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红楼之赘婿 >

第17章

红楼之赘婿-第17章

小说: 红楼之赘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日,回忆了半夜往事的黛玉夫妇自然是起晚了,好在家中并无长辈,也只有小夫妻二人,也无人挑刺。
    饶是如此,黛玉在众人打趣的眼神中略显羞窘。
    骆辰逸的脸皮却是厚的很,他俩如今即便是躺在一起也什么事儿都干不了,不过是起晚了而已,现代人睡到中午起床的多了去了,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他这副坦荡荡的模样,众人倒是觉得无趣了。
    日子一日接着一日地揭过,既然是要上京了,方方面面地也该准备起来了。
    二管家是林家栋的儿子,将来是要接替大管家位置的人,打发他进京是最好的人选,而且当初林如海在世时,就是打发的他上京接了女儿回来的,京中的情形他也熟悉。
    二管家林忠安对于姑娘姑爷的差遣并没有任何的不悦,反而是高兴的很,主子看重,这是自己的荣幸。
    林忠安带着精兵强将,日夜兼程,上京去了,况且京中的宅子里还有宫仆在,所以并不怕没有人用。
    留下来的这些人则开始收拾家中的细软大件儿,有条不紊地准备着上京事宜。
    当然,随着二管家一起的,还有黛玉的亲笔书信,送给京中的贾府,贾家可以不仁,可是作为晚辈的黛玉却是无法不义,所以这种失礼的事情她却是不能做。
    况且自己是皇帝亲封的郡主,是以更加不能失礼。
    贾母接到了黛玉的书信之后,又是悲叹,又是喜悦,情绪各种起伏。
    虽说女婿反悔让贾母心中极为地不悦,可黛玉是自己女儿留下唯一的骨血,她哪里会不疼了呢?
    况且如今虽说是黛玉当家,可是玉儿的脾气秉性她还能不明白?最是个孤高清傲的,也不将那些黄白之物放在眼里,那赘婿听着琏儿之言,似乎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贾母日夜忧心,生怕那赘婿将林家搬空,再回了骆家,到时候自己可怜的玉儿可该如何是好?
    到时候只怕自己的玉儿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此时此刻,贾母已然将贾琏带回来的那一匣子的银钱选择性地遗忘了。
    如今好了,玉儿得封县主,又举家上京,且等回京了,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待着,那赘婿也会忌惮贾府一二,不会太过分了!
    况且贾母心中也是有一宗心事儿的。
    东府的蓉大奶奶过世,自己的宝贝孙女儿封妃,陛下也降下了不世隆恩,允了椒房省亲,自然是要建重楼重宇才行。
    可是这偌大的国公府基本上就是个空架子了,即便这几年自己已经不大管事儿,可是府内的开销付出她却是比谁都清楚的,所以如今府上是内囊已尽,寅支卯粮罢了。
    不过贾母只是装聋作哑,毕竟儿孙自有儿孙福,这许多的事情,儿孙不长进,自己一个老背晦又能如何?年纪大了,觉少了,饭进着也不香了,她真心是懒得去操心这些有的没的了。
    毕竟这国公府,可不会让自己这一把年纪的老太太亏着欠着,只要自己的宝玉好好儿地,贾母就能对所有的事情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且由着儿孙们折腾去吧。
    长子不长进,次子太过方正,不知变通,至于小辈儿中,琏儿虽有些机变,不过并没有其他的立足本事,所以她还能指望谁?
    除了自小儿表现迥异,如今卓尔不凡的宝玉外,她又能指望谁呢?
    贾母的这一番心思果真是没有谁能理解的,他们都只会争风吃醋,觉得自己偏疼了宝玉,但凡这子孙中略有长进,她只怕比谁都欢喜呢。
    贾母想到了在府中居住的薛家,想着儿媳王氏前日里流露出来的那点子小心思,她忍不住地摇摇头,王氏只怕这些年张狂太过了些,也不想想那薛家不过是一介商家,除了那点子银钱外,到底能给宝玉什么支持呢?
    王氏之前不乐意自己的宝贝玉儿,如今她的人选,薛家的姑娘么,此刻也是轮到了贾母瞧不上,嫌弃的时候了。
    况且薛家的那姑娘十万个心眼子,一副端庄说教之态,也不瞧瞧自己的身份,国公府的姑娘能是她一介商户女指点说教的!
    贾母闭门沉神,想了片刻之后,淡淡地对着鸳鸯吩咐道,“明儿使人将史大姑娘接过来,也让她在家松快上几日……”
    “奴婢这就去!”
    鸳鸯并不明白为何老太太看着林姑娘的书信,反倒是想起了要借史大姑娘了,不过想不通的事情鸳鸯也就不去想了,毕竟老太太么,做事儿不是她一个奴婢丫头能揣摩的。
    听琏儿说的,吴贵妃之父已经在郊外找合适的地皮了,复又想想这京中的草木古董地连番涨价了,贾母继续阅读着外孙女儿的书信,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
    与其便宜了外人,还不如……
    毕竟玉儿和宝玉之间的情分非同寻常,所以提携拉拔一下自己的表兄弟,将来玉儿也有个撑腰的,不惧那赘婿,玉儿只怕也只有感激自己的!
    贾母看完了书信之后,再大略地浏览了一番礼单子,看着这样周全仔细的礼单子,她又生出了感慨,自己的玉儿,果然长大了呢。
    林忠安家的送了信和礼单子去了贾府之后,并不得立即离开,反而是在府中喝了一盏又一盏的茶,等着老太太的接见。
    听着老太太拐弯抹角地问着自家姑爷的秉性,林忠安家的低着头撇撇嘴,即便自己目前看不出来这位姑爷的好坏,可好歹是老爷当初在世时选定的,相比于贾府的老祖宗,她更信自家老爷的眼光。
    不过林忠安家的对于老太太的问话却是无所不答,主子的事情她不过是个下人罢了,哪里能知道的那么清楚呢,不过看着每月姑爷大张旗鼓地在姑娘那几日不耐烦的时候给姑娘请大夫,熬补药,她只觉得姑爷是个好的。
    身为女人,谁不希望自己的丈夫体贴,关怀备至的?
    毕竟老爷在世时,姑爷可能会做戏给老爷看,可是现在呢?姑爷即便是做戏,也实在没必要做到这个份上儿,她们这些下人也是长眼睛的,自然是能看出来真伪的。
    姑娘的身子一日比一日健康,虽依旧扶风弱柳之姿,可是面色红润,便能看出来姑爷这几年的用心了。
    所以林忠安家的虽然并没有在言辞中太过夸赞姑爷,她自觉中肯之词在贾母耳中却是刺耳的紧,而且通过这些事情,加深了她对那赘婿的了解。
    果然是个心思深沉的,看来林家的下人也都别那赘婿给收买了呀。
    只希望自己的玉儿还存着警惕之心,否则的话,后果只怕是不堪设想啊!
    当然,那赘婿如果能和自己的玉儿好好儿过日子的话,她也会接纳,可这样心存歹心,心思深沉之辈,顿时令贾母没有见着人就生了厌烦之心来。
    好在玉儿要上京了,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他总不能明目张胆地欺负自己的玉儿吧?
    贾母听完了林忠安家的话之后,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做好了决定!
    林忠安家的手中握着贾府给的上等封,撇撇嘴,离开了贾府,回去县主府邸去了……
    林家的产业通过上次甄家和贾府的联合算计之后,现在剩下的真心不多了,黛玉也舍不得全都变卖了,毕竟这许多的都是祖宗置办下来的。
    骆辰逸对此并不在意,一切都听黛玉的处置,他只在旁边替她掠阵,护她周全即可。
    这次上京,他们只怕短时间内也不会回到姑苏了,所以黛玉将能带走的东西都打算打包带走,至于带不走的么,规整起来,锁进老库,留下几房忠厚不愿意上京的家人看守即可。
    
    第23章 第23章 丫头留,主子行
    
    黛玉夫妇要上京,这上百口子的仆从也不能都带走,黛玉和丈夫,老管家林家栋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放出去一批人,每家二十两的安家银子,也不要赎买费,想要走,拿着自己的身契去府衙消了即可。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有不少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是不愿意离开姑苏的,之前还忧心忡忡,可身为奴婢,主子不开口,想要离开,只怕不易。
    此刻主子一开口,大家心下琢磨一番,得,还是出去吧,虽说自己一辈子都是奴才了,可并不一定自己的儿孙后代们也要成为奴才啊?
    三代之后,自己的子孙后代们耕读传家,也能科考了。
    这般想的人不在少数,自然也并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志气,他们自小儿就在林家长大,外面的世界到底如何谁也不知道,所以即便这些人不留在林家,也可以去别人家当奴婢仆从,所以并不愁出路。
    再者说了,宰相门前七品官,这有靠山的好处可是显而易见的。看看林家便知道了,少了老爷之后,姑娘和姑爷连家产都保不住,竟是被甄家强取豪夺了。
    真正觉得为难的人并不多,黛玉身边的雪雁却恰好为其中之一。
    她虽说有父母兄弟,可是自小跟着姑娘北上,和家人的感情也不多么地深厚,她父母心中眼中也只有她兄弟一个,将雪雁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体己基本上给搜刮了个干净,为的就是个自己的兄弟说个好亲。
    雪雁觉得自己伤心了,可毕竟是自己的父母兄弟,也是自己将来的依靠,她又没法子忍心和父母家人断干净。
    现在的问题来了,作为姑娘身边的大丫头,按理来说她应该陪着姑娘一起北上的,可是雪雁她老子娘却不同意,雪雁比姑娘还大三岁呢,如今已经是十七的大姑娘了,将来的终身要拖到什么时候去?
    再者说了,儿子成家了,他们家已经决定了不跟着姑娘北上,留在姑苏了,难道要让一家子骨肉分离吗?
    当然,这并不是最深刻的原因,主要是雪雁的兄弟如今成家了,可是主子们要北上,他们也面临着生计问题,雪雁的娘老子已经商量好了,将女儿的婚事办了,拿了彩礼来给儿子置办个小买卖做,一家子人也有个营生。
    好在现在雪雁可不知道这个,只是左右为难呢。
    至于杜鹃,百灵这些人丝毫不会为难了,杜鹃的祖父,大管家林家栋年纪大了,他打算和妻子小儿子一家子留在姑苏,正好为姑娘看守老宅子了,外加上林家的一些产业,林家栋看管经营,黛玉夫妇也是极为放心的。
    长子,也就是杜鹃的老子娘林忠安夫妇带着长房一家子,随着姑娘姑爷北上,林忠安夫妇已经上京去了。
    所以杜鹃一点儿也不担心,至于百灵么,她也不担心,她是从外面卖进来的,娘没了,爹娶了后娘,生了弟弟,然后将她和妹妹给卖了,还好她和妹妹都卖进了林家,自此过上了过日子,不至于朝打暮骂的,两姐妹都是有成算的,很是攒下了不小的一笔钱财,为将来两姐妹嫁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雪雁自己为难,黛玉也给不了她什么太好的建议,毕竟这是人家一家子骨肉亲情,她着实也不愿意看着人家亲缘分离。
    所以只能继续让雪雁自己纠结去了。
    至于其他人呢,也有打定了主意跟着姑娘的,也有决定要留下的,总之偌大的林家陷入了一种悲欢离合之中,大家都是眼睛红红,鼻子红红,神色么,倒也不完全就是悲伤了。
    做好了决定之后,黛玉反而觉得轻松了不少。
    日子渐渐地逼近了,雪雁也做好了最后的决定,她老子娘找了人给雪雁说了一门好亲,她年岁不小了,决定留下嫁人成家了。
    黛玉对于这样的结果说不上是伤心还是如何,总之略略有些失望的同时也觉得松了口气。
    雪雁,王嬷嬷,这两个陪着自己北上的人都离开了自己。
    黛玉心中有些伤怀,打发人去打听王嬷嬷的处境,可惜的是,自从被赶出去之后,谁也不知道他们一家子去了哪里,反正是了无踪影便是了。
    黛玉又是一场神伤,最后让人给雪雁准备了一份厚厚的嫁妆,外加上姐妹们的添妆,雪雁得到了一副厚厚的身家。
    可惜的是,雪雁的娘老子不仅没有将姑娘赏的这些东西给女儿,最后的嫁妆反倒是减薄地让人看着寒碜。
    不过那个时候,雪雁后悔也已经晚了,她欲哭无泪地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十多岁的小买卖人做填房去了,午夜梦回,雪雁最欢喜的梦境便是自己在姑娘身边的那几年,有在林府的,也有在贾府的,可惜的是,她再也回不去了。
    一步走错,步步错,雪雁纵然是后悔也已经晚了。
    好在她婚后的生活虽然少了甜蜜,少了自在,可丈夫还算敬重,日子也算是宽裕。
    雪雁在发现了真相之后,立即地和娘家一拍两散,抢回了不少之前姑娘给自己的东西,再也没有和他老子娘,她兄弟往来过了。
    孤孤零零地,果真如孤雁一般,远走他乡……
    雪雁出去嫁人去了,黛玉感怀了一番之后也忙着操持家事,慢慢地撂开了。
    骆辰逸挺怕黛玉的这种小女儿情怀的,看着她不开心,自己似乎也开心不起来一样,总之这种情绪十分地奇怪。
    四月的姑苏春风化暖,林家人终于决定了北上了,至于端午这样的节日只能在路上过了。
    黛玉毕竟是县主身份,所以一路上畅通无阻,倒也少生了许多的是非。
    不过船只走的极慢,走走停停,每到一地骆辰逸便带着妻子上岸走走,有些时候甚至还宿在客栈,停留在当地,观花赏景,这旅程过的并不枯燥。
    骆辰逸的各种能耐也是令黛玉大开眼界,他的学习能力十分地出色,几乎是每到一地,只要和当地人聊聊,他第二天就能学会几句当地话了。总之黛玉听不出丈夫的口音和当地人之间的区别来。
    惟妙惟肖,说的便是他。
    她最喜欢的便是看着丈夫随时随地地掏出速写本,手握炭笔画画,画中人一般都是她自己,也许是街边的景物,有些时候甚至是飞鸟,花草,这些都是令黛玉觉得颇为地神奇。
    这西洋人的技法黛玉并不排斥,骆辰逸便手把手教导妻子作画。黛玉惊叹骆辰逸的学习能力,现在也轮到骆辰逸感叹黛玉的领悟力了。
    夫妻二人你夸我,我赞你,对视一眼,“噗嗤”一声笑了。
    曹大大笔下钟灵毓秀的林妹妹,如今却是自己的枕边人,骆辰逸觉得自己当初入赘的决定并没有做错。
    对于丈夫偶然间嘴里吐露的乡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