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随身空间 >

第386章

随身空间-第386章

小说: 随身空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太平点了点头:“算是吧。”

“你家的房子可真大呀。”大傻羡慕地赞叹道。

张太平摇头笑了笑没有说话,推开一扇门开了灯说道:“今晚你就住在这里吧。”

安排好了大傻之后张太平返回家里面,刚一进门范茗就到他身边来探头看了看他身后没有人,便小声问道:“那个大愣子是不是有点啥呀?”

张太平点了点头:“是有点脑子不灵光。”

范茗伸了伸舌头,嘴里面嘀咕道“果然是这样。”

第二天大傻并没有离开,而是留了下来,只要是家里面要干的重活累活他都抢先上手。张太平也不好强行将他赶走,只能任由他再是住在了对面的客房里面。

过了初五之后村里人的亲戚基本上就走完了,初六早上的时候老村长就过来找张太平过去商量事情。

老村长来的时候大傻正扛着个铁锨准备到山上去挖坑,这两天他抢先干活的姿态让家里人还是感觉有些不适应,所以张太平便给他找了个活计,让他到山上挖坑去吧,反正过完年之后栽梅花树的时候也要忙活的。

“大帅,我先到山上去了。”大傻说道。

张太平点了点头说道:“过了年要栽的小树苗不大,你挖坑的时候不要挖得太深太大了。”

“嗯,我知道了。”

大傻走了之后老村长问道:“这位是?”

张太平说道:“是我的一个朋友。”

“大帅在山上挖坑是又准备栽什么树木?”老村长又问道。

“年前的时候我在福建那边买了些梅花树回来,准备过完了年就和山上的桃树套种在一起。”张太平回答道。

老村长责怪地说道:“挖坑这种事情,怎么还需要朋友过来帮忙?需要人了在村子里面随便叫两个就可以了啊。”

大傻的事情张太平也不好向老村长说明白,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两人来到老村长家里面的时候屋子里面已经聚集了好些人,老少都有,全都是喜欢热闹的人。尤其是那些个老头子,有着几十年耍社火的经验,肚子里面玩社火的花样可不少,是必不可少的人物。

等众人在屋子里面找地方坐好之后老村长说道:“我已经问过丰裕口那边了,确定今年会耍社火,具体时间还没有定下来,但是出不了十五左右,那么咱们现在就得开始准备了。”

一个老头子站起来说道:“那咱们今年准备什么东西?”

“社火”亦称〃射虎〃,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

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远古时的人类正处于幼推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先民们对人类的生死,及自然界星的许多现象如对日月、灾荒等既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来主宰它,于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当社会生产由渔猎转入农耕,土地便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于是渴望风调雨顺、农作丰收或驱鬼逐疫的祈禳性祭祀活动便产生了。

《论语疏》称傩为逐疫鬼也。乐府杂录记:驱傩用方相氏,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唱巫术咒语,在室内到处乱打,以使鬼惧怕而逃遁。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朝历代,这种驱傩由宫廷传入民间,逐渐形成巨大的民俗礼仪活动,演变为乡村祭神、娱神、迎神的赛会,并加进杂戏表演。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要举行的、热闹非凡的社火活动。

社火最具有代表性的表演形式就是高台了,每个高台上面都有一种主题,有的是两个人抬,有的是四个人抬,花样也是百出,最为经典就是神话故事里面的元素了,像什么三打白骨精,大闹天空之类的,还有的是取自于历史之中的元素,像什么三顾茅庐之类的,不可一言而尽。

随着社会的发展,远古时代保留下来的社火,融入和赋予了新内容,表现形式也日臻完善,注入了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和英雄人物等元素。宝鸡市陈仓区村民表演的芯子社火,在一个平台上固定一根高达2—3米的钢筋,用彩纸在钢筋上做出老虎、棉花、云朵等形态各异的物体,男女儿童装扮成古装戏剧人物,在钢筋上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而关中这一带的社火全都是从宝鸡扩散开来的,所以和宝鸡那边的玩法一样。

老村长想起了张太平家里面的两只猴子,说道:“弄一个孙悟空的形象怎么样?”

老人们全都抚须点头说道:“孙悟空是必须有的,这是社火之中的经典。”

“大家再广集思路,将自己心中好的想法说出来,咱们甄选。”老村长又说道。

一个人的想法或许有限,但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话那想法绝对是一个接着一个,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绝对不是戏言呀。

想法多所得到的素材也就多,不过村子有点小人手稍显不足,也就不能将所有的想法全都做出来了,只能在里面挑选几个最好的了。

老村长朝着张太平问道:“大帅,你家的那两只猴子可不可以用到?”

张太平点头:“这个没问题,不过只能安排一只猴子的戏份,因为悟空这几天正在学习敲锣呢,到时候这家伙可能跟着锣鼓队去敲锣。”

“猴子敲锣?”众人惊奇。

一个老人笑着说道:“这可是亮点呀。”

“对!确实是亮点。”有着耍社火经验的人全都这样说道。社火的好坏有两点,一点是其中所蕴含的寓意好不好,另一点就是吸不吸引人了。只要能吸引人让人感觉到看着欢喜,即便是没有多少深层次寓意的社火也是好社火。

“那就这样说定了。”老村长说道“到时候让两只小猴子都表演,悟空就去敲锣,另一只弄一个猴上树怎么样?”

“没问题。”张太平应承。

有人说道:“大帅呀,我看你家的那几只大狗也很稀奇,保准见过的人不少,要不将它们也拉出去亮亮相?”

张太平摇了摇头说道:“大狗就算了,一个弄不好就伤人了,到时候事情难收拾。”

确定了几个素材之后众人一直相谈着其中的细节,直到快十二点的时候老村长才站起来说道:“好了,早上就到这里吧,大家回去吃个饭,下午再来。咱们下午就还是准备东西制作了。”

第620章竹马和旱船

回到家里面的时候没有看到悟空的影子,张太平朝着范茗问道:“又不见悟空了,怎么不见你教悟空敲锣了?”

“啊,过了个年我把这事都忘记了。”说着就往外面跑去“我去将它找回来。”

蔡雅芝问道:“村长叔找你有什么事情?”

张太平回答到:“今年村子已经确定要耍社火了,早上叫我过去商量了一下今年要做什么台子。”

蔡雅芝脸上也是欢喜:“村里面终于又要耍热闹了,好几年都没有动静过了。”复而又有些失望地说道“我现在的这个样子也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去看。”

“没事,到时候让行如水开车载着你过去就可以了。”

吃了午饭张太平就又准备出去,范敏跟上来问道:“大哥准备去哪里?”

“到村长家去。”

“是不是为了今年耍社火的事情?”

“嗯,是这件事情。”张太平点头回答。

“我和你一起过去吧,也看一看这社火是怎么制作的。”

“你不教悟空敲锣了?”

范茗摊了摊手说道:“连它的影子都找不到,还怎么教呀,好在它已经学习得差不多了,再教两天就可以了,不会耽搁了十五前后的社火的。”

两人一同来到村长家里面,这儿竟然没人在,张太平奇怪地朝着老婶子问道:“婶子,怎么不见人呀?”

“全都到场房那边去了,制作社火的东西全都在那边呢。”

两人便又赶到了场房,这里这会儿却是热闹异常,不但有大老爷们儿和爱玩闹的小孩子,就连小媳妇老婆娘都来了好多。

范茗看到了大妮儿和二妮儿俩姐妹,欢喜地拉住两人的手说道:“你们也来了呀,这两天过去找你们玩,怎么都没有在家?”

二妮儿说道:“我和姐姐走亲亲拜年去了,茗茗姐你不拜年吗?”

“这里没有亲戚,不需要拜年。”范明说道“你们知道都要做什么吗?”

大妮儿摇了摇头说道:“我还不知道,大帅叔应该知道的,你没有问吗?”

“还没来得及问呢。”范茗看了看那边正往外搬东西的人说道“我听说耍社火的时候还有扭秧歌的队伍,都是女人参加的,大妮儿你参不参加?”

“嘻嘻。”二妮儿捂嘴笑了起来“茗茗姐你准备扭秧歌呀?”

范茗不知道她为什么发笑,但还是点了点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对呀,好热闹的,我也准备玩一玩,想要找个人和我一起。大妮儿,要不咱们一起吧?”

二妮儿听她这么说有嘻嘻笑了起来。

扭秧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它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在陕西这边属陕北的秧歌扭得最有特色了,就像宝鸡的社火一样,已经成为了一种民间艺术的招牌。

扭秧歌的时候十几人到百人不等的队伍穿着统一的彩色服装,手里面拿着扇子或者绸带,边扭边舞,倒也很有看头。

范茗奇怪地朝着二妮儿问道:“二妮儿你笑什么?”

大妮儿拍了二妮儿一下朝着范明解释到:“扭秧歌虽然热闹,但参加的一般都是三十岁甚至更往上年纪的女人,到时候还要画上并不美观的装扮,很少有女孩子参加的。”

“啊!”范茗闹了个大红脸“是这样呀,我不知道是中年妇女的活动,还准备着也参见呢。那岂不是没有咱们参加的活动了?”

范茗摇着头说道:“扭不成秧歌还可以参加别的活动呀。”

“哦?”范茗眼睛一亮“还有什么活动,大妮儿你给我讲一讲。”

大妮儿给她细数她们这个年纪的姑娘可以参加的活动:“可以去赶竹马,也可以去摇旱船呀。”

竹马分为两种。一种古老的儿童玩具,即以一根竹竿子“骑”在两胯之间,一手握住竿头,竿尾则曳于地,奔走如骑马之状,谓之骑竹马。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孩子们都喜欢骑竹马。并有歌谣唱道:〃天光光,草青青,秀才郎,骑竹马,过南塘,看娇娘。〃这似乎跟小孩的年纪不太相称。另有童子骑竹马歌曰:〃翩翩小儿郎,骑马上学堂,先生嫌我小,出口有文章。〃这倒是很形象地活画出年少恃才的神气来了。

在我的记忆里,七八岁、十来岁的男孩,比较多玩的是以竹竿为枪,你扮赵子龙,我演张翼德,在空白场上乱打一气。

另外一种竹马就是社火之中的元素了,属一种民间的艺术。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竹马,竹马身体中间是中空的,腰身纤细的女子正好可以套在身上,再用两条带子跨在肩上,手里面装饰着小鞭子,一边踩着特殊的步法前进一边挥舞着手里面的鞭子,也算是一种别致的舞蹈了。所以一般赶竹马的都是身材苗条的年轻女子。

旱船和竹马差不多,是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在山西境内最为流行,但是陕西这边也广为流传,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

“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围缀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裙。在船的上面,装饰以红绸、纸花,有的地方还装有彩灯、明镜和其它装饰物,把这只或者十几只船装饰得艳丽不凡。

旱船自然是陆地上的船,但是和跑竹马不同的是摇旱船最少需要两个人来,乘船者所表现的多是姑娘或者小媳妇,处于旱船的中央。还需要一个小伙子在前面拿着船桨作为划船之人,随着他在前面空中不断划动,船中的姑娘或者小媳妇便摇摆着船身跟在后面。

“那咱们去摇旱船或者跑竹马吧!”范茗说道。

“可以呀。”大妮儿说道“不过若是路程远了的话摇旱船可能有些累,恐怕支撑不下来,咱们还是跑竹马吧。”

“嗯。”范茗点了点头“那咱们就跑竹马吧。”

二妮儿在旁边也拍着手说道:“我也跑竹马,我也跑竹马。”

老村长拿着大喇叭说道:“咱们村子呢有些小了,玩不出多少花样,所以今年只准备几个竹马几条旱船,再个呢就是几台芯子以及两头狮子,别的东西就没有人手准备了。”

有一个妇女问道:“村长,咱们不准备秧歌队呀?”

老村长解释道:“秧歌队需要的人多,咱们村能扭的人太少了,没法子准备一支秧歌队,有谁要是有这个心思的话可以到丰裕口村子里面直接加入他们的秧歌队,反正到时候咱们和他们的社火是一起的。”

将东西从场房里面搬出来之后上面全都沾满了尘土,有的甚至已经被老鼠咬破了。

被老鼠咬破的那些东西自然有人立即拿出绸缎彩纸以及彩纸之类的东西给上面重新装扮和绘画,而这个人就是钱老头,在山村里面钱老头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全才了。

对于那些没有破损只是沾满了灰尘的东西,老村长喊道:“大家有谁愿意参与进来的赶紧过来拿东西,回去好好擦洗一下看有没有什么破损的地方再过来修补。没有破损的话明天早上再过来做个登记。”

范茗三人赶紧过去一人拿了个竹马出来。

范茗朝着大妮儿问道:“你会不会跑竹马呀?”

二妮儿说道:“我姐姐自然会跑了,前年外村耍社火的时候我姐姐就去跑过竹马,大家都说我姐姐跑得是最好的了。”

范明说道:“那就不用担心了,咱们到你家里去吧,先将这些东西上面的尘土清洗了,而后你教我怎么个跑法。”

大妮儿点了点头:“好的。”三个姑娘拿着竹马先走了。

第621章耍狮子

狮子的服饰共有两大两小四套,装在箱子里面倒是保存地完好无缺。

舞狮子是每年社火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分为南狮和北狮。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性。舞狮者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未舞看起来已经是维妙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