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桃家村种田轶事 >

第108章

桃家村种田轶事-第108章

小说: 桃家村种田轶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村民们得知胡郎中一家在蜀州府城的遭遇时,一片嘘吁,幸好当年种下善因,如今收获善果,保全了一家人性命。
  当村民们得知外面的天下已经是清国了,又是一阵嘘吁,改朝换代的他们关心不了,只求新君主能治理好天下,让他们过回以前的安乐日子。
  当村民们得知清国的官兵正在四处剿‘八大王’的余匪时,欢呼声四起,终于可以过太平日子了。
  胡郎中一家人到来,桃三爷喜不胜收,安排胡家人住到了山腰殷家,到此为止,王顺家人,李掌柜家人,胡郎中家人都住到了桃家村。人多了粮食也不够吃了,幸好殷修竹和潘掌柜存粮多,一群人稀粥咸菜穷乐乐,日子过得也逍遥自在。
  不久,清国新派的县令上任,县衙差役正式上岗,世道总算安定下来。潘掌柜、李掌柜和胡郎中都商量着回镇上把铺面建起来。三人商议完,带着女婿徒儿忙开了。王顺在镇上的房子也烧没了,他弟弟家人远在老家,王顺跟媳妇谋划后,也决定还是留在镇上,继续做贩猪生意。
  村里壮劳力多,都主动去镇上帮忙,当然,掌柜们工钱也给的丰厚。等到镇上的店铺建好,潘掌柜李掌柜胡郎中和王顺按照事先商定好的,合力在村里摆了三十桌酒席,请桃家村全村老小吃一顿,感谢桃家村灾年的收留和帮助。
  村里人好久没有吃过酒席了,都喜笑颜开的来到桃三爷家院坝里,八大碗的肉又大又肥,对少油水的村民来说,真是太诱人了,众人放开肚子吃,最后,连碗底的油汤都用馒头蘸干净了。
  嘴巴享受了,肠胃却接受不了,很多人回家不久就钻进茅房里了。
  桃家医舍里挤满了患者,都是暴吃暴饮引起的腹泻胃疼胃胀等毛病。承办酒席的几个人都有些不好意思,感觉好心办了坏事。桃三爷乐呵呵的安慰道:“没事,他们绝对不会怪你们的,他们心里肯定可惜了这桌酒菜!”
  果不其然,刚止住泻的桃长祖从医舍里出来,对桃三爷抱怨道:“三叔唉!可惜了这一桌酒菜啊,嚼的我牙龈都酸疼了,下肚却没管到半个时辰,这不争气的肚子就拉光了!可惜了哟!太可惜了!”
  桃三爷跟潘掌柜他们相视一笑,然后对桃长祖道:“谁让你贪嘴,顾上不顾下!”
  桃长祖叹道:“哎!咱就是这穷命,好不容易吃顿好的,还服不住!三叔,我瞧你吃了两个白面馒头一碗粉蒸肉,你拉了没!”
  桃三爷气的吹胡子,道:“狗嘴吐不出象牙!我可不像你那样贪心,一碗不够还要一碗,最后连碗底都添了!”
  桃长祖哈哈笑着,还没等笑完,就捂住肚子抱怨道:“哎哟,这药起效太慢,我又想拉了!三叔,你家茅房在哪个位置!”
  桃三爷道:“我劝你还是回家去拉吧!咱家茅房外人都排上了!”
  桃长祖不信,捂住肚子跑后院一看,果然排上了,他气的朝排队的人骂道:“你们这些臭小子,咋这么懒呢,手长脚长的三两步就跑回家了,都在这里耗着干啥?”

  ☆、第一九八章总有老的一天

  这时,茅房门开了,桃长祖的大儿子桃永新从茅房里出来,桃长祖赶紧冲过去,想插队进茅房,被排队的小伙子拉住,“长祖叔,先来后到啊,我们也憋不住了!”
  长祖祭出杀手锏:“必须让我,我可是村里出了名的知客师,谁不让我,成亲的时候我让谁好看!”说完,挤进茅房,砰的栓上门闩。
  “永新,你爹咋这样?”
  “嘿嘿!憋不住了吧!兄弟伙都忍忍吧!”桃永新解决完内急,身心俱是舒坦,说起话来语气更是轻巧。
  “去!说的轻巧,你刚不是也憋得脸通红!”
  桃永新嘿嘿笑道:“刚才是刚才,现在是现在,反正,现在我不用憋了!”话音刚落,他肚子里咕噜一声响,桃永新暗道不妙,捂着肚子猛拍茅房门,嚷道:“爹,你快点啊,憋不住了!”
  排队的小伙子怕笑起来后面失控,一个个都咬牙忍着,上面憋着笑,后面憋着火。
  尽管很多人肠胃服不住猛然间的大油大腻,拉的稀里哗啦,但是对潘掌柜李掌柜胡郎中和王顺还是心存感激,灾了三年多,终于饱了一次口福。
  第二天,潘掌柜、李掌柜、胡郎中和王顺带着家人辞别了桃三爷家人,踏上了回镇的路。毁掉的已经重新建好了,剩下的日子就是好好经营,好好活下去。
  热闹的桃三爷家院子瞬间冷清下来,大宝跟着岳父去镇上经营悦来饭馆。短时间内是不会回家的。二宝也去了镇上,师傅的胡氏医馆,岳父的百草药行,他都要去帮忙。
  三宝给桃三爷做了个拐棍,打磨的相当光滑,笑嘻嘻的递到爷爷手边,说道:“爷,你拄这个试试,看看合不合手?”
  桃三爷瞪了三宝一眼,哼道:“我还没老到走不动路!”
  三宝笑道:“爷。这不是给拄着走路的。是给你拿来打人的,你看这一屋重孙子,又吵又闹烦死了,你看谁不听话。就拿这拐棍打谁!”
  桃三爷接过拐棍。手柄光滑甚是合手。然后,举起拐棍,朝三宝挥过去。
  三宝跳出攻击范围。贼笑道:“嘿!早料到你有这招!”
  桃三爷气的吹胡子,三宝道:“瞧着挺好用,拄着吧!”
  桃三爷拄着拐棍起身,在院坝里试走了几圈,心里叹道:“哎!老了!老了!”
  “爷,你歇着吧!我去地里忙活去了!”三宝说完,去后院杂物房取锄头。
  四宝五宝也在杂物房,三兄弟扛着锄头下地去了。三宝把五宝肩头的锄头夺下,道:“五宝,地里有我和你四哥就够了,你读书去吧,如今清国新开科举,争取考个秀才回来!”
  四宝点头道:“蜀州学子大多都被‘八大王’杀害了,如今蜀州学子稀少,五宝想来机会也大的多。”
  五宝把锄头抢过来,一本正经道:“你们以为考个秀才那么容易?县考、府考、院考都过了才算考中秀才。就连县考报名都极其麻烦,不仅要同考五人亘相联保的文约,还要本乡老秀才的证明,保证没有冒名顶替,保证不在服丧期,保证不是假造姓名,保证身世清白,方准应考,成绩名列一等的秀才称为廪生,廪生才有廪米津贴。而且,秀才功名也不是永久不变的,三年还要岁考一次,考的最差的,要革去顶戴,‘秀才三年成白丁’这种事多了去了。”
  三宝四宝虽然读过几年族学,对科举真没下心了解过,听五宝这么一说,真心觉得科举之路比他们扛锄头种地艰难多了。
  五宝接着说道:“族学虽花费少,但真要走上科考之路,花费不是小数,而且,为了个秀才的功名整日读书不事生产白吃白喝,我五宝可做不出,除非能考中廪生有廪饩银领!”
  三宝四宝说不出话来,三宝拍了拍五宝的肩,说道:“你也大了,自己也有思量,不管你做啥,三哥都支持你!”
  四宝点头道:“四哥也支持你!”
  五宝笑着点头,晃了晃肩上的锄头,道:“走,下地干活去!”
  十八岁的少年,笑起来俊朗又阳光,三年的灾害,亲事都没人张罗。
  李氏的意思是五宝可以再等年两,攒些家底了,再给他张罗亲事。迫在眉睫的是小玉儿,十九岁的大闺女了,亲事不得不操心起来。
  李氏年纪大了,孙子们的亲事交给儿媳妇们去操持,她只做最后的审度即可。小玉儿对婚事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嫁的近,不能像大姐姐一样嫁到本村,冯家村就成了最近的目标地。
  张氏即使再舍不得闺女,但年纪不待人,十九岁的大闺女不能再留了,赶在灾后相亲热潮,张氏整日在村子里跟一些靠谱的媳妇婆子打听。有合适的就回来跟李氏商量,几番下来,相中了冯家村一个忠厚人家的独子,也是因为灾年耽误了年纪,比玉儿年长两岁。
  后面的事就顺理成章了,两家人都急着给孩子操办,婚期定在腊月初六。
  桃三爷精神一天天的倦怠起来,白日里靠在躺椅上眯瞌睡,家人很担心,大宝二宝也被召了回来。
  二宝给桃三爷检查了一番,开了些药调理着。
  桃三爷倒是看得开,对家人说的:“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没啥大问题,这是老年人的通病!人啊,总有老的一天!灾年一耽误,把一件大事耽误了,其实也怪我,早年就该做的,一推再推竟推到现在,如今再不能推了。”
  三宝道:“爷,啥大事啊?你一句话,孙儿马上去个你办了!”
  桃三爷笑道:“就你会来事!”说完,看向长富道:“这是还得交给长富来做,长富啊,你是长子,你去冯家村请冯木匠过来打两口棺木吧,我和你娘的棺木早该做了!我和你娘都老了,说不定哪天就没了,这些东西要趁早准备!”
  儿孙们都心酸起来,长富更是心疼,嚷道:“爹,你身体好着呢,棺木不着急做!”
  桃三爷摆手,道:“你们这些儿孙咋回事?一听到棺木就吓成这样。别担心,我只是提前做好准备,免得事到临到才慌忙准备。大宝,你去镇上裁缝店定做两套寿衣,趁我还活着,我要把你奶的后事也安排好!”
  李氏哭道:“老头子,你说啥呢!活的好好的,说啥死不死的!”
  桃三爷道:“哎!桃老大五十岁的时候,就把棺木寿衣准备好了,放了二十多年才躺进去,我现在做算晚的了。”说完,桃三爷挥手道:“都忙去吧,没啥事别围着我转!我还嫌烦!”
  儿孙们红着眼睛散去,几个重孙子留了下来,最大的斌斌和依依都十岁了,鹏鹏九岁,毛毛八岁,睿睿和壮壮七岁,珍珍六岁,琪琪和君君五岁,最小的秀秀都四岁了。大些的孩子红着眼睛站在桃三爷身边,小一些的依偎着桃三爷撒娇。
  桃三爷笑眯眯的看着一群重孙,思绪流转:六十年前的灾年,家人死的只剩他一个,六十年后的灾年,家人全都存活下来。从最开始的孤身一人,到如今的四世同堂,他这一生没有白活!要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没有看到小玉儿和五宝的孩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一天!
  君君小手拉着桃三爷的手,稚气的问道:“太爷爷,你怎么哭了?”
  其他孩子都纷纷靠过来,依依掏出手绢,帮太爷爷擦了擦眼角。
  桃三爷笑道:“太爷爷是高兴的,看着你们这么乖巧懂事,太爷爷心里特别高兴!太爷爷想活到一百岁,想看着你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重孙们叽叽喳喳的争论起来,你说太爷爷能活到两百岁,他说太爷爷能活到三百岁,桃三爷微笑着听重孙们争论不休,谁要是噘着嘴向他撒娇,他就伸手摸摸谁的头安慰几句,或者把撒娇的重孙搂进怀里,拍拍后脑勺。

  ☆、第一九九章老人的眷念

  冯木匠被请来了,一同来的还有冯木匠的儿子,这种父传子的手艺传承模式是最常见的。桃三爷家存着一些柏木,柏木材质优良,木纹直结构细,耐腐耐水,是庄户人家常用来打造家具楼板的理想材料,当然,做棺木也常用它。
  桃三爷坐在院坝里,拄着拐棍,守在冯木匠身边,瞧着自己的棺木一天天的成型,然后是老婆子的棺木。成型后的棺木要刷上好几层桐油,最后上黑漆,大头一方写上大大的福字。
  半个月后,两抬头大尾小的棺木就做好了,桃三爷满意的付了钱,让儿孙们把棺木搬到正房偏厅放着。裁缝店做的寿衣也拿回来了,桃三爷看了很满意,对儿孙们说道:“我也放心了!”
  李氏对棺木和寿衣也很满意,难得真情流露,哭道:“我这辈子跟着你真没白过!”
  桃三爷叹道:“小时候盼长大,长大了盼成家,成家了又盼儿女长大,儿女长大了操心他们的亲事,紧接着又操心孙辈,人就是这样操心过完一辈子。”
  桃家人都预感桃三爷来日不多了,整日守在他身边听他唠叨,时而追忆往事,时而交代后事。
  张氏更是着急,小玉儿婚期在即,要是桃三爷在婚期前去世,小玉儿又得耽误下去。张氏想跟男方家商量提前婚期,李氏摆手道:“不用担心,你爹肯定会等到小玉儿出嫁的!”
  冬月里,桃家人操办小玉儿的喜事。桃三爷坐在正房门前,守着一盆炭火,看家人忙进忙出,脸上挂在笑。
  桃家村腊月里办喜事的有好几家,都是灾年耽误了婚期的人家。
  腊月初六,冯家人的大花轿把小玉儿娶走了。
  桃三爷的精神气更差了,整日坐着就是打瞌睡,二宝端来的药水把他吵醒,他还会生气道:“喝这些苦水干啥?没病没痛的!”
  二宝哄道:“爷,这是强身健体的。你现在老瞌睡。精神气不好,喝点药调调!”
  “喝药喝药!我现在最烦喝药了,一看到这药水,我就想起桃老大。被病痛折磨的喝药吊命。落气的时候。瘦的只剩把老骨头!”桃三爷抱怨道。
  二宝笑着把药碗递过去,诱道:“爷,五宝还没成家呢。你不赶紧把身子调理好,将来谁来帮他主事啊!还有,咱家大事小事那样离得开你?你可就是咱家的主心骨!”
  桃三爷听了很受用,接过药碗咕噜咕噜喝个底朝天,还得意的朝二宝晃了晃碗底。
  二宝露出惊叹的表情,一副被爷爷饮药的豪迈折服的表情,双手恭敬的接过碗,道:“爷,你起来走走吧!别老坐着不动!”
  桃三爷拄着拐棍站起来,继续豪迈道:“别管我了,忙你的去吧,来找你看病的人不少!”
  二宝又说了几句哄爷爷开心的话,才去往医舍。都说人老如童,果不其然,二宝笑着把药碗交给小李氏,道:“爷爷现在跟个小孩一样,非要哄着才行!”
  小李氏道:“老小孩,老小孩,说的就是爷爷这样的!”
  二宝笑道:“以后让三宝去哄爷爷喝药,三宝最拿手了,而且爷爷现在的性子,跟三宝还挺像!”
  小李氏捂住嘴笑,看见有患者上门,赶紧退出医舍,到后院去了。
  桃三爷家今年的年猪不大,原因是舍不得喂红薯。红薯都要留着当存粮,谁也不知道明年的年景如何,都不敢把粮食浪费在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