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

第60章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60章

小说: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算辛湖,当然不可能算上小初八。

    “就是,这些小玩意儿,他们哪里能想到啊。”刘大娘叹道。

    两人继续清理东西,希望能在那只筐子里再发现什么好玩的又新奇的东西。

    “哟,这次给你买了两块好看的衣料子。你看看,好看不?”刘大娘翻出那两块一紫色一粉色的布料,笑道。这粉嫩的颜色,真的只能给小姑娘做衣服,其他人可用不上,一看就是专程带给辛湖的。

    辛湖接过来,笑道:“好看。”这两块布确实还不错,颜色还算正。但其实料子比不上身上的这件花衣服。

    “改天我和她们几个商量一下,帮你做几件夏衫。”刘大娘很满意,这次江大山他们终于没有只带一个色的布了。

    “这一捆粗布买回来做什么的?”辛湖指着筐子里面的整捆老粗布问。

    “先放在一边,明天问他们。”刘大娘对粗布不感兴趣,又开始翻捡其他的东西。

    七零八碎的东西,五花八门的,她俩清理了好久,才分门别类的整理出来了。留给胡家人的东西,她们俩也都清理出来了。

    粗面拿坛子装了两坛约三十斤,是给胡家人的口粮。咸肉也拿了几小块装在小坛子,盐当然少不了,还有些必需的日用品,都一一给胡家人弄好了。剩下的东西就要带回去三家分。

    搞好这些,两人也累了。辛湖连打了几个呵欠,想睡觉了。昨晚上因为担心大郎,根本就没睡熟过,今天又累了一天,有些熬不住了。

    “哎,他们家四口这日子也难过啊。两个大人想要养好,得两三月。两个小子,不知道会干些什么?”刘大娘感叹道。完全靠大家接济他们,也不是长远之事。就不知道,江大山他们会给胡家人安排什么事情,在她看来芦苇村的活也不多,目前他们完全能胜任,不需要添加人手。

    “过两天,就知道了。”辛湖打了个长长的呵欠,躺下了。

    现在胡家四人都要休养。她们暂时照顾一下,但时间长了,肯定不能指望其他人,总是要他们四口自己过日子的。不会的东西,还能不会学啊。

    “也是。我们也不能天天照顾他们。”刘大娘说。

    她俩就在阿志和阿信的铺边,同样铺好了草铺,垫上辛湖事先就带来的厚大衣,刘大娘带来了自己的被子,两人挤在一起,也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大郎和谢姝儿早早就先过来了,换辛湖和刘大娘回去。辛湖拿着两棵树苗和刘大娘提着小鸡小鸭,回家。

    江大山和几个小的还在呼呼大睡,平儿却已经起来了,见到辛湖拿的东西,兴奋的跑过来,说:“我们可以养鸡鸭了啊。”

    “是啊。以后家里的鸡鸭就交给你了。”辛湖笑道。

    “好啊,好啊,我以前在家也养的。”平儿说着,就准备把鸡鸭放出来。

    “先不要放出来,还得分些给他们两家啊。”辛湖说。

    “哦。”平儿点点头,眼睛又盯上树苗上了,问:“这是什么?”

    “柿子树。栽在我们家后面,以后我们就有柿子吃了。”辛湖说着,找出铲子,就要去后面栽树。

    “我也去。”平儿连忙跟上。

    两人在后面空地上去栽树。因为下着雨,泥土很湿润,挖起来容易,没花多少时间,两人就把两棵树栽好了。

    吃过早餐后,张婶婶带着小石头和初八,谢老夫人带阿土都过来了,三家人商量了一下,把鸡鸭分了,小鸡二十六只,小鸭二十只。陈家分得鸡六只,鸭十只。刘大娘和谢家各要了五只鸭,十只鸡。

    孩子们自然喜欢这些嫩黄色的小鸡小鸭,个个象见到宝贝一样,把自己家的鸡鸭保护起来。这些孩子除了平儿真正养过小鸡小鸭之外,其他的孩子可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小的鸡鸭,对了个兴奋劲儿,简直让大人们不忍直视。

    “行了,行了,别玩了。你们这样搞,这些小鸡小鸭都被你们玩死了。”谢公子过来,笑着阻止他们。

    夫人来子,要上课了。

 第87章 阻止

    一直下着小雨,大家也不能出去干活。江大山和谢三伯回来后,连躺了三天;还没完全恢复过来;多半的时候都在睡觉。谢公子倒是每天按时给孩子们授课;孩子们练功夫就换成了谢五来指导。

    这天上午,上完课;天气变好起来;久违了的太阳露出头来。大郎闲不住了,扛着把铲子想去田里看看庄稼。

    “得了吧。呆在家里歇着。”辛湖拦住他。

    “干嘛呢。我去看看;天天下雨也不知道庄稼会不会被淹了。”大郎说。

    “淹不了。又没下大暴雨。”辛湖说。

    她其实也没去过;只是猜测,她就是不肯让大郎出去干活;他虽然好象恢复过来了,但辛湖认为一个孩子的身体是经不起这样折腾,还要多休息一段时间才好。

    果然,大郎反问:“你去看过吗?我们冬天可就指望着这些粮食呢。”

    “我说不能去就不能去,你在家乖乖歇着;养好身体再说。”辛湖板起脸;严肃的说。

    “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大郎不以为然的说着,继续往前走。

    “如果你不想以后是个矮冬瓜,长不高,就去吧,累死你算了。”辛湖简直要被他气笑了,不客气的骂道。

    “矮冬瓜,是什么?”大郎停下脚步,好奇的问道,长不大还能理解,但矮冬瓜他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你看着,就这样的。象武大郎似的。”辛湖用手比划了几下,还身体力行的表演了一下,小矮子的形动。

    大郎看着她的动作,一想到自己如果真的象她所说的长不高,跟武大郎似的就黑了脸。武大郎这个形象在男人眼中,就是个耻辱。不仅是因为矮,还因为他老婆红杏出墙还害死了他。

    “你就没个好比喻,偏偏说到武大郎。”大郎有些生气了。

    “怕了吧,武大郎因为矮,潘……”辛湖说到这里,看到大郎脸色都变黑了,立马觉得自己下面的话不该说出来。

    她连忙硬生生的转了个弯,说:“小孩子如果累得太过,骨头都会变形,以后都长不高的。你还是老实的去歇个中觉,规规矩矩的在家多休养一段日子。”

    她刚才差点脱口说出,潘金莲私通并且害死武大郎的话来。

    “是这样的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大郎半信半疑的问。

    “听我爹说的,他不是打铁的吗,个子就很矮,说是因为从小干重活,就没长高。”辛湖随口扯了个谎话,混了过去。

    果然,大郎听了这话还当了真。反正他以前又没见过辛湖的爹,辛湖扯的这个理由看似也很有道理。

    “歇个中觉,对长身体有什么好处?”大郎又问。

    “小孩子睡觉就长个子啊。”辛湖只好继续找理由。

    大郎终于被她说服,他也不想自己长成辛湖口中的矮冬瓜,更不想被比成武大郎。不过睡之前,他还吩咐:“那你去地里看看呗。”

    “好,我马上去。”辛湖这回也黑了脸,直接取了斗笠拿了铲子,提了只篮子就走。反正她也要出去摘野菜,就顺道去一趟地里吧。她也知道,自己不跑一趟,大郎是不会安心的。

    独自一个人走在路上,辛湖却在想刚才自己无意间拿了武大郎作比,大郎居然一点儿也没怀疑,她怎么知道武大郎的故事?

    “难道我还在历史上真正的朝代吗?这既有唐诗,又有宋代的故事。”辛湖暗道。

    凭她有限的历史知识,她完全看不出自己现在处在哪个朝代,把唐宋都经历了,再往下数,不就是元朝了吗?但起码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发现一点儿,元朝的痕迹,那元朝是少数民族当皇族,但她见到的所有人,都能确定是汉族人。难道是明朝吗?又或者与明朝平行的某个不知名朝代?她这样想着,不知不觉的居然跟刘大娘她们擦身而过,都没发现人家。

    她不知道的是,大郎在她走后,才忽然想起,刚才辛湖说的武大郎,也在暗暗猜测:“难不成,这小丫头还真有什么出身不成?居然还知道水浒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不是本朝发生的故事,但能知道的人也并不多。因为这是本□□。只有传世的读书人家,才有可能接触到这本书,又或者听同窗们私底下讲过。但辛湖一个穷人家的小姑娘家,又是如何得知这本书的呢?

    他都是在军中时才知道的。那时候,是听同袍们中有个会说书的人讲给他们听的,他甚至都没有看过这本书。也只听了几段故事,但恰恰好,武大郎的故事他听过。

    想着想着,睡意上来了,大郎翻了个打算改天再问问辛湖,很快就睡着了。只是等他起床后,事情太多,就忘记这件事了。

    出门去摘野菜的谢大嫂和刘大娘,见辛湖扛着把铲子,低着头,看都没看到她们,还以为她受了什么委屈,连忙喊住她,“阿湖,你去做什么?”

    “去地里看看,大郎怕庄稼被淹死了。”辛湖被打断了思维,又是好气又是好笑的说。

    听到这个答案,谢大嫂和刘大娘脸红了,她们两个大人居然没想过这个问题,还得靠个孩子来提醒,两人不约而同的说:“我们和你一起去。”

    辛湖点点头,三人一路走一路摘着野菜,往地里去了。

    果然地里积了些水,三人忙碌着开了沟,把地里的积水往小河边引过来。挨着沟边的庄稼都被水冲歪了,甚至有的倒下去了。三人还得把它们扶起来,重新培上土。没一会儿三个人的小腿这一截就搞得满身是泥水了。

    “我要脱鞋子了,穿着还更麻烦。”辛湖摸了一把汗,又挽了挽裤腿。

    下了好几天雨,地里不仅有水,而且地里泥土轻软一脚踩下去,还粘起一团团湿泥巴。大家得小心翼翼的,并不敢踩到田中间去,只敢在田沟里下脚,这样一来,脚就全踩在水里了,鞋子早都湿透过了。

    谢大嫂年青媳妇子可不好意思脱鞋子,刘大娘也觉得不好意思光着脚,只有辛湖无所谓,反正她也是个孩子,再说了,乡下农户家下地干活时,为了节省鞋子,不穿鞋子的人多着呢。

    三人干的热火朝天,不知不觉得就过去了两个多时辰,直到谢姝儿和谢五寻过来。

    “哎哟,你们出来干活,也不叫我们一声,光你们几人,怎么干的完?”谢姝儿抱怨道。

    “得了,可别说了,快过来接手吧。”谢大嫂说。

    谢五和谢姝儿接替了她们三的工作,三人上来后,就在小河边洗自己的鞋子,鞋子上糊了厚厚的泥巴,穿着走回去都嫌累。

    天气虽然渐渐变暖和了,这时太阳也出来了。但河水还有点冷,刚才一直在干活出力还不觉得,一歇下来就越发觉得小腿和脚冷了,而且也快到做饭时间了。

    辛湖就说:“小五哥,你俩干完就回来,我们三先回家去了。”

    “好咧。你们先走。”谢五应了一声,和谢姝儿埋头干活。谢大嫂看了小姑和谢五几眼,想说什么,最终也没能张嘴,倒是刘大娘很快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咦,小河里有条大鱼跳起来了。”刘大娘故作惊讶的大叫道。

    “哪里,哪里?”辛湖果然上当。

    因为下雨,小河的水上涨了不少,别的地方有大鱼顺水过来也不是没可能,辛湖想到最近都没弄过鲜鱼了,立马被勾起了兴趣。

    那谢五更是个玩兴大的人,又是最好吃的一个人,立马扔下铲子,跑过来捞鱼。他也不怕冷,拿着小篓子和篮子,在小河里折腾起来。

    “收获不错嘛。”辛湖看着弄起来的小半篓子泥鳅,大笑起来。

    前面大郎就嫌她没弄些泥鳅回来吃,这下倒好,谢五一篓子下去,拎起来不是一堆泥鳅就是小鱼小虾,好似这小河里有捞不完的鱼虾和泥鳅似的。搞得谢姝儿三下两下干完地里的活,也跑过来凑热闹。

    “行了,行了,再多也吃不完,小鱼小虾也养不住。过几天再来弄。”刘大娘见谢五玩得起劲,还要再去捞,连忙阻止了他。捞上来的鱼虾和泥鳅,已经很多了。

    几个提着野菜,拎着鱼篓子,兴高彩烈的往湖边去,辛湖觉得泥鳅得先养在水里,让它它吐吐体内的泥土,大家就把小鱼小虾先挑捡出来了。

    “去把阿志和阿信叫过来。这两孩子,也不知道天天煮得些什么东西在吃。”刘大娘说。

    反正鱼虾多的是,先分点给胡家人吃。阿信和阿志只躺了一天一夜就起来了,这两天大家也管他们。反正分了粮食和一些日用品给他们,他们可以自己过日子就行。

    谢五去把这哥两叫过来,刘大娘说:“来,我们弄了些小鱼小虾,你们也来拿些回去吃。”

    “多谢了。明天我们也去捞些来分给大家。”阿志连忙说。这活儿他俩自然也会干,只是因为今天刚出太阳,两人要收拾衣服,没来得及去捞鱼。

    “你们也会捞鱼吗?”谢五感兴趣的问。

    “会啊。我们都是打小在小河小沟里玩大的,家里穷,时不时也就指望着能弄些鱼虾上来,添点吃的。”阿信说。

    虽然他们家不可能象辛湖那样拿油来煎小鱼小虾的,但就是煮一煮,放点盐和葱花,大酱,鱼汤也一样好吃,可比平时白水煮的菜要好吃多了。村里的小孩子全都盯着附近的几条小河小沟了。

    只是可能是因为捞的人太多,也太频繁了。他们平时也只能弄到一两碗小鱼小虾,大鱼就更难得了。

    阿信和阿志都是干过活的孩子,现在又没了父母,自然就更加懂事了。两人把大家分给他们的一堆鱼虾收拾干净了,还帮着大家干活。

    刘大娘就问:“你们天天是怎样煮饭吃的?”虽然只给了两坛子粗面,但当时大家也告诉过他们,这点粮让他们先吃着,吃完了还会再给他们一些的。

    只不过,江大山当时是这样说的:“你们先安心在这里住下来。这些粮食先借给你们吃。你们也别省着,先把身体养好了。往后再慢慢还给我们。”

    他们也没想养着一群吃白食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