看不明白这一切。

或许王昱做的是对的,此人果然做下这等的恶事,便是王家的逆子逆孙,还保他作甚!

唐固一共带上来六个人,六个人都参与了火烧驿馆一案,对当晚之事供认不讳,且一口咬定是王承苏指使他们干的。

王昱狂怒之下掀了桌子,拔出佩剑要当场砍了王承苏,被左右死死劝住。

唐固火上浇油,昂首言道:“请大帅将王承苏下狱查办,还事实一个真相,给朝廷一个交代。”

王昱躁怒地叫道:“押下去,押下去,仔细审问,不老实就严刑拷打,打到他说,打到他肯认罪为止。”王昱因为年幼,上任后一直不大管事,在外人的眼中面目模糊,留下的不多的印象也是知书达理,温文尔雅。

如此当众失态,暴跳如雷,倒也是十分吓人。

不管怎么说他也是成德节度使,恒州的最高统帅,当众发了狠要惩办某人,还真没人敢说个不字,更何况此事性质恶劣,牵涉极大,又涉及到在座的王庭凑。更是无人敢开腔求情,王承苏早已吓的双腿哆嗦,温顺的小绵羊骤然变成大灰狼,转变的太猛,他真的是不适应。

唐固谢过王昱,将王承苏押了下去,唐固算不得是酷吏,“精明强干”四个字却是当得起的,神探之名也非浪得。

王承苏能有今日靠的是门荫,未曾见过大风浪,在他面前走不了几个回合便彻底崩溃,老老实实地交代了如何设计谋杀周弘,意图嫁祸王庭凑一节。末了给侄儿写了封长信祈求饶命,王昱将他的信涂上****送了回来。

王承苏羞愧难当,一日将头埋进溺桶,自尽了。

第596章 峰回路转

李茂在幽州获知此事后,忍不住激赞王昱干的漂亮。

成德表面上看是王承苏、王庭凑双雄对峙,实质却是王士真子孙和以王庭凑为首的骄兵悍将之间的对峙。王氏十余年间更迭了三代四位节度使,在与朝廷的对抗中实力大损,王庭凑一派势力趁机做大,乃至尾大不掉,王成元不得已只得以使了个乾坤挪移之术将王庭凑清理出门户,赶到了瀛莫去。

若非他英年早逝,王庭凑便也只能乖乖滴呆在瀛莫,充当成德和幽州之间的缓冲,可惜天不假年,他没能跑过死神的脚步,让王庭凑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王士裹死后,王承苏成为王氏一脉中最有权势的人物,但身为王家的一份子王承苏非但起不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反而成为内乱之源,他没有乃父王士裹的才干、威望,野心却有过之,他不仅处处掣肘王昱,还试图取而代之。

他的存在正无休止地消耗着王家的有生力量,使得本来占绝对优势的王氏,竟然拿野心勃勃的王庭凑无可奈何,使得原本明朗的恒州局势险象环生,一团混沌。

而今王昱顶住压力除掉了王承苏,使得王家的力量空前统一起来,凭借王家在恒州数十年的经营和正统地位,可以预见要不了多久,王昱就能控制住局势,一旦内外铁板一块,王庭凑再有能耐也甭想再在恒州搞出什么乱子来。

李茂赞赏之后,提笔给王昱写了封信,他在信中提醒王昱不可自满,王庭凑此人心狠手辣,野心勃勃,他是一头饿极了的狼,一条无家可归的丧家犬,什么歹毒的事情都能干的出来,留着这样的人在身边,终归不是福气。

信发出去半个月,就有了回信,王昱拜谢李茂的提醒,希望开春之后当与李茂会猎于深州郊外。

因为王昱的这封信,李茂决心耐心等待,六万大军暂时不回驻地,屯驻在瀛莫两州,苦苦煎熬了一个冬天。

开春后,成德境内多地缺粮,米价飞涨,饥民四起,渐次,军中供应也出现了问题,王昱与王庭凑会商,请其移军深州就食。

王承苏自尽后,原先归附他的将领,同情他的将领,非但没有如王庭凑期望的那样站到王昱的对立面上去,为王承苏鸣冤叫屈,乃至举兵反抗,反而如万流归海,纷纷向王昱表达忠心,要求继续为王氏江山效忠。

尤其是屯驻在恒州城外的原本为王承苏控制的精锐牙军,也纷纷投靠了王昱。王昱此刻也显示出了明主应有的风范,对过去的事既往不咎,只要宣誓忠于王家,一律重用。

他重用卢桢控制了恒州城,重用方闯为大将,控制了恒州之外的精锐牙军。迅速对王庭凑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形势已经对王庭凑十分不利,此刻动手,他没有任何胜算,恒州城高池深,重兵驻守,王昱又占着正统之名,主人之尊,自己拿什么跟他拼?更致命的是瀛莫被李茂夺占后,自己便失去了粮草来源。

早前以出镇作战的名义从朝廷度支处还能骗得一些粮草,长庆朝开始后,朝中几位短视的宰相一改裴度、李绛的做法,以成德境内安定,无需用兵为由,声称不愿再做冤大头,竟断了他的粮草供应,现在他的粮草供应全靠王昱周济,他如今翅膀硬了,一旦断了粮草供应,自己将立即陷入困顿。

王昱肯定也是看到了这一点,这才老实不客气地向他下了逐客令。

深州北接瀛莫,西北接义武镇,东连横海镇,西南、正南都是成德的腹心地带,四战之地,怎么驻守?但若不去深州,眼下就有灭顶之灾。牙城里的王昱只怕已经在磨刀霍霍,就等着向他动手呢。

王庭凑现在已经后悔自己不该帮着王昱除掉王承苏,自己完全错估了形势,什么双雄并立,其实是错的,恒州根本就是三国鼎立,只是王昱这小子善于伪装,迷惑了自己。

他本来是三国中最弱的一方,却因为自己的“聪明”和“好意”,帮着他变成了最强大的一方,力量占绝对压倒优势的一方!

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地方,王庭凑也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深州虽然是险地,到底还有翻盘的机会,且去深州避避锋锐,再从长计议。

他派人给王昱送了封信,感谢成德的盛情,声称自己到了深州后即和幽州李太尉商议,争取早日拿回瀛莫,离开成德。

王昱遣使赴军营慰问,带去粮米、牛羊肉和酒,但他自己并不出面,亦不请王庭凑来城里坐坐。

王庭凑当着使者的面感谢王昱的好意,心里却隐隐发冷:自己真是瞎了狗眼,竟一直轻视他是个孩子,殊不知这个孩子只稍稍露了一小手,就让自己这个老江湖栽了大跟头。

酒宴散去,送走使者,王庭凑忽然觉得烦闷无比,自己这一场辛苦到底为了什么,丢掉好好的瀛莫两州跑到恒州来,却被王承苏和王昱叔侄两个轮番耍弄,弄到最后,只能苦哈哈的离开。深州不是久居之地,一旦王昱和李茂谈好了条件,联手夹击自己,自己纵有三头六臂也难逃一劫。

李茂现在不想河北出现变乱,这种事难保他干不出来,至于王昱,那个小魔王巴不得自己早死,只要李茂肯他岂能不愿意,如此,自己将来的路又在哪里。

春寒料峭,王庭凑在寒风里醒了会儿酒,喷出一口浊气,他决定召集部将,商议一下搬迁事宜,家穷,瓶瓶罐罐的都是钱,任由下面那帮人去做,非得光着屁股去深州,到时候吃没得吃,喝没得喝,那才有好戏看呢。

王庭凑正要动身,忽然心腹来报,有人求见,王庭凑哪有心思见客,正要回绝,却看到那张拜帖不觉心里一震,连忙说:“请请请,快请。”

来客一男一女,都是老熟人,男的还是他本家,王桂,女的叫衣巧,都是大风档的后起之秀,或者说是新大风档的掌门人。

王庭凑大礼相见,呼人上茶摆宴,衣巧冷笑道:“我们千里迢迢来此,不是为一碗茶,一餐饭,我们是要和王大夫谈一笔买卖的。”

王庭凑笑了笑,屏退左右,看了眼王桂,却问衣巧:“两位是来帮我杀王昱的?”

衣巧笑道:“怪了,王大夫何出此言。”

王庭凑笑笑:“大风档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正是拜王承元所赐,他恐留着大风档贻害他的子孙,所以才在临终前下令诛灭大风档,令王大侠含恨而死,此仇焉能不报,若我败走深州,只怕这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