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历大帝 >

第92章

永历大帝-第92章

小说: 永历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会长,这些人忒不象话了些,若让外人瞧见还成何体统?是否需要弹压一下?”坐在马仁身畔的正是海商会的副会长黄置业,他的脸上显露出一丝忧虑。
    马仁笑吟吟的吹着茶沫,最后又将茶盖合上,道:“随他们去吧。这样大地生意有人着急上火是正当地。吵累了也就好了,晌午的时候你我要代表海商会去户部接旨。届时自有分晓。”
    黄置业点点头:“听说这一趟去日本贩运地稻米就要一百多条大船,还有几十船的武器军械。折价八万两黄金,一趟下来。单这白银地兑换价就能抽取六十万两白银了,若是能分得十条船的名额,至少也能稳赚一万两银子,若是再加上贩运地差价,哎,在下其实也是心热的很,只望户部的大人能够多分配点名额呢。”
    马仁抿嘴笑道:“黄老弟说笑了,以你的财力,区区几万两银子还会放在眼里?我倒是听说你在开发区也投资兴办了一个作坊,卖的是什么锻机,财源滚滚啊。”
    黄置业道:“咱们这些做生意的哪还会嫌赚的银子多呢?这锻机是个佛朗机人做出来的,他没有本钱,说想和在下合作一起做生意,我看那锻机倒是有些名堂,如今许多作坊做工都招不到工匠,有了这锻机,也就能节省些人力,因此才在开发区开办了个锻机作坊,每月进账些银子。”
    马仁点头道:“咱们这些做海商的利润虽然大,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商加入进来,一些人砸锅卖铁也要买条船来跑一跑,一群和尚没水喝啊。到开发区去办个作坊倒也算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将来海上的利润少了,仍然能靠作坊赚钱。”
    黄置业道:“马会长说地极是。其实在下倒也猜磨了下办作坊这一行。其实这东西地利润表面上并没有海商多。可生产出来地实物。有货还怕卖不出去吗?另外。这办作坊也并非没有一夜暴富地可能。这里头地门道就是出奇制胜。譬如有人和佛朗机人合伙搞了个佛朗机马车作坊。这马车外观上比咱们大明地马车好。看着都结实一些。你瞧瞧现在。这大街上跑地哪个不是佛朗机地马车?还有那个香水作坊。也不知谁搞来地配方。如今海都城地女人哪个不买这种香水?这些人一个月地利润没有八千恐怕也有一万两白银了。”
    马仁点点头。其实这做什么生意都讲地是奇字。你办作坊。别人也是办作坊。你生产一些平常日用地东西虽然也有些利润。可人家生产地却是你没有地东西。是人都有猎奇心理。洋式马车、香水、钟表、最新出来地梳洗器具这些都是前人所未有过地东西。一种新地体验。虽然程朱理学地邸报天天发文章骂作坊主奇淫技巧。号召百姓抵制。可人们仍然爱买。原因无它。就是这个奇字。
    一些偏走奇峰地作坊主发了大财。立刻就开始有人暗地琢磨起来。于是便有人四处去劳改营中向西班牙打手、荷兰俘虏打听一些稀奇古怪地玩意。若是觉得有利可图。便干脆为那人赎身合伙办作坊。还有地人日日在阳明学院门口转悠。心学地贡生既会读书。对这些稀奇古怪地玩意也是十分在行。海都城里许多地新生事物都是他们研究发明地。这些人得空就去作坊里观摩。偶尔还会为作坊改进一些工艺和生产工具。一来二去。这些心学贡生便和作坊主们相熟了。犹如奸夫碰到了淫妇一般。**打地火热。
    马仁心里感叹了一番。他地主要事业还放在海贸这边。一时也找不到好地项目可做。因此也就耽搁了。他是个聪明人。当然能够看出开办作坊地利益。只是找不到一个合适地契机而已。倒是让黄置业抢了先机。
    “自皇上改元以来。这南洋地变化当真是天翻地覆啊。马某年纪大了。比不得你们年轻人。哎。许多稀奇古怪地东西总是等人家作坊生产了出来。马某才能反应过来这其中地价值。总是比别人要慢上半拍。”马仁摇头苦笑。端起吹冷了地茶水喝了一口。又继续吹着茶沫。
    “马会长何出此言?在下末学后进。还要向马会长多多讨教呢。”黄置业地谦虚地拱手作礼。
    两人又寒暄了一番,及到了正午,里屋外的会议室里仍然是吵个没完,海商也有三六九等,各自的利益不同,平时因为生意相互之间也会有些摩擦,今日算是一并爆发了出来。
    马仁起身道:“黄老弟,咱们不理他们,去户部看看皇上拿了主意没有。”
    黄置业点了点头,二人一齐从海商会的后门而出,坐上各自的马车,往户部衙门飞驰而去。
    海商会位于港口附近,离城南的虽有四五里的路程,但道路平整宽阔,一盏茶的功夫,两辆马车已是稳稳当当的停在了户部衙门的大门口。
    二人并肩踏入了户部大衙的门槛,门口的门丁他们是认识的,相互之间点了头便进去了,皇上果然已经下发了关于海商的配额,其中马仁三十船,两个副会长各二十船,其余的完全由海商会抽签决定,总体来说还算公正,马仁、黄置业心里都松了口气,能有这么多船的配额,一趟下来至少都能赚个五六万两银子,二人都是心满意足,那传递皇上手谕的小太监与户部的主事管交割之后还在衙门里守候,等马仁、黄置业二人拿到了手谕,才嘻嘻的道:“马先生、黄先生,皇上吩咐,待你们到了户部之后便请两位入宫觐见,二位请吧。”
    马仁、黄置业相互对望了一眼,皇上平日里是极少召他们觐见的,就算是有事让海商会办,那也是让人传递手谕到户部,再让他们到户部领旨,突然之间,到底是什么事要觐见说话呢?
    二人都摸不着头脑,不过也不敢怠慢,连忙跟着小太监进宫。
    等进了守卫森严的皇城大门,便是一条白玉岩彻成的大道,过了水榭楼台、金雕画廊,便是一条仿江南的园林,树木茂盛、假石流水,倒颇有一番烟雨江南的味道。
    小太监带他们来到一座凉亭,让他们在这里等待,便通报去了。
    片刻之后,一个声音从凉亭畔的林木中从传来:“马爱卿、黄爱卿,近来可好?”
    二人扭头一看,只见朱骏穿着凉衫,长发束成马尾,笑嘻嘻的把玩着手里的折扇阔步而来。
    “草民马仁(黄置业)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这里不是朝堂,不需要这么多规矩。”朱骏虚扶了一下,大咧咧的坐在凉亭内的石凳上,收拢折扇,道:“朕找你们来,是有一样大买卖让你们去做,来,来,别楞在那里,坐下说话。”
    “是,皇上。”两个人小心翼翼的侧坐在对面的石凳上,只觉得浑身有些不太自在。
    “朕刚才说到哪里了?对了,是有一笔生意要你们去做,你们肯不肯?”朱骏笑吟吟的问。
第一第一百五十五章:股份公司
    皇上所说的生意马仁、黄置业是不敢怠慢的,就是亏本也是要做,二人侧起耳朵,一脸恭顺的道:“请皇上示下。”
    朱骏含着笑,双指把弄着扇柄道:“朕这东西有些名堂,爱卿且稍待片刻,御书房的内宦马上送来。”
    说曹操,曹操就到。朱骏的话音刚落,两个小太监便各自捧着一个金雕细刻的银盒过来,朱骏起身打开其中一个银盒,从盒中取出一样筷子大小的扁平方棒,方棒的头部是突出来的猪鬓,朱骏握住棒柄,道:“这是朕闲来无事制作的牙刷,是梳洗工具的一种,小桂子,你过来给他们演示演示。”朱骏将牙刷放回盒中,招手让远处侍立的小桂子过来。
    小桂子朝着朱骏笑嘻嘻的应了一声,撩着袍子快步过来,轻车熟路的从银盒中拿出牙刷,又拿出一个铁皮盒子,从铁皮盒子从挤出一些膏状物涂抹在牙刷顶端的鬓毛上,这时早有小太监给他递来了清水,小桂子二话不说,当着皇上与马仁、黄置业的面刷起牙来,口里已泛出不少的泡沫,还散发出浓重的金银花的香气。
    “朕管这东西叫牙刷和牙膏,不但能洁白牙齿,还有一定的下火功效,平日里海都的百姓都依靠青盐洗漱,既不能根除牙中的污垢,又苦涩作呕,若两位爱卿有兴趣,朕可以给你们开出一个制作的方子,你们批量制造,这利润嘛,朕也不占你们便宜,就五五分成吧。”朱骏嘻嘻笑道。
    马仁、黄置业尚不能清楚这东西的价值,听到皇上说五五分成时心里还道是皇上缺银子花,想从他们身上挪用一些,二人对望一眼,哪里还有不答应的道理,马仁道:“没有皇上。便没有马仁的今日,皇上若有所需,马仁便是抛家弃产也要为皇上筹措一笔银钱出来。”
    黄置业也跟着道:“不错,咱们的富贵是皇上给的,皇上若有什么难处尽管开口,我们发动海商会尽量筹措。”
    朱骏不禁哑然,他原本是嫌青盐漱口既不卫生,又不舒服。因此无事时画了图样,写了配方让工匠去制造了副牙刷。虽然比之前世的牙刷舒适感要差了不少,但是比起青盐漱口好了许多,便有了拿出去推广的想法,这海都城中论亲近自然是马仁、黄置业、哈布达、黄信等人。偏偏哈布达去了爪哇,以海商会副会长的名义在爪哇组建爪哇海商会,黄信主要跑地是走私东南沿海的这一块,也抽不出身来。因此便选上了马仁、黄置业二人,不成想他们倒是误会了朱骏的本意,还道是皇家内库里没了银子,皇上找个由头让他们纳捐呢。
    “朕可没有难处,你们也别想歪了。”朱骏白了两个老狐狸一眼。平日里尔虞我诈的人自然不会把人往好处想。朕这样多虽说也有牟利的成分,可也是为海都百姓着想不是。
    “是。是,是。皇上吩咐我们一定照办。明日我们就到开发区去设个洁具作坊,专门制作皇上的洗漱用具。”马仁连连点头。
    黄置业道:“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了皇上的君子之心,实在是该死,皇上恕罪。”
    二人都是一副诚惶诚恐地模样。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啊。这可是中华上下数千年恒古不变地道理。现在皇上虽然笑脸吟人。说不定哪天想起今日这一茬来秋后算账呢。
    朱骏又坐回石凳上。摆了摆手:“这作坊你们联合一起去办?唔。这倒是个好主意。有点股份公司地味道。两位爱卿。你们可知道什么叫公司、股东吗?”
    “咳咳……”朱骏卖了个关子。继续道:“朕瞧你们可以按股份公司地模式去搞。嗯。你们这样一说。朕倒是想起了一样好东西出来了。”
    二人听得朱骏一连窜地现代词汇。一下子懵了起来。什么股份、公司、股东之类地东西实在是太过超出了他们地理解范围。
    朱骏却是不以为然。其实这些东西在荷兰早就产生了。譬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是一个例子。这种原始地股份制公司虽然没有后世地公司制度完善。却也是一种集资地手段。有些大买卖一个人干不了。那么便群策群力。大家一起出钱。这样一来。就变相地促进了商业地发展。
    股份公司地制度化也能规范市场。有了股权证明书。那么分红盈利就得到了法律地保证。使得更多地小资产者乐意将银钱投入到商业中去获利。一个人有一百银子或许连个作坊都开不出。可是一旦十个拥有一百两银子地人合起伙来。那就是一千两。足够从事许多商业行为。
    朱骏学地是农林专业,对商业的许多事并不太懂,也就一直将商业地规范化拖到了现在,如今突然被马仁、黄置业有口无心的话点醒,倒是充满了热情。没经验?怕什么,海都到处都是荷兰俘虏,其中一部人正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地中高层雇员,这些人总是懂的,有了他们在荷兰地经验,再结合朱骏后世对公司的一些粗浅理解,还怕弄不出一套规范出来?只要有了规范,再有人带头,自然会有人跟进,早晚有一天这种筹资方式会变成主流。
    有了股份公司,那么银行自然也要建起来,银行作为一个存储、借贷的商业机构,与旧时的钱庄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钱庄更有些高利贷的意味,这就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了,在古代,用房产田地等作保去钱庄借贷的人为大多数瞧不起的,因此,首先存储、贷款的观念就要让人改变过来。
    近代最早的银行是1580年建于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此后,1593年在米兰、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1621年在纽伦堡、1629年在汉堡以及其它城市也相继建立了银行。荷兰的银行建立较早,已经有了五十年的历史和经验,因此,朱骏也可以从荷兰俘虏中找到一批涉及过银行业务的人为自己做事,再揉合一些东方钱庄、朱骏的前世的经验,问题并不算大。
    朱骏想定了一切,便吩咐小桂子去将西洋顾问阿姆斯找来,趁着这个空档,便穷尽自己对股份公司的了解向马仁、黄置业二人说明,马仁、黄置业听的似懂非懂,不就是合伙开个作坊吗?皇上怎会整出这么多套套出来?不过心里虽然这样想,二人却是绝对不敢怠慢,不断的用心去体会理解朱骏的话。
    “皇上,这股份公司是不是大家一起合伙凑钱办作坊,凑钱的人都是东家,所有的东家再推举出一个善于管理作坊的作坊主出来,亏了银子大家平摊,若是赚了银子每月再按出钱的比例分红?”绕了几个弯之后,马仁终于情不自禁的拍拍大腿,其实这个道理是十分简单的,大明的许多商人从前也早就做过类似的举动,只是皇上的古怪词汇太过,马仁一时间适应不过来而已。
    “差不多就是这样。”朱骏点点头,接着又道:“只是朕打算将这种合伙的方式写入大明律,合伙人在凑钱之时必须写好文书,说明各自的拿多少比例的分红,这纸文书由大明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
    马仁、黄置业这才从云雾中绕了回来,不过这纸文书能够获得朝廷的保护也是件好事,毕竟原先商人的地位低,从前合伙人的许多纠纷都不能依靠官府解决,从而导致大部分商人不敢轻易与人合伙经营,使得大明的商业主要依靠家族的纽带融资。
    如今皇上颁布了这一条法令,那么许多原本相互提防的商家也同样可以为了利益走到一起,许多小本钱的商家也可以寻找合伙人将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