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郭嘉都救不了你(三国) >

第20章

郭嘉都救不了你(三国)-第20章

小说: 郭嘉都救不了你(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州她熟啊!刘备定然会去襄阳拜访司马徽,她只要直奔襄阳就可以了,还不用走弯路。
  ……
  另一边,襄阳。
  司马徽笑着对刘备道:“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
  说到一半,他突然顿了顿:“士元已赴许,将军可去南阳寻卧龙。”
  刘备拱手道:“备多谢水镜先生。”
  司马徽拱手送他,继续抚琴。
  一曲还未完,在襄阳寻不到诸葛亮住处的曹初就跑过来了:“水镜先生。”
  一别三年,司马徽倒还认得她:“女郎可是出了什么事?”
  曹初对他行礼:“敢问水镜先生,不知您口中的卧龙在何处?”
  司马徽一指:“南阳便是。”
  “多谢水镜先生!”曹初感激地对他一礼,随即迅速翻身上马紧跟着刘备的脚步去了。
  司马徽拨弦的动作一滞,抬眼望着一前一后奔赴南阳的两人,有些不解。
  这次刘备赶赴荆州,由于名望不小的缘故受到了刘表的厚待,如今正让他暂时留在襄阳。
  刘备早早便听闻了司马徽的名气,这次来到荆州刚好能前往拜访他。
  南阳。
  刘备支开刘表派给他的亲兵,独身一人去拜访。
  眼前是一个看上去新建了没多久的草庐,他缓步上前,轻轻叩响。
  草庐的门吱呀一声被打开,里面有个小童探出了脑袋:“我家先生正与友人和诗,你是来找他的吗?”
  刘备即使对着一个小童也很客气:“还请小友为备通传一声。”
  小童点点头,关上门,吧嗒吧嗒跑进去找诸葛亮了。
  刘备耐心等待着。
  不过片刻,小童又打开了门,满脸的警惕:“先生让我问您是不是姓曹?”
  刘备一愣:“非也,我不姓曹,姓刘。”
  小童这才松了口气,拍拍胸脯,小声嘀咕:“不姓曹就好,若郎君姓曹就又要搬家了……”
  他抬头对刘备道歉:“先生说他在会友,不方便见外客,还请这位郎君见谅……诶!?”
  话还未说完,只见眼前闪过一道看不清的人影,方才还立在草庐前的刘备不见了。
  一阵风刮过,眼前带起了微的尘灰,小童抬手揉揉眼睛,睁大了望着前方空空如也的地面。
  曹初慌慌张张杀到草庐前,一抬头看见前面立着一个熟悉的身影,立马上前使起平生最大的劲儿一把扛起刘备就跑!
  刘备:“???”


第37章 孔明二迁
  前些日子曹初就连举着小孩子都有些费力; 这会儿却在情急之下能扛着一个身高足有七尺五寸的刘备飞速跑出了百米远; 人的潜力不可谓不大。
  当然; 她也带了马。
  刘备甫一反应过来就骤然拔出了自己身上藏着的匕首。
  曹初反应极快,闪身一躲; 从胳膊到手上却还是被划出了一道长长的伤口; 鲜血汩汩而出。
  远处的草庐。
  门口的小童见刘备一个大活人突然不见,吓得把门“砰”一关,噔噔噔跑进里屋:“诸葛先生!”
  里面的谈笑声一滞; 诸葛亮问道:“怎么了?”
  小童一把抱住诸葛亮的大腿,惊魂未定:“方才那个来拜访先生的,不知是人是鬼啊!”
  石韬见自己的友人诸葛亮正在思索,便问那小童:“怎就不知是人是鬼了?”
  那小童蹙眉回忆; 把手指弯成半圆形,做了个爆开的手势:“先生吩咐我无论来者是不是姓曹都要回绝。本来他神色如常,可就在我回绝他之后; 他突然就蹦的一声消失了!”
  诸葛亮的另一个友人孟建也道:“这孩子从哪听来的鬼神之说,更何况这光天化日的也没鬼啊。”
  诸葛亮抬手抚了抚小童的脑袋,摇头道:“他父母曾说他生来便有眼疾,后来我寻医者给他治了些日子,如今已经好了许多。”
  小童抓着他的衣角; 闻言不好意思地笑笑。
  石韬机智地转移了话题; 开始论起了政事:“先前那江夏太守黄祖被蔡氏暗害; 如今襄阳那儿倒是蒯氏最风光。”
  孟建提出了异议:“依我看; 江夏太守不一定是蔡氏所杀。”
  石韬不服气:“公威何出此言?”
  孟建分析道:“真正能与蔡氏抗衡的是黄氏; 死了个黄祖,他所属的黄氏却态度不明。而黄祖死了就相当于靶子倒了。蔡氏若要动手,不可能在杀黄祖的时候不同时对黄氏动刀子啊。”
  说白了,蔡氏要杀黄祖肯定会把他背后的黄氏一起干掉,但是蔡氏并没有这么做。
  石韬笑了:“蔡氏可还没那个能耐动黄氏,依着他们的本事也只能杀一个黄祖了。”
  孟建思量一番,用眼神询问摇扇沉默的诸葛亮。
  诸葛亮摇头道:“非蔡氏也。”
  石韬疑道:“敢问孔明有何高见?”
  诸葛亮但笑不语。
  即使曹初承认的并不彻底,但她身为许都司空府的人,去江夏杀人本来就是一件不怎么寻常的事情。
  就在曹初离开没多久,江夏就传出了黄祖身死的消息,而且还并非与他交战的孙策所杀。据传闻说死因有蹊跷。
  后来又爆出传言说黄祖是被当地豪强之一的蔡氏谋害,既有证据,又有孙策有意无意的引导,要怀疑都难。
  但诸葛亮才不会信呢。
  假设他不认识曹初,他也能够猜测出黄祖的死并不只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
  蔡氏若想干掉黄祖确实有迹可循,但那又如何呢?
  这并不能代表什么。
  甭管蔡氏干掉黄祖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最终都得看直接受益者。
  黄祖死了,蔡瑁与刘表渐生嫌隙,当地豪强一旦与当地的州牧不睦,那如今最直接的受益人是谁?
  自然是荆州周边虎狼环饲的诸侯们。
  而蔡瑁平日里给曹操说的好话可不少,黄祖又敌视曹操,如此可见不管过程如何,其最终受益者都只能是许都的那位曹司空。
  他分析的角度与友人石韬、孟建从根本上就不同,而这也能从诸葛亮浏览书籍“只观大略,不求甚解”的行为能看得出来。
  诸葛亮看待这件事是从看似无甚关联的天下局势入手的。
  这个年代消息普遍闭塞,刘备不见了好些日子,等到被他支开的那些亲兵们都慌忙去禀报的时候,刘表才意识到刘备不见了。
  “主公,这刘备……”蒯越蹙眉。
  刘表摇头,无奈道:“派人去找,寻得到就请回来,寻不到也不必去追。”
  即便这两人都是能得当今皇帝亲口承认的汉室宗亲、有了那么个一表三千里的名头,刘表难道就能对刘备敞开胸怀了吗?
  自然是不能。
  他出城相迎是因为刘备的名气,他厚待刘备也是顾及到名声。
  按理来说,刘表与蔡氏险些闹掰,应该拉拢刘备才是,可他并没有。
  这算是误打误撞了。
  因为刘备先前并没有做出非常明显的反曹之举,疑心不小的刘表甚至还猜测他是曹操派来的眼线呢。
  别以为是汉室宗亲就是天然的政治盟友了,可不见曹操帐下的谋臣刘晔也是汉室宗亲么!
  刘晔对曹操那叫一个忠心耿耿。
  既然拿捏不准该如何对待刘备,刘表也就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了。
  ……
  “先生,我没有骗你,你过来看。”
  小童拽着诸葛亮的衣袖把他拉到门外,伸手指:“诺,刚才那个人的脚印。”
  诸葛亮粗略地扫了一眼,突然间目光一凝,微微躬身。
  小童好奇道:“先生,您怎么了?”
  诸葛亮的面色越看越严肃。
  他忽然立起,勉强挤出一句话:“你去里屋随我收拾东西,不用多带,只消带些重要的便是。”
  小童疑惑问道:“为什么啊?刚刚来了坏人吗?”
  诸葛亮闻言一顿,摇了摇头,只是勉强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搬、家。”
  南阳,城门。
  这年头寻常人压根雇不起马车,汉律还规定商贾也不得乘坐马车,能乘马车的定然和当地豪强有些联系。
  守卫上前一问,果然是蔡氏的远亲,正要出城往许都的方向去。
  曹初叹气:“哎呀,我大伯……他老人家病重,听闻许都医馆有圣手坐镇,为了给他治病,即使是要步行千里我也是愿意的。”
  里面的刘备一脸漠然。
  这攀亲戚攀得,谁是她大伯了!
  而且都到这个份儿上了曹初还不忘给许都说好话。
  守卫疑惑:“那你手上怎会有划痕?”
  曹初指了指自己的佩剑:“耍剑的时候划到的,您别看我带着剑,学了好些日子还能把自己给划了,真是个蠢人。”
  守卫被她逗乐了,噗嗤一笑:“行,也不用查了,掀开帘子给我看看就成。”
  曹初依言掀开帘子。
  守卫一愣:“这……人怎么是裹着的呀?”
  先前曹初把刘备的耳朵给裹了起来,为保逼真还在布条上撒了点假血,装作重伤的样子,整个人浑身被包得密不透风,乍一瞧活像个木乃伊似的。
  刘备口中的布条被守卫解开,开口喊道:“我乃刘——”
  曹初连忙塞回去,一把将帘子放下。
  守卫狐疑道:“刘?刘什么?”
  曹初悲痛欲绝,抬袖试了试眼角并不存在的眼泪:“他啊,不认得人了……总说自己是‘流民’呢,可我哪儿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真的当了流民呐!”
  守卫震惊,一拍大腿:“哎呀,分明是个好好的人却自称流民,那可真是怪病了!”
  曹初以袖掩面,伤心地点了点头。
  刘备:“……”
  守卫见她眼眶微红,有些不忍:“这世道,真是难过啊。”
  “是啊,这,您查完了要不就放我过去吧……”曹初快装不下去了,暗中狠掐了一把自己的胳膊,泪珠登时摇摇欲坠。
  守卫挥挥手,叹气道:“走吧走吧,唉。”
  至于他为什么不怀疑这个所谓“大伯”是被人绑架……笑话,伤看起来那么重,神智又不清醒,而且这么一个人高马大的男子总不至于打不过一个看上去才及笄不久的姑娘罢!
  马车顺利地出了城。
  南阳郡其实很大,并且还与曹操治下的豫州接壤,一旦出了南阳就接近颍川了。
  曹初不紧不慢地往颍川的方向行进。
  这会儿她的车里多了两个人——一个寡妇和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孩。
  一开始曹初把人带上车的时候,刘备甚至还误会了。
  难道当女儿的已经管起曹司空的后院了吗?
  无他,这妇人长得挺漂亮,但除了漂亮,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理由能让曹初特意把人带回许都。
  刘备作为和曹操年纪差不多的人,曹初的这个举动实在很难让他不往曹操的身上想。
  曹初被他的眼神看得浑身不舒服,只得上前蒙住了刘备的眼睛。
  她把人带回去还真不是因为这个寡妇,曹初关心的其实是这个三岁的小孩。
  此两人是她路过新野的时候撞上的。
  本是随口一问,结果妇人却说自己孩子的名字叫邓艾。
  这么多年下来,曹初也记不清他到底是谁了,只是觉得莫名耳熟而已。
  能让她耳熟的肯定不是特别弱鸡就是特别厉害,并且还是青史留名的那种。
  况且邓艾这个名字听上去貌似很厉害的样子。
  许都。
  许都的守卫看着被裹成这样的刘备都惊了。
  把人交给守卫,曹初径直回了司空府。
  先前密谋逃离袁营、甚至放走刘备的沮授被曹操斩了首。
  自这件事起,曹操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袁绍的谋士们。
  郭嘉这会儿正在梳理这些人的关系。
  曹初凑过去,讶异道:“你认识辛评和郭图?”
  郭嘉颔首。


第38章 郭嘉擦药
  曹初认真看着他在绢帛上列出的名字; 若有所思:“也对; 你们都是颍川人。”
  郭嘉见她有不解之色,与她解释了一番。
  早年时,天下大乱将即; 此时的郭嘉尚在颍川隐居,早早便识得了荀彧郭图辛评那些个文人,即使不是同乡也会递拜帖来往相交。
  恰逢关东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 袁绍风光无限; 甚至还被推举为讨董会盟的盟主。
  即便后来讨董联盟分崩离析; 也半点不损袁绍名声; 可那时的荀彧已经离袁绍而投曹操去了。
  当年的郭嘉曾北行去见过袁绍。袁绍礼贤下士的样子一向做得特别到位; 本以为郭嘉要出仕辅佐他,结果人家郭嘉只见了他一面就转身返回颍川继续隐居了。
  走得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袁绍的心气儿也不低,乍然瞧见郭嘉这么个初出茅庐的后生都敢不买他的账,心里头就抱着一种“你不要我我还不要你呢”的心态,半点都没挽留。
  一个没名气的后生而已,袁家的门生故吏遍布整个大汉; 难不成他袁本初还缺这么一个谋士么?
  但他不知道的是; 郭嘉离开之前还对已经在袁绍帐下当谋士的郭图、辛评二人劝了一句话。
  大意就是袁绍这人只会做个礼贤下士的样子,却并不会用人; 多端寡要又好谋无决,根本成不了大业。
  言下之意; 这主公不是个靠谱的; 以后绝对会来坑你们; 我先走了你们两个自己看着办哈。
  郭嘉离开时这么劝了,只是当时郭图和辛评并没有听他的。
  说到底,他和郭图、辛评毕竟只是同乡,最多算个普通友人的关系,选择谁作为主公来辅佐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郭嘉能在提醒他们一句已经算是讲义气的了。
  而在现在看来,这句话却是直击要害。
  荀彧也看清了袁绍的本质,这才离开了袁绍转而辅佐曹操。
  后来戏志才身死,曹操请荀彧给他推荐谋士,于是荀彧就推荐了友人郭嘉。
  倒不是说袁绍这人很差劲,其实袁绍若生在太平盛世还是很有能力的。
  只不过乱世太凶残,袁绍空有逐鹿争鼎的志向,却没有与野心对应的能力。
  泱泱大汉,最后争鼎的只能是一个人,袁绍既不是最有能力的,也不是最有运气的。
  曹初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作为一个主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也可以不是最聪明的,但绝不能不会用人。
  从官渡一役来看,袁绍就是典型的不会用人,或者说成功避开了所有的正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