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田园乞丐婆 >

第58章

田园乞丐婆-第58章

小说: 田园乞丐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霜并没有在其中特指出王潜,收受贿赂的对象也只笼统地说是一些商户,没有指出明确的人物,否则容易让人猜到针对的不是县令,而是另有其人。

    纸上列举的县令几大罪行看着惊人,实则并没有具体的证据,她也不可能把证据以类似发传单的方式分不到整个县城,有些的东西并不适合让百姓们知道。她弄出这东西来的目的也不只是想让城里的人愤起,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引起更上面的人的注意。

    县令已经是他们目前能接触到的最高官员,她若想扳倒王潜以避免日后王潜再来找她的麻烦,就必须先把县令拽下来,怎么拽?只能让比县令官职更高的人动手!想引起上头的注意,一些小动作根本不够分量,唯有聚集全城人的力量,方能取得她想要的结果。

    秦霜对喜乐楼伙计道:“你家少东家最近可忙?若有时间,能不能让他来一趟,我有点事要和他说,你告诉他,很重要。”

    伙计道:“少东家一直在酒楼里坐镇,过后我回去和少东家说一声。”

    秦天拉住伙计的衣袖,继续不死心地问道:“你说,县城里动静那么大,县令犯下那么多罪行,会不会被摘了乌纱帽啊?”

    伙计搔搔头,道:“这我可不知道,反正要是县衙再上头知府衙门那边没反应的话,可能城里的百姓会更愤怒吧。”到时候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就说不好了。

    古往今来民间闹暴动都是由小到大,最初若不及时处理好,就有可能惊动到京城里,到时候局面可就不好收拾了,所以大多数时候很快就会有人来解决问题。

    县令上头高一级的‘上司’自然就是管理整个县的知府大人。

    秦霜他们所处的位置乃是玄天国两仪县范围,管辖区内的知府的名字她早前去县城时就听人提过一嘴。她不知道这位知府大人和县令有没有关系,是不是一个派系的同伙,但至少她拿到的账本里没有知府大人的名字。

    说道这个,不得不提一嘴,秦霜也是后来回到家细细翻过县令书房里拿到的账本才知道,原来其中除了县令和县城乃至荣镇一些小官员和大商户之间的金钱往来,还有和上头一些官员之间的交易记录!这可比秦霜预期的涉及面要大得多,也不是目前的她可以随意揭露的东西,因此‘揭发单’上列出的最名利并没有写出县令孝敬上头人的内容。

    真要是写了,就不是扳倒县令,而是先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了。

    账本里没有知府的名字,要么就是知府和县令派系不同,要么就是知府大人并不收受贿赂还算清廉,哪怕点子背点,这俩人是一伙的,县令的事情闹得这么大知府若是包庇他,也只会引起更大的民愤。

    秦霜要的就是上头不得不处理县令!

    伙计和秦霜几人说了会儿话,把吃食都装车很快离开,秦天却仍然兴致勃勃地和同样听得目瞪口呆的张巧婷继续说着县城里的热闹事。

    这天下午,秦霜为了亲眼看一看自己的成果,又去了一趟县城,结果路上经过王潜的庄子时却无意中从几个庄子里粗来的人的闲谈中得知王潜居然在县城里的事情闹起来之前就离开了!

    秦霜惊了一下,第一个反应就是王潜发现暗格里的东西没了,预料到要出事,先一步跑了!可是很快又觉得不对,暗格里又没有能让王潜栽跟头的东西,最多就是钱财没了,不至于撇下这里的生意跑路吧?

    思来想去,最后秦霜决定直接去客运来看看。

    县城的客运来秦霜还是第一次去,她也不担心会有人认出来,王潜不在,那个去过她家同样喝了带料的茶水的赵掌柜是荣镇食肆的掌柜,县城这边根本没人认识她。

    秦霜直接叫来客运来的伙计问他们东家在哪儿,伙计大概是误会了她,以为她是王潜庄子里那些女人的其中一个,也没什么戒心地将王潜的行踪说了出来。

    果然,王潜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会出事,他会这么巧离开县城纯粹是因为她‘洗劫’了王潜的暗格第二天一早,和酒楼合作运货的另一个城里的供货商那边出了问题,他急急忙忙地亲自过去处理,没个五六天回不来。

    得到了想要的消息,秦霜干净利落地走人,去县衙看热闹,面上带着一丝古怪的笑容。

    她也说不好对王潜是怜悯还是幸灾乐祸,这节骨眼上居然出去办事,估计等他回来县城里已经彻底变天了,到时候说不得连逃跑的机会都没了。

    秦霜走到距离县衙还有百来米的距离时就忍不住停下了脚步,看着前方黑压压聚成一片闹哄哄的人群,无声地扬起了嘴角。这些聚众的百姓们各个义愤填膺地大喊着要讨伐县令,让县衙给他们一个交代,手里拿着烂菜叶臭鸡蛋往县衙方向砸,县衙却始终大门紧闭没人出来,估计是之前衙役出来镇压没镇压成反而被打了一顿,被打怕了。

    县令做贼心虚,根本没胆子让衙役们狠狠收拾这些百姓,就怕一个万一让百姓们更加愤怒,到时候说不定就不只是丢臭鸡蛋,而是直接砸县衙的大门了。

    秦霜在角落处站了片刻,仔细地听着后面几个百姓的议论声,话里话外讨论的都是关于揭发单的写的内容,其中还增加了不少东西,似乎是从揭发单出现以后百姓们之间口口相传,开始陆续有人将自己从前听说的一些传闻说出来,和揭发单对照,结果真对上不少以后给县令的罪行增加了更多的确认性,也让其内容更加饱满具有说服力。

    这算是意外惊喜,秦霜之前也没想到,百姓们对县令的怨言越多,事情就能闹得越久,若是马上就消停了,没能等到上面的反应,她还得再另想辄。

    不过目前看来,多半是不需要了,她只要坐等收获就够了。

    大致掌握情况,秦霜离开县城赶往荣镇喜乐楼。

    喜乐楼后院。

    沈均给秦霜倒了杯茶,笑道:“不是说让我过去找你吗?怎么反倒你亲自过来了?我还想着算完手上的账就去找你呢。”

    秦霜道:“之前没想到下午会出门,刚刚去了趟县城,回来的时候顺路,就干脆过来了,也省得你再跑一趟。”

    沈均没问她怎么会突然去县城,只道:“伙计说你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和我说?什么事?”

    “自然是好事。”秦霜神秘地笑了笑,“而且暂时最好除了你我,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包括你酒楼里的人。”

    沈均被她勾起了好奇心,“究竟是什么事要如此神秘?”

    秦霜动了动唇,低声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沈均听后眼神微变,脸色蓦地变得严肃起来,谨慎地问道:“此话当真?”

    秦霜镇定自若地端起茶杯,不紧不慢地吹了吹,抿了一口,“千真万确。”

    沈均皱起眉头沉默了许久,想到县城里闹出的动静,很快想到了关键点。

    秦霜道:“消息我已经给你了,就看你有没有那个兴趣和资本。”

    沈均忽然笑开来,“兴趣自然是有,至于资本……你大概还不知道吧,其实这家喜乐楼并不是我从我爹那里子承父业而来的酒楼。”

    “嗯?”秦霜狐疑,这是什么意思?

    沈均道:“这家喜乐楼是我用三年的时间亲手拼来的。”

    秦霜眨了眨眼,心里一动,猜到一个可能性,“你该不会……”

    “猜到了?”沈均笑得奸诈,“我们沈家本家可不在这小小的荣镇,本家的酒楼也不叫喜乐楼,而是叫百雀楼。”

    秦霜瞳孔缩了缩,“百雀楼?难道是——盛城的那个?”

    沈均笑而不语。

    秦霜心里充满了震惊,这的确是她从未想过的事情,百雀楼,饶是她这个身处小地方的人也听过百雀楼的鼎鼎大名,那可是在盛城极具声名的三大酒楼之一。

    和只是在小小县城里具有薄名的客运来,满园春不同,百雀楼称得上是在玄天国各地都很有名气,同时也在全国各地拥有分店,盛城本地的总店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没想到,百雀楼居然是沈均家的家族产业!?

    沈均解释道:“沈家的子弟在十五岁以后都会得到一笔资金作为本钱,被派到各地靠着自己的双手打拼一番事业,待到有所成就以后才会回到本家或直接接手其他百雀楼的分铺。”

    “你是?”秦霜直勾勾地盯着沈均看。

    沈均道:“我爹就是现任的沈家当家。”换言之,只要他的能力不要差得惨不忍睹,早晚有一天百雀楼将由他来继承。

    这妥妥的就是底蕴深厚的富二代啊!不,据她所知百雀楼可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沈均还不知道是第几代呢!在这里,动辄就有不少上百年的老字号,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显然不太试用,年代越久远的老字号,越能延续更久远的时间。

    秦霜之前的担心显然完全没有必要,沈均面上只是荣镇一个酒楼的东家,实际上人家的底蕴可比她想象的要雄厚得多,哪怕喜乐楼的资金不足以达到要求,再不济也可以直接从沈家本匀一笔资金过来。

    左右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沈均这边的个人事业发展越好,将来继承百雀楼时也更有底气。

    事实上,自打开始从秦霜这里买独家酱料卖鸡蛋饼以及叫花鸡等吃食,喜乐楼的生意更上一层楼,沈均便兴起了过大生意的念头,只是暂时还没有眉目。不曾想居然再一次从秦霜这里得到了这么大的好消息。

    沈均再次确定,秦霜就是自己的福星!也越发坚定了日后要和秦霜长期合作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也在不久的将来为他的喜乐楼,乃至百雀楼都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收获。

    事态刻不容缓,虽然知道沈均有足够的底气,但为了不失去先机还是必须尽快做好准备,秦霜该给的消息已经给他,接下来能否抓住这个机会,端看沈均的办事效率如何了。

    接下来的三天,县城里的动静一直没能消下去,反而闹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半个城的人都聚在县衙,连带的城里不少商户也收到影响,生意低迷,有些甚至干脆暂时关门,更有些掌柜东家直接带着伙计加入到那些讨说法的人群当中,总之事情是越闹越大了。

    终于,如秦霜所希望的,两仪县的知府宋远承被惊动,亲自来到县城处理县令的事情。

    秦霜为了尽快得到第一手消息,特意让沈均帮忙留意,得到消息就派人通知她,因此,宋知府来到县城的当天下午,就从一个孩童手里拿到了一个装着县令贪赃枉法证据的信封。

    宋远承今年不过三十出头,五官端正,双目清明,浑身透出一股说不出的正气,此时他正细细地翻看着刚到手的证据,半晌,才抬头问自己这次带过来的亲信:“过来送信的孩童怎么说的。”

    亲信说道:“他说是一个大哥哥给了他十文钱,让他拿来送给大人的。”

    “大哥哥?”宋远承沉思,“那人可还有让孩童传达其他话?”

    亲信摇头,“不曾。”

    宋远承又问:“那个所谓的大哥哥多大年纪?”

    “我问过孩童,听他的描述,应该不超过弱冠,约莫十六七岁的样子。”

    “十六七岁!?”宋远承看着手里的证据心惊不已,一个十六七的少年郎如何能弄到这些东西?这东西恐怕是出自刘达(县令)之手,为的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如此重要的东西必然是藏得极为隐秘,既然如此,对方又是如何获得的?又为何要送到他手里?目的是什么?

    只是为了让他查处刘达,给城里快暴动起来的百姓一个交代,还是背后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宋远承又拿起桌上的一张纸,这纸正是他让人从外面弄回来的让百姓们闹起来的主要原因。

    如果他没猜错,这张纸,还有信封里的证物,应该是同一个人的手笔。

    宋远承若有所思道:“你说,若是我不查办刘达,这送信之人会有何反应?”

    亲信愣了一下,随即摇头,“不知。”

    “我猜,若是我没有任何动作,恐怕对方手里除了这些应当还有其他证物。”而这些没拿出来的证物,或许会让这件原本不算多大的事,闹得一发不可收拾。

    刘达不过是个县令,一个小人物罢了,但是这样的小人物未必就不会和上头的大人物没有牵扯,可他手里攥着的这些,却都是县令下面小官员或商户和刘达的来往,旁的却是半点看不出痕迹。

    宋远承沉吟一声,神色认真道:“这送信之人极为聪明,怕是不好对付。”当然,他本身也并没有一定要和对方作对的理由,只是,有一个不明身份的人在暗处,多少还是让人有些介意。

    “大人打算怎么做?”亲信好奇地问道。

    “怎么做。”宋远承用指尖一下一下敲着桌面,这是他思考时习惯性的动作。

    过了片刻,“对方无非就是希望把刘达拉下来,有了这些确凿的证据,刘达也的确不可能继续当他的县令,外面的百姓们也不能一直聚而不散。”说道这里,微微一顿,忽然明白过来那暗处的人这是用百姓和证据同时无形地向他施压,若真闹大了,他这个知府也要受到牵累。

    宋远承失笑地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先去把刘达收押起来,然后命人去告知外面的百姓,就说本知府定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交代,县令刘达必然严惩不贷,让他们尽可放心。”

    “是!”亲信立刻转身离开。

    秦霜从喜乐楼那里得知刘达刘县令已经被知府大人收押起来的消息是在宋远承有所动作的第二天,此时,原本聚集的百姓因知府大人给出的保障散了一大半,留下的一小半比较执着,说是要亲眼看着县令下台才能安心。

    这些都是小事,不论如何,既然知府已经有了动作,就表示秦霜做的不是无用功。她不管知府是碍于人言,还是猜到她手里有更多的东西心有忌惮,总之得到她想要的结果就够了,其他的诸如当官的有没有受贿,又受贿多少,其中牵扯到的拍戏纠纷,那些官场上的麻烦事她毫不关心,谁让本来就和她没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