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

第42章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第42章

小说: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如果盐价降到4先令,你们的利润就会提高很多?”

“是的,如果盐价降到4先令,所有渔民的日子都会好过很多!”

“那这样吧,我新办了个煮盐基地,我让他们扩大产量,以后按照4先令每夸特的价格零售海盐给你们,你们应该可以好过很多吧?”

“当然,多谢领主大人!不过,好处短时间内体现不出来。因为,我们暂时拿不出太多钱去购买盐。”秃头阿本老实地说道。

“没事,我可以借盐给你们,你们卖出咸鱼了,再归还等值的钱币!”

“谢谢领主大人!”阿本连忙弯腰鞠躬致谢。

“别忙谢,对了,你们渔船方面有没有问题?”

“有的,大人,很多穷渔民,都买不起渔船。即使买得起渔船的,像我们家,只能用小船,在风浪较小的瓦登海这样的浅海里打渔。如果有大船,我们就可以去北海的大渔场。在那里,一艘大船去一次,可以弄满仓的鱼回来……”

“满仓?”马林也有些憧憬……

“是的,北海渔场的鱼,比瓦登海多多了,就是风浪比较大,需要大船……”

“好,我可以设立一笔资金,借贷给你们。你们可以几家联合,去购买一艘中型的渔船,出海打渔去!几百磅鱼有啥意思?要打渔,出一次海,就得满载而归!”

“那实在是谢谢大人了!”阿本等弗里斯兰渔民,纷纷道谢。

“不必客气!”马林谦虚地回应,但心里却在想——4先令卖一夸特盐给你们,我也不亏,利润依然很大。而且,不扶持渔民发展,哪里来的水手储备?

第七十一章 修建灯塔码头

站在渔村特霍伦彻海边的高岗上,看着南边繁忙的马尔斯水道,马林突然觉得,在特霍伦彻修建贸易港是个不错的选择。

“男爵大人,南边的马尔斯水道,是阿姆斯特丹的商船主要的进出水道……”边上,陪同视察的特塞尔岛辅理主教达利安介绍道。

“阿姆斯特丹商船主要走这里出海?我看过地图,好像西弗里西亚群岛其他岛屿之间的空隙,比特塞尔岛到登海尔德之间的距离大啊。宽一点的水道,不是更适合出海吗?”马林不解地问道。

“男爵大人,您有所不知。虽然,其他岛屿间的距离,比马尔斯水道更宽。可是,经过那些水道,必须通过很浅的海域——瓦登海。瓦登海很浅,海上有很多浅滩。如果不走特定的路线,吃水深的大船,容易在瓦登海搁浅。而走马尔斯水道,则不容易搁浅,这边水深比瓦登海大部分地区都要深……”

“原来如此,那么说来,马尔斯水道,还是阿姆斯特丹的商船出海的主要通道了?”

“应该说,是阿姆斯特丹的大商船出海的必经之路。那些小商船,吃水浅,和那些小渔船一样,还是可以轻易进出瓦登海的。”

“船只大小如何评定?”

“比西班牙那边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的旗舰‘圣玛利亚号’大的,基本属于大船吧……”达利安助理主教不确定地说道。

中世纪没有吨位这个说法,只能找参考了。达利安曾经去过西班牙拜访宗教界的老友,恰好见过哥伦布出发时的那条旗舰。而哥伦布“发现印度”这个事情名气很大,所以,达利安用来做比较。

“‘圣玛利亚号’?那就是一百几十吨的排水量了……”马林这一世其实没听说过哥伦布的具体事迹。但是,他上辈子知道啊。

“反正,比‘圣玛利亚号’更大的船,很容易在瓦登海搁浅。比它小的船,则在瓦登海没啥事。”达利安说道。他在特塞尔岛呆了很多年,已经快50岁了,自然见多识广。

马林点点头,表示懂了。“圣玛利亚号”吃水深度才1。98米,和后来那些动辄吃水几米深的帆船没法比。也就是说,瓦登海上,安全的吃水深度,在2米多的样子。当然,那是在没有勘测航线的情况下。如果勘测出具体的浅滩,设置好航标和灯塔,选择合适的航线,大船其实也照样走。

“达利安主教,为何这边不设立灯塔?”马林奇怪地问道。

“男爵大人,一般只有大的港口,才会设立灯塔……”

“为何?”

“只有大港口才有大量进出的船只啊,才有灯塔的需求。像特霍伦彻和对面的登海尔德,都是小渔村,有必要设立灯塔吗?”

“我们是不需要,可阿姆斯特丹人不是需要吗?”

“大人,这边的土地,阿姆斯特丹人可没有掌控的权力。只有当地的领主,才能决定是否设立灯塔。而且,灯塔建设成本高,维护成本也高。每个夜晚,都必须维持熊熊大火,会耗费很多木柴……”灯塔需要燃气很大的火苗,制造出足够的亮光。木柴火苗高,亮度大,正好合适。而煤炭,火苗低,很多还是不亮眼的蓝火,不太适合在灯塔上燃烧。

“那收益呢?”

“如果特霍伦彻建了灯塔,肯定有很多船会选择在这里停靠。不过,男爵大人,特霍伦彻就一个渔船码头。想要成为商港,必须多修建几条深入海里的长桥码头。”在海边呆久了,达利安也经验丰富了。

“有道理,修建灯塔花费多少?码头呢?”马林对于这些,可没啥经验。

“修建一个10层楼高的普通石质灯塔,耗费大约要800金币。以后,每晚的燃料消耗,估计得要10金币……而修建码头的话,三条石质的长桥码头,一千金币也差不多了。主要的成本,是要从外面进口石料,以及聘请石匠和泥瓦匠的工钱……”

“才两千金币不到?很便宜嘛……”马林撇撇嘴,表示毫无压力。

“呃……”达利安辅理主教也不说话了,面对一个土豪,他能说啥……

马林考察了一下,发现特霍伦彻的确是一个优良的避风港湾,深度足够,而且面朝东南向,不易受到北海上西风的威胁。

所以,马林当场就确定了修建灯塔和码头的方案。灯塔兴建在特霍伦彻湾南边深入大海里的那个丘陵半岛的末端。在灯塔的指引下,船只在夜晚也能顺利进入特霍伦彻港。同时,灯塔也可以对马尔斯水道上航行的船只,提供一定的方向指引。

不过,他的财务管理员科勒,正在忙着寻找400大头兵的家属,目前没有时间来操办这事。而施瓦茨,则是个标准的军官,对于民政是不懂的。

至于马林自己,也没那闲工夫亲自督促灯塔和码头的建设……

马林突然觉得,是不是该去多招募几个人才了……

岛上原本的官员,其实在马林入主后,都撤离了大半。因为,那些人,尤其是有文化的人,都是其他贵族的手下,不可能为马林效力。而留下的几个本地的官员,当个村长什么的还行,具体办事,还得找文化人。首先,本地的几个所谓“官员”,竟然都不识字。而实际上,当初他们也都是从大陆派来的官员的随从而已,是专业负责跑腿的。

在中世纪,只有贵族、教士和富人家庭的孩子,才会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贵族的侍从,出于工作需要,也有一些受教育的机会。那些个平民,大部分家庭经济情况糟糕,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条件让孩子读书?

所以,即使是选拔人才,你也必须在贵族子弟和富家子弟里挑选。至于教士,那是教皇的手下,而且不能还俗,不可能为世俗领主效力的。

这使得,马林开始考虑——是不是在岛上推广义务教育?不过,自己手下,只有施瓦茨算是读过书,科勒也认得几个字。但要找出一个适合当老师的人,还真没有。自己倒是可以当老师,但也太大材小用了。而且,以后自己还要打仗和建设领地,事情很多,没多少时间去教书……

第七十二章 名声远播

中世纪的消息传递是很慢的,因为,这是一个“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的落后时代。

时隔几个月,马林在意大利战场上打下的“赫赫威名”,才传到神圣罗马帝国北部地区。此时,马林终于成了帝国境内的头号“大明星”……

神罗帝国北部的诸侯,基本都是皇帝的反对派。这些诸侯,自然是不会配合皇帝的宣传的。因为,宣传马林,就意味着宣传“为皇帝效力好处多多”。这么一宣传,等于是把年轻勇士都推向了皇帝。正如帝国议会派驻在维也纳的代表看到的那样,很多奥地利和士瓦本的年轻人,都效仿马林,纷纷加入了皇帝的军队,或者,谋求加入。而这,是反皇帝的地方诸侯所不愿见到的。所以,这些诸侯虽然没有明着反对宣传马林,但暗地里使绊子,却是少不了的。

因此,马林的名声,隔了几个月,才扩散至神圣罗马帝国全境,并引起了一股热潮……

“好厉害的骑士啊,年仅17岁就能立下如此战功,还被封为男爵!”一些年轻的流浪骑士,瞬间把马林当成了心中偶像。

因为,马林和他们的出身太像了,很“接地气”,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马林的事迹,听上去又非常励志。对于那些苦逼的年轻流浪骑士而言,希望是渺茫的。但马林的事迹,给他们带来了参考——我为啥不学马林?

他们却不知道,马林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建立在他是一个穿越者的基础上的。上次打赢法国人,分明是用了“信息不对等”的强大优势,欺负了逃跑中的查理八世。

如果当面硬撼,马林那1100新兵能和练了十几年武艺的法国骑士们相比?

但是,这不要紧,人总是喜欢忽略自己的短处,注重自己的长处。甚至,没有长处也能给自己想个莫须有的长处来(这就是自恋者的由来)。

所以,大家都不在意马林是取巧得胜的。且皇帝在宣传时,也没特地说明马林是偷袭得手的,而是说两军“恰好遇到”。

因此,年轻人们都觉得——我为皇帝效力,即使不如马林那般运气好,混不上男爵,混个正式封号的帝国骑士还是可以滴……

而这,正是狡猾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所希望看到的。哈布斯堡家族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只有在奥地利比较有威信(勃艮第因为刚接手不久,威信比较低),在其他地方,由于诸侯们的恶意反宣传,名声不是太好。

也因此,愿意为皇室效力的德意志战士,数量是比较少的。马林出身于马克伯国,马克伯爵约翰二世虽然不反皇帝,但和皇帝关系绝对算不上好。因为,皇帝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效仿法国,意图在全帝国范围内,征收一种日常税收,好供应帝国中枢需要。

可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想法,遭到了几乎所有独立的领主的反对。因为,皇帝在全帝国内普遍征税,等于是在动他们的钱袋子。而且,皇帝财力强了,实力壮大了,要扫平他们这些诸侯咋办?

马林出身于非皇室掌控的地区,且是个倒霉催的流浪骑士。这样的人物,是很有代表性的。

因为,全帝国境内,骑士家族无数。而往往一个骑士家族,不会只生一个男孩。所以,流浪骑士是很多的。

而在那些诸侯的反宣传下,很多流浪骑士,从没想过为皇帝效力。因为,在地方诸侯的私下宣传里,皇帝被描述为一个贪婪、吝啬的坏家伙。据说,为皇帝效力,拿不到工钱,因为皇帝很穷(这点倒没完全乱说)。而且,皇帝不愿意授予为他效命的人贵族称号……

所以,很多出身于地方诸侯统治区的流浪骑士,宁肯失业流浪,打打短工,也不愿意为那个“贪婪吝啬”的皇帝效命。

可是,马林的出现,一下子推翻了那些诸侯的恶意宣传,使得很多流浪骑士意识到,为皇帝效命,也是有前途的。

那些流浪骑士,刚听说了马林的事迹后,多半也是不相信的,因为马林的事迹太过“传奇”了。但是,很多靠近马克伯国的流浪骑士,干脆骑马赶赴波鸿的霍夫曼庄园,向老霍夫曼求证消息的真实性。

老霍夫曼作为新晋的“男爵他爹”,自然赌咒发誓,这些都是真的,并用上帝和骑士的荣誉,发誓为他所讲的每一句话负责……

然后,很多流浪骑士得知,他们听到的消息,完全是真的,且经过证实。接着,求证过的消息,在帝国境内扩散开来。大家终于相信——皇帝没骗人……

于是,马林火了,年轻的流浪骑士们激动了……

然后,不少自信“不不输于马林”的年轻骑士,怀着梦想,纷纷赶赴维也纳,求皇帝收留……

皇帝明显是“痛并快乐着”,他眼下正在忙着和法国人要赎金,哪里有工夫理会这些小年轻啊?

而且,赎金不收回来,他也没钱养活那么多人。加上这个时间段,暂时属于停战期,没有招人的需求。所以,聚集在维也纳的很多流浪骑士,只有少部分特别突出的,被皇帝吸纳了。

剩下的大部分人,则无奈滞留在维也纳了……

而不少流浪时间较长的流浪骑士,习惯了做一些打家劫舍的“豪侠”行为,使得维也纳的治安,差了很多。

可皇帝也不敢对这些流浪骑士进行镇压,因为,如果他用暴力打发了这群流浪骑士,可能会使得自己通过宣传马林在帝国全境建立的名声重新变差。

因为,这些个“被镇压”的流浪骑士,回去后肯定会说他坏话。而中世纪的骑士,基本掌握着底层社会的话语权,公信力较高……

所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只能尽量安抚那些暴躁的流浪骑士,开一些空头支票,尽量把他们哄回去……

但另一方面,能有那么多流浪骑士赶来投奔自己,皇帝却又暗自窃喜……

所以说,皇帝目前是“痛并快乐着”……

而皇帝大力宣传的“大明星”马林,也成了帝国年轻人眼中“德华”一般存在的天王级偶像巨星……

第七十三章 贸易制裁

法国巴黎,查理八世在王宫内大发雷霆。因为,马林的“丰功伟绩”,已经从神圣罗马帝国,传播到法国来了。

和神圣罗马帝国公民反应不同,神罗公民因为是战胜方,自然感到与有荣焉。可是,法国作为战败的一方,就很不爽了……

尤其是,亲率8000法国骑士被击败的查理八世,简直就成了笑柄。法国人是不敢公开嘲笑他,但德意志人、西班牙人、英国人和意大利人可就不管了。因此,查理八世现在成了全欧洲的笑料。

特别令查理八世感到羞辱的是,打败他的人,不是什么沙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