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艾玛这窗有特异功能 >

第157章

艾玛这窗有特异功能-第157章

小说: 艾玛这窗有特异功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年的苦役中,邵振海和他的部下们日日夜夜想着要逃回剑北道,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机会,奔逃了回来,在回到剑北道后,他们遇到了向阳。
  丁春海在问明了五年前那一场大战的真相之后,又问了邵振海他们关于西北的情况,他们这边对于西北的内部情况所知不多,虽然邵振海他们作为苦役,知道的也不会多,但是一些零碎的消息说不定也有情报价值。
  问询会结束,向阳当着所有人的面,连接了与贺琅的视频通话,并将手持录像机递给了贺琅。
  看着仙器凭空消失,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千里传物啊!
  太子这就马上要看到他们刚才的所言所行了,天哪,这么快,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好紧张啊好紧张。
  在将手持录像机交给贺琅后,向阳转头对所有人含笑说道:“你们先回去做事吧,不必一直在这等着,太子他看录像还要看半天呢,等他看完了,做出决定了,我再通知你们过来。”
  所有人心中都松了一口气,这么一直等着,心理压力实在太大,还是先出去喘喘气吧。
  问询会一共开了两个多小时,贺琅看录像也要看两个多小时,加上思考的时间,下决定的时间,向阳重新召集丁春海和将领们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个小时。
  贺琅将邵振海的官职降了两级,让他戴罪立功,归来的部下也全部降两极,如果只是普通正兵的话,那就还是正兵,不再降等。
  就这么轻飘飘的处罚,邵振海不敢置信,不要说邵振海了,丁春海和将领们都不敢置信,这样的处罚也太轻了吧。
  邵振海叩首痛哭:“末将有愧皇恩,有负大燕,太子殿下宽宏大量,轻饶末将,末将此生必定粉身碎骨,以报天恩。”
  贺琅听着向阳的转述,笑得坦然:“我可不是要优待他,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因为是你带回来的,所以我才信他,你可是我的幸运仙子呢。”
  向阳趁着将领们不注意,偷偷的撇了贺琅一眼,这一眼中竟然带了点青涩的风情,勾的贺琅心里痒痒的:“最近甜言蜜语倒是学了不少。”
  贺琅眼神幽深:“只对你说。”
  靠,竟然被调、情了,向阳又羞又恼,但又有点丝丝的惬意和喜意,她转过头去不看他。
  “好了,既然事情已经解决了,那我就先告辞了,我还有要事在身,已经拖延的够久了。”向阳对丁春海说道,“丁大人可有什么话要对太子说的,要是有的话,请尽管说。”
  丁春海郑重的对着那片虚空行礼:“微臣无事。”
  向阳又问那些将领们:“你们可有事要说?”
  将领们也对着那片虚空行礼:“末将无事。”
  “好,既然你们都无事,那我就先告辞了。”向阳朝着贺琅摆摆手,贺琅朝她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惹得向阳的耳根又热了起来,直接挂断了通话。
  作者有话要说:小阳阳:靠,又调戏我,老实交代,这些年你身边也没女人,怎么经验这么丰富?
  小琅琅:我两辈子只调戏过你一个,完全就是无师自通。
  柯全望天:唉。
  感谢黑恶势力小姐姐的火箭炮,小姐姐好久没现身了,惊喜,爱你,比心。


第221章 记录者
  飞越剑北道,来到西北之地,向阳直接按着地图上的光点指示,直线飞往义成王的所在地。
  义成王号称是义军,必然要向天下发出起义檄文,表明自己揭竿而起是顺应天命、为民请命,而檄文之上也必定要盖着义成王的“王印”,有了王印的图案,地图就可以寻找到王印的所在,向阳就可以据此找到义成王,因为王印必定在义成王身边。
  一路飞去,向阳看到了西北之地的大致情况,这里干旱的情况比剑北道更甚,到处都是枯黄之色,农田中的土地甚至已经龟裂了。
  但是就是这样的情况,地面上的百姓们,他们的脸上却没有茫然、麻木、绝望的神色,相反,他们的神情很平静,有些人的脸上竟然还带着生活的希望。
  这是怎么回事?向阳满心疑惑。
  不都说民以食为天吗?
  这里今年已经明显没有粮食产量了,百姓们竟然不慌张,还觉得生活有希望?
  想到历史上起义军常做的事,为了安定民心、笼络人心,开官仓放官粮是最常用的手段,而且这种做法也极为有效,向阳就把心思转到了官仓上。
  难道这里官仓的存粮有很多?多到足以支撑到一年后的收获季节?
  向阳保留着满腔的疑惑,径直飞向光点所在地,不管怎么样,她还是先找到义成王,多拍些义成王小朝廷的情况为好,粮食的事,她可以等到了义成王的大本营再调查。
  一路疾飞,向阳飞到了光点所在地,在入城之前,她特意飞去看了一下城门上的匾牌,益州。
  向阳朝着光点继续飞,在飞行途中,她看到了一座官仓,官仓的占地面积大,而且建筑造型独特,十分好辨认,想到一路上的疑惑,向阳拐了个弯,朝着官仓飞去。
  官仓的戒备很森严,可以说是十步一岗,如果向阳不是能飞,能从天上通过,她真的过不去这层层关卡。
  向阳极轻松的飞到了官仓上方,官仓都有通风口,虽然通风口很小,人是过不去的,但是向阳可以遥控着迷你摄像机飞进去,在迷你摄像机飞进通风口后,向阳就躲到了阴凉处,从接收器上查看官仓里面的情况。
  官仓很大,但里面也很空,堆放的粮袋只占了一小块的地方,按照这个官仓的容量,大概还不到十分之四。
  怎么会这么少?
  就这么一点的存粮,哪里够支撑的下去啊?
  难道还有别的存粮点?
  向阳一边疑惑着,一边遥控着迷你摄像头,拍摄着官仓里的情况。
  正在拍摄着,官仓的门突然被推开了,向阳赶紧遥控着迷你摄像机飞到最高处。
  门口进来了两个人,看衣着打扮,应该是义成王这边的官员。
  两个人进来后,一边绕着官仓走,一边清点着存粮数量,时不时还要翻开粮袋,查看上面是否有虫蛀鼠咬的痕迹。
  存粮不多,两个人很快就清点完了。
  “唉,就这么多了。”其中一人长叹一声,“存粮都被拉去充作军粮了,就这一点粮,哪里够一城的百姓支撑下去啊。”
  “嘘,噤言。”另一人赶紧道,“大王还在呢,可不敢胡言。”
  “大王已经在此驻军半月了,什么时候发动总攻呢?”前一人又道。
  “这也不是我们可以议论的。”后一人再次提醒他,“我们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好,千万别多说话。”
  前一人又长叹一声,摇摇头,和后一人一同出去了。
  向阳收起迷你摄像头,悄无声息的跟着那两人去了。
  跟了这俩人一天,从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向阳也知道了一些这边的机密情况,最大的机密就是存粮不够了,省吃俭用喝稀汤,也只能够支撑全城百姓四五个月的时间。
  而对于这种情况,这里的官员提出了“老办法”的说法,对于老办法,有人同意,有人反对,但是没有人明说老办法到底是什么办法,所有人都只是表明一种态度,而向阳越听就越挑起好奇心了。
  因着想要弄清楚老办法到底是什么办法,向阳连续几天跟着这些官员,最终弄懂了他们所说的老办法是什么,就是“杀富济贫”。
  所谓的杀富济贫,就是杀了那些大富商、大地主,这些人的家中都有大量存粮,只要杀上一两家就可以让全城百姓再支撑几个月,至于前朝的那些官员,其实也在名单之列,只是早就在第一场杀富济贫中就已经祭了刀,除了投降义成王的那些官员,其余的无一幸免。
  这边已经开始讨论要杀哪几家了,向阳通过定位点,穿到了贺琅那一边,把这边的情况告诉给了他。
  向阳的情绪有些低落,她知道这些大富商、大地主可能大都是为富不仁的,以大燕位面的道德观来讲,杀其全家、劫富济贫算得上是正义之举,可是对于她这个现代位面的人来说,她始终觉得有些难以接受,她可以接受抄没家产这种结果,但不能接受抄没家产的同时还要灭其满门,她在心理上总是觉得有一些堵心。
  “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的劫富济贫,难怪西北的百姓那么服从义成王。”贺琅轻笑。
  见向阳不懂,贺琅为她解释:“一是劫别人家的富,济自己家的贫,占了便宜的人自然不会多话,说不定心里还很痛快,谁让当初你们高高在上、为富不仁来着,如今得了报应了吧。二是以杀立威,就算有人心有不服,在淌着血的刀锋面前,谁又会多话呢,就算是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觉得此举过激,有违天地仁心,也会在家人的极力阻挡下,最终闷不吭声。”
  贺琅越说越觉得好笑:“想我大燕就是对读书人太过宽容了,只要读了点书的人,秀才以上就可以对国家大事唧唧歪歪、指手画脚,说话的人太多了,政令反而推行不下去了,一个个还都觉得自己是为天地立心,为百姓说话,说来说去反觉得皇帝不体恤百姓,呸,还不是因为触到了他们的利益。”
  “你竟然还会说粗话!”向阳被震惊了,贺琅在她面前的举止从来都是极为文雅符合礼仪的。
  贺琅掩住了嘴,他也没想到他竟然脱口而出,说出了粗话:“咳,那个忘掉忘掉。”
  向阳也不太在意贺琅说粗话这件事,她又不是恪守礼仪典范的人,就把话题重新转回到刚才那件事上:“他们要杀富济贫了,我们该不该去救那些人呢?”
  贺琅挥挥手:“不必,我们不需要去救,就让他们自己自救,你给他们留纸条,让他们自献家产以保性命,至于信不信,愿不愿意,就看他们自己了。”
  “好,那我去留纸条了。”向阳说罢就又穿了过去。
  占着隐身这个便利条件,向阳轻轻松松的在那几家留下了字条,她给他们留下了活命的机会,就看他们自己愿不愿意把握住了。
  留好了字条,向阳就往义成王的所在飞去,一直飞到光点的最终位置,向阳终于看到了义成王。
  义成王是一个身材高大、长相凶狠的人,向阳不会相面术,但是她一看到义成王,就觉得这个人一身的血气,让她想要避开。
  此时义成王正在大发脾气,骂了好几个人,向阳直接打开了摄像机,把这一幕拍了个完整,她虽然不知道他骂的都是什么人,但是贺琅知道就好,她只要做好一个记录者就成。
  向阳连续几天一直在跟拍义成王,从义成王起床到睡觉,她都全部拍了下来,拍的多了,向阳对义成王的印象标签也越贴越多,易怒、好杀、好色、多疑。
  这样一个人,竟然还能够成势,势还越来越大,向阳真心觉得不可思议,再想到历史上一言难尽的开国皇帝刘邦,难道成大事者,真的要如此的不走寻常路?符合儒家明君典范的人,反而都是扑街的命?
  呃,好像也对,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没有一位是符合儒家明君典范的人,是她自己想岔了。
  向阳继续做她的记录者,而就在向阳拍摄了五天之后,义成王决定发起大总攻了。
  向阳全程拍下了义成王的作战策略,然后传递给了贺琅,在贺琅看过之后,她又飞到剑北道,将录像给丁春海和众将领看。
  丁春海和众将领看着录像,神情千变万化,心情更是起起伏伏,有了这样的仙器,这世间真的再无秘密了,这仙器用来对付成贼,是大利器,但放在自己身上,又是一言难尽了。
  向阳没想到丁春海他们想到了什么,她只是单纯的想要帮助大燕获得义成王那边的情报,而贺琅自然知道丁春海他们在看到录像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但他不说,就让他们心惊胆颤、忠心王事去吧,这对他来说,可是大大的好事。
  义成王的作战策略都被大燕这边知晓了,接下来的战事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222章 告示
  义成王的各种计策接连失败,不管是挑拨离间,还是引敌深入,还是佯攻围剿,通通失败,大燕官军这边就像未卜先知般,步步料敌先机,明明是义成王发动的大总攻,打到后来更像是大燕官军发动的对义成王的大清剿。
  战场上的接连失败,令义成王的疑心病更加重了,他本就多疑,这次的连番失败令他怀疑身边有内奸,义成王掉转刀锋,开始收拾起身边的人了。
  义成王的小朝廷其实并不安稳,暗地里的争斗其实比大燕朝廷更甚,大燕因为已经立朝近百年,多方势力已经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大家在彼此制约彼此牵连的情况,行事都会有所顾忌,但是义成王的小朝廷才刚刚成立几年,争权才是主旋律,不同派别之间争夺得很凶,这种争夺表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征战前线、治理地方、女眷争宠,无一不在争夺。
  义成王刚刚揭竿而起的时候,身边只跟着几十个人,这些人跟着他白手起家,赤手空拳打天下,可以说是义成王最为信任的人,这帮人可以称作为同乡派。
  等到义成王打败并吸收了周边的几股小势力,越发壮大后,就有人来主动投奔了,投奔的人之中,有的人脑子好,有的人钱财多,有的人自带兵马,这些人,有的会主动靠拢同乡派,有的则是想要取代同乡派,这些人的暗地交锋可想而知会有多激烈。
  义成王身边的人开始分党别派,争权夺势,这些人抢兵马、争好处、分地方、扩势力,忙得不可开交。
  义成王明明知道这些情况却也放任他们争夺,因为这样他才好牢牢的把控住他们,他们有所求,他才能有所控,他觉得这就是帝王心术。
  男人们的争斗也必然牵扯到女人们之间的争斗,义成王本身就是一个好色的、来者不拒的人,他手下的人又极力的讨好他,给他塞女人,比如说自己的姐妹啊,女儿啊,侄女啊,外甥女啊,只要有几分姿色的都通通塞过去,为了保证枕头风吹得够多够猛够好用,他们又加塞了许多貌美身娇的美人,于是义成王的后院里莺莺燕燕无数,前边的争夺掺杂了后院的夺宠,义成王的身边怎一个乱字了得。
  原本这一摊乱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