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科举兴家 >

第120章

科举兴家-第120章

小说: 科举兴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廷安也不收拾他的棋子了,皱了皱眉头说道:“怕只怕朝廷知道肥皂坊琉璃坊的出处,到时候直接把章大人一直留在京中扣留不放。”

    这并不是没有可能,只要朝廷一日不发话,不给他办理,章元敬就只能在京中滞留。

    章元敬摇了摇头说道:“不太可能,虽说时间巧了一些,但下官提出这两样的时候,都只有王府中人才知道,在外人眼中,不过是下官为了讨好王爷,才接过了这些生意。”

    古时候文人,尤其是官员其实是非常看不起商人的,收受贿赂另外一说,要跟他们谈生意的话生怕掉了自己的面子,失去了风度。

    章元敬当初献方子的时候,在场的只有镇北王爷的亲信,就算是姜氏孙氏都不知道这主意原本是他的,还以为镇北王爷为了招揽他,这才给了分红,总觉得王爷傻大方。

    顾廷安的脑中飞快的闪过几个人,若说没有丁点毛病倒不是,但能在王爷身边混的,一个个至少不是长舌妇,或许这只是一个巧合罢了。

    章元敬想了想,还是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方才下官还未打开诏令的时候,云通判却来打听消息,就像是提前知道了什么似的。”

    “云通判?”若不是章元敬忽然提起,镇北王爷几乎都要忘记这个人了,他微微皱眉,“前些日子盯着文家女的人回来禀告,她出府的次数不多,也分外小心,但有一次,在她去的茶楼里头见过云通判的影子,只是文九小心的很,跟着的人没有探听到说了什么。”

    顾廷安对文九深恶痛绝,一直觉得这个女人光有好名声,其实是个聪明面孔笨心肝的,那些讨好镇北王爷的手段先不说,光是想要脚踩两只船的做法就足够愚蠢。

    但是现在,这个愚蠢的人却能给他们带来大麻烦,若是章元敬只是回京诉职还好,若是朝廷趁机将关山知府的人选换了呢?

    镇北王爷显然也想到这个问题,作为知府,他的权利可比身在内宅的文九大多了。就算不惧怕来一个新知府,失去了章元敬,他也就像是被人斩掉了左膀右臂。

    章元敬倒是并不担心的样子,笑着说道:“京中情势复杂,皇上文阁老势同水火,下官回去的话不一定真的那么凶险。”

    顾廷安却摇头说道:“文阁老如同困兽,文皇后一日未生下皇子,他们文家的路就愈走愈危险,谁知道他会不会铤而走险呢?”

    镇北王爷捏了捏眉心,又说道:“宫中屡屡有宫妃怀孕,却没有一个能坚持到生产,偏偏文皇后毫无动静,因此,朝中多有说文皇后善妒,心狠手辣毁坏皇嗣多。”

    不管那些宫妃的肚子是不是文皇后动的手脚,她作为一宫之后却没能让这些孩子生下来,就已经是天大的罪过了。

    镇北王爷忽然皱了眉,开口说道:“前几日,王妃曾请求我让她送礼回京。”

    一个外嫁的女儿要送礼回去,除非是毫无地位的那种,否则并不需要用到请求两个字,两人抬头朝着镇北王爷看去。

    镇北王爷挑了挑眉,又说了一句:“文阁老七十大寿在即,她想让我亲自手书一封。”

    “不行,王爷的手书绝不能落到文家人的手中,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做什么手脚。”要知道当初雷家可就毁在几封手书上头,如今多年过去,雷如也一口咬定那些是伪装的,但就是那些证据将雷家推入深渊。

    镇北王爷自然也知道这一点,点了点头说道:“本王已然回绝,文阁老寿宴,王妃送礼就成了,本王是藩王,不好与京中交往过密。”

    章元敬听着却微微皱眉,开口说道:“下官倒是觉得,王妃或许并没有那个意思,或者说她现在是没有的,她请求王爷祝寿,为的或许是王府声势。”

    镇北王爷转头看向章元敬,只问道:“此话怎讲?”

    章元敬开口说道:“下官听闻,文阁老向来蛮横专横,得势之后越发如此,与兵部尚书道合作并不稳当,年前为了兵部侍郎的位置,他们已经狠狠吵过一次,最后文阁老也没能把文家人塞进兵部,为此,两人已生龃龉。”

    “文阁老不过是文臣,这些年来,当初累积下的名声也败坏了大半,若是失去兵部尚书的助力,怕是根本不是顾阁老的对手。”章元敬细细分析起来,忽然笑了一下,“在下官看来,文阁老最近怕是如履薄冰,这才急切的想要得到王爷的相助。”

    镇北王爷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挑眉说道:“这么说来,如今京中竟是顾阁老占了优势,那文贼不过是面子光鲜,这才让文九冒险游说?”

    章元敬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所以说,下官此次进京,说不定可以从中回转,说不定还能有意料之外的收获也不一定。”

    说到这里,章元敬已经下定决心进京了,他拱手到底,恳切说道:“下官一走,家中女眷还请王爷分心照顾,她们留在关山,远比与下官一道安全。”

    镇北王爷感叹了一声,亲手将他扶了起来:“玄嘉放心,只要本王还在,绝不会让她们有事。”


179。上京



    “夫君”原以为已经做好了准备,但真正看见章元敬收拾行囊准备出门的时候,孔令芳还是忍不住落下泪来,虽然章元敬对她分析了其中种种,言明自己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凡是没有准,谁知道会不会有那么一个万一呢?

    章元敬握了握她的手,出行这一日,他没让姜氏和孙氏来送,主要是怕两位老人心中伤心难过,不过却挡不住孔令芳,他只能安慰道:“放心,我很快就能回来。”

    孔令芳点了点头,张口欲言又止,章元敬伸手抱了抱她,说道:“记住我说过的话,若是你带着家里人从暗道先走,去安全的地方等我。”

    说完这话,章元敬转身上了车,当初从青州来关山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好多马车行礼,这会儿回京述职,章元敬却轻装简行,身边也只带了余全一个人。

    余全又是仆从又是车夫,来到关山几年,身材似乎更加魁梧了,更加上他与孔家人学了几招,在武力值上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照旧还是跟着商队,这一次,章元敬并未与商队的人套近乎,几乎都坐在自己的马车内不出现,商队在关山讨饭吃,自然不敢得罪了这位知府大人,倒是也表现的客客气气,他不乐意应酬,他们也不再上赶着打交道,只是照顾的颇为妥帖罢了。

    章元敬也没在马车里头闲着,一路走来,每每到一个地方,他就让余全出去走走,探听探听消息,一路下来倒是多少知道了一些。

    随着越来越靠近京城,他心中颇有几分感慨,忍不住对余全说道:“离开京城三年,倒像是不认识了这地方了似得。”

    余全憨憨一笑,跟着说道:“我也觉得眼生的很,以前这边的码头人来人往的多热闹,到处都是找活儿干的活计,这会儿怎么反倒是觉得人少了。”

    章元敬往外头看了一眼,可不是吗,也不是说不热闹了,只是看着不如以前那么喧闹。

    眼看着要到地方了,章元敬倒是从马车里头走了出来,就带着余全去附近的茶楼坐了坐,码头附近的茶楼什么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小二见他通身气派,倒是殷勤的很。

    两人坐下喝了一会儿茶,章元敬便开口叫住了小二,问道:“几年前来这边的时候,还记得有一个说书的讲得不错,怎么今日不在吗?”

    小二一听这话,脸上闪过一丝丝不自在,只是说道:“哎,这都多久了,咱们茶楼也不能总是老一套不是,再说了,来这边坐坐喝茶的,也不喜欢听那个,掌柜的说不必浪费那个银子,也就不请说书的来了,不只是我们茶楼,附近的茶楼都没有。”

    章元敬微微挑眉,伸手将一锭银子放到了桌面上,那小二看见眼睛一亮,飞快的看了看左右,趁着无人注意立刻把那银锭子塞到了怀里头。

    见状,章元敬才开口问道:“在下只是好奇,小二哥不介意的话,不如跟我说道说道,放心,此事入之我耳,绝不会去外头多舌。”

    小二眼中有些挣扎,但是很快的,桌面上又放上了一锭银子,他眼中的贪婪到底是压制住了恐惧,伸手就要去拿,但是这一次,余全伸手按住了他的手指,不许他现在就拿走,还用那双老虎眼睛瞪了他一眼,其中的威胁显而易见。

    小二哥偷摸着环顾四周,确定真的没有人盯着这边,才走到章元敬的身边,在他耳边说道:“这位老爷,其实这事儿也并不是什么隐秘事儿,附近的人都知道。”

    “哎,你说这些个说书的,说说什么才子佳人不好吗,偏要妄议朝政,他们见不得文阁老一手遮天,有本事倒是去敲鸣冤鼓啊,在这边叨叨,最后害的我们客栈都差点开不下去。”

    “就因为有一两个喜欢胡咧咧,害的这几年说书人都没有饭吃了,不只是他们,就是上京赶考的书生,店家也怕得很,就怕他们一个个不知道天高地厚,有一张嘴就什么都敢说。”说起这事儿,小二心底也害怕的很,又说道,“他们自己进去倒也罢了,你说店家多冤枉。”

    章元敬听完就明白过来,皱了皱眉头问了一句:“京城也是如此?”

    小二摔了一下抹布,笑着说道:“咱们这边距离京城远,还略好一些,听说那边更厉害,不过小的也从未去过京城,也都是听客人谈起的。”

    章元敬笑了笑,看了一眼余全,后者伸手将银子扔给小二,小二欢欢喜喜的接了过去,飞快的离开了二楼,生怕他又被抓住问话。

    余全眼中带着几分担忧,低声说道:“大人,现在看来,文阁老在朝中依旧是如日中天,咱们这次前去,会不会,会不会有危险?”

    章元敬却摇了摇头,说道:“文阁老若是真能控制住那些人,怎么会连一个小小的茶楼小二都敢在暗地里说道。”

    明面上,这小二确实是不敢妄论,但实际上说起来的时候,眼中有担心,却并无多少恐惧,可见文阁老在民间饱受非议,却并不有威严。

    想来也是,文阁老跟兵部尚书闹僵了,手底下能用的人就少了一半,他倒是可以直接颁布政令,让手底下的人控制言论,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哪里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更有一点,文阁老初现颓势,地方上的官员哪一个不是机灵鬼,哪里会白白的任他指使。

    当年文阁老能控制住朝廷,最得力的除了兵部尚书之外,其实就是他积累了半辈子的人脉,朝廷之中有一半以上的官员都能称作他的弟子。

    但是怪只怪文阁老太着急了,文皇后一直无子,偏偏宫中流产不断,朝中官员心生不满已久,即使是老师,他们也不可能完全一条心。

    名声这个东西,一直在的时候不觉得如何,等到失去了就知道它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再想要弄回来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文阁老怕是已经急了。

    章元敬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不知道文阁老是不是后悔将雷家赶尽杀绝,正因为他的狠辣手段,反倒是让许多弟子跟他离心,竟是偏向于小皇帝或顾阁老那一边。

    从茶楼出来的时候,章元敬没有再回去商队,他们原本就约好了在这里分道扬镳。依旧是余全驾驶马车慢慢的朝着京城开去,他们的速度并不快,与其说回京述职,不如说是出门踏青更加符合一些,章元敬可是一点儿也不着急。

    离京城越近,章元敬越是思念远在关山的亲人,到了最后,他也不怕寒风瑟瑟,直接坐在了余全的身边跟他说话。

    余全生怕他吹了风着凉,硬是找出熊皮袄子给他裹上了,章元敬无奈说道:“咱们走的方向是避着风向的,这里可没有关山的风刺骨。”

    余全却说道:“大人,出门之前,您可是答应过夫人好好照顾自己的,这要是生了病的话,可不是让家里头的夫人担心吗。”

    章元敬无奈的笑了笑,忍不住说道:“这都快两个月了,也不知道小静儿长大了没有,哎,孩子都是一日一个模样,等我回去的时候,她怕是不认识我了。”

    余全却摇头说道:“大小姐机灵的很,忘记谁也不能忘记大人您啊,再说了,夫人偷偷给您画了画像”说到这里,余全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连忙住了嘴。

    谁知道章元敬却半点儿也不意外,还带着几分得意笑着说道:“你家大人我早就知道了,就你家夫人偷偷摸摸的样子,我要是再不知道才怪了。”

    余全咧着嘴笑了笑,两人有一句每一句的说这话,趁着天黑之前赶到了城门口,谁知道就在进城门之前,一队人马从后头疾驰而来,飞快的插在了正在排队入城的行人前头。

    章元敬皱了皱眉头,前面原本快要进城的老百姓也心有怨言,但看着那队伍的架势,却是敢怒不敢言,只是暗地里嘀咕起来。

    余全自动自发的下去打听了一番,回来之后脸色确有几分古怪的样子,低声说道:“大人,前头竟是顾家的座驾,据说是顾家三奶奶外出求佛回来,因为路上耽搁了,这才现在才进城,顾家的人,倒是还算客气。”

    确实是还算客气,至少没有跟文家似得直接让老百姓让道,不过是先行一步罢了,不过余全脸色古怪,并不是因为恰好遇到了顾家的人,而是这位顾家的三少奶奶,与他家大人还有几分因缘际会在,他抬头朝着章元敬看去,生怕他往心里头去。

    章元敬却只是微微挑眉,顾家的三少奶奶,正是当年与他结亲未成的孟家小姐,不说他从未见过孟小姐的面,就算是当年有几分情分的,如今时光流转,隔了这么多年,他也已经娶妻生子,哪里还会在意那一点点事情。

    比起当年那点事情,他更在意的是孟家与顾家的联盟,顾家的弱势在于,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顾家都没有极好的人脉。但作为三朝元老,先帝太傅的孟家老爷子,当年在文人之中的名声可是比文阁老更加鼎盛,这一场结盟之后的意味显而易见。

    或许正是从这一场孟顾两家的联盟开始,文阁老才渐渐失去对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