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科举兴家 >

第147章

科举兴家-第147章

小说: 科举兴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连海,先就买了宅子,后来又雇了许多仆人,三餐必定是山珍海味,竟然还花钱让老百姓在滩涂上头给他耍着玩,虽说他花着自己的钱,但终归影响不好。”

    皇帝却眯了眯眼睛,淡淡问道:“原来如此,那章爱卿的宅子买的多大?具体雇佣了多少仆人?山珍海味又是什么?为何花钱耍弄百姓?还不一一道来?”

    王御史总算是明白自己走了一步差旗,他双腿一软跪倒在地,竟是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一直游离世外的顾廷安忽然上前了一步,咳嗽了一声才解释道:“陛下,王御史所言言过其实,据微臣所知,章元敬抵达连海之后购买的家宅不过是小二进,所雇佣的仆人一个个都是海军伤病残将,人虽然略多几个,却是想给这些人一些生路。”

    “至于山珍海味,那就更加言不符实了。”顾廷安笑了笑,提醒道,“连海靠海,这地方别的没有,山珍海味数不胜数,据闻当地最便宜的就是这些山珍海味,反倒是新鲜的蔬果更贵一些,地处不同,想必与京城的风俗也是大大不同的。”

    “说起来,我倒是听说连海的孟知府向来只吃青菜豆腐,对最便宜的咸鱼视而不见,大约是读书人嫌弃那股子的鱼腥味。”顾廷安点到即止的说了一句,又继续说道,“而耍着百姓玩儿就更不可能了,章大人是什么样的人,在场的大人想必都是了解的,她见连海的百姓生活辛苦,愿意自掏腰包做各种实验果,不管结果如何,这份心思实在是难得。”

    说完这些话,顾廷安再一次退了回去,一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而那位王御史却伏在地上不敢抬起头来看一眼皇帝。

    皇帝很快就下了决定,淡淡说道:“既然如此,此次弹劾也是空穴来风,下次王大人切记不可偏听偏信,罢了,有事启禀,无事退朝。”

    果然,这次无人再多嘴,皇帝施施然的起身离开,还带走了顾廷安顾大人,显然朝臣们都已经习惯了皇帝这种做法,依次从大殿退出。

    顾廷安对后宫也熟悉的很,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说话,看起来倒是完全没被方才的事情影响到心情,反倒是有几分兴致勃勃的样子。

    顾廷安的话并不多,看起来显得有些沉默,时不时就会咳嗽一声。

    皇帝走了一会儿,忍不住问道:“廷安,怎么这次咳了这么久,要不要再让太医给你看看,这虽然是小毛病,但一直咳着也不是事儿。”

    顾廷安笑了笑,就在这个当头又咳嗽了一声,等平息了才摇头说道:“陛下,不必麻烦了,这都是老毛病了,每年都得来这么几次。”

    皇帝却不答应了,说道:“就是你老不当一回事,这才养不好,这次非得压着你好好养,把这毛病治的断根了才好。”

    顾廷安咳嗽了一声,无奈说道:“这怕是不大容易,陛下也别为难了太医。”

    皇帝挑了挑眉头,见他并不往心里头去,心底也有几分真心担忧和烦躁,顾廷安就是如此,看似平和其实内心执拗的很,平时倒也罢了,偏偏不把自己的身体当一回事。

    眼看气氛越来越僵硬,顾廷安忽然笑着说道:“章元敬过去才不到三个月,这位孟知府就忍不住上了奏折弹劾,看来两人怕是水火不相容了。”

    皇帝被转开了话题,也只得勉强接了一句:“可不是,这可不像是章元敬的性子。当年他在户部被为难,前后那么长的时间都能忍着。”

    顾廷安笑了笑,倒是说道:“这也不奇怪,今非昔比,章元敬是正二品的大员,孟知府不过是五品的知府罢了,两人原本就该是互相牵制的处境,但若是孟知府一味强硬的话,章元敬自然也不会一直退让,反倒是失了风格。”

    皇帝看了他一眼,笑道:“照你这么说来,章元敬也变了。”

    顾廷安听了这话反倒是笑了起来,笑容带动了咳嗽,他忍着压抑了一会儿才平息,这才说道:“是人都会变,若章元敬还是当年的章元敬,陛下也不会放心让他去连海。”

    这话倒是真的,皇帝笑了笑,又说了一句:“左右你与他交好,总是为他说好话的。”

    顾廷安笑着反问:“陛下难道不喜欢他吗,像他这样脑子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的人已经不多了,更难得的是识情识趣。”

    皇帝哈哈一笑,觉得这话也是在理,若不是相信章元敬,愿意用他,这次连海这么大的事情也不会托付给他。他笑了笑,又说道:“说起来玄嘉还是我的外甥女婿,只是他这个人重视礼节,却是从未叫过朕姨夫。”

    顾廷安看着后花园绽放的春花,笑着说道:“这难道不好吗,重视礼节的人,才不会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来,身为臣子,就应该把一个礼字记在心中。”

    皇帝也并不是觉得不好,只是偶尔感叹一句罢了,他看了一眼顾廷安,又说道:“自然也有好的地方,只是偶尔想想,又觉得身边连一个轻轻松松相处的人都没有,这皇帝的日子也过的没有滋味,幸亏朕身边还有你在。”

    顾廷安心中闪过一丝暖意,萧叡登基之后其实变了许多,但幸好对他的一份真诚还在,也不枉费当年他的追随,只是不知道这份真诚能坚持多久。

    陛下说章元敬变了,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变了许多呢,顾廷安咳嗽了一声,又说道:“陛下放心,只要陛下不嫌弃,微臣是不会变的。”

    这话显然让皇帝高兴起来,他朗声大笑了几声,才又说道:“算算时间,令芳也快要生了吧,玄嘉不在京城,朕也得替他看护好家人才是,李公公,待会儿派两个太医过去看着,一定要让母子两个都平平安安的。”

    李公公自然应承下来,心中却想着这可是天大的荣幸,一般除了公主王爷,谁家能养着几个太医呢,这可是大兴上下医术最为高明的大夫了。

    解决了这件事,皇帝又带着顾廷安逛了一会儿园子,两人时不时闲话家常,偶尔又论证国事,相处起来确实是轻松闲适的很,就是偶尔顾廷安说话毒辣直接了一点,皇帝也并不生气,反倒是看着心情更好的样子。

    “父皇。”正说着呢,忽然一个声音传来,皇帝朝着那边看去,却见是自己的二皇子和三皇子,虽然对庶出的儿子并不那么关心,但这会儿既然遇见了,皇帝还是好心情的招了招手,“老二老三,这会儿你们怎么在园子里头?”

    二皇子三皇子看着似乎有些惧怕皇帝,但两人对视一眼,飞快的回答道:“听闻这里的花开了,想着父皇日夜批改奏折十分辛苦,便打算过来折一枝花送给父皇,谁知道还未动手呢,就瞧见父皇与顾大人在这边赏花。”

    儿子孝顺,萧叡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甚至还摸了摸两个儿子的头发,笑着说道:“花虽然好看,但还是长在树上最好,不过你们有这份孝心,朕心甚慰。”

    想了想,又说了一句:“李公公,你去内库找一找,之前匈奴人上贡的那两套砚台还在不在,给两位皇子送过去将用着。”

    “多谢父皇。”二皇子三皇子露出一丝丝雀跃来,显然皇帝平时对他们的关注太少,以至于偶尔的和颜悦色都显得难得可贵起来。

    皇帝不过是随手而为的事情,但看在后宫的眼中却有些不一样了,莫不是陛下也终于受不了太子的病病歪歪和国舅爷的蠢笨,打算培养另外的儿子起来了,这消息让不少人蠢蠢欲动起来,却也让太子再一次病倒了,这一次永宁侯又有了新的想法。

220。问心

    青田地处内陆,附近也没有大型的河流; 幸好境内还有一个不算小的湖泊; 这才能供给了当地人的吃喝用。这些年大兴还算风调雨顺; 青田人的日子也好过起来,百姓们脸上有了肉; 也有了笑容; 每日干起活儿来就起劲。

    这一日,青田城外的一个村庄早早的有了动静,日头还未出来; 几户人家就先后亮了灯,当家做主的男人起了床; 吃了一餐简单的早点,就一起出发了。

    他们十几个人结伴出门; 倒是不怕遇到什么危险,一行人说说笑笑的还算轻松; 只有跟在最后头的几个年轻男人面面相觑; 其中一个忍不住问道:“爹,这也太早了吧。”

    少年的爹是个四十岁出头的老汉; 他伸手拍了一下儿子的脑袋,没好气的说道:“多大年级了还贪睡; 快走; 去晚了就买不到那些好东西了。”

    少年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憋屈的说道:“堂哥不是说了这次货很多; 他会帮忙留着吗?”

    大汉却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一眼儿子; 骂道:“你堂哥就是个跑堂的,他这么说是好心,难道你忍心让他难做,连海那边运过来的都是好东西,再瞎咧咧,买回来之后你别吃。”

    少年一听这话,连忙说道:“别啊爹,我特爱那海带汤,我这不是随便说两句吗。”

    大汉还有些生气,倒是旁边的村长笑着劝道:“好啦,小孩子渴睡有什么奇怪的,不过说来也是章大人照顾我们这些人,不然的话大老远的运过来,那些银子还不够路费吧。”

    他们也都知道海货好啊,不但好吃有肉,还能补充盐分,但问题是这些东西昂贵的很,不是一般人家买得起的,像是以前青田这地方,估摸着只有富贵人家吃得起。

    大汉还未说话,旁边的儿子却兴奋起来,跳着脚说道:“可不是吗,爹,村长叔叔,听说这位章大人现在才到而立之年,却已经有天大的本事儿啦,以前关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章大人一过去就成了福地,现在连海也是如此,哎,真希望章大人来我们青田当官。”

    这话虽然不实在,却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点头赞同,就是少年的爹都忍不住点头说道:“哎,可不是吗,只可惜章大人以后必定步步高升,怕是不会来咱们青田喽。”

    老百姓其实分不太清楚连海海市总长和连海知府有什么区别,在他们眼中连海的发展都是这位章大人带来的,几年之前谁知道连海啊。

    少年人显然对章元敬十分崇拜,一反方才打瞌睡的样子,兴致勃勃的说道:“爹,你说章大人是不是会那种点石成金的仙法,不然怎么他到了哪儿,哪儿就富裕起来呢,哎,要是我能学到一分半点那该有多好啊。”

    大汉却直接打击了他的自信心,翻了个白眼说道:“就你,家里头勒紧裤腰带让你读书也读不进去,还想学人家章大人。”

    少年人撇了撇嘴,但想到自己压根不是读书的料子,到底是没办法反驳,最后只是支支吾吾的说了一句:“那,那我以后用心点还不成吗。”

    说话间的功夫,他们已经赶到了青田城内,杂货铺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张老汉一拍大腿说道:“哎呦,还是来晚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轮得到。”

    少年也忍不住往前探出脑袋看了又看:“怎么这么多人?”

    村长倒是老神在在的样子,笑着说道:“东西又好又便宜,人能不多吗。”

    这话倒是实在,也不知道章大人是怎么办到的,海货原本就来之不易,运输到内地就更加困难,重重花费加起来就造成了这些海货价格居高不下,老百姓也消费不起。

    但从前两年开始,不但海菜的价格下来了,就是海鱼的价格也开始下滑,更别提那些鲜美的海贝了,旁人不知道,他作为村长却是知道的,这里头都是章大人的手笔。

    无论如何,内陆的百姓得了实惠,连海的百姓拿了银子,也算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了,至于到底是怎么降低运输成本的,老百姓们压根不关心。

    老百姓们不关心,来来往往的商人却放在心里了,从连海往内地的水路不少,但要运到青田这样的地方还是比较困难的,这些小东西也赚不了多少银子,一开始除了海货商人,还真的没有多少商人愿意做这份苦差事。

    但这事儿挡不住连海海市的总长章元敬与吴家的关系好啊,吴家当年是靠着皮货生意发家,这些年靠着琉璃和肥皂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因为知道这里头章元敬的重要性,吴家每年送到章家的礼重的吓人,吴文龙是个聪明人,章元敬也愿意跟聪明人打交道,一直以来的关系都不错。

    围海养殖的实验很快出了成果,但这些东西不能只放在连海,不然老百姓倒是能吃饱了,但其实并没有多少经济价值。

    章元敬脑子一转,倒是把主意打到了吴家身上,为此不惜亲自跑了一让吴家。

    章元敬亲自上门,甭管这生意能不能赚到,吴文龙其实都是打算接了的,就算是让出一些利益,能比得上每年琉璃厂和肥皂厂带来的利润吗,要知道这两处可是皇帝的生意,若不是章元敬过手,他们早就被那些关系户排挤出去了。

    一开始吴家是抱着帮章元敬做一做政绩的心态来接这一门的生意,这其实也不少见,不少地方官员为了政绩上好看,都会与当地的商人合作。

    只是章元敬却知道,互利互惠的生意才能长久,不然几年之后他倒是屁股拍拍离开了连海,当地的百姓一朝又得恢复到之前的日子,说不定还不如之前。

    所以这事儿在来之前他就细细规划过的,是,海货的利润注定没有琉璃肥皂那么大,但胜在这东西实在,长长远远的来的话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吴家从一开始的不在意,到现在专门派出一个掌柜的来盯这边的海货生意,其中的转变显而易见,这可不是权字带来的,而是利字带来的变化。

    “姐夫,姐夫,你在吗?”孔文平时并不住在章家,但显然这对姐夫妻弟的关系十分密切,他到了章家也跟在自家似得大吼大叫,直接就往章元敬的书房里头钻,等看见章元敬一边看信一边笑得眉开眼笑的样子,忍不住说道,“姐夫,你还乐呵呢,那姓孟的又弹劾你了。”

    章元敬却并不是很在意的样子,他慢慢放下手中的信,伸手给孔文倒了一杯茶,笑着问道:“怎么,你也得到消息了?”

    孔文一口气喝完了一杯茶,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牛饮两个字怎么写,一边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