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民国之烽烟 >

第8章

重生民国之烽烟-第8章

小说: 重生民国之烽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争这些人总算是在军校之中安定了下来,虽然不怎么受待见,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学员来说,却不得不说,在这里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自从到陆军军官学习后,韩争最大的发现,就是了解到了自己在国内所学的军事理论和知识在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的时候,之间巨大的差距和不足,为此,韩争不得不找到自己的现任教官,获得了一张图书借阅证。

教官维斯,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有点清瘦而又冰冷严肃的一个人,但在训练中,韩争却能够感受到对方身体内部隐藏着的那种强烈的爆发yù望,这并不是教官冰冷的面孔能够遮掩下来的。

维斯是柏林本地人,以前也是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的一个高材生,对方并于一九零六年和一九零八年期间,在德军陆军部中服过两年兵役,由于在服役期间表现优秀,而且当时没有发生战事,在陆军军官学校的要求下,又被陆军部调到了这里当起了教官。

维斯不像那些年轻的学员一样,他对于那些东方来的军校留学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歧视,当然,更谈不上高看,但骨子里的骄傲也没有使他能对韩争等人真真正正的平等对待。

但是韩争在军事训练和理论学习过程中的认真劲,却是赢得了维斯的欣赏,慢慢的转变了他对这批东方学员的态度。

所以,当韩争有些忐忑的找到维斯帮忙申请办理图书证之时,这位维斯教官倒也没有难为他,还极其难得的鼓励了他,并告诉韩争今后如果有什么需要或者其他帮助,可以去直接找维斯教官本人……

由此可见,维斯对于韩争倒是颇为欣赏的。

对于韩争来说,这位德国本地的教官维斯是值得别人尊重的,不仅仅是他的军事知识和理论的高素养,还有他对待所有学员尤其是他们这些东方学员的最起码的尊重,而正是这种尊重,总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

这rì上午下课过后,韩争匆匆的和王闲打了一声招呼,拿着到手没多久的图书证往校图书馆跑去,自从拿到图书证之后,韩争大多数空闲时间,就是在图书馆度过的,这么好的资源不用,那时候可就是真真的浪费。

而且对于韩争来说,德语虽然说的不是很好,但看一些书籍还是基本看懂是没问题的。

在韩争刚进图书馆,各种书籍带着阵阵的油墨香味,直冲韩争视野之中,自从来到这个世界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规模的图书馆,即使在前世也不是常常能看到的。

虽然说在国内的保定陆军军官学堂也有自己的藏书室,但无论图书规模还是图书种类和内涵都没有什么可比xìng。

这种时候整个图书馆里静悄悄的,充满了借阅书籍的年轻人,而在这里读书的每一个人都各自找到自己一个位置静静的阅读着。

韩争把图书证交给管理员登记过后,对于其惊异的眼神,自己这段时间也渐渐的习惯以至于免疫对方的这种眼神了,因此倒并没有什么不自在,自顾自的向图书馆内走去。

韩争根据索引标签,走到书架旁找起了自己想要的几本书籍,其中内容都是涉及到关于欧洲自资本主义确立以来的有关军事和经济类的研究和回顾,这几本书倒是不怎么难找,很快就从书架里面拿出几本,然后准备找一个地方静静读书。

就在这时候,韩争在回头时正好看到旁边有一位德国的青年手中正拿着一本书在阅读,而其旁边,还有一个位子是空着的,韩争也就直接走到那人的身边,用德语问了一句:“我可以在这里坐下吗?”

古德里安正在静静的思考着问题,当听到一个略微生硬的德语时,不禁有点奇怪的抬头看了声音来源之人一眼,待看到是一个东方人后,愣了一下,然后很快的点了点头,心想这大概就是前几天来自那个东方神秘sè彩国度的学生吧。

韩争拿着手里选好的一本书,对着那人道声谢,然后像往常一样,默默的坐在一旁,沉浸到自己的世界之中。

然而,这次韩争却是很快感觉有人碰了他一下,不由惊异的抬头,却是正好迎上那名德国青年的眼睛,那里面充满了好奇和惊异。

“有什么事吗?”韩争有些莫名的向对方问道。

“你不是来我们这里学习先进军事思想理论的吗,怎么看起了以前的历史?”古德里安看着他手中的书问道。

原来是对方看到韩争手中不是一本军事书籍,而是一本关于以往的历史,才忍不住问了一句。

韩争略微疑惑的看了对方一眼,不知道对方为什么要问这种问题,不过倒也没有什么好掩藏的,直接回答了他:“这有什么不对的?我来这里学习军事,但我们那里无论是工业还是军队都没有这里发达,最新的理论虽好,但有些并不适应我们那里的现状。在这里我想我应该首先了解欧洲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军事还是经济,然后去和我们国内作对比,至少要心中清楚,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况且经济是军事战争的基础,当然要看一些经济类的书籍,来加深对军事的了解,看到军事真正的发展脉络。”

这样的回答倒是让古德里安有些惊异了起来,不禁高看了对方一眼,他倒没想到这个东方人会有这样的见解,这时也了解了为什么刚刚自己发问时,对方为什么眼中露出诧异神sè,不过,韩争的回答,却是勾起了古德里安把话题继续深入谈下去的兴趣。

“那你能说说现在战争和今后战争的发展趋势吗?”刚问完这句话,古德里安就意识到自己有点冒失了,这个东方来的学生怎么可能知道现在战争今后的发展趋势?能了解军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过韩争虽感到怪异于对方的话,倒是也能根据后世的一些史实说上一些:“根据我对这里历史的粗略的了解,我认为在欧洲现在战争必然会向着多元化的兵种发展,纯陆军冲锋的时代已经慢慢的过去了,空军虽刚刚起步但发展前景广大,它的重要xìng是毋庸置疑的,而陆军的机动化也越来越重要,如果有种方法能使步兵能够提高攻击速度和高速行军的能力,在战场上,这种高机动化意味着能抓住更多的战场机遇,抢占更多的先机。在我国这条路还很远,不过,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们也会赶上来——”

韩争也没有说的太详细,毕竟现在还没有坦克和大型的冲锋装甲车。

忽然感觉身前有股粗重的喘气声,忙抬头看去,只见这位德国青年学生正两眼兴奋的看着自己,这倒是让他有点吃不准了。

古德里安心里的激动简直难以抑制,以前他对步兵作战的研究虽有这方面的倾向,但还有些朦胧,也没有人重视。

而这次能在这里遇见眼前这一个和自己理念相同的年轻人,即使对方是一个东方人,但足够使自己把对方作为一个知音来看待了。

“我是古德里安,请问你是?”古德里安颇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刚开始对韩争还有些轻视,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这也让他有点不好意思,况且到现在还不知道对方的姓名。

“古德里安?不会那么巧吧,我刚才可是借鉴了后世的那个德国上将的理论说的,眼前难道就是那位?”韩争刚听到对方姓名,倒是瞬间有点吃惊了起来。

“不对,不对,后世的那个古德里安这时应该在梅斯的军事学院学习,或者是回到了其父亲的指挥部队才是。”韩争有自我否定的低声说了一句。

“什么?”古德里安听到对方的呢喃声,不解的问道。

“哦,哦。原来是古德里安阁下,我是从中国来的军事留学生,韩争,你可以直接叫我韩就行了。”韩争重新收拾好心情,这才赶忙回道。

“原来是韩,今后你还会来这里看书吗?我想我们如果有时间可以交流一下。”古德里安说道。

“好吧,正好我也要来这里学习,说起来今后我还要向你请教一些问题呢。”韩争应了一声,他这两天正发愁没人去请教一些问题,毕竟从书上了解的有限,正好这位送上门来了,这倒有些让他惊喜起来。

下午因为还有课,两人就没有多聊,韩争向古德里安告了声辞,离开了图书馆,本来还想问问对方是不是自己后世中的古德里安,但又感觉无从问起,倒也就做罢了。

不过能结识这位算是今天最大的收获了,他却没想到,古德里安把认识他作为这一段时间在图书管理里最大的收获,并把他当成知己对待了。

第十三章:一九一零年

韩争自从上次在他图书管里认识了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之后,韩争渐渐的去图书馆的次数也越发的多了起来,他们彼此之间也越来越熟悉。

在德国这个陌生的国度里,古德里安算是韩争真心结交的第一个外国朋友了。

而在没多久之前,韩争在找到一个机会后,韩争又把王闲等人介绍给了古德里安认识,但显然的是古德里安对此事不是太热衷,虽然他已经转变了观念,对他们也没有任何歧视,但长期在脑海中的德国人的骄傲并不是一时之间能够消去的。

古德里安能和韩争交朋友是因为古德里安感觉和韩争之间有共同语言,把韩争当成知己相待,自然对于王闲等人这些没有共同语言的,不愿意有太多的交集,因此,对于他来说,即使和几人算是相识了,却也没有和王闲他们几个有太多的交谈内容。

估计要不是因为与韩争之间的关系,估计古德里安连与王闲等人之间点头之交都称不上。

而就因为这一点,却是产生了令韩争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正因为有了古德里安的这件事情,却是让王闲等人这一些留学生对韩争越加佩服起韩争来。

对于王闲等人来说,一个能和古板的德国人交起了朋友的人,并能让对方把自己当成知己来对待,他们自认是无法做到的,在以前他们甚至想都没想过会有这样的事。

也因此,韩争渐渐成为了这些留学生之间的核心人物。

韩争虽然德语能说出一些基本的常用短语,但和古德里安交流学习时,一旦涉及到一些专业的名词和一些专用的术语,双方之间的沟通必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所以,两人刚开始只能用英语为中介,磕磕绊绊的互相学习着对方的语言,古德里安也就担任起了教韩争德语的责任来,而与此同时,韩争同时也担任起了古德里安的中文学习责任。

就这样,他们之间友谊在互相学习与交流中变得更加深厚起来,每当谈及自己的祖国——中国时,韩争都是既感到自豪又感到悲愤。

对于这种事情,古德里安在心里倒也只能表示同情,在国际社会中就是这样的现实,谁的拳头大,谁说的就是道理,而现在的他们双方还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罢了。

时间如流水,时光如穿梭。

很快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包括韩争在内的所有留学生们都是收获良多,这里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既充实又充满意义。

随着半年的学习,现在的韩争也能用德语和古德里安之间比较流利的交流了,语言障碍越来越少,交流起来也是越发的顺畅了。

但是古德里安用汉语交流就仍然是比较困难了,并不是说古德里安的汉语有如此水平是因为他不去用心的学习汉语,而是汉语对于外国人学起来太难了,无论古今都如是。

半年下来古德里安平时也只能是用一些最常用的汉语和韩争打招呼罢了,对于此他可是抱怨好多次汉语难学了,不过对中国的历史却是知道的越发多了起来,也开始喜欢上了那个自己只是听说过的国度,那悠久的文明史每一次都是令他砰然心动,神往不已。

“虽然,我喜欢中国的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神秘的历史,我也承认汉语言的优美,但对于我来说,汉语还真是个很可怕的东西。”

古德里安直到许多年后想起这段时光,他对于汉语的学习方面依然还是这么认为。

而与此同时的是,在古德里安的歇尽全力的帮助下,韩争接触到的西方文化也越来越多,阅读的领域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包括德国的军事和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史,也包括了法、英、意大利等国的与此相关的著作,对这些国家的了解不再是像前世的自己那般的肤浅和粗陋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于韩争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古德里安也是越发的吃惊起来。

他发现和韩争接触的越多,越能了解这位东方朋友对于知识的渴求之甚。

这个东方人朋友给他的惊奇也越来越多,在他的身上,一点看不出来是从那个已经堕落沉沦的国家出来的人物,和别人口中的中国人一点都不一样,甚至于同是从遥远的东方和韩争一起来的留学生和对方也不一样,韩争的身上是浑身充满了活力和自信,就像即将喷发而出的新rì般强烈而又让人震撼……

rì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从中国国内留学道德国的的所有学员们,在柏林陆军军官学校的生活也慢慢的适应了下来,他们在柏林的生活渐渐走入了正轨。

而这批留德生是由于蒋校长的坚持,他们其中的每一个人能够来到这里的都不是甘于平凡的人和平庸之辈,都是依靠真正的实力来到的这里,再加上最初受到外国人的歧视,因此这都促使着他们在学习中积极主动。

他们在平时训练中能够吃苦耐劳,每人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充分发挥着东方人的优良品质,而正是这些东方学员们身上的品质也让所有的德国学员和教官越发的刮目相看起来,使他们逐渐的改变了对中国学员们的轻视,心里慢慢的由最开始的鄙视到后来逐渐接受,直到现在的在心里发自内心的暗暗的尊重。

韩争等人终究是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自己想要得到的尊重,尽管这种尊重是无关国家,只关个人。

除去韩争之外的所有学员之中,尤其是王闲的进步最大,每当他看到和想到以前的老对手,现在的好友的韩争是如此的优秀之时,这都让他心生佩服与敬意,而同时,更是让他充满了动力。

韩争的优秀并没有能够让他沮丧和颓废,在他心里即使永远的也赶不上对方的高度,但却是要牢牢的站在他的身后,他不懈的坚持与努力着。

不包括韩争在内的其他所有的留学生们此时不知道的是现在的中国国内已经是风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