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都市奇人录 >

第143章

都市奇人录-第143章

小说: 都市奇人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国人其实都处在混沌当中,正所谓难得糊涂啊。”V!~!

第一卷潜龙卧渊267章真正的高人

李慕菊说道:“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我看国人学的最好,这种状况凡人是无力解决的,除非像我们这种超脱出规则之外的人。”

顾飞摇摇头说道:“没用的,就算你是神仙也没用,能顾好自己就不错了,这是天命,社会的走向不是外力所能改变的,一切都是定数。我们修行人来说,只不过能力求彻悟天地,返还本源,别人我们没有能力去管得。当初吕洞宾就问师傅钟离汉,为什么不多收弟子人人成仙,却只收我一个?”

钟离汉笑笑不语,一个吕洞宾能渡成就已经不错了,不用说其他人了。后来吕洞宾也意思到了教人超脱的困难性,他自己的徒弟寥寥可数,历史上都说王重阳是他的徒弟,王重阳后来又到山东收了,七个徒弟,就是著名的全真七子。其实金庸是根据修行界的历史改编的,实际上来说,真正的全真七子跟金庸的小说风马牛不相及。全真七子每个人都经历残酷的休息经历,好多人都要过饭,受过冻,孙不二更是毁容,大道不是那么好求的,全真的含义。全是周全圆满的意思,真是源头,本源。返回最本源的道路,就是全真两字的含义。后来所谓道门其实一直是在民间流传,但是就算入道门的人,修为也越来越差,真正跟吕祖一样成就大罗金仙的还真没几个,这个就是道法衰落的标准。你看看现在来说,道家衰落,佛家兴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李慕菊说道:“现在修佛的人好多,尤其是净土宗,人数众多。我认为跟其中的根本教义有关系。佛家讲究普度,道家讲究独善其身。”

顾飞说道:“佛家原产于印度和尼泊尔地区,但是现在来说,那边的佛家信徒不多了,大多数都信仰印度教,但是唯独我国来说,佛家的信徒最多。其实这个问题在于佛家善于宣传,他们说所谓的弘法。但是人数多了,真正能理解释佛主本意的人有多少?当时释迦摩尼就曾经认识到几千年后各个宗教的衰落,其实佛家也是败落了。大部分的和尚没有几个真正修行的,只是把这个当做一个职业,因为工资高,并且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拿到高工资,现在好像就算结婚,只要还俗以后就可以马上结婚,很多人都去报考佛学院就是为了做和尚。现在和尚跟我们没什么区别,寺院里都有电脑,一样聊天玩游戏,都有手机,比我们还会玩。我就想笑的是,你看到他们,可能回想好好的当什么和尚,人生过的多可怜。他们还会在背地里笑你,因为他们过的生活也是现代化的生活,只不过你们不知道罢了。所以现在来说,寺院其实根本没什么规矩可言了,寺院就是赚钱的工具,光旅游这一项的收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不用说还有有钱的居士捐款了,有些居士甚至把所有的家产全部捐了,几百万,上千万的捐,甚至上亿,盖个庙,修个宝殿,动辄上千万的居士筹款,这些夸张么?说实话,真正的大款不是老板,而是主持。他们手里的钱,其中的数字你们想都想不到。”

李慕菊笑道:“这话说得有意思,确实啊,我们生意人辛辛苦苦的赚钱,这些钱都不是白赚的,付出了很多东西的。但是主持随便张张嘴,几百上千万就到手了,这一点我看全国的商人都不如啊。这年头和尚最有钱,这世道完全反了。”

顾飞笑道:“看看当年释迦穆尼是怎么做的?要饭,苦行,什么苦没吃过,你要知道他是一个王子啊,他要是愿意随便可以享受生活,享受荣华富贵,帝王般的享受说放弃就放弃,这本身就是大毅力的体现,一种追求真理的体现。王子去要饭,这其中的落差,不是对世俗彻悟者是绝对做不到的。你要是一直是个穷人,要饭也就罢了,谁叫自己命苦呢。但是假如你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去要饭,这其中的落差,有几个人能承受的住,有几个人能忍住不自杀?这就是境界啊,一点都不能取巧。为什么高人总是有过要饭的经历呢?因为只有让自己处于这个社会的最底层才能彻悟这个社会,养尊处优谈不上修行的。可以这样说,没要过饭的人称不上高人的,所以慕菊啊,你以后别说我是高人了,这两个字我担当不起啊,因为我还没要过饭。”

李慕菊说道:“要饭么?这点我还真做不到。上次送我这个菊花簪子的人就是要饭的,他称得上高人了吧。”

顾飞笑道:“当然,不经历要饭这个过程是成不了真正的高人的,这点来说,真正懂的人很少的。不能完全放下自己的尊严,不能完全放下自己的所执,是不可能去要饭的,想要彻底放下吧,学学各位前辈的做法吧,释迦摩尼是,吕祖他们也是,没有这种彻底觉悟的心在修行路上是走不远的。所以很多人现在都不理解他们的做法,为什么各个宗派的高人很多都曾经要饭,很多都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这不是自我折磨自己么?其实恰恰相反,他们这是为了真正的放开自己,为了彻底的放下自己内心的虚荣心,面子,荣耀感,和一切所执着的东西,从而选择了一条这样的道路。这类的修行者历史上很多的,因为口头上的放下其实根本不是真正的放下,不经历真正的生活考验是不可能放下的。坐而论道,生活悠哉的人从来不是高人,那只不过是一种假象罢了。”

李慕菊说道:“什么道观了,寺院了,都没什么高人了。要找高人就得去要饭的堆里去找了。”

顾飞说道:“这话你还真说对了,现存的高人其实大多数都混在要饭的堆里,但是你们肉眼凡胎,根本不识真人啊。吕祖游岳陽,他每天沽酒,喝得醉醺醺,他又自称「卖要翁」,专门卖仙丹,一粒仙丹要卖千金。

呂祖装疯卖傻,引得世人笑他是疯子,其实他真的是等待有綠人上门也,如此三天,洠в腥丝下蛩南傻ぁ巫嫔狭嗽姥袈ィ约和滔滤南傻ぃ鋈惶谏矸缮峡罩小

到了這時候众人才明白呂祖果然卖的是仙丹,而這位天天醉的道人是真仙也,大家又驚駭又羨慕,人人要出千金万金买他的仙丹吕祖笑曰:「道在目前,蓬萊跬步,无机不发,当面错过。”

李慕菊说道:“吕祖还真是游戏风尘啊,真是逍遥自在,吕祖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为什么能够修成神仙?”

顾飞笑道:“因为吕祖仙缘好,天生的修行心性。当年钟离汉祖师十试吕洞宾,其中的考试真是骇人听闻啊,我敢打包票,世界上能过这个十个考试的几乎没有。”

李慕菊说道:“到底是哪十个考验?”

顾飞说道:“第一试:吕祖一日外出归来,突见家人悉皆病死。吕祖既不悲伤,也不悔恨.只管置办寿衣棺材,准备料理后事,不一会儿.死者又全活了过来,他也无所渭。

第二试:吕祖上街去卖货,与一个买主讨价还价后,说好了价钱,但买主又反悔变卦,只付了货款的一半,吕祖不争不恼,让买主将货物大摇大摆地拿走。

第三试,大年初一.吕祖正欲出门,遇一乞丐倚门乞讨,他急忙施予财物,但乞丐没完没了,一讨再讨,口中还说著脏话,吕祖只是满脸堆笑,一个劲地赔不是。

第四试:吕祖牧羊山中,一饿虎追捕羊群。吕祖保护羊群下坡躲避,自己上前以身挡虎,老虎见之.悻悻离去。

第五试:吕祖居山中茅舍读书,忽然来了一个漂亮女子声称自己迷了路,要求暂住。继而,女子百般**吕祖,夜逼共寝。吕祖始终坐怀不乱,女子反復折腾了三天,无奈离去。

第六试,吕祖一日外出归来,发现家中遭窃,财產洗劫一空。吕祖没有颓丧,没有报官,乃躬耕自锄。锄地时突然挖出几十锭黄金,吕祖赶紧用土掩埋,分毫不取。

第七试,一次上街买些铜器,回家一看,全是金器,马上退还给卖主。

第八试:有个颠狂道士在街巷里卖药,声称服者立死,来世可以得道。人们听了,谁个肯自寻死路?吕祖不信这个邪,买回服之,安然无恙。

第九试:河水泛滥,吕祖与眾人乘船渡河,行至中游,狂风暴作.波涛汹涌.眾人惊惧,唯吕祖神态自若,端然不动,置生死於度外。

第十试:吕祖独坐室中,忽见无数奇形怪状的妖魔鬼怪。有的欲杀之,有的欲打之,吕祖毫不畏惧。又有一群夜叉,押著一个血淋淋的死囚,前来找吕祖索命:〝你前世杀了我,今当偿还我命。〞吕祖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於是拿刀准备自尽抵命。忽然突见空中大喝一声,鬼怪皆无,一人抚掌大笑而降,却是云房先生汉钟离。

十试吕祖,吕祖以平常心对待。汉钟离极为满意,说道:‘吾今授你黄白之术,济世利物,使三千功满,八百圆行,再来度你。‘说完,带著吕祖至终南山鹤岭,传以灵宝法,上真秘诀。”V!~!

第一卷潜龙卧渊268章论神通

268章论神通

李慕菊在跟顾飞谈玄论道,差点忘记了中午还要有商谈。

李慕菊笑道:“两晋南北朝时期流行清流,那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谈玄论道,一边喝茶,真是别有一番享受。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越往后大家一起聚会的娱乐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倾向于yù望和yòuhuò。诗词歌赋行酒令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聚会很多事去歌厅之类的场所,其中的文化层次太低了。”

顾飞笑道:“千万别谈文化层次,现在的娱乐绝对说不上层次两次,往往全是发泄,要不是就是打麻将,以前那种文人之间的聚会方式早已消失了,其实想想来说,还真是tǐng怀念的,我们只能从红楼梦之类的书上去想象当时的那种场景,对于精通古文化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寻遍天下却无一知己。王国维当年也是这种绝望的心情吧,他很干脆,选择了自杀。因为,这个时代他是活不下去的,他只能活在古代。他的遗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的死因一直是个谜?为什么国学大师要自尽?其实我认为很简单,你看看他做过什么事情就知道了。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研究了那么多的古书,自己的身心一直沉浸在这里面,但是当时清朝要完了,时代要变了,他是承受不了时代变迁的,因为他这辈子都是活在之前的时代,社会文化的变革,这点是他不能承受的。”

李慕菊说道:“王国维来说,其实我们大家可能光知道他写的人间词话吧,里面描写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三种境界广为流传,这么多年来一直流传不衰说明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可惜啊,能写出这种书的人最后竟然自尽。”

顾飞叹道:“只有这种纯粹的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说实话,就算他活着其实也过的没意思了,他陷入的太深了,时代的转变,社会的转变,人们思想的转变,我想他活一天就是一天的煎熬,这种精神上的痛苦是外人所不能了解的。正是人各有命啊,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其实我们后人对很多事情都不了解,是没有资格下评论的。尤其从一些肤浅的资料就轻易要结论。那种时代巨变的时刻,其实最痛苦的就是前朝遗民了,那是一种精神上的绝望,比**痛苦百倍。所以我说人活的就要开心,何必那么执着呢,时代变迁自有其定数存在,不是人为能改变的,随其势才是明智的选择。”

李慕菊说道:“道家的说法确实很复杂,一会顺一会逆的。到底是顺还是逆啊?”

顾飞道:“这个看情况了,顺和逆其实本为一理,不过因为语言的差异强行分开的,所以来说,道很难用语言表达的。这个要灵活,不要死板,我跟你说过了,修道不是简单的事情,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真正有几个人修出了大神通的?太少了。”

李慕菊说道:“神通这个词语好像是佛家提出来的,当时释迦摩尼说道;神通抵不过业力。现在被跟多人引用,说神通不好。”

顾飞大笑道:“这是太搞笑了,佛祖本身没说错,神通随好,但是抵消不了业力,因为业力是宇宙最基本的法则,是宇宙构成的基础。但是你要说神通没用,神通不好那就是胡扯了。后世批判神通的大部分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主。佛祖只是说神通不是根本,但绝对没有说神通无用,神通不好,其实神通正是修为的一种标准,区别凡人的一种状态,自身没有神通谈什么修道?修不出神通和常人有什么区别?佛祖等一些宗教的大能有没有神通?肯定有的,但是他们往往不以神通说事罢了。修行者假如跟常人一样,没任何的特异出,那修行还有什么意义?只能这样说,有神通而不用,但是你本身没神通就称不上是修行人啊。”

李慕菊说道:“反正我现在看很多宗教人士都说神通的不好。”

顾飞笑道:“那是他们本身没修上去,没神通,才贬低神通的,神通来说,不要高抬,也不要贬低。评价神通的话,必须在自身有神通的情况下才有资格评论,本身没有神通有何资格评论?现在佛家败落就是因为有很多学佛的人认识不清太多的问题,随便的断章取义。更有很多人根据经典说它派是外道,不足论道,这点来说更可笑,请问你自身达到释迦穆尼的层次了么?或者说是九地菩萨的境地?又或者是阿罗汉的境地?这些境地一个个都离你那么遥远,你有资格说别派是外道呢?自身不到一定层次不要随便评论别的宗派,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你不了解的东西,在这个世道,修行者首先修好自身,到了一定层次自然明白自己以前的可笑见解。所以神通来说,其实是很重要的东西,佛家的意思是不要沉mí于神通里面去,这是针对那种修行到一定境界的人说的,起码应该在罗汉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