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朱明画卷 >

第97章

朱明画卷-第97章

小说: 朱明画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获得捷报,龙颜大悦,当日除了大赞蓝玉之外,并下传召圣旨,召秦、晋、燕、周、楚、齐、湘、鲁、谭共九位藩王进京朝见。
    那天傍晚,仪华刚询问了回去路上的事宜,紧闭了一个多月的王府大门就被人咚咚的扣响。
    来人是徐家的管事,他行了礼,道:“大爷让小的给王妃传话,说圣上有旨召几位就藩的王爷进京朝见。所以让王妃明儿别急着走,等燕王殿下来了再一起回藩地也不迟。”
    这一年并不是三年一次的朝见,仪华惊讶朱元璋的突然下诏,忙又细问清楚了前因才知道为何。但她还是想离开此地,却一算旨意下达北平,朱棣再由北平上京,这一来一回少说也要两个半月。到那时,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比起伏天回去要适合的多。而且十月初二是小高熙三岁的生辰,若是等朱棣一起回去,还能让朱棣陪小高熙过生。
    如此,仪华思量再三,还是同意了徐辉祖的安排,继续在京师住了下去。
第一百六十八章 巧遇
    第一百六十八章 巧遇
    睃寻夏日昼长,时节却短,倏忽之间便到了九月。
    从九月初开始,陆陆续续的就有藩王入京。
    自第一位入京的楚王朱桢开始,仪华渐渐地有些心绪不定,她只当足不出户太久所致。于是,这一天上午,仪华见和风日暖,尘土都没有吹起来,很是一个出行的好天气,就带着了小高熙去灵谷寺上香,也为了给陈妈妈扫墓。
    此时阳光不若夏季猛烈,在郊外乡间,能见到登高出游的行人,临水垂钓的游人,以及嬉戏放风筝的当地孩童。
    上完香、拜过陈妈妈,仪华便让马车慢慢地行驶在这乡间小路上,好透过车窗看繁盛如闹春一般的秋日之景。
    小高熙就趴在车窗口,目不转睛地望着绿油油的草地上游戏玩耍的孩童,他一张圆圆的小脸上载满了向往的神色。
    世上做母亲的,都是尽可能满足孩子。仪华也不例外,打发了李进忠去询问侍卫队长,待得到可以下车一游的回复,便择了前方临小溪、背靠小树林的一处草坪,作为游赏的地方。
    等停了马车,随行的三十八名侍卫,确定了方圆一里之内无外人,又分兵把守在四处后,侍卫队长方请了仪华母子下马车。
    从马车上下来,触目所见,是蔚蓝的天空,嫩绿的草地,清澈的小溪。虽然没有同龄的小伙伴,小高熙依然兴奋的手舞足蹈,挣开仪华牵着的手,一边笑一边跑。一个人跑了一会儿,大概也觉得无趣,停下两只小短腿,回望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仪华,小脸儿皱成了一团。
    仪华走过去蹲下,抱住小高熙圆乎乎的小身子,低头蹭着他的鼻子,声音里满是笑意的问:“怎么了?又哪里让我们的熙儿不高兴了?”
    小高熙一下偏过脑袋,不让仪华蹭他的鼻子,不开心的嘟着嘴巴说:“放鱼儿,飞!要放鱼儿飞!”
    仪华听得愣了一下,顺着小家伙仰头望天的目光一看,原来不远处的天空上飞了好几只风筝,明白过来后,她顿时失笑,一口香上高熙的右颊,指着天空上的风筝问道:“是说这个吗?熙儿想要放风筝?”
    小高熙不知道什么是风筝,只是想起方才在马车上看见的,立马像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要它,母妃,熙儿要它!”
    一旁的李进忠听了,连忙接口道:“王妃,小王子既然想放风筝,那小的这就去问他们买一个过来。”
    仪华看着一脸期盼的儿子,哪会不同意,只有点头的份儿。
    这一边李进忠得了话,带着一个侍卫去买游人手里的风筝。另一边婢女们已在一排小杨树下铺了薄毯,放了小食几,几上摆重阳时节的时令糕饼、果子、茶水。
    自离开北平这半年来,高熙牙齿长得很快。在北平的时候,是刚在发牙,到现在一口乳牙,竟有了二十来颗。偏他从发了牙以后,最喜欢吃糕点甜食,让仪华真怕他坏了牙,便每次等他吃完了甜食,就等用温水漱口,并严禁他睡前吃东西。
    就如此时,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小高熙已三下五除二的消灭掉小半碟枣栗糕。
    仪华看着不觉无奈,忙到了一杯温水,正要让他漱口,忽听一排杨树后传来一阵马蹄声,随即又是一阵骚动。她不由心下暗暗一惊,这里虽是天子脚下,却也是荒郊野外,万一遇见什么歹人或是……
    一个念头还没转完,微重的脚步声已慢慢接近,仪华下意识的抬头,就见一个身穿一袭青缎锦袍的清矍男子走了过来。这男子看起来不到而立之年,下颌却蓄着三缕胡须,再配以疏眉淡目的面容,颇有几分清风道骨的味儿。
    一眼看下,仪华只觉这人十分的眼熟,却不及思索这人是谁,王府侍卫为何对他放行,这人已经彬彬有礼的拱手一礼,面含浅笑道:“四嫂。”
    四嫂?!
    电光火石的刹那,仪华已经想明所有事,原来这个男子就是六年前,在大行皇后马氏国丧的时候,仅见过一面的周王朱橚,与朱棣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心念一转,仪华已放下手中茶杯,从容的自薄毯上起身,脸上却露出一丝疑惑,关切道:“五弟,你此次该是奉旨入京,为何只有一人独行?还是另有随从在后?”一面说,一面将目光往他身后看,眼里的疑惑越发深了。
    周王朱橚就藩开封府。开封府地属中原,离京师的路程比起北平少一半,而他却至今才入京师,若论起来也算怠慢圣意。并且开封府在京师的西北方,此地却是西南方,朱橚会出现在这里,其中必有蹊跷!
    不过他虽是朱棣一母同胞的兄弟,但他的事自己还是少打探为妙。
    念及此,仪华揭过方才的问题,赶紧另圜话道:“五弟,你还没见过熙儿吧?”说着,回头叫小高熙道:“熙儿,这是你五叔。”
    三岁的孩子已能根据父母所表达的意思去引导自己的行为。不到半月就将三岁的小高熙,听仪华这般介绍,忙身形笨拙的从薄毯上爬起来,恭敬的给朱橚行了一个礼,尔后抬起头,咧嘴一笑。
    朱橚正为难该如何回仪华的话,见仪华下一瞬已绕开了话题,还不及松一口气,就看见浓眉大眼一脸稚气的小高熙,不禁眼前一亮,仿佛发现了什么惊奇的事一样,语带惊喜道:“四嫂,四哥小时候就长熙儿这样,打小就一身结实!”
    陡然拔高的声音,听得仪华一怔,旋即却是低头抿唇一笑。
    周王朱橚少年持重,后到开封为王,又爱民如子,真正做到关心百姓的一方父母。却万万没想到他为人竟这般有趣,外表又如道观里的道士一样,美须飘飘。
    果真,闻名不如见面。
    想到这里,仪华忍不住轻笑出声。
    听到仪华吟吟的小声,朱橚也意识到刚才反映过渡,与朱棣截然不同的白肤光泽的面上正有些讪讪的,只听一个尖细的嗓子在身后激动叫道:“王妃,是王爷!王爷他来了!”
    瞬间,朱橚脸色一变,目光睃寻四处。
    ……
第一百六十九章 训弟
    第一百六十九章 训弟
    李进忠惊喜的声音。还在不迭的叫着。
    仪华却以为听错了,只神色恍惚的想,从这月初,她就让人收拾了房间,等朱棣过府入住。可是从月初到现在,都过去了十八天,朱棣连个影儿都没露,他又怎么会在这里?
    正犹自不信,只见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子走过来,虽然只是一身寻常男子装束,又带灰尘扑扑的风霜,可那行走间刚劲的步伐,从未弯曲过的脊梁,处处彰显军人雄健之气的人,正是朱棣。
    仪华见真是朱棣,还觉得不真切,惊讶道:“王爷?您怎么在这里?”轻扬的声音里,透着她也未察觉的淡淡喜悦。
    朱棣过府未入,一路追朱橚到这里,没想到竟遇见仪华,也不禁微诧了一下。随即就见仪华略带淡淡喜悦的神色,他紧绷的面色不由缓和了些许,颔首道:“恩,今日刚到京师,听说你带了朱高炽来去了灵谷寺上香,就打算接了你们回府。”话略一顿,话锋陡然一凛,语气坚决道:“再沐浴更衣,与五弟一道入宫面圣。”
    说最后一句话时,朱棣方缓和的目光又变得凛冽起来,如一只离弦的利箭射向朱橚。
    原先还一副清隽儒雅模样的朱橚,一见朱棣投来的目光,顿时就像霜打的茄子一下焉了。半晌,才见他磨磨蹭蹭的移了两步,转过身子,见了一个礼,叫了一声“四哥”,又背过身,梗着脖子,面露毅色。
    朱棣一看他这个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想要狠狠教训他一番,又念及朱橚一个藩王,毕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管教,多少是要给他留些颜面,便只得暗自压住心下怒火。
    这样,两兄弟就僵持起来。谁也没说话。
    仪华方从朱棣抵达的消息中定下神来,却发现朱棣与朱橚之间苗头不对。朱棣是脸色阵阵发青,看着朱橚的目光越来越厉;而朱橚是脸色慌促不安,背对朱棣的背脊越来越僵。
    见俊逸潇洒的朱橚,硬是被朱棣逼成这样,作为一个旁观者的仪华,都有几分不看不下去,有心想帮朱橚说几句话,又认为两兄弟的事,她一个外人不好干预。
    正犹豫不决着,小高熙突然跑了出来,跑得方向正是向着朱棣。
    面色不虞的朱棣,这才注意到小高熙,又见他小脸上是高兴的笑容,圆圆的大眼睛熠熠放光,只当是为了自己,刚硬的心肠不由软了些许,面上神色自然也是一缓,只等大半年没见的次子,过来给他请安。
    小高熙哪知朱棣的心思,他现在满心满眼都是李进忠手里的鲤鱼风筝。最多是在经过朱棣身旁的时候,好奇的看了一眼陌生的朱棣,然后便蹿到李进忠面前,扯着那只鲤鱼风筝,扭过头笑嚷道:“母妃,放鱼飞!”
    这时候还记着放风筝!
    仪华又无奈又好笑的看了一眼什么也不知道的小高熙,心中却是一动,口里也微斥道:“熙儿,没看见你父王在吗?先去请安!”
    孩子往往容易被误导,小高熙以为请了安,就可以放风筝,连忙丢下鲤鱼风筝,给朱棣请安。
    朱棣听高熙说话口齿伶俐,行礼也是有模有样,心中的不快倒也散了,刚硬中流露淡淡笑意:“起来吧。”
    小高熙三两下站起来,拽着李进忠就向仪华走去。
    感到朱棣身上的气焰缓解,仪华没看走过来的儿子,只含笑看向朱棣,顺着他方才的话说:“王爷,这会儿午时已过,若要进宫请安,还是现在回府的好。”说着,余光看见朱橚支耳旁听的样子,心下忍不住一乐,脸上不觉多了几分亲切:“我也不知道五弟妹同来没,若是她没来,就到燕王府沐浴更衣,再去宫里。”
    仪华的声音十分好听。细柔柔的,却听得朱橚一脸谨谢不敏,连连摆手道:“不用了,不用了,四嫂你和四哥回去就好,我还是回我的周王府。”
    “五弟妹没同来,五弟遂我们回王府。”仪华的话正中朱棣下怀,他听得满意,直接无视朱橚的话:“来人,备马车回城。”
    朱棣、朱橚两兄只身出城,无各府侍卫跟随,但仪华带出的三十八名侍卫,俱是朱棣的亲卫队,一听朱棣发话,立马收整队伍准备出发。
    不一时,队伍整齐,马车恭候。
    朱橚看着停在面前的马车,仍负隅顽抗,道:“与兄嫂侄儿同乘一辆马车,诸多不便,我还是骑马吧。”
    朱棣看也没看朱橚一眼,只等仪华母子上了马车,便随后跟上。
    朱橚见有机可趁。似脚底抹油一般,连忙转身就要逃开。不料一回身,四名彪形大汉面无表情的挡在身后,一人上前一步,低头敛目道:“请周王殿下上车!”
    朱橚看了一眼面前的四名黑衣侍卫,又看了一眼四周虎视眈眈的骑卫,他不由的苦笑,随便哪一个都可以将自己擒拿,想要夺马逃开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透过车窗看见朱橚垂头丧气的上了马车,仪华若有所思的放下车帘。
    而小高熙念念不忘的放风筝,也让众人一致忽视。
    只有辘辘的车轮声渐渐的向京师燕王府驶去。
    ——————
    回到燕王府的时候。已是半个时辰后了。
    朱棣下了马车,直接对仪华交代了一句收拾行礼,便强行拉了朱橚去了书房。
    仪华闻声知意,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说,自去打理朱棣的行装,又让侍人准备沐浴更衣等事。
    而在朱棣几年前养伤的幽僻小院里,朱橚刚走进书房,只听“嘭”的一声,门扉紧紧关上,他还没反应过来之际,朱棣已劈头盖脸的骂道:“这几年,我听你素有政绩,长子都九岁了,该是能沉的住气!你呢?啊!竟然敢违抗圣旨,私自去凤阳?你唯恐朱樉他们逮不住把柄,自己给送过去?!”
    朱棣自小军中长大,打交道的都是三大五粗的汉子,朱橚却是饱读诗书文人做派,结交的也都是才学出众的雅士。这会儿,朱棣怒不可遏的样子,自有一股威严流出,朱橚不觉愣住。
    朱棣一见他这样,一时怒火猛然上升,怒拍书案:“说话!”
    朱橚也是傲气,文人的傲骨显出,不由辩驳道:“没有奉诏,藩王不许离国,否则视为谋逆。这一条大罪压下,我不借这次机会去凤阳,何时能去凤阳一趟!”说时见朱棣双唇嚅嚅而动,以为是要与他再辩,忙又加了一句:“四哥,微服前往不可能,你别忘凤阳在京师附近,父皇还有锦衣卫,一来凤阳定会被发现!”
    朱棣见他越说越理直气壮。简直怒火滔天:“你还有理了不成?早知道如此,我决不会将这件事告诉你!”声音已是低吼。
    朱橚想起朱棣告诉他的事,不觉眼睛一红,声音哽咽:“四哥,我一直以为母亲是身份卑微的婢女,即使得宠让父皇打仗时也带在身边,后来在战事混乱时落江而亡。可我怎么也想不到她竟然是蒙古人,还是被父皇给逼——”
    “死”字未出,“啪”的一声脆响,打断了朱橚的话。
    朱橚不可置信的望着朱棣,可右颊上的痛疼,却又提醒他这是真的:“四哥……”他捂着右脸,眼角湿润。
    朱棣也是怔住,他看了看自己的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