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青史成灰(多尔衮重生) >

第33章

青史成灰(多尔衮重生)-第33章

小说: 青史成灰(多尔衮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哲哲闻言喜道:“那好,我这就让人带话回科尔沁。”她说着就起身要出去。
“哲哲。”皇太极叫住她。
“贝勒爷有什么吩咐?”
皇太极犹豫着,说道:“刚才那些话,是谁教你的?”
哲哲的笑容僵在脸上,显出惊恐之色。

皇太极见状,温柔地笑道:“算了,没事了,你去安排吧。”
“贝勒爷,你生气了?”哲哲小心翼翼地走回来,面色苍白。
“不……只是……”
“其实是科尔沁来人时,顺带与我说的,但是我说的并非完全是瞎编的,虽说是夸张了些……”哲哲慌慌张张地辩解。
“我没有生气。”皇太极安慰道,“我知道你心里希望我好,可许多事情不到最后一刻,谁都说不准,所以还是谨慎小心些好。”
“嗯,我知道了。”

“去吧,还有现在你身体要紧,不要尽顾着别人的事。”
“好,那我去了。”哲哲这才放心。
“哲哲。”皇太极再度叫住她,“如果我将来真能称汗称帝,入主中原,那母仪天下的也是你。”
哲哲再一次露出灿烂的笑容。

二月,摆脱萧条的冬季,万物渐渐复苏,虽然天气还寒冷,人们还穿着冬衣,但树梢上那星星点点的嫩芽,已悄悄带来了春的痕迹。
众人都在为下一个月的迁都而忙碌着,无暇顾及其他。
多尔衮也不例外,他与兄弟几人先去沈阳转了一圈,然后回到家中。
本来想休息一下,却看到院子里,小玉儿正和另外一个女孩在一起。她们挨得近近的,咬着耳朵,似乎在说什么开心的事。
多尔衮皱了皱眉,刚想回避,却被小玉儿看到,向他招了招手。
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走过去。

那女孩儿也有些紧张,低着头似乎想走,却被小玉儿拉住。
“不方便呢,这样太没规矩了,我走了。”女孩儿着急道。
小玉儿偏不让:“有什么不方便的,你还真讲究了。”
多尔衮站在了他们面前,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自然一些:“在聊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小玉儿抢着道:“我们刚刚在说,这贝勒爷家里头大大小小这么多人,那么多兄弟长辈,认都认不过来,敬烟敬茶一圈下来,头都快晕了。”小玉儿已比初来的时候活泼了许多,想必也是熟悉了的缘故。
多尔衮被她说得一乐:“慢慢不就都认识了吗?”他转向那女孩儿,“你……”
女孩儿以为他不认识自己,不记得自己的名字,她抬起头,星眸婉转,落落大方:“我是四贝勒新娶的侧福晋,我叫布木布泰,在科尔沁,大家都叫我玉儿。” 

作者有话要说:恩恩,这才是孝庄出场~~




51

51、银花台上少年游 
 
 
多尔衮当然知道她是谁;恐怕他再轮回几次都不会忘记她;他多尔衮何罪之有要落得掘坟鞭尸的下场?想那日她给众人敬茶;连扑上去直接把她掐死的冲动都有了;可是只能忍着。
“嗯。”多尔衮淡淡地应了声,“你们聊吧;我回屋去了。”
布木布泰怔怔地看着多尔衮远去的背影,她年纪虽小;可十分敏锐。
小玉儿拉了拉她:“怎么啦?”
布木布泰抿嘴一笑,摇摇头:“没什么,我就是觉得十四阿哥好像不太想看到我。”
“可能他累了吧;你别在意。”

三月,金国再次改定都城为沈阳城,并将沈阳更名为盛京,并以此城为根基,开创基业。
而就是在这一年,许多事情完成了量变到质变,影响力延续多年,一场动荡即将到来。
多尔衮到皇太极府邸时,见济尔哈朗坐在了他书房里,茶已喝了大半,看样子等了很久。
“八哥他还没有回来吗?”多尔衮坐在了他对面。
济尔哈朗嗯了声,没有多话。
因为济尔哈朗的寡言,屋里气氛显得异常冷清沉闷。

“你等了很久了吗?八哥去哪了?他上午不就回来了吗?”多尔衮没话找话说道。
济尔哈朗依然冷冷的:“他回来的时候我就碰到他了,让我下午来等他,我也不知道他去哪了。”
自从耀州一面之后,他对自己的态度就是这般冷淡。这也难怪,毕竟自己曾侵害过八哥的利益,八哥可以不追究不代表济尔哈朗能放得下。可他是八哥倚重的心腹,将来的郑亲王,将来他的偏向极有可能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与他的关系可不能搞僵。

多尔衮喝了口茶,也不再说话,一个劲盯着济尔哈朗直看。
济尔哈朗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你老看我干什么?”
多尔衮一脸无辜道:“我就是觉得很羡慕你。”
“羡慕?羡慕我什么?”
“总是能和八哥在一起。上次科尔沁被察哈尔围攻,奥巴台吉来搬救兵,你不也跟着八哥他们去救援了吗?”
“我带镶蓝旗去嘛,不就是给科尔沁解围吗,三贝勒四贝勒都去了,总不见得还要阿敏哥哥也去吧。”济尔哈朗虽这么说,可脸上的表情已有所缓和。

“也是,就这么点小事,听阿济格哥哥说,我们八旗兵一到,察哈尔部的人吓得胆都破了,还没开打,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八旗兵威名远播,察哈尔的兵哪里是我们的对手,当然有多远逃多远。”济尔哈朗的神情颇有些得意,“你手下人也不少,有十五个牛录,可比我来得多。”
“那是父汗疼我,真要上了战场,还是得靠你们才行。”
几句话化解了济尔哈朗的冷漠,笑着道:“将来等你再长大些,也能征战沙场,让人闻风丧胆的。”
多尔衮微笑地又喝了一口茶,不再说话,拉拢人心这种事还得循序渐进才行。

皇太极回来了,这段日子他一直在奔波忙碌,脸上总是带着疲色。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两人迎了上来,皇太极看了他们两人一眼,示意他们坐。
“等久了吧,和父汗说得忘了时辰,你们饿吗,我让人送点吃的来。”皇太极说道。
“没等多久,我不饿,不用麻烦了。”
“等死我了,我想吃桂花糕。”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两人一起说道,说完又互相看了一眼。说不饿的是济尔哈朗,说要吃东西的是多尔衮。
“那好吧,我也不饿。”多尔衮耸了耸肩。
皇太极笑了笑,叫来敦达里吩咐他去拿桂花糕。

“你们坐啊,都站着干什么。找我什么事?”
多尔衮啃着桂花糕没抬头搭话,济尔哈朗看看他又看看皇太极,结果也没说话。
皇太极自顾自忙着,从书桌上取出一份地图,等了半天没有听到他们声音,奇道:“怎么不说话?多尔衮,你什么事?”
“我没事,几天没见到八哥了,我就是过来看看的。”多尔衮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皇太极宛然:“济尔哈朗呢?”
济尔哈朗尴尬道:“其实我也没什么事,你去耀州海州看了情况如何?”

“还能如何?父汗说是杀汉人奸细,但汉人多有不服之心,哪能分得清谁是奸细谁不是奸细?”
“杀了很多汉人吗?”
皇太极冷然:“多,非常多。”
“不过也算是暂时解决了后顾之忧,短时间内我们出征或围猎,不用担心他们造反了。”
“治标不治本罢了。”因为是面对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所以皇太极说话也较随意,“不过的确暂时可以放心,刚才我就在和父汗商讨再次出征明朝的计划。”
一直在旁听着的多尔衮听到这一句猛地一震。出征明朝?那是要攻宁远了?
但皇太极和济尔哈朗还在聊着:“上次明朝出兵耀州,结果大败而归,明廷归罪于孙承宗驻守不利,据说弹劾文书不断,逼得孙承宗辞官回家。如今辽东经略叫高第,我们派出去的哨探说军容大不如前。这可是我们再次进攻的大好机会。”
“他们贸然出战兵败,怎会算在孙承宗头上?”
“明廷如今阉人掌权,像孙承宗这样的人,他们怎能容得下。”
“天启帝也真绝了,怎会任由一群阉人兴风作浪,把持朝政?”
“这我们可管不着了,总之对我们可是有大大的好处。”

“八哥!”多尔衮打断他们谈话。
皇太极也发现他与济尔哈朗说话冷落了多尔衮:“多尔衮,你也过来。”
多尔衮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可因为济尔哈朗在,不太方便:“八哥,我新得了一只鹰,一会你去我那看看?”
皇太极自然是满口答应:“好,济尔哈朗,我带回来两匹马,我让敦达里带你去,你去挑一匹喜欢的,我陪多尔衮去一趟。”
济尔哈朗走后,皇太极却没有要动身出门的迹象,反倒安安心心地坐着。

他看着多尔衮独自一人把桂花糕吃完,才开口道:“我一直以为只有多铎爱吃,没想到你不比他差。”
“谁叫我们是一个额娘生的呢。”
“说吧,到底有什么事,在济尔哈朗面前还不能说?”
多尔衮并不意外他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八哥果然猜中了我的心思。”
“这有什么难猜的。平时说起打仗的事,你总是听得很专心,还会发表意见,今天你却岔开话题,肯定是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了。”
多尔衮组织了一下语言,谨慎地问道:“八哥,你和父汗商量的结果是准备进攻哪里?”

“宁远。我们刚刚得到消息,新来的辽东经略高第把所有驻守的明军都撤回了关内。前些年,孙承宗把宁远锦州建得固若金汤,又在松山、杏山、大凌河、小凌河大量屯兵,各点互为犄角,形成纵深防御,让我们一直顾虑重重,如今他们这个叫高第的做出这种可笑的决定,简直就是把辽西拱手送给我们。不过他们还有些人固守不退,留在了一万人在宁远,所以我们攻的就是宁远。”

果然!
“八哥,你会不会觉得,现在还不是征明的好时机?”
“为什么?”
“宁远城坚固无比,怎么攻?”
“可以考虑诱敌出战。”
“如果敌人坚守不出呢?”
“那就派人潜入,尝试内部破坏,里应外合。”
“如果敌人早有防范,行不通呢?”
“那就强攻,损失可能大些,但也未必攻不下来。”
“宁远城上有大炮。”
“大炮我们又不是没见过,那些大炮的确威猛,可也不太好用,还总炸膛。”

多尔衮无力反驳,孙承宗走了,驻军都撤回了山海关内,后方造反的汉人刚刚肃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进攻明朝的大好时机,他凭什么来说服皇太极放弃呢?就凭他多年的军事素养来看,连他自己都会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是,他偏偏知道结果。
“可是八哥,你有没有想过,高第都说撤军了,为什么那一万人还留在宁远呢?他们为什么还要死守那座小小的城池呢?他们是以何种决心,何种态度,来面对我大金八旗的铁蹄呢?”
皇太极被他说得一愣,沉思片刻:“你说得有道理,但我们不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进攻。更何况,你觉得父汗会接受这个理由吗?”

这回轮到多尔衮沉默了。皇太极说得对,总不能因为敌人有战死决心而怯战吧。
说服皇太极还是次要,又凭什么来说服父汗呢?
但是这一去,父汗又将再吞一次失败的苦果。
皇太极若有所思地望着他,忽然说道:“为什么你会对出征宁远这么抵触?”
多尔衮苦笑,难道解释说因为他已经活过一世了吗?
从战前看,大金没有失败的理由,从战后看,虽宁远未能攻下,但在觉华岛抢得大量粮食,战果颇丰。但是这一战唯独把父汗气倒了,从此一病不起。

“其实我们要是真攻不下宁远,那就不攻嘛,能从明朝那缴获些财物回来也是好的。”皇太极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他隐隐觉得多尔衮特意与他说这些不是平白无故的,就算是多尔衮莫名多虑,也是冥冥之中在传递着什么信息。
多尔衮深知不得不出兵的理由,无粮之困,若再不解决,恐怕后患无穷。
他长叹一声:“八哥,那这次出征,你自己也小心一些,那些大炮可不长眼睛。”
皇太极高兴道:“有你这句话,我可一定会完完整整地回来。”
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率诸贝勒,领大军再次出征 





52

52、宁远城下将军令 
 
 
六万八旗大军一路畅通无阻;二十三日抵达宁远;在城外五里横截山海关大路扎营;首尾不见;旌旗如林。
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出征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多尔衮觉得自己的鼻子都要冻掉了;穿得再厚也没有用。
皇太极拨了拨火盆,低声道:“让你不要来还偏要跟着;小心病着了,真搞不懂你怎么会对这次出征那么在意。”
多尔衮把自己缩成一团,向火盆靠了靠:“我就是想来亲眼看一看。”
旁人无法明白他此时的心情;虽然很多事情他无力改变,但仍然想亲身经历。

父汗正在与代善说着什么,一巴牙喇兵跑进了营帐:“大汗,宁远城送来了回信。”
在抵达宁远城时,努尔哈赤把抓到的汉人放回了宁远,让他们带话给宁远守将:“我带了二十万大军,必能攻破此城,若是乖乖投降给你官做。”如果能不战而胜,那就是最好了。
巴牙喇兵把信交给努尔哈赤身边的希福,希福展开信看了一眼,犹豫了一下没有念。
“信上说什么了,尽管说。”努尔哈赤问道。
希福道:“宁远守将回信说,这宁锦二城是汗王以前不要的,我收复加固此城,必当死守,绝无投降的道理,你说你带了二十万人是骗人的,我看最多只有十三万,就这点我还嫌少呢!”
努尔哈赤不悦,怒容顿现。

阿敏在一旁嚷道:“这家伙口气不小嘛。”
“那守将敢独守宁远,还是有些胆量的,会说些大话也不足为奇。”代善道。
莽古尔泰说道:“这次南蛮子倒学聪明了,撤得干干净净,一点粮食都不留下,我们路过的都是一座座空城,等打下宁远可要好好搜刮一下。”
多尔衮搓了搓手,从皇太极手里拿过火钳,在火盆里拨弄着。
努尔哈赤漫不经心地问道:“不去管他,我们明日发起进攻。”
看到多尔衮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皇太极心底涌起强烈的不安,看似占尽优势,又会有何变故呢?

入夜,多尔衮在床上辗转反侧了直到夜半,明明很困了却还是有些睡不着。
于是他干脆起来,走出了营帐。帐外的冷风猛地卷来,多尔衮冻得一哆嗦,整个人更加清醒了。
他跺了跺脚,漫无目的地在营地里走。
不知不觉走到努尔哈赤营帐附近,发现里面灯火通明,竟然也还没有睡,他犹豫了一下朝那走去。

“父汗。”他站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