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嫁给奸雄的日子 >

第32章

嫁给奸雄的日子-第32章

小说: 嫁给奸雄的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攸桐也只能软语安慰, 趁着空暇多陪陪母亲。
      傅煜那边仍是很忙。
      刺客捉回去后,便是审问深挖, 顺蔓摸瓜。睿王府的本事有限, 熙平帝养的那帮臣子也没厉害到哪里去, 许多事还是仰仗傅煜帮衬。好在这事不算无头悬案, 傅煜有的放矢,没几日便将藏在背后的英王和魏家眼线揪了出来,连同查到的证据和口供,一道报到熙平帝跟前。
      熙平帝能怎么办?
      南边战乱未平, 魏建拥兵一方, 朝廷已是自顾不暇, 哪怕魏建明目张胆的行刺皇子, 熙平帝最多也只处置几个无关紧要的人,不能碰魏建半根汗毛!
      皇帝当到这份上,除了憋屈,便是无奈。
      熙平帝没法找魏建算账,只能将英王叫到跟前,严厉申饬一通,罚闭门思过,连同昭贵妃也受牵连,位分连降两级。随后,撤了英王府的长史谋臣,看那雷霆盛怒的架势,至少大半年里,是不考虑以英王为储君了。
      这些事自有许朝宗奔忙,傅煜留心的,唯有一件。
      刺客容易捉,要查出当日为何突然提前行事,却着实不容易。魏建的那位小舅子在行刺失败后,已然溜之大吉,杜鹤费了许多功夫才摸到源头,是魏建帐下颇要紧的一位头目,名叫陈通,以商贾的身份在京城潜伏已久,负责接应传讯,嘴巴牢得很。
      杜鹤没能撬开他的嘴,还是傅煜亲自上阵,才逼出实情。
      据陈通照人,当日他与上峰商议时,曾有人忽然闯到附近探查,被他察觉动静,追出去时,那人已然逃得无影无踪。当天夜晚,陈通连着两回察觉不对劲,却没能反追到对方踪迹,猜得是被人盯上了。陈通也非善类,行事向来机警,暗里留心别处布置,也察觉有被盯上的蛛丝马迹。
      傅煜进京之事众人皆知,那日留园相会,陈通也都知道。
      许朝宗的那点底子,陈通算是摸得清楚,虽身边侍卫围得跟铁桶似的,探查消息的本事却有限。对方既行踪飘忽、神鬼莫测,显然是傅煜暗中相助,且已洞悉他的计划。
      陈通怕按原本的打算行事,会反被傅煜算计,迫不得已,才仓促安排,欲出其不意。
      然而终是棋差一招,没能得手。
      严刑之下,陈通将前后因果和事情细节都招认得干干净净。
      傅煜听罢缘由,眉头皱得更深。
      他虽傲气,却非自负之人。齐州帐下能养雄兵猛将,魏建手中也并不都是饭桶,两处刺探消息,彼此既攻且守,从前行军作战时,他虽出兵诡诈、出其不意,却也数次被敌军探到过踪迹,反受其制,处境凶险。照理来说,他派出人手刺探,陈通察觉异样,也不算意外。
      但傅煜总觉得这事蹊跷。
      傅家练兵严苛,骑兵精锐勇猛,斥候的本事也是别处不及,仗着消息之利,能少流将士的血。
      这些探子都是个中翘楚,论耳目机敏,更甚于他,轻易不会打草惊蛇。
      哪怕真的出点小差池,被陈通察觉了一回,又怎会蠢到再露端倪的地步?
      显然是刻意的。
      若果真有人暗里通风报信,又不肯让陈通看到真面目,会是谁?
      杜鹤信得过,无需半点怀疑。剩下的便是魏天泽和几个知晓些许安排的小头领——以他们的本事,若果真有异心,凭着探来的消息和这边的安排,不难推测出傅煜的打算,而后暗里通风报信。
      傅煜即便万般不情愿,却不得不承认,他的身边有不牢靠的人。
      这些人,每个都跟他、跟父亲、跟堂兄上过战场,以满腔热血奋力杀敌,保卫边境,亦有数人跟他并肩对敌,能毫不迟疑地将防守最弱的后背托付给彼此,算袍泽之谊,也算救命之恩。都是铁打的过命交情,这些年在齐州行事时,也没出过半点差错,露过些许端倪。留在京城的人手,也曾帮他从天牢里将朱勋偷梁换柱,刺探皇宫和王公重臣的消息。
      这回唯一的不同,是对手里有魏建的部下。
      傅煜拧眉沉吟,指节绷紧,面色阴沉。
      ……
      魏府之中,此刻的攸桐也是面带肃然,神情微凝。
      她的对面坐着魏思道,从衙署回来后官服尚未换下,眉宇稍带疲色。年近四十的男人,经朝廷里冗务锤炼,颇有几分端方稳重的气度。不过比起旁人或重权在握、或清贵得宠,他那兵部职方郎中的职位颇为尴尬——
      如今节度使坐大,兵权近乎分散,兵部虽有调令兵马之权,却甚少能调得动,权柄油水大不如前。他在职方司管着舆图等事,每日里打交道的都是些破卷宗,库房里存着天下各处的舆图烽堠及变迁详细,也堆了各处上报的人口地亩等清册,因年头太久,卷册又多,从前的官员懈怠偷懒,摆放十分混乱。
      这些东西一年到头,除了防蠹防潮,几乎没人翻动,枯燥无趣得很。
      他这差事在旁人看来,也无异于混吃等死。不但没机会得皇帝垂青重用、借机贪点油水,还要时刻提心吊胆,免得哪天灯烛走火,烧了库房后落得重罪。
      魏思道却极上心,满腹心思扑过去,不止将那成千上万的卷册整理得井井有条,得空时,也常闷头坐在书案旁,翻出百年来烽堠舆图的变迁,对照着当地报来的人口地亩等卷册,暗自琢磨。
      时日久了,人变得无趣严苛,眉间也有了浅浅的竖沟。
      此刻他端坐着,取了仆从端来的热茶在手,抬头时,眉间的沟壑也深了些许。
      “孙婆说,你找我有事?”
      “女儿有几句话,想请教父亲。”
      “说吧。”魏思道没太当回事。
      他这古板性情,跟薛氏颇为相投,不求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只求平安度日。哪怕女儿深得先帝宠爱,曾将半只脚踏进皇家,他也没因此谋过什么,仍踏实留在清水无趣的衙门里,没借势钻营门路。
      魏攸桐年幼时,他也颇为疼爱,亲自教她读书识字。后来女儿被老夫人惯得渐渐骄纵,他教导了几回,见她不听,渐渐便冷了心。加之公差琐事繁忙,甚少有空过问内宅的事,便任由母亲教导。再后来,魏攸桐因许朝宗的事儿投水自尽,闹得满城风雨,骂名如潮,甚至玷污到已故的老太爷头上,魏思道只觉女儿行事荒唐、不听教导,着实气了一阵。
      对攸桐的态度,便愈发严苛起来,不苟言笑。
      这回攸桐回京,他虽关切,却没露多少慈父态度,反倒对年轻有为的傅煜颇为看重。
      如今父女相对,态度也是淡淡的。
      攸桐见过许多这种家长,也知道他的秉性,不以为意。
      这番谈话,她在齐州时就曾想过,如今污名洗清、她又不日将启程回齐州,时机还算合适。遂往门口的仆妇瞥了一眼,道:“女儿想单独请教。”
      魏思道似觉得意外,却还是摆手叫人出去,而后带着攸桐进了书房的内间。
      ……
      书房里陈设简洁,临墙的书架上,摆满书,案上笔墨虽非名品,却是魏思道用惯的,凌乱堆了几本书。此外便是一副桌椅,两盆青莲,连个香炉都没摆。
      魏思道踱步到桌边,坐在宽椅里,叫攸桐在对面坐下。
      “有话便在这里说,无妨。”
      攸桐欠身坐了,微微抬眼,知道原主素来怕父亲,时常躲着,也不敢流露撒娇亲近的姿态,只道:“女儿这几日陪着母亲说话,瞧着她消瘦了许多,竟还添了几根白发,想来这大半年,过得颇为忧愁。”
      “还不是为你。”魏思道神情颇为严肃,“在傅家处得如何?”
      “还算勉强。”
      魏思道瞅着她,点了点头,没吭声。
      攸桐便续道:“傅将军为人正直,夫君颇讲道理,小姑子和小叔子也都不错。就只是太夫人和伯母,对我偏见颇深。我瞧着,太夫人对这门婚事似乎很不情愿。”
      “婚事是我跟傅德清谈的,太夫人没插手。”魏思道顿了下,瞧着攸桐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暗暗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怪我。傅家远在齐州,你到那边孤身一人、无亲无故,又不明就里,处境不会太顺。呦呦——从前你便是过得太顺,仗着睿王殿下那几分旧情,行事张扬,不知分寸。”
      “父亲是想用逆境,磨砺我的性情?”
      “吃点苦头,有好处。”
      攸桐不太认同他这念头,但事已至此,追究无用。
      便只垂下眉眼,低声道:“这半年我确实吃了不少苦,怕母亲担心,才没敢说。”
      十六岁的姑娘,即便嫁为人妇,在父母眼里,仍还是孩子。更别说攸桐声音低柔,耷拉着脑袋,颇有点委屈的味道。
      魏思道纵是铁石心肠,瞧见她这模样,也得心软几分,叹了口气。
      便见攸桐抬起头,轻声道:“其实从前我就想问,既对我心存不满,傅家究竟为何忽然提亲?父亲,你究竟答应过他们什么,值得他们委曲求全,娶我过去?”
      很轻的声音,却颇笃定,她的眼神望过来,委屈而从容。
      这模样跟旧日的骄纵天真截然不同。
      魏思道嘴唇动了动,到底对当初那些事心有余悸,只道:“父亲不会害你。傅德清行事端方,傅煜也非乖戾之人,就算老夫人带着成见,你若好好相处,也未必会刁难。傅家所求的都在我身上,你无需多想。”
      这还是不肯说了。
      但他不说,还不许她猜测试探?
      攸桐咬了咬唇,忽然站起身,见魏思道面露诧然,就势道:“傅家兵强马壮,这回到了京城,皇上和睿王都要让着三分。夫君心高气傲,提起睿王时满口不屑,外面又兵荒马乱,父亲——他们在图谋天下,对不对?”
      很低的声音,却如惊雷炸响在魏思道耳边。
      他腾地站起身,望着攸桐,满面诧然。
      ——毕竟,就在不久之前,蜜罐里泡大的女儿还满脑子风花雪月,莫说放眼天下,连朝政的事都懒得听。这番话,哪怕明白清晰地告诉她,以她的性情,也未必肯信。然而此刻,她却猜得明明白白,甚至那双清澈的眼底,隐隐藏着锋芒,带几分洞悉的味道。
      魏思道措手不及,虽极力掩饰惊诧,却终是露了马脚。
      攸桐一瞬间便明白过来,心里顿时如擂鼓一般,咚咚狂跳。

      第46章 男色

      内间里陷入诡异的安静, 攸桐瞧着魏思道变幻的神色,心跳愈来愈快,渐渐喉咙发干。
      这句话原本只是她的推测, 并无依据。
      在傅家待了半年, 她所能听到、看到的, 其实在寿安堂时, 傅德清兄弟虽偶尔提及外面的情势,却也只是家常谈论的话题,并无半点机密。到了南楼, 傅煜虽留宿多回,却从没说过关乎军务政事的半个字, 哪怕这回来京城, 跟许朝宗交涉的事,也都是傅煜亲自出面, 留给她的只有徐淑的旧仇, 除了从傅煜的态度捕捉蛛丝马迹, 得不到旁的半点消息。
      所有人眼里, 她还是原来那个不谙世事的姑娘。
      纵然出身不错,又得先帝垂青、暗许王妃之位,却对政务世事没半点耐心和兴致,只沉溺在私情里, 骄纵而又天真, 容易行事荒唐、落人话柄。所以魏思道瞒着她、傅家人更是不敢朝她透露一星半点。
      但攸桐不是。
      出阁路上、回京途中, 她见识过外面的乱局, 也粗知如今的形势。
      皇家虽有高贵门庭、至尊之位,却早已无力约束臣子将领。熙平帝虽非昏君,能耐却庸庸碌碌,守着这点基业已属不易,哪还有能力收回兵权?膝下两个儿子,英王心术不正、睿王手腕不够强硬,那座威仪轩昂、金碧辉煌的宫廷,其实已然风雨飘摇。
      相较之下,傅家手握重兵、辖内太平,比起许家父子,能耐强了不知多少。
      南边民变频发,乱军汹涌而来时,朝廷节节败退、无力抵抗。
      傅家既死握着兵权不放,自然非愚忠之辈,哪会真的无动于衷?
      拥兵自重、割地称王,甚至图谋更多,都是有可能的事。
      ——若不然,先前进宫时,孙皇后何必专门探问她和傅煜的婚事?必定是怕傅家跟京城里的臣子勾结,存有不轨之心,想从她这天真女人嘴里求个心安罢了。
      顺着这思路,攸桐斗胆猜测,赌了一下。
      反正,就算父女间不够亲密,也是血脉相连的亲人,不必顾虑太多。
      谁知道她运气这样好,竟是一猜就中?
      或者说,运气也不算好,原想着安稳保命,却摊上个如此胸怀大志的婆家。
      父女俩四眼相瞪,攸桐抚着胸口极力镇定,片刻后,才道:“我猜对了,是不是?”
      魏思道没做声,只扭过头,留了个严肃的侧脸。
      攸桐喉咙里被火苗烤着似的,走到外间,端了茶盘进来,倒了两杯。
      魏思道二话不说,抓起一杯就灌了下去。
      攸桐亦喝茶润喉,在猜测被证实的震惊过后,整理思绪。
      ……
      傅家兵强马壮,儿孙悍勇,按常理,若有不轨之心,该勾结皇帝身边的重臣,怎会找上无足轻重的傅家?毕竟,傅家在京城的这点本事,许朝宗都看不上,更难以给傅家助力。
      算遍傅家所有人,也就魏思道的能耐有些用处。
      两军交战,除了至关重要的粮草和兵将,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用好了能事半功倍。
      抛开天时、人和,翻开史书,因地利而取胜的,数不胜数。
      齐州的地形了然于傅煜胸中,但齐州之外,还有广袤的土地,一旦挺兵出击,若不知山川地势,碰见懂兵法、擅作战的,没准就能被坑死在深谷险隘。有些将领行动前先找当地人打探详细、派斥候四处探查,也是为此。
      而事实上,这些防守地势、烽堠布置,都绘在旁人懒得翻看的卷宗舆图里。
      虽说舆图陈旧,未必全然准确,但有大致情形在,斥候刺探时,也能事半功倍。
      攸桐将两杯茶喝下去,思绪也大致理清,复抬眼看向父亲。
      魏思道的神情里,讶异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