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宝路天行 >

第82章

宝路天行-第82章

小说: 宝路天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吾斋:12547047(q群号),怒放的都市畅想曲~~

欢迎各位喜欢宝路天行的书友加入,一起狂欢吧!

……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116章天意每随人

“不是,大哥,我这真有东西!”那家伙有点急了,虽然自己的形象,的确是有点那个什么吧,可也不能这么赤luo裸的歧视啊!

“几位大哥,我刚才一直在旁边,看了你们老半天了,您几位一看就是行家,这才找的你们。我们这批货物,可不是随便给人看的啊……”

虽然那瘦子一脸猥琐,一双小眼睛滴溜溜的四处瞄着,鬼鬼祟祟的,看着就不像是个好人,不过自己这边三个大老爷们,光天化日之下,只要自己小心,也不怕了他去!

“我们可没什么空,有好东西,就直接上,别的免谈。”吴晨摆了摆手,直截了当的说道。

“是,是,保证是好货!几个大哥,这边请。”那瘦子一听,大喜之下,一脸谄笑,赶紧躬着身子,做了个自以为很绅士的动作,“叫我小林子就好了,这一带的人,都这么称呼我。”

“小林子……”徐少东差点笑出来,这倒是名副其实,要是穿上一身蓄辫盔帽马蹄袖,活脱脱就是一个小公公嘛。

几个人随着小林子,走到巷子里一间连锁快捷酒店里,从楼梯上了三楼,在一个房间前面,有规律的敲了几下,便有一个长得很魁梧的汉子过来开门,一边让位给他们进去,一边看了看他们身后的走廊,确认没有人尾随而来。

孔四当前走了进去,快速的扫了几眼,见是一间标准双人间,里面再没有其它人,放下心来。

“彪子,快,把东西拿出来给几位大哥过过眼。”小林子往后面看了看,见没人跟来,关了门,转身对着那魁梧汉子说道。

那叫彪子的,看着就有点愣,也不言语,从床脚下拉出一个大藤箱子,打开来,把盖在上面的一张红布拿出来铺在地上,再从里面拿出两个盘子,一个瓶子,把上面的泡沫粒抹去,这才站到一边,让他们几个看。

见是个懂规矩的,吴晨跟徐少东就蹲了下来,这几个物件倒是都有一样,不像是拿来忽悠人的,特别是其中一个莲花缠枝青花盘,看着很像光绪时候的东西,徐少东跟吴晨看了一会,觉得东西还行,“兄弟,这些你们准备怎么卖?”

“这个……已经被人订了!”那个叫彪子看着就是个二愣子,台词都没改,直接就闷闷的说道。

吴晨有些诧异的望了小林子一眼,你这都被人订了,还叫我们来看什么?!

“呵呵,是这样的,虽然有人订了,毕竟还没有成交么。要是价格合适,我们也不介意卖给你们几位,这么好的抢手货,当然是谁先成交就给谁了。”小林子一看要坏事,赶紧圆场到,“那个,彪子,你去给几位大哥倒水!”

“东西看着,还有一眼,不过既然有人订了,我们就不参合了。还有没有别的?”吴晨摇了摇头,表示没有兴趣,这明摆着抬价的东西,何必到这种地方收呢?像这样晚清民国的回流外销瓷,随便一家店铺都有,也捡不了什么便宜。

小林子嘴唇嗡动,还想再劝,又怕弄巧成拙,一边心里埋怨彪子这个二愣不会来事,一边陪笑着拉吴晨他们坐下来。

“不急,大哥,有的是好货呢!”小林子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团黄布,揭开来,里面却是包着一方印章,“这宝贝,可是飘洋过海来的。不瞒几位大哥,我是看不出这刻的到底是什么。不过这手艺,一看就不简单。”

徐少东见小林子说得诚恳,就接了过来,见材质普通,只是一般的石料,反倒上了心。现在一般作假的,都会尽量往好的石料上靠,就算弄不出田黄鸡血这些顶级料子,至少也弄个寿山芙蓉,像这样普普通通的石料,材质上作假的可能几乎就没有,倒是可以看一看。

他翻开来看,印面上刻着“天意每随人”五字篆文,看着就知道是一方闲章,行文灵巧,乍看之下,感觉出自高手。

现在珍贵石章料、玉料在拍卖场早是天价,徐少东更乐意于淘些“成章”,这也是一个懒人的办法,因为假田黄、假鸡血什么的不能刻字,一刻就露馅,所以“成章”里面以次充好的多,完全造假的料子少。

吴晨在一边,也看了看,没看出什么来头,只是觉得印章古朴有方,刻文雅致非常,却是一方好章!

“这闲章看不出是什么来头!而且材质也很一般!不值钱!”徐少东心里依然是稀罕上了,嘴上却是故意贬低道,他这也不算完全的违心话,前面两句是实情的,后面也是半真假,不知道来历,价格自然看个人喜好程度了。

“嗨,大哥你给个价呗!”小林子一听,眼睛都亮了起来,所谓嫌货才是买货人,做买卖的,不怕对方嫌弃,就怕看了完全没感觉,随手一扔那种主。

“这种闲章,又没出处,也就是把来玩玩,五百块吧。”徐少东淡淡的说道。

“啊!五百?”小林子被他这价格给震撼了,这可是随着大货一起过来的,当时他见是印章,还特意用黄布给包起来,随身带着呢,无奈他自己对于印章不是太在行,请街边摆摊的伙计看过,也说是材质普通。不过再普通也不能才五百啊!

“对了,大哥,这什么叫闲章?还有区别?”他也不怕露陷,反正这玩意糊弄不了人。

所谓的闲章,就是指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从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除刻吉语外,还常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

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一般都有许多印章。这许多印章,除姓名、字号用章外,其余印章,在印学上都可以统称为“闲章”。

当然,徐少东也不会傻呼呼的去告诉小林子,闲章也有值钱的,最出名的,只怕要算乾隆爷了,比如“古稀天子之宝”、“十全老人之宝”等,近些年来,这些印章一旦拍卖,都能创出天价!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117章纹章瓷

像一些大家也往往刻有闲章,比如“一尘不染”就是徐悲鸿的一枚闲章,以之言明心迹,另一方闲章“江南布衣”则表明了他的籍贯出身。张大千出身贫寒,他用“乞食人间尚未归”和“苦瓜滋味”两方闲章,表达了自己的出身、经历和处境。

评剧表演艺术大师新凤霞,有一枚闲章曰“报花名”,石料一般,可这印底篆刻了“张五可”历数名花的唱段,有声有色。

说起闲章来,还有不少故事,著名作家、藏书家黄裳先生也玩印章,他从地摊拾来一组闲章,其中“来燕榭”篆文灵巧,出于高手,再加夫人姓名中有一“燕”字,遂自名书房“来燕榭”斋名,请钱君陶大师补刻“来燕榭小记”一方,一朱一白,配为双璧,加盖在珍籍善本上。

篆刻大师钱君陶,曾为鲁迅、开国领袖等治印,名满天下。临终前,想将前后藏印700方,捐赠家乡,筹建“钱君陶篆刻艺术博物馆”,可因种种原因,被当地某些领导婉言谢绝了。

他的第二故乡知道这个消息后,连夜决定投资800万元,并塑大师铜像以迎,请珍宝回归“故里”,当时恰逢这700方“美印”赴日本展览,日方出于安全考虑,投付保险金总额为5000万美元!

可见这“天意每随人”,不单印章,很多东西都是随人意!

小林子自然不知道这些行内故事,甚至这方闲章的来历,他也完全一无所知,只能胡乱吹嘘一通。

只不过他这种完全没营养的说辞,别说孔四,就连徐少东、吴晨这样经常逛市场的人,也早都听烂了,真是的,都什么年代了,还换物不换词的,糊弄谁呢!

最后,小林子也说得累了,见他们这一伙人,实在不好糊弄,干脆懒得再费口水,这个印章就以一千元卖给了徐少东,心里还是有些许委屈的,哥们这口水也不能白费啊,每天全靠这嘴讨生活,容易么?

虽然不知道是谁刻的,不过肯定是捡了一漏!徐少东心里头高兴,就问道,“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好东西?”

“有、有有!”小林子心里着急,迭声应到。现在的人都很谨慎,这种地方一般都不会有人跟来,今天好不容易,才忽悠了这几个哥们过来,忙活了半天,只做了一千多元的买卖。

他从另一个床铺下面,拖出一个大小相仿的箱子来,从里面拿出一个瓷盘跟一个罐子,说道:“这个将军罐可是精品啊,你看这釉色,黑里透亮,正经光绪朝老物件!”

“嗯,是个好物件!你留着自己用吧!”徐少东一看小林子拿出来的罐,差点就笑喷出来,这那里什么将军罐,分明就是一个骨灰缸!

好在看样子,应该是没有用过的,不是新坑,也不知道被谁给带到国外,被保存到现在,又当大罐给卖了回来。

吴晨也是呵呵一笑,随手把那个盘子拿了起来,盘子很简单,外沿是镀铜的缠枝花纹,盘面留白,中间却是一个城堡的图案,“哥们,这个盘子怎么卖,给个实价!”

“五千。”小林子刚刚被徐少东耻笑了一通,心里正有些郁闷,看了一眼吴晨手里的盘子,没精打采的说道。

这批货他可真真是从朋友那里拿的,当然是通过某种“特殊的渠道”进来的,同一批货一次性包圆了,其中有几件精品,价格的确不菲,这两件却是他挑出来的“搭”货,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爽快,买得多,不介意搭着送。

只是他有点贪心,“精品”一个一个卖掉了,这两个货却始终没有“搭”出去,留着也是钱,那个骨灰缸就不说了,妈的晦气!

这个盘子,他一直就不觉得是个什么好东西,那城堡都是西方的建筑风格,这能值什么钱。偏偏这家伙就看上了这个,也罢,好歹算开个张,能卖一件是一件吧。

“能不能再便宜点?”吴晨淡淡的说道,其实心里暗乐,这个价格,说不定今天真能捡到个大漏!

看来这两个家伙,虽然混迹市场,却不知道这个盘子的价值!不过买卖,讨价还价也是应有的套路,总不能对方开价而不还价吧。

徐少东刚才在跟小林子调侃,关注点全在那个骨灰缸上,这一瞄眼,心里顿时叫了一声屈,妈的,同人不同命,天上掉下一块砖,怎么就偏偏砸在这家伙头上了!

此刻,他的心里满是对小林子的哀怨,你这他妈的什么眼光嘛!上来就拿个骨灰缸给自己!放着这么大的漏,硬生生擦身而过!

“四千八!不能再减了,这是我的拿货价了!”小林子装作很决绝的样子,一脸的悲壮,看得徐少东在边上直磨牙,恨不得把这张尖嘴猴腮的脸给揍成个大猪头!

“呵呵,行啦,哥们,屁的拿货价!就三千,钱货两清。”吴晨对他们这种惯有的伎俩,早就熟知,话说门口站着这个大个子,不久前也还在摆地摊呢!这种话,完全可以不放在心上。

“哎呀,给你啦!当交个朋友的啦。”小林子心疼的说道,心里却是乐开了花,“给你包起来吧。”

孔四站在门口,一点都懒得参加他们的买卖,进门之后他就小心戒备。混迹江湖多年,这种场合,他太熟悉了,知道很多其中的门道。

在这一行中,倒腾真假古董,挖坑埋雷,,偷鸡摸狗,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在那个门派混行的年代,下九门里不少这些货色。

吴晨随身没有带那么多钱,跟徐少东借了点现金,付了账,拿起那个盘子就走。

“木头,你怎么运气那么好?!”到了外面,徐少东抚摸了一下滴血的心头,叹了一口气,“是不是真的纹章瓷?拿出来看看吧。”

“纹章瓷?”孔四不小心做了回保镖,出了巷口,见没有人跟来,这才把心思放在这个盘子上。

所谓的纹章瓷,他也知道一点,这是天朝古代外销瓷的一种,属于“来样加工”瓷,由天朝瓷都的工匠,按照欧洲商人提供的种类、造型、式样、纹饰、工期等彩绘烧制而成,它既有天朝传统制瓷工艺特点,又体现了精美典雅的欧洲装饰风格。因为这些瓷器上,往往印有欧洲贵族家族的徽章,所以被称为“徽章瓷”。

“总得找个地方吧?这大路白日的,你们不晒死啊!”吴晨心情也是大好,刚才没顾得上仔细详看,正好也想找个地方好好盘盘。

三人遂来到一家茶楼,这也算是老字号的打铜店,兼营茶楼,这种地儿不多,在西关这地段很有名气。

上了楼,要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功夫茶,没等茶水上来,吴晨把盘子放在桌面上,几个人轮番看了起来。

对于这个盘子,吴晨刚才就已经用异能看过,至少是清三代的物件,只是来历却需要考证一下,在他的认知中,外销瓷多见于道光之后,特别是到了同治、光绪两朝,更是市面主流。但是康雍乾三代,可就少见了!

“这应该是早期的纹章瓷。”徐少东看了一会,这个盘子实在太精美了,也不知道是从哪个破落豪门流落出来的,但是不难看出,当年定制它的主人,应该拥有怎么样的荣耀。

“早期?你怎么知道的?”孔四虽然也知道纹章瓷这个品种,却不是很了解,故有此问。

“据说当年,欧洲豪门贵族到天朝定制过纹章瓷的,前前后后约有300多家。这类瓷器一般都带有甲胄、军徽、纹章等图案,图案都在画面的中心地位,早期的纹章较大,周围花纹也较宽,而且常常不止一道。”

从18世纪晚期起,纹章较小了,周围的花饰也小而狭。这个盘子的纹章是城堡,那就应该是某个皇室或者豪门定制的,而非军团或者大公司,从盘面的花纹跟纹章来看应该是早期的特征。”徐少东可不是第一次见到纹章瓷,在他师傅的博物馆里就有几件,不过看着都没有这个贵气!

“的确是有这么个说法。上次德国某博物馆来省博物馆联合展览的时候,里面有一个青瓷碗,附加的金属饰具上有宋什么伯爵的纹章图案,据说是欧洲现存最早的有明确年代可考的纹章瓷。”吴晨边回忆边说道,但是这个跟他判断的时间不太相符,这个应该是在顶峰的十八世纪烧造出来的,也就是差不多在清三代这个时段。

“资料说纹章瓷的烧制始于16世纪的明代,大约在17世纪后期,法国首相马扎兰按照国王路易十四的命令,更是专门建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