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杀明 >

第330章

锦衣杀明-第330章

小说: 锦衣杀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番话,徐兴夏的语调不是很高,语速也不是很快,却显得十分的霸道。这样的言语,让林夫人觉得有点不舒服,好像自己是被教训了一样,又好像是自己这么一个大人,竟然要依靠这么一个年纪还不到弱冠的大孩子,脸上有点燥热的感觉。可是,有徐兴夏的这番话,她又不自觉的放心了不少,不需要过分担心什么了。
    林家最缺乏的是什么?当然是强硬的手段。两个女人当家,能够有什么强硬的手段?如果有强硬的手段,林家也不需要迁徙到偏僻的宁夏镇来了。徐兴夏有什么?正好有最强硬的手段!或许别人不怕得罪林家,却害怕得罪徐兴夏!在林夫人的印象里,好像得罪徐兴夏的人,一个都没有好下场啊!死的死,逃的逃,都完蛋了!
    微微顿了顿,徐兴夏又神秘兮兮的一笑,缓缓的说道:“如果白衣军的身份不适合解决,我还有锦衣卫的身份。”
    林夫人也不知道是好气还是好笑。她的嘴角边,情不自禁的露出一丝丝古怪的笑容,让她看起来多了几分的亲近。她是真的忍不住有点好笑。这个徐兴夏,到这个时候,居然还能想起锦衣卫的身份来。他难道不知道,他现在的身份是反贼,朝廷根本不会承认他的锦衣卫身份吗?可是看徐兴夏的意思,似乎朝廷承不承认不要紧,只要他自己承认就行了。联想到他的霸道作风,林夫人就觉得头痛。真不知道,徐兴夏拿着锦衣卫的身份,又会搞出什么大事来。
    真是该死啊,当初朝廷怎么会给他一个锦衣卫校尉的身份?这绝对是天大的失策啊!本来,锦衣卫校尉,在锦衣卫内部,根本就是脚底泥的存在。没事的时候,就是打下手的。有事的时候,就是做炮灰的。但是,如果这个校尉是徐兴夏的话,又有谁敢忽略他?说的不客气一点,就算徐兴夏自己也组织一个锦衣卫,对抗朝廷的锦衣卫,说不定也能半斤八两,分庭抗礼啊!
    以白衣军的战斗力,以徐兴夏的性格,如果遇到什么麻烦,他首先考虑的,肯定是武力解决的方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动手再说。如果他将人给抓来了,刀子架到脖子上了,再搬出来锦衣卫的身份,气势汹汹的处置对方,估计对方也只有服软的份。如果不服软,那就真的只有死了。这个世界上,好像左光斗这样不怕死的人,还真是不多。徐兴夏的霸道做,完全行得通。
    说到左光斗,林夫人更是心底下暗暗冒冷汗。左光斗现在的处境,一般的人绝对猜测不到。他不是被白衣军关押起来了,也不是被放走了,而是被一群的老百姓给带走了,美其名曰,是要进行劳动改造。老农们做什么,左光斗就做什么。老农们吃什么,左光斗就吃什么。其实就是变相的羁押左光斗,直到他屈服为止。
    对于左光斗来说,估计这是最痛苦的经历了。林夫人无猜测,徐兴夏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子,居然如此的恶毒。这哪里是劳动改造?这分明是迫害啊!左光斗一个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每天都和老农们一起下田,他能受得了吗?身体上的迫害,或许还能承受,思想上的迫害,才是最痛苦的啊!
    那些老农,本来就对当官的没有好感,自然不会给左光斗什么好脸色看,说不定还会专门的教训教训他。他一个读书人,在这么多的粗人面前,能有什么办?自然是被欺负的死死的。这样的日子,真不知道什么是尽头。不得不说,这样的子,真的是太阴险了,太恶毒了,太卑鄙了,令人毛骨悚然啊!
    在林夫人认识的人里面,好像徐兴夏这样荒唐的人,还真是不多。想到他的裸的占有欲,林夫人又觉得很危险。这个徐兴夏,根本就是一个变态的恶魔啊。现在的她,分明是在与狼共舞啊!说不定什么时候,对方狼性大发,她就要糟糕了。可是,她有得选择吗?没有徐兴夏的帮助,林家还哪里有出路?
    ……
    搞定了和林家合作的问题以后,徐兴夏来到雷福堡。
    雷福堡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有三座炼铁高炉,日夜不断的出产生铁。大明朝的炼铁技术,其实是比较先进的。这三座高炉,每天都能出产三千斤的生铁料。在白衣军接手了以后,改组了管理架构,又提升了工匠们的工钱,使得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大大的提升。现在,三座高炉每天几乎能生产接近四千斤的生铁料。
    贺兰山有足够的铁矿石,又有优质的太西煤,炼铁的成本相对较低,这是明朝廷在雷福堡设置炼铁高炉的根本原因。当时的铁器铁料,和盐一样,都属于国家专卖,是受到朝廷控制的。你民间就算有钱,有资源,都不能擅自炼铁。否则,就是试图谋逆的大罪,是要被抄家灭族的。到万历时期,这个规定,虽然有所放宽,不再那么严格的管束,但是,也必须是有实力,有背景的人,才能拿到兴建炼铁高炉的批文。还必须是在官府的监视下运作。
    其实,准确来说,雷福堡的三座炼铁高炉,是属于朝廷兵部直接管辖的,属于朝廷所有,只是地理位置刚好在宁夏镇而已。高炉的日常管理,都和宁夏镇无关。高炉出产的铁料铁器等,也是要经过兵部分配,才能发放到各个边镇的,连陕西三边总督都不能过问。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宁夏镇拥兵自重,再次谋逆。
    万历二十年的勃拜叛乱,对于大明朝的影响,其实还是挺大的。勃拜的叛乱,让很多人都感觉到,明王朝已经是外强中干了。朝廷的军队,除了当年李成梁留下的辽东骑兵,其他地方的军队,都积弱不堪,根本就不敷使用。朝廷平叛大军为了攻克宁夏城,最后不得不挖开黄河大堤,采取水淹的办。结果,严重误伤了大量无辜的百姓,对明王朝的声誉,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直到现在,宁夏镇的很多百姓,对明朝廷的拥护之情,都是非常单薄的。除了极少数的既得利益者,其他人对朝廷,可以说是毫无感情。否则,白衣军的崛起,也不会得到这么多百姓的支持。除了平虏城和宁夏城,宁夏镇内的其他城堡,白衣军根本不需要战斗,当地的百姓,就自发的组织起来,扫荡一起的牛鬼蛇神了。可见,一切的因果,其实在很早之前就种下来了。
    万历三大征,对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的确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三大征也严重的消耗了明王朝的钱粮储备。当年张居正辛辛苦苦积撰下来的钱粮,经过三大征以后,都已经所剩无几了。万历皇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方设捞钱,却又遭受到文官集团的拼命反对,皇权和相权的冲突,再次爆发。
    皇权和相权的冲突爆发,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万历皇帝躲着不上朝,故意怠政,故意不任命官员,故意不补充内阁。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开国家的玩笑,拿国家的运转来当做儿戏。徐兴夏这次起来造反,朝廷的反应,如此的缓慢,也有万历皇帝故意怠政的原因。他的思维很简单,就是和文武百官对着干,坚决不肯屈服。
    而大量官员的缺失,也是重要的原因。很多岗位上都没有人处理事务,工作效率又怎么可能快得了?比如说,兵部除了尚书周嘉谟之外,侍郎没有,郎中没有,给事中没有,只有几个员外郎和主事,忙得胡天混地的。可怜兵部尚书周嘉谟,都已经七十多岁了,鸡毛蒜皮的事情,难道也要他亲自去跑吗?没有这样的道理。
    ……
    徐兴夏到来宁夏城之前,管事会的人,已经商量着,要在雷福堡附近,兴建更多的炼铁高炉,初步计划是新建七座,总共是十座。除了雷福堡之外,附近的镇北堡和平羌堡都有分布。管事会下面,有一个经济司,一个军械司,都是负责生铁生产的。两个部门的合议,生铁的产量,自然是越多越好,军用民用都兼顾。
    按照他们的设计,十座炼铁高炉一起开工的话,每天可以生产生铁料二万斤左右。如果继续扩建,每天可以增加到三万斤左右。一年的总产量,就是一千万斤。嗯,是斤,不是吨啊!折算成吨的话,一年也就是五千吨,很小很小的数字,和后世动辄七亿吨的钢产量相比,简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而且,后世的是钢产量,而不是生铁产量。钢和铁,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但是,在当时,这样的铁产量,已经是很高很高的了。因为工业基础不行,大明朝的铁产量,估计也就是一亿斤左右。现在,光是宁夏镇一个地方,生铁的产量,就能达到一千万斤,占据了全国的十分之一,绝对是了不起的数字了。更何况,在以后,还可以兴建更多的炼铁高炉,不,应该是直接兴建炼钢高炉,直接炼钢。
【第453章】莫日根占领甘肃镇,白衣军背后压力骤增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
    铁料的大量增加,意味着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可以得到更多的铁料铁器。WWw。这一点,十分重要。没有足够数量的铁,就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武器装备。游牧民族吃亏,就是吃亏在这一点上。他们自己无炼铁,只能从中原王朝掠夺。林丹汗一口气从明军这里得到五万套的铁槊骑兵装备,想要不强大都不行啊!
    钢也是从生铁料中进一步提炼而来的,生铁的产量增加了,钢的产量,自然也会跟着增加。这一点,在宁夏城被攻克以后,表现得十分的明显。原来,威镇堡匠作坊的生铁原材料供应,一直都是瓶颈,导致百炼钢的数量上不去。没有足够数量的百炼钢,自然就没有足够数量的日月铳。现在,有三座高炉供应大量的铁料,百炼钢的数量马上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日月铳的产量,也就跟着往上窜了。
    徐兴夏绕着三座高炉,仔细的观察一遍,觉得有些遗憾。如果这三座高炉,不是炼铁的,而是直接炼钢的,那该是多好啊!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钢的需求,比生铁要大得多。特别是在武器装备上,需要大量的质量合格的钢。以百炼钢的方式来获取钢材,效率是相当低的,成本也很高。他说道:“能不能直接炼钢?”
    生铁的含碳量太高(2。0%…4。5%),太脆了,很难加工成其他的形状。而熟铁的含碳量又太低(小于0。05%),太软。只有钢的含碳量才是最适中的(0。05%…2。0%)。因此,提升钢的产量,才是关键。问题是,目前的三座高炉,似乎都无直接炼钢。如果要炼钢的话,就必须兴建新的高炉,引入更加先进的炼制技术。
    刘广梁说道:“这位周庆海百户,技术最好,让他回答吧!”
    他介绍到的这位周庆海百户,绝对是雷福堡的老人了。准确来说,是这三座高炉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在这里干活了。勃拜叛乱的时候,他也差点儿死于非命。幸好,最终还是福大命大,活到了现在。作为最老资格的炼铁工匠,他对三座高炉的熟悉程度,就好像是自己的手指一样。对于炼钢,他也懂得一些基本的常识。
    根据周庆海的介绍,当时主要的炼钢方式,叫做灌钢。它的基本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先将熟铁炼制出来,然后将生铁融化,慢慢的渗透到熟铁里面,从而得到碳含量合适的钢。由于是使用木炭作为原材料,炉温比较难达到指定的温度。在改用太西煤以后,又含有大量的杂质。因此,宁夏镇一直都不太适合直接炼钢。
    但是,周庆海的介绍,引起了徐兴夏的极大兴趣。他对于钢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宁夏镇不适合炼钢,那是相对于全国来说的。大明朝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合适炼钢的地方的确很多。但是,现在,他的地盘上,就只有宁夏镇可以炼钢,根本没有合适不合适的说,只有能不能的说。只要能炼钢,就必须上马。
    徐兴夏期待的说道:“如果在雷福堡炼钢,需要什么条件?”
    周庆海仔细的想了想,缓缓的说道:“需要一座专门的炼钢高炉,需要请专门的工匠修砌,需要含铁量很高的铁矿石,需要杂质少的煤炭,需要大约五百人的工匠……”
    徐兴夏毫不犹豫的说道:“没问题,都可以满足你!”
    周庆海有点迟疑的说道:“可是,即使一切的条件满足,炼制出来的钢,质量可能也不是很好的……”
    徐兴夏转头问刘广梁:“有没有解决的办?”
    刘广梁低声的说道:“这些老工匠,都是从小就在雷福堡干活的,一辈子都在炼铁,经验丰富到不行,怎么会不懂得炼钢?我相信,肯定是有一些想的,只是需要一些支持!他们都是些老滑头,穷怕了!现在是想找机会敲诈敲诈你!你太有钱了!”
    徐兴夏呵呵一笑,明白过来了。这些工匠,其实都是有技术的,只是没有动力。也难怪,如果没有一些利益的刺激,一般人的确都不会有什么动力。这是人之常情,并没有什么过分的地方。相反的,徐兴夏倒是看到一些希望。需要一点刺激?没问题!只要你们能将钢大量的炼制出来,什么样的刺激都没有!每人送你们两个草原美女都可以!徐兴夏含笑说道:“支持没问题!我先给你们一万两的银子,作为研究资金,以后,还会有相应的奖励!”
    听到一万两的银子,所有的工匠,顿时就两眼发亮了。原本一个个有些呆滞的神情,现在都变得龙精虎猛的,感觉天上有银子掉下来了。如果自己的动作稍微慢一点,银子就要被别人给抢走了。倒是那个周庆海,明显有点尴尬了。刘广梁说得没错,这些工匠们的确是想借机会敲诈一下徐兴夏,谁叫徐兴夏是有钱人呢?
    周庆海其实没有这样的心思,他本来就是很淳朴的人,只是为了工匠们着想,他不得不出面做这个恶人。现在徐兴夏一出手,就是一万两银子,他反而感觉不安了。其实,在管事会接管了雷福堡以后,他们的待遇,都已经很不错了。再说,每个人的家里,也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继续勒索徐兴夏,的确是有点过分了。
    徐兴夏笑了笑,直言不讳的说道:“你们问我要钱,行!我给钱!我可以坦白的告诉你们,我有钱,大大的有钱!你们要多少,我都给!但是,给钱的代价,就是你们得将钢给我直接炼制出来!如果没有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