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肥田仁医傻包子 >

第290章

肥田仁医傻包子-第290章

小说: 肥田仁医傻包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老爷是一个十分热情的人,热情得刘东山有时候难以招架。早中晚三餐,定得亲自过来问候,一方面查看他的进度,一方面问问他是否还有什么需要。刘东山是一个生活简单的人,粗茶淡饭、能管饱就行,这么客气,反倒让他有些无所适从了。

    大户人家的规矩比较多,杜老爷却从来不给他们设置什么规矩,对他请回来雕刻的人士来说,杜老爷在这方面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只要他们能完成令他满意的作品,让他做什么都可以,由此可见杜老爷对砚石的痴迷程度。

    刘东山在砚石这一行还算是个新人,在上次砚石大赛上崭露头角,其实力开始在业内传开。砚石大赛上,这个来自乡村的三十岁男人,以一幅{秋收}惊人般的闯入大家的视线,让众人记住了这个刀法出神、技艺超群的男人。

    杜老爷独爱砚石,像这等盛会他又岂会缺席。早在盛会召开前几天,就已经推掉一切的事务,专心观察着来自卞国各地的砚石好手,希望能从中获得完美的雕刻作品。

    杜老爷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刘东山,这个憨实的男子实在太低调,在一群盛气凌人、争相表现一二的年轻人或者那些早有一定名气的中年人,乃至成名已久的砚雕大师之中,这样的人实在没什么存在感。

    更何况在杜老爷的观念里,一般的大师,为人都是恃才傲物、高傲不可一世的。他甚至疑惑,这样一个人,不是更应该安心呆在乡下种田,为何会出现在这等盛会之中?

    精明、以眼力著称的杜老爷子,承认自己第一次看走了眼。

    砚石盛会中,大家积极各显神通,为了显示自己最高超的雕刻水平,刻意地秀出高深的刻法,变化繁多。无论是在选材、打磨、着色方面,都是费尽了心思。

    而只有这位并不算年轻的男人,安静地独坐一隅,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地挥着手中的刻刀,细细完成着自己的雕刻。不管周遭的人如何八方过海、各显神通,他依然静坐其间,好似俗世喧嚣中唯一沉静的存在。

    杜老爷投资砚石盛会,其举办期间一切花销和开支都是由杜家负责,所以杜老爷全程参与和观看砚石盛会,都是理所应当。

    他看了许多年轻人的作品,这里面,有出色的,有差强人意、勉强还过得去的,也有那些根本就不入流、他完全看不上眼的。而这之中,能算得上是出色的绝对不多,零星的几个,技艺和雕功都不错,遗憾的是没什么特色。换句话说,他, 雕出的作品让他感觉不到那种震撼还有生命力。真正的作品,能够将人整副心神都给吸进去,愿意将所有一切捧到面前,只愿能换得这幅作品,将它小心翼翼地珍藏。然而,又怀着忐忑的心情,用金钱交易,又担心辱没了这幅作品,不希望它沾惹上铜臭气息。

    真正地热爱一幅作品,即使到了逃难的时候,也会固执地带上它,甚至撇下救命的东西。

    这个世上,本就有这种狂热痴迷的人。用现代的话说,或许可以称这种人为“变~态。”

    砚石盛会上,一幅幅精彩的作品亮相,终于轮到了刘东山,那幅看起来朴实无华、则内藏乾坤的作品。

    杜老爷无法言说自己看到那幅作品时自己的感受,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之处,待仔细一看就越是发现这幅看似普通的作品仿佛有一种牵引别人不断去挖掘的力量。而随着你观察的深入,留下的不只是惊叹,更多的是震撼。

    这是出自一个新人的手笔!

    这幅砚作里燃烧着的是火热的灵魂,看得人热血沸腾、心情激荡。然后,你就发现,那些看似简单、平常不过的刻法,内里巧妙地融和了各种的变化。设计和构图巧思频出,让人叹为观止。独具匠心,低调内敛却渗透着旺声的生命力,一切再适宜不过,除了这种刻法,没有任何一种能够替代。

    而且除了这个人,也再也没人雕刻得出。

    这就是属于刘东山的雕刻。

    …………

 485 万雪峰番外篇

    485万雪峰番外篇

    (先跟妹纸们说声抱歉,为了完成本月计划的字数{由于某人先前忘了这茬,这个月又比较忙,直到最后一天的晚上才想起来,只得用这个办法了}。这篇番外先不用看了,最迟后天,点这章,内容便是全新的了,不会让你们白花银子的。对点开看文的妹纸说声抱歉了,对不住了,囧~大家先看486章吧,再次抱歉~~)

    晚上女人们忙得很晚,明儿个就是刘申姜的寿辰,会有许多人来送生日礼,许多东西都得提早作准备。

    马氏在厨房里准备明日的菜色,虽然忙着,脸上却是笑呵呵的。不但是为了老头子的寿辰,这女儿女婿回来了,发展势头似乎也不错,一家人又很和气,没有什么比这些事更叫她开心的了。

    刘申姜心情也不错,儿子女婿在一块儿聊天,他这个老头子在一块儿坐着年轻人说话反而受拘束,干脆就到厨房陪他老伴去。

    有马氏在,老头子一辈子就没下过厨房。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马氏一个人罩着,老头子也不问事。马氏对刘申姜,也尽心尽力,总是将最好的留给他,家里的事也从不让他费心。刘申姜一直认为,有这样的老伴,是他最大的福气了。

    刘申姜在厨房也帮不了什么忙,两个老人家就在那儿唠嗑,也帮马氏打发打发时间。

    刘银杏和李半夏,在忙着准备明日生辰的回礼,会有多少人家要来,事先都算好,分别包好,明日等亲戚回去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给他们。许多人回家都是急急忙忙的,到时候再准备这些往往会手忙脚乱。

    家里的床铺并不多,人到家的时候也常常为住的问题烦恼。家里只多一张床,平时来人都是睡在这张床上的。刘银杏回到娘家,可不愿意与赵晨宗一张床榻。在家的时候两人都是能隔多远就隔多远,更何况回到了娘家,就更不想遭这种罪了。

    本来是这么打算的,刘银杏和马氏睡,娘俩睡一头正好可以聊聊婆家的事儿。赵晨宗就跟刘申姜挤一晚上,这样比较合适。只是这刘申姜睡觉打呼噜,而且呼噜声震天响,这么多年马氏已经习惯了,不代表别人也习惯。

    赵晨宗睡觉是个很浅眠的人,有一点声响。他就会睡不着。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干脆让赵晨宗和刘东山一块睡。刘银杏就和李半夏挤一晚上。刘东山睡觉很老实,晚上连翻身的回数都很少,最合适不过了。

    本来就忙得很晚,姑嫂两人也有说不完的话要讲。睡觉已经是半夜的事了。第二天,大家都还得早起,只是姑嫂见面像这样说话的机会并不多,说着说着就忘了时辰。

    第二日客人更多,有来拜年的,有来送生日礼的,刘家各种各样的亲戚倒是不少。许多亲戚来了,照例和两个老寒暄了一阵子,接着去房里。和刘氏兄弟打招呼。看到银杏的丈夫也在这里,一个个都围过来,热切地和他说着话。

    赵晨宗觉得,自己就像是玩杂耍的猴子,可是今天。他似乎是想逃都逃不掉。因为人太多了,不管他在什么地方,都会有人上来和他说话。

    最后,赵晨宗索性就大方起来,就老老实实站在那儿,有话说话,这样反而自然许多。

    吃饭的时候,姑爷本应该上桌子吃饭的,只是赵晨宗看人家端着托盘跑前跑后的也挺有意思。在桌上的时候,就得陪着大伙儿喝酒,大家看他是新姑爷,你一杯我一杯,非得要跟他喝一杯。那架势,赶情就像车轮战,千杯不醉到了这儿,恐怕都得喝趴下。

    赵晨宗喜欢喝酒,但并不喜欢别人灌酒。他自己想喝,喝得烂醉如泥都没关系,但别人要是左一句右一句让他喝酒,他喝得还真的不爽。他就是这性格的人,这事当然不能说出来,这群大老爷们个个喝高了,才不管是不是新姑爷呢,可不给他好看。

    另一个,他喝的酒都是十分名贵的好酒,这刘家喝的酒,实在上不了档次,要他喝几口都是为难他了,更何况是牛饮?这还好一点儿,赵晨宗虽然不喜欢这些,却并没有表现出来。他在试着接受这些,毕竟他不能要求每个人家都有赵家那样的条件。而且,这些是最让人不高兴的事情,也最让人无法接受。

    就是为了这件事,先前几次他到刘家,每次都是闹得不欢而散。要不是有赵暮山在一旁跟着,说不定两家的关系只会闹得更僵。

    到最后,让刘西山到桌上帮着陪酒,他帮端起菜来。马氏自然不愿意让姑爷干这个,家里人多得是,除了东山西山两兄弟,还有许多家班子,端菜的人那么多,哪里还需要姑爷干这个?

    无奈赵晨宗坚持,平日里他还没有干过这个呢,比起在桌上陪一帮人喝酒,他宁愿在下面多走动走动。就像许多小孩子喜欢在人多的时候热闹一点,争着抢着给大伙儿端菜一般,赵晨宗目前就是这个心理。

    马氏还想再说,总觉得这样不合适,刘银杏把她喊住了,“娘,就让他去吧~~”让他做点事也好,免得整天无所事事,像个游魂在那儿东游西荡的。就让他做点事儿,而且她也保证,他跑不了几个来回端不了两盘菜就会打退堂鼓了。

    他就是这样的人,一副大少爷毛病,做什么事都没什么恒心,吃不了苦。做什么事情,都嚷着累,即使再容易的事,都是这副德行。

    在刘银杏心里,赵晨宗就是这么样一个人。哪怕她现在对他和颜悦色了些,也改变不了赵晨宗在她心里根深蒂固的印象。

    刘家亲戚一共摆了八桌,每次四碗菜,一种菜上完要打两个来回。

    别看就几盘菜,端着还怪重的,刘家上菜很快,赵晨宗也没得歇的,一共就上了好几个菜。渐渐的,大少爷就觉着累了,双手酸得慌。

    刘银杏一看他这样儿,就知道他不行了。也不想理这事儿,由他去。她就知道,他是这个德行。

    马氏一边炒着菜,一边看姑爷那累得恨不得将托盘从手上甩掉的样子,就对灶台背后的银杏说:“银杏啊,我看姑爷没干过这些事儿,跑了这么久也是累了。你去把你二哥从桌上叫下来,让他来上菜。”

    “他也真是,一个大男人,才上了几个菜。这就不行了~~”刘银杏低声嘀咕。她果然说得没错。她个大少爷。空长那么大的个儿,做起事来一点都不在行。吃喝玩乐乱花钱有他的份儿,真本事那是一点儿都没有的。

    以前刘银杏才懒得管他这些事儿,他就算是个酒囊饭袋她也懒得多嘴。只是女人一旦对自己的丈夫有了期许,那问题就另当别论了。

    “银杏,你也别说姑爷了,他不是没干过这些事麽,他一个赵家大少爷,没干过这些事也正常。”其实,他能有那个心思,愿意帮点儿忙,马氏就已经很高兴了。

    “娘。你别帮他说话,他就是娇生惯养骄纵坏了,一个大男人连这点事都做不好,他还能做什么事?我最看不惯他事事让人伺候,恨不得喝口茶都要别人送到他嘴边上。该自己伸手的事也懒得伸手,一身的懒病,也不晓得是跟谁学的。”还别说,这银杏说起男人的不是来还真是有模有样的,马氏听了不但没阻止,反而还笑了。

    这样才像俩口子嘛,以前不冷不淡的,见面就跟个陌生人似的,多不好。还是这样,有个夫妻样子。

    “你也别说姑爷了,就是你,以前不还是个懒鬼。又好玩又好动,常常为了跑出去玩,什么事都不做,现在倒会说起姑爷来了~~”

    “我那是……这不一样,娘……”刘银杏无话可说,赵晨宗正好收完盘子回来,在门边的时候正好听见银杏和马氏说这个事儿,脸上僵了僵,心里别提是怎么个滋味了。

    大概是在和她赌气,接下来的时间这赵晨宗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上菜比谁都积极,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别人说要接手,他硬是不干,没说过一句苦,叫一声累。这大少爷平时出去也都是乘轿,今日一天跑的路恐怕比他一个月都要多。双手酸得要死,硬是一声不吭。

    马氏眼瞧着这姑爷不对劲,便让银杏去问问,他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不顺意的。刘银杏才懒得去,估摸着又是他大少爷的毛病发作了,在那摆架子呢。他就是这个样子,自己不开心,也要连带着别人不开心,就好像旁边一切的人都得看他的意思、顺着他的意。

    不过赵晨宗还是注意着点分寸,上菜的时候,别人跟他说话,态度倒也还不错,没拉着他的那张脸。别看这大少爷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拉起脸来还真有几分唬人。

    刘银杏越是看他这样子,心里也就越不高兴了。不就是帮上点菜麽,多大一点的事儿,又没人让他干,是他自己要干的,这会儿拉着一张脸是给谁看?不高兴做就别做啊,上菜的人有的是,没必要非他不可。

    马氏眼瞅着这俩口子不对劲,咋弄的,刚还是好好的,怎么这会儿工夫又是苦大仇深的样子?她老人家年纪大了,可经不住这般忧心。

    马氏这些人,等别人吃完在厨房重新开了一桌,赵晨宗之前不想在桌上吃,就和他们一起在厨房的桌子上吃。饭桌上,马氏不停的为赵晨宗夹菜,直说他辛苦了,今天那么多的菜可都是他一个人帮端的呢。

    正月初一那天,就是李半夏上菜的。这玩意儿,一开始还挺好玩的,到后来可就吃累了。到最后,还得麻烦刘当归帮忙。赵晨宗一个平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少爷,要他跑那么久,也是难为他了。

    只是他和小姑之间,又是怎么回事儿?看两人这么呛着,也不是那回事儿。他们不急,这些人着急啊。看他们这些人的情形,还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马氏可不愿意这俩口子就这么堵着气回去,他们在场还好点儿,碍于他们的面子两人还得顾忌着点儿,等到只有两人的时候,那恐怕就说不定了。

    马氏一边和儿媳妇儿劝着银杏,让她别和姑爷呛着,一边又让儿子过去打听打听。姑爷是怎么回事儿。这两个人,不会无端端的就闹成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