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历大帝 >

第135章

永历大帝-第135章

小说: 永历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正值早朝,朱骏昨夜没有睡好,睡眼惺忪的知会了些政事,这一次早朝,各国的使臣也被应邀而来,朱骏掏出西洋的怀表,看了看时辰,看时候差不多了,向殿前的宣礼太监问:“苏丹罕押到了吗?”
    “押来了,就在殿外等候。”
    “宣他进来。”朱骏慵懒的挥挥冕袖。
    “宣:罪臣苏丹罕觐见!”宣礼太监扯着嗓子喊。
    “宣:罪臣苏丹罕觐见!”
    “宣:罪臣苏丹罕觐见!”
    …
    苏丹罕在几个大汉将军地押解下入殿。前脚刚进去。便是披头散发地大哭。苏丹罕也不是傻子。自己地生死荣辱都看高踞在殿上那个万万人之上地大明皇帝了。能否博得同情就看他自己是否能把真心悔过这场戏演足咯。
    “啪!”苏丹罕一巴掌甩在自己脸上。这一下是真痛。眼泪不禁吧嗒嗒地落了下来:“下臣苏丹罕死罪。请大明皇帝陛下降罪于臣。”
    朱骏不由得吓了一跳。这苏丹罕也太夸张了些吧。苏丹罕刚来时朱骏曾让人暗示过他。如果能够做出一副知罪求饶地模样或可放他一条生路。不曾想苏丹罕牢牢地记在心里。整整憋了两天。今日来个骇人听闻。
    “皇帝陛下啊…“下臣择人不明。使者冲撞了皇上。触怒龙威。下臣已与那使者一并自缚前来海都。向皇帝陛下请罪。皇帝陛下要杀要剐。下臣决无怨言。只怪下臣不自量力…
    苏丹罕的表演震惊了朱骏,朱骏就没见过表演这么精湛的人,同样也震撼到了各国的使臣,兔死狐悲啊,诏令到处,水师出海,只半个月便擒拿一国国主入朝为囚,这是什么样的实力,再看看这个苏丹罕,身为一国之君,如今却因为使臣不恭而落到了这样的下场,可悲可叹,唔,以后要引以为戒,做大明的下臣也没什么不好,最多让大明的商人赚点银子嘛,反正大明皇帝不会觊觎国土就成了,还有明军水师在南洋巡航保护,落个清闲也好,千万别落到苏丹罕这样的下场!
    朱骏眼看一场震慑人心的杀鸡吓猴大戏要演化为一场喜剧,生怕苏丹罕表演的太过夸张,忙道:“来啊,宣读苏丹罕的罪状。”
    宣礼太监立即捧出了一份预备好的诏书,摊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苏门答腊国国主苏丹罕氏…
    宣礼太监中气十足的扯着嗓子念了苏丹罕十八条罪状,足足用去
    香的时间,金殿上的朱骏都不由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T的捏造罪状的能力还真他妈的强,什么通用的罪名都往人家头上去安,还特喜欢弄个吉祥的数字,没有也给你凑出来。
    宣礼太监念毕,肃容凛立,倒颇有一副男子汉的气概,戟指苏丹罕道:“罪臣苏丹罕跪好!”
    苏丹罕立即五体投地的拜伏,不哭不闹了。
    “大明新始皇帝陛下问:你可知罪吗?”太监怒喝。
    “下臣知罪,请皇帝陛下惩处。”苏丹罕连忙应答。
    宣礼太监小心翼翼的收拢了圣旨退到了金殿的一边,朱骏这才开口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苏丹罕,你站起来回话吧。
    ”
    苏丹罕知道风浪过去了,忙不迭的站起来。
    “朕原本想削你王爵的,如今你既知错能改,朕念在苏门答腊国历代王公按时纳贡的份上便饶你一次,今后不可再犯,至于那个使者也放了吧,开海通商,乃是富民之策,只是有些目光短浅者只看到了危害,却不能看到万世之后的好处而已。”
    “陛下怀柔远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苏丹罕倒是个聪明人,连忙拍了个马屁,说实话,这个皇帝虽然钻进了钱眼里,连赏赐都不给了,一味的催促各国上贡,其实对他苏丹罕也算是不错了,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将其抓到海都,要想灭其国,侵占他的领土简直易如反掌,苏丹罕吃了亏,却也不觉的这个皇帝有多可恨,倒是那个给他惹祸的使臣让他积了一肚子的火,他娘的,南洋这么多国家的使臣都没有出来反驳,这个混蛋出来得瑟个什么劲啊。
    朱骏微微一笑,这一桩子事算是真正的有了个了断,什么怀柔远仁都是狗屁,一味的怀柔只会让藩属瞧不起你,当你外强中干是软柿子,最好的法子就是先给他一闷棍,再跟他玩什么怀柔,说不定人家还更加感谢你,觉得你不持强凌弱。
    “好啦,大家都散了吧。”朱骏的眸光中闪过一丝狡诘,外交是什么,在某些时候他是战争的前奏,有些时候却又是战争的延续,有的时候外交是战争的工具,有的时候战争又成了外交的工具,打了再谈有的时候比谈了又谈实用的多。
    打你们一棍子,包准你们服服帖帖五十年,至于将来这些人如何,那就看后世的造化了。
    苏丹罕在海都的这几天也没闲着,好在他是国主,大明倒是给了他公款消费的权利,还特意请了个礼部的官员在旁帮闲,官员领着苏门罕在海都城内转了一圈,这才知道苏门答腊是多少的渺小,大明一个王都的人口就是苏门答腊的总人口,这是什么概念?苏门答腊王城的规模和海都比起来简直就是大象和蚂蚁的区别,再看看街上这些华丽服饰的路人,回头对比王城里那些衣不蔽体的苏门答腊百姓,简直就是一个天上地下。
    “大人,据小王所知,这海都城建成不过四年,为何如此繁荣大明皇帝陛下会变戏法不成吗?”对待这个礼部的九品小员,苏丹罕也是客客气气的,一口一个大人的叫,他现在被大明搞怕了,只求安安生生的坐享他的国,实在不愿意惹是生非。
    被称为大人的礼部小官十分舒坦,答道:“陛下当然是不会变戏法的,这其实都是开海的功劳,国主昨日看的那海都港口,是不是车马如龙?实不相瞒,港口一年的税金就有近四百万银币,这还只是海都港口,此外,马六甲,爪哇的港口因为扼守南洋要道,获利更丰。”
    苏丹罕倒吸了口凉气,四百万银币就等于三百八十余万两白银和二十万两铅锭啊,这是什么概念?整个苏门答腊刮一层皮一年下来有二十万两银子就通了天了,这港口真的这样赚钱?怎么苏门答腊的港口一年才三万两银子的税金?
    “照大人这样说,开海实在是件好事,哎,小王实在惭愧,为了开海居然得罪了皇帝陛下,若不是皇帝陛下仁厚,恐怕…口气,心里却活络起来,大明能开海赚这么多银子,难道苏门答腊就不成吗?嗯,得去试试,四百万银币他是不指望的,一年有个十万银币的税金,就足够他修缮修缮那座破落的王宫了,自从苏丹罕到了海都之后,这才发现原来大明的宫殿竟如此雄伟,在回想他那座小王宫,实在是惭愧的很,以前怎么不觉得呢?因此,苏丹罕心里有了新建王宫的想法,得按大明的建筑来仿制,规模可以小一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第二百三十一章:三藩觐见
    丹罕自以为得了一条赚大钱的妙策,可转念一想又犯开海通商苏门答腊并非没有尝试过,结果苏门答腊的白银疯狂的外流,不但没捞到钱,却损失了不知多少银子,让多少人流离失所,大明开海能赚钱,可苏门答腊为什么不能?
    苏丹罕虚心求教起来,对那礼部官员提出了心底的疑惑,礼部小官答道:“既是开海,不但要购买别国的货物,更要拿出本国的货物前往各国发卖,这才是互通有无,长久之道,彼国可有什么吸引人的特产吗
    苏丹罕连连摇头,苦笑道:“原本是有的,但自从大明开拓了爪哇就没有了。”
    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相隔只有一条狭长的海峡,两地的特产相差无几,大明的商人自然更愿意去爪哇进货,至于一些手工以及工业产品大明更是应有尽有,卖给苏门答腊还差不多,怎么可能到苏门答腊进口货物。
    礼部的小官也犯难了,一个小国,既无工商又没有特产,不穷都难。他倒是有心提点这个藩王,奈何他是礼部官员,对经济一窍不通,脑子里所知道的都是平日里从邸报里学来的,他翻了翻白眼,却突然灵机一动:“近来海都钢厂极缺铁矿石,还有各种木料、煤、粘土,这些贵国可有吗?”
    苏丹罕惊喜道:“有的,有的,苏门答腊铁矿和森林极多,铁矿石和木料是不成问题的,至于粘土和煤嘛…西。”
    “这就好办了,苏门答腊可向大明贩卖矿石和木料嘛,至于其他的材料,国主可找几个大明的行家去勘探,心学书院里就有许多这样的人才,勘探出来了都可以换银子。”
    苏丹罕连连点头,在苏门答腊境内,不说别的,铁矿与森林极多,由于苏门答腊的制铁制钢和造船十分粗鄙,因此对这两种矿产并不十分依赖,许多铁矿随意堆放都没人去开采,原始森林就更不必说了,整个岛就有一半是森林,这其中蕴含了多少木料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放着也是放着,若是真能换钱,却不失为开拓了一条财路。
    “多谢大人指教,大人能否带小王去联系几个需要铁矿石和木料的作坊,小王回去之后,一定大力让人开采,价钱方面嘛,都是可以商量的。
    ”
    “这个没有问题,下官明日就去商会打听,帮您联系。”礼部官员乐于帮他跑腿,他的一个表兄正开着一个马车作坊呢,由于马车所选的木料严格,因此缅甸虽然多山,却多是低矮的树木,前几日相会时还听表兄抱怨如今木料的价格一涨再涨,若是能够通过苏门答腊取得木料,也算是帮了表兄一把。
    不知不觉间。苏丹罕算是开了一条先河。从此之后。苏门答腊专心立足挖掘铁矿。煤炭。砍伐木材。成了第一个大明地原材料进口国。原料转卖大明之后。大明地作坊经过加工。又运往各国高价发卖。大明吃了肉。他苏门答腊也喝了汤。因此引来南洋各国地眼红。几年之后。几乎所有地南洋国家只要紧邻大明地。都开始做起了这样地买卖。各种矿产原料原本在各国都是一文不值地。大明地各个开发区地作坊却争相竞购。使得各国还沾沾自喜以为赚了大明地便宜。当然。几个月后。他们地矿产通过大明工厂地加工又运回了他们地港口。原本几个银币一吨地原料摇身一变。又成为了工业产品以几十上百银币地价格卖给了他们。
    耿精忠尚之信赵福三人终于抵达了海都。由于在邸报地宣传中。这三人都是满清地汉奸走狗。因此迎接地仪式较为简易。邸报也只是一笔提过。说二藩与吴三桂旧部悬崖勒马。抵海都觐见。三人被安排进三辆豪华地马车。四周数十个骑兵在旁护卫。所带来地从人则由礼部另行接待。
    马车迅速地穿过码头前地直道。进入海都城。接着又是七弯八绕。径直入宫。三人心里忐忑不安。毕竟他们曾是叛将。如今又只身落到了大明地皇都。虽然心里料定不会有凶险。可事到临头。难免恻然。、
    “皇上。耿精忠尚之信赵福三人到了。”内侍听声在朱骏边提醒。
    朱骏正享受着瞿慈地肩部揉捏。睁眼道:“传他们进来吧。”
    瞿慈立即与一旁地周雪儿避到后殿。朱骏穿着翼善冠。戴乌纱折上巾。玉带皮靴。危襟正坐。专等三人进来。
    不消片刻,耿精忠尚之信赵福并肩进殿,一起朝着朱骏行礼,朱骏道了声平身,不禁打量起三个人来,耿精忠显得粗旷,虎背熊腰。尚之信相较斯
    ,赵福则完全是另一幅模样,短小身材,精神奕奕,)7'他,连忙垂头直立。
    朱骏淡淡的道:“爱卿远来幸苦啦,来人,看座。
    ”
    三人松了口气,新始皇帝的态度虽然冷淡,却也在情理之中,对他们笑脸相迎那才可能有什么阴谋呢,内侍们搬来锦墩,三人一齐坐下,气氛略显的尴尬,还是尚之信当先开口道:“皇上不计前嫌,微臣人等感佩不至,毕竟我们还是汉人,如今归明,也算是认祖归宗,再也不需受满人的气了。”
    这一句话是尚之信考虑了几天斟酌出来的,语言虽然平淡,既不显得阿谀,又赞了一句皇帝,捎带着还骂了一句满人,仿佛他们吃了满人的亏一般。
    朱骏的脸上勉强露出一些喜色,心想三藩毕竟是上一代的事,当年满清入关,尚可喜,耿仲明,吴三桂三人做了汉奸,可眼前的这三人却是三藩的子侄旧将,既然他们愿降,自己也不能过于留难,只是削藩的事还得先和他们摊开来说,三藩尾大不掉,现在不趁机拔出,将来就算是北伐他也不安心。
    “回来了就好,放心吧,那些过眼云烟的事就算过去了,从此三位爱卿便是我大明的臣属,望你们不要重蹈父辈覆辙。”
    三人都是放宽了心,若是朱骏笑吟吟的说什么柱国之臣,完全不提往事的话他们恐怕还怀疑有诈,但朱骏如此推心置腹的将一些尴尬的往事直接说了出来,还警告他们不要再反复,反而觉得朱骏十分诚恳。耿精忠忙道:“皇上宽宏大量,耿精忠若是再行那无耻之事,就实在是猪狗不如了。”
    尚之信,赵福也跟着点头,他们想不到传闻中的新始帝竟如此随和,戒心去了一大半,朱骏便与他们闲聊了几句,三人便开始倒苦水,说寄满清的篱下实在凄惨的很,如何被满人所不容,又如何被人轻视,其实这话最多只有一分是真的,至少有九分是扯淡,堂堂藩王,除了清廷的几个为高权重的辅政大臣之外,谁敢小瞧他们?他们之所以这样说,不过是想表明心迹而已,投到了新老板的门下,至少要说说前老板如何如何苛刻,如何如何短视,然后再忙不迭的表忠心,以此来衬托新老板是如何的英明神武,吾等叹服之类。
    这一套把戏朱骏在前世的学校里就玩过,在学生会的时候,每一届学生会主席毕业,新的学生会主席总会收到各种前学生会主席的各种流言,爱挖鼻屎都成了人的污点,因此朱骏当然不会把他们这些当作肺腑之言,朱骏见气氛差不多了,话锋一转,直接进入主题:“三位爱卿,朕有些事如鲠在喉,原本还担心你们心里不情愿,今日看来,三位都是忠君爱国的,朕就不妨直说了吧。”
    “大明开朝以来,从没有藩王掌握地方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