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肥田仁医傻包子 >

第173章

肥田仁医傻包子-第173章

小说: 肥田仁医傻包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姑娘——”詹扬站在门外唤了一声。

    “是詹大人啊,我还没有睡下,你进来吧~~”

    詹扬掀开帷帐,走了进去。

    李半夏扶着桌子艰难地站起,刚一进营,整个人都瘫下来了,动都不想动一下了。但是有客人上门,站都不站起来,未免显得不太礼貌。

    李半夏搬了张凳子给詹扬,见詹扬落了坐,自己也跟着坐下。

    “李姑娘看起来很疲惫,最需要休息,我还是明早再来,姑娘先好好休息。”

    “诶詹大人,你既然来了,何不说完话再走?再说,我这一点点的辛苦,比起前线的你们,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真让詹扬这么走了,李半夏一定会骂自己矫情。不就是累了些,搞得无精打采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这是出了啥事呢。勉强打起精神,提起很大的劲头,要听詹扬接下来说的事。

    “李姑娘,詹某这次过来是要跟你辞行的——”

    “詹大人要走了?”

    “此间事已经结束了,我也该回去向鲍大人复命了。”这场仗虽然打得艰难,总归是胜利了。

    而李半夏,等这边的事一了,她也该回去了——

    …………RS!。

 298 学成归来,家园在望

    298学成归来,家园在望

    封耀大军于清泉岭战败,最后与卞国大将军熊北天定下了十年不sāo扰卞国边境的条约,卞国和仓狄也正式结束了边关数年的对峙。

    经此一役,仓狄元气大伤,尤其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封家军,更是损失惨重,想要恢复生息,还得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微风凛凛百战百胜的封大将军,这一战也是惨遭滑铁卢,成为他一声光辉战绩中唯一的污点。

    在这一战中,他损失了数百名封家死士,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庞铁临死前倒戈,杀了他旗下的第一勇士韩贞,这件事更是让封耀愤怒,也让他在群臣面前抬不起头来。

    封炎被救回去的时候只剩下半条命,一连几天,都没有从昏mi之中醒过来。

    封耀望着封府之上,象征着封家至高不上荣耀的铁血大旗,铜铃般的大眼狰狞着,双手紧紧握紧。这次的耻辱,他们封家他日定要一百倍一千倍的讨回来!

    ……………………………………

    翌日一早,詹扬便驱马赶回了胥州城。

    战事初歇,大军都在营里休养生息,整顿军备。现在边关大局已定,只等这边后续事情一了,熊大将军就会班师回朝,将这边的事上奏给皇帝。

    张荆南在边关留了数月,一看这边情况安定下来了,与老友的约定也到期了,嚷嚷着要离开这儿了。

    将士们的伤该治的治,该包扎的包扎,后面的就不劳他老人家了。再加上有他的徒儿在这,应付一般的突发状况他还是很有这个信心的。

    “师父,你要走?”李半夏放下手里正在切的药草,回头惊问道。

    “是啊,跟你鬼师叔约定的日子要到了,我老人家得赶快赶过去,否则他还真当你师父我怕了他,不敢跟他比上一比呢。”鬼师叔,也就是鬼手药师鬼道子前辈,鬼道子用毒天下第一,但凡他下的毒,这世上无人能解。但除了一个人,就是她的师父张神医了。一个神医,一个药师,一个下毒,一个解毒,再加上两个都是老顽童的xing子。这一来二去的,两人就这么杠上了,势要比上一比,看看俩人到底谁更厉害。

    之前边关告急,师父他以大局为重,还正打算去信告诉鬼道子,把约定的日子改期呢。这下好了,战事打完了,大局也已定下了,他尽快赶过去,还能赶得上。

    李半夏也知道,师父有多重视和鬼道子前辈的比试了,他说要走,那就定是要走的。

    “既然这样,那徒弟就祝师父一路顺风,然后比试旗开得胜了!”李半夏也是一个爽快的人,还没大没小地拍拍张荆南的肩膀,张荆南好笑着摇摇头,从怀里mo出一本蓝sè的小册子来。

    “你叫我一声师父,师父也没时间好好教你,眼看着咱们师徒俩也要分开了,不可能再面对面的教你。这是师父这些年亲自撰写的医典,里面记叙了各种疑难杂症的治法还有某些毒药的配方和解药,你天资不错,悟xing又好,带在身上好好琢磨琢磨。只要你用心学习,好好参研,他**的成就定不在师父之下——”

    “师父?”李半夏注视着那本蓝册子,脑袋里有些轰轰然。师父真的要把他一生的医术成果都传给她吗?像这种重要的东西,不是都最讲究传承,要把它传给自己看中的衣钵弟子,就像是那些武林高手把自己的武功密笈传给门人一样,一定要千挑万选,想了又想。

    可是师父,她拜师不过短短的时间,跟在师父身后的时间也是有限得很,师父真的就决定要把这本医书传授给她吗?

    “拿着!”张荆南将那本蓝册子塞到李半夏手里,“师父我看人错不了,你心地纯良,意志坚定,脑瓜又聪明,这本书在你手上,才会将为师精心钻研的医术给传承下去。”

    “那……”

    “好了,你个小丫头,什么时候这么啰嗦起来了。师父给你,你就拿着,好好研习上面的医术,多救治一些病人,就不枉师父将平生所学悉数传授给你了。”

    李半夏看清了张荆南眼里流lu出的期望和寄托,这个逍遥世外的高人,不管自身是个什么样的xing情,对人们始终保留着一颗赤子之情——

    “是,师父,我一定听你的话,好好学好医术,不辜负你老人家的期望。”李半夏拍了拍手中的蓝册子,眼神中的郑重,让张荆南满意地点点头。

    他早知道,这个丫头能明白他的一腔苦心。他也相信,自己的医术传给她,一定没有错。

    张神医自来自去惯了,又最不喜欢和人家来离别这一套,在某一个黄昏,背着药箱拿着酒壶离开了军营。李半夏站在军营前方的空地上,望着张荆南的背影逐渐走远,轻轻挥手与他告别——

    詹扬走了,师父也走了,再过不久,就连熊大将军也会带着部下回京复命。李半夏本来也可以走的,她要做的已经做完了,mo骨续骨之术她也学会了,她现在的心早已经飞回到了那汪小山村。不过现在,还有许多伤重的将士等着她照顾,她还不能走。

    又过了小半个月,李半夏一行人才正式地踏上了归程。

    说是一行人,是因为这次回去的不只她一个人。张决明和杨洛也与她同行,张决明的家乡就在大杨村,他这次前来边城是为了帮好友的忙,此间事一了,也是该回去了。

    几人同行,也是为了在路上有个照应。

    还记得从军营出发时,熊北天一路送他们出了军营,看着他们上马,道尽了朋友之间的情谊,山高水长。

    在离开胥州城时,李半夏抽空去了一趟柳府。

    柳老爷子得知李半夏学成归来,还继承了张神医的衣钵,很是为她高兴。若不是有朋友在酒楼里等着,柳老爷子还真想留李半夏在这多呆两天。

    念及柳老爷子和赵大哥兄弟多年未见,一定还有许多话要她带给赵大哥,李半夏特意多留了一会儿。柳青光让柳浸千从他房间里拿出一个雕花盒子,交给李半夏,让她带给赵郎中。

    从柳府出来,径自回到客栈,得知杨洛这个公子还在睡午觉,李半夏暗喜。她还正想着到驿馆走一遭,和詹扬辞行呢。

    在边城的这段日子里,詹扬帮了她许多,他们也很谈得来。他陪她说话谈心,他们一起布局,一起抓营中的jiān细。在军营她遭人怀疑的那段日子,他信任她,从没有怀疑过她到这儿是否有什么不良的企图。在她的心里,詹扬已是她一个非常重要的好朋友。

    朋友有许多种,能全心信赖你的朋友更是难能可贵。

    詹扬离开军营的时候,曾特地过来与她辞行。这次她回乡,终其一生,都有可能不再相见,她必须要去和他说一声,道个别再走。

    欢欢喜喜地赶到驿馆,慕容先生却告知她詹大人出去查案子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李半夏只得托慕容先生代为转告,并且表示希望有一日能够再见到他,如果有机会,也希望他们到村中做客。

    边城动dàng,民不聊生,鲍大人到这不过一个月,城中的境况已经好转了许多。在一个月里,连斩了三名当地的贪官污吏,又任命了几位能解百姓疾苦的清官。又张贴榜单,取消了征收各种杂税,鼓励百姓们重新发展生产。边城的街道上,叫卖声不绝,到处都能看到勃勃的生机。这个经历了动dàng洗礼的边关重镇,又恢复了往日的祥和——

    再过不多久,李半夏相信,在军民共同的努力下,胥州城能很快恢复到之前的繁荣。

    李半夏回到客栈的时候,张决明正坐在酒楼里喝酒,杨洛打着呵欠,一身白衣不羁地从房里走出来。

    李半夏归心似箭,匆匆用完饭,三人便上路了。杨洛好奇之下,李半夏便告诉了她这么急着回去的原因。乍从李半夏嘴里听到她已经成亲了,而且家里还有三个小孩儿,杨洛骑在马背上的高大身躯很夸张地晃了几下,差点跌下马背。

    难以置信地用眼神询问着自己的好友张决明,得到他肯定地点头之后,很搞笑地“嗷~~”了一声。想起自己还想着要不要帮其中一个兄弟撮合,杨洛就难为情地撇撇脸。他好歹也是身经百战之人,咋连李姑娘是个有夫之fu都没看出来,真是失策!

    李半夏很讶异,前一秒还得意洋洋,永远都是一副风流潇洒样的绝尘公子,咋的突然郁闷起来了?

    在洛城边界,绝尘公子杨洛与两人分道扬镳,回到了自己的绝尘宫。而李半夏和张决明,白天赶路,晚上住店,一路上也没有多做耽搁,在半个多月之后,终于回到了江阳。

    而这个时候,大杨村的老刘家,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传遍了整个村子。

    老刘家的闺女,刘银杏,正好是她出嫁的好日子——

    …………RS!。

 299 银杏嫁人

    299

    银杏嫁人被雾霭笼罩了数个月的老刘家,迎来了今年立冬以来的第一缕曙光!

    老刘家的闺女银杏要和赵家的少爷成亲了,这件事虽然有一个不光彩的开头,却还是一门很不错的亲事。

    且不管刘家小户之家,能够与赵员外这样的名门大户结亲,已经让很多人红眼了。就是银杏那一身坏掉的名声,有生之年还能够风风光光的出嫁,可以早晚三炷香,叩谢祖宗保佑了。

    不知道的人,自然觉着刘家和赵家结亲,是刘家占了便宜,走了八辈子的狗屎运。只有少数知道赵晨宗德行的,才会在茶余饭后感叹几句,银杏这丫头算是入了火坑了。

    但不管怎么样,银杏嫁去了赵家,总算是有个名分,有个遮风挡雨的地儿。就算那赵晨宗再不是个东西,顶着赵家少奶奶这个名头,又有赵家老爷子撑腰,再加上肚子里还有个孩子,苦头也吃不到哪儿去。

    明白这事的人,都用这一套说辞来安慰马氏,让她放宽心,欢欢喜喜送女儿上花轿。闺女嫁人,总归是一件喜事,哭丧着脸,多不吉利!

    马氏虽然对赵晨宗还是有一百个一千个不放心,却也不能继续把闺女留在家里。就像别人说的,只要银杏在赵家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对上做个孝顺体贴的好媳fu儿,对下做个好母亲,夫妻尽可能地相处和睦,再差劲她也是赵家唯一的媳fu儿。那赵老头可是跟她保证过的,赵暮山养儿子不咋样,在这一块说话还是作得数的。

    自上次赵暮山带着儿子到刘家登门赔罪,已经过去一两个月了。赵暮山有严令,让赵晨宗到刘家多走动走动。赵晨宗就算再不愿,这小胳膊也拗不过大tui。三天老头被他家的老头罚着出了家门,拎着重礼,去看他未来的媳fu儿和岳父岳母大人。

    程氏一开始很反对这门亲事,后来看老爷子是动真格的,而且老是抓着那件事不放,三天两头数落她的宝贝儿子。实在奈不过,就让赵晨宗赶快把那女人娶进门,以后专心地跟着赵暮山后面学习如何做生意,别老是为了这些个事再惹他爹不痛快了。

    而且,宗儿年纪不小了,也是时候该成家立室了。娶了那个女人,既能让老爷高兴,又多了个小孙儿,对宗儿也是有利的。

    双方都有结亲的意思,这不,赵晨宗看一向帮着他的程氏都赞同这门亲事了,一个人势单力孤,反对的声音也自然弱下来了。后来想想,不就是娶媳fu儿麽,反正他取谁都差不多,管对方是什么人呢。如果娶了那刘家的娘子,爹不生他气了,娘也不唠叨了,那赶紧娶了反倒好些!

    于是乎,赵晨宗三天两头的跑,这件亲事也算是慢慢定下来了。

    老刘家,堂屋。

    日正当午,冬日的阳光算不上强烈,却带着一种被冬雪浸透的明媚和灿烂。不久前,这里下了冬季的第一场雪,远处的山巅,还堆积着层层白雪。

    院子里的黄泥地上,因冰雪融化,地上有些泥泞。半上午的时候,刘申姜拿着锄头将泥泞的黄泥给铲去了,留下干干的一层土。

    老刘家屋里屋外,都张灯结彩,贴着一个个红双喜字。这些红双喜字,是马氏还有村中一些fu人一剪刀一剪刀的剪出来的,这些双喜字剪得很工整,从那洋洋绽开的线条里,能够看到他们对一对新人的祝福——

    在刘家的大门两旁,还高高挂着两个大红灯笼,灯笼的纸皮上也是贴着大大的喜字。让人看一眼,就能感受到东家的喜庆。

    这些红灯笼是刘西山特地从镇上带回来的,精心挑选了许久,还问了店家的意见,最后买回来两个最大最红的灯笼。

    刘西山从一开始对赵晨宗就没什么好脸sè,哪怕这会儿赵晨宗要叫他一声舅子,他看到赵晨宗还是一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样子。

    赵晨宗也特烦刘西山,两人见面就掐架,虽然有长辈盯着,不能动手。彼此说话yin一句阳一句,冲起来就跟吃了火药似的,让马氏和刘申姜十分的头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