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学霸终结者 >

第346章

学霸终结者-第346章

小说: 学霸终结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一个拖字诀。

藤迅开出了“把财付通的电商入口接给淘宝网”这个价码,对方也没核计,似乎是看不上这渺小的条件。

“罢了,既然拉不过来,把咱的财付通、乃至未来微信钱包的电商入口,接给刚刚拿了2亿美元风投的刘强冬吧。但愿这厮给力一点,能够拖着咱的微信钱包一起装逼一起飞。”

尽管最终放弃了,马花藤依然很有没有想通:顾莫杰到底给马风开了多少额外条件,让马风在如此形势下都没有反水。

第一百五十五章我比总统还忙

2009年10月16日,星期五。

国庆长假刚刚过去两个星期。初音钱包的用户,当时正在3500~4000万之间徘徊。

赶在这个周末,初音钱包的手机APP版本,趁机推出了。

这同样属于一个圈子里人人都紧张,但是普通用户不怎么上心的产品。

马风,马花藤,李彦红,都知道这玩意儿将来的威力。

而普通用户眼里,看到的情况则是这样的:

什么鬼?不就是个支付宝么?干嘛要弄到手机上用?多麻烦!验证起来都要烦死人好吧!

除了那些需要从初音平台上赚钱的700万用户,其余人鲜有开通初音钱包APP版的。根据后来的统计,在2009年,PC版初见钱包的用户数,是APP版用户数的八倍之多。

毕竟,二维码虽然已经在智能机APP领域投入使用一年多了,却始终没有APP厂商想到去形成合力、力推二维码的普及。

这个时代的手机硬件和摄像头分辨率、智能抗抖性能,也远远没有达到高效扫码的程度。

在不能扫码验证、手机普遍没有指纹锁的时代,抢先普及手机支付,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新一代带指纹锁和高清、智能防抖的智能手机,还要等小半年。到2010年寒假,由初音智能的“初心2”和苹果公司杀入中国市场的IPHONE4来扛大旗。

二维码的普及,更是需要众多APP厂商的通力合作。或许要到2011年,才能让手机网民形成扫码的意识惯性。

要走的路,还很漫长。顾莫杰也不是神,不可能过分加速这个世界的互联网进程。

尤其是在硬件进程跟不上的时候,软件商真是爱莫能助。

后来,支付宝APP在2009年11月底仓促上线。到当年年底之前,也只有300万用户下载了APP版并绑定验证——据说,其中有200万人都是淘宝店主,只有100万是买家。

微信钱包APP,在12月份上线,赶在了圣诞节之前。而在用户量方面,初期的微信钱包更惨。到春节之前,只拉到了15万用户。

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刘强冬开的东京商城上的店家。

若不是藤迅和东京的抱团取暖,连这15万人都做不到。

后知后觉的百度,或许是这一圈子里跟进最慢的。

百度钱包这个产品的PC版,2008年3月就上线了,当时已经有一年半的历史。

但百度方面或许是因为2009年年底一直缠在另一件事情里不得脱身,所以直到同行们都在钱包APP领域动手了半年多之后,才姗姗来迟地跟进。

最终,百度钱包APP版本2010年下半年才推出。这些都是后话了。

手机支付,如今还只是一个蛰伏期的产物。

各方大佬都只能先做个东西放着,冬眠占住坑,等待春季的那一声惊蛰。

……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各方巨头在钱包产品APP领域展开波状攻势的同时,他们布局的配套电商策略,也开始砸钱圈地。

藤迅方面,马花藤不惜再次以稀释原有股东5%股权的方式,在港股市场上融资弄了20多亿美元;并且拿出了他今年营收结余的大部分资金,两部分钱总计凑够了200亿人民币。

这200亿人民币,拿出大约三分之一,和初音、阿狸等竞争对手拼支付领域的优惠。

另外六分之一,则花在各种新产品开发、APP公司并购,以及对微信社交产品的推广上。包括买下了几家比UC小一点、但在国内也能看一眼的应用软件公司。

最后剩下的一半,100亿,马花藤全部放在了电商领域的防御性投资上,免得对手在这方面形成过于巨大的迂回包抄优势。

历史上,藤迅在07、08两年都是市值翻倍暴涨的快速成长期。而到了09、10年因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PC端向移动端的互联网市场升级转型阵痛,藤迅整整两年没增么膨胀。两年时间,算上增资,也就从530亿美元市值涨到700亿美元而已。

而藤迅的下一波暴涨,本该等到2011年之后。

所以,眼下的藤迅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和顾莫杰硬拼,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并不是所有IT人,都能在09年4月的时候,遇到大小非解禁这种天赐其便的融资渠道的。

整个09年,藤迅拿到的外部融资,只有初音的三分之一。转入防御性投资的态势,也是在所难免。

闲言休絮,马花藤拟定在电商领域花的100亿人民币,其中40亿一次性投给了如今才刚刚开始寻求上亿美元级别融资的东京商城,并且换取了东京商城30%的股权。

其中一半是投票权委托的A类股,以免影响刘强冬对东京商城日常经营的绝对控制。否则,刘强冬这样还算有三分硬骨头的人,也不会愿意接受藤迅的城下之盟。

历史上,藤迅对东京商城的注资相对较晚,一直到2012~13年才实现。那时东京的市值已经挺高了,藤迅花了几亿美元,照样拿到了15%的股权——但是,后世的东京之所以接受这个亏本价注资,主要是因为2013年的微信钱包已经非常强大了,东京急需微信钱包这样的支付入口,引流到东京商城上去。

正如一切IT资本市场所言:有时候,接受投资,看重的不一定是现金,而是场外资源。

而且,若是没有顾莫杰这个蝴蝶效应,在09~10年的东京中期融资中,原本还有一家机构——周红衣的361,也会出资一两亿美元,换取东京商城15%的股权。

如今,周红衣因为顾莫杰的作用,已经作古,彻底淡出了国内IT圈子。东京资金缺口上的这一环,就被藤迅连拉带拽的补上了。

控股了起飞期的东京商城30%股权后,马花藤把剩下的60亿资金,彻底投给了一家韩国B2C服饰电商“千寻网”,用这笔钱将“千寻网”全资买断收购。

或许,是因为顾莫杰独辟蹊径、投资了以“不能够被文字检索的非标准中高端消费品”而著称的初创企业“蘑菇街”、试图绕过已经被淘宝网价格战杀成红海的标准化商品市场。

在资本市场,这种事情都是没有不透风的墙的。

顾莫杰迂回淘宝的尝试,当然会被马花藤看见,发现,评估。

马花藤觉得顾莫杰想得有道理,自然会学习、山寨。

所以,他没空和顾莫杰那样弄家便宜但是初创的“蘑菇街”来试手。

国内没有这样的B2C电商,马花藤就去外国买。

所以,他直接弄了在韩国占据B2C定制服饰市场第一位的“千寻网”。

历史上的千寻网,并没有被藤迅直接控制,而是成为了东京商城旗下的一家子品牌——刘强冬拿了大笔融资之后,收购了千寻网的主要股份,成为千寻第一大股东。

而如今,因为周红衣的消失、刘强冬在09年的中期资金链紧张、不得不接受藤迅巨额注资,自然导致了他无力亲自手下千寻网。

于是乎,千寻网直接被藤迅绕过刘强冬拿下,然后成为了和东京商城并列的品牌。

在马花藤眼里,顾莫杰花小钱慢慢搞的“蘑菇街”,哪怕将来长成完全体,也不过是个小号的千寻网。

何况,千寻网还可以帮助马花藤开启一种特殊的、此前国内电商没有尝试过的商业模式——电商海淘。

韩流服饰,韩流美妆,韩流箱包鞋帽,一切高端流行品,都可以从千寻网为源头,制造出需求和市场,然后海淘回国内。

而且这一切,绝对要只支持微信钱包付款!想用支付宝或者初见钱包?门都没有!

“要海淘,用微信钱包”马花藤连口号都想好了。

平行时空的马花藤没法这么干,因为千寻网是东京的,不是直属于藤迅。只有本时空的马花藤,才拥有这个特权。

……

初见钱包APP版本上线后仅仅三天,周一。

被马花藤斜蔑着审视为“千寻网幼体版本”的“蘑菇街”,在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备、编写、测试之后,终于正式上线开张。

曾经在淘宝网摸爬滚打了六年、给周立新当得力臂助当了六年的陈棋,终于迎来了自己创业的黎明曙光。

网站成功上线当天,陈棋就如期拿到了来自周立新的A轮融资,并且让周立新个人在“蘑菇街”的占股提高到了15%。

他的公司,就天目山路上,距离支付宝大厦不远的地方。

个性化电商的战争,这才刚刚开始。

据说,听说了蘑菇街上线的新闻、并且上蘑菇街逛了几天之后,北方中关村那边也颇有几个创业者深受启发,开始搞跟风的玩意儿。

其中一家叫做“美丽说”的公司,赶在2009年底上线网站,后来还真通过N轮融资活了下来。最终因为烧钱太甚,被电商领域布局姗姗来迟的百度全资收购。

眼下,这一切都还没来得及发生。

甚至顾莫杰的注意力,都没有被吸引到蘑菇街这个他表哥出钱投过股份的初创公司上。

因为,还有很多大事,在这段时间里密集发生了。

比如,谷歌中国的总裁李开复,终于离职了。谷歌中国和国内政府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急剧恶化的通道。

又比如,在国际上,就在“蘑菇街”上线后的第二天,希腊政府宣布其财政赤字其实被常年隐瞒了。

欧盟条约规定,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本国GDP的3%,从07年危机以来,希腊政府一直遮遮掩掩,说自己的赤字只有GDP的3%。10月20号这天,突然宣布原来两年都是说谎的,其实际赤字已经膨胀到了12%。

足足比欧盟规定的上限,超标了4倍。

继去年美国人的危机之后,一场更加持续深重的灾难,开始向欧洲转移。

第一百五十六章来不及收割

因为2008年IPO融到钱之后,赶上了美国那边次贷危机爆发。顾莫杰在部分创意产业资产低估的时候,稍微捞了一笔。

所以,尝到了甜头的顾莫杰,对于如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大动荡,还是比较敏感的。

一听说欧元区出现了希腊政府的预期债务违约,他的神经马上绷了起来。

这几天,本该好好关心一下周立新投的“蘑菇街”开局情况。如今那些小事只能先放一放,他第一时间召集了古勇将和费莉萝,讨论未来面对欧洲市场的战略。

人比较少,就和茶话会差不多。照例是秘书叶敏茹先整理资料,帮大佬们梳理事情的脉络。

“根据目前的调查,希腊政府在5年前,也就是2004年面临欧元区准入资格复查时,就已经开始就财政数据造假了。

希腊是2001年元旦加入欧元区的,当时财务并没有问题。按照欧盟规定,准入后的国家,必须遵守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这一硬性条款。

按照条约,欧元区的全面复审,一般是每隔3年进行一次。所以希腊自从加入之后,面临过04、07年两次复查,以及即将到来的10年年初审查。

当初04年的时候,欧盟初审就认为希腊的赤字达到了GDP的3。7%,计划警告希腊,如果整改不力就责令希腊退出欧元区。后来,希腊人为了防止退出欧元区,就找了美国投行高盛做手脚。高盛通过一场‘货币掉期交易’的戏码,骗过了欧盟审查委员会,硬生生把希腊的政府赤字做假账做到了3%以下。

但是从现在锅盖掀开之后的数据来看,04年的时候,希腊人的赤字就已经相当于GDP的5。2%了,甚至比欧盟当年初审时的数据还要高一半!经过多年糜烂、因为本国经济缺乏竞争力、旅游业增长不如预期,这个赤字累积到了12%GDP的危险高度。

本来希腊还是准备继续瞒下去的。但是因为去年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高盛为代表的美国四大投行本身都受到了重创。小布什下台前救急的那个‘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最终也被认清,是布什赶在自己下台前捂毒疮的一个临时狗皮膏药,根本不可持续。

所以,高盛当年为希腊设计的‘货币掉期交易’骗局,也已经没有流动资金继续维持下去了。在高盛无力帮助希腊维持假账的情况下,与其等着明年1月1号被外人查账穿帮,希腊人觉得还不如年底自己先坦白出来,好让着陆的时候软一点,少疼一点,不要直接硬生生坠毁。”

这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垃圾债卖多了,次级金融衍生产品卖多了,终究是要还的。

货币掉期交易这玩意儿,本来只是给企业和政府规避长期汇率风险用的。

比如那些常年接受外币投资、有大量外币债务的国家。因为从投资到回本可能有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差,为了防止未来二十年里,它需要还的那种外币连续升值、加息,导致将来换不起或者太亏。

这时候,就会借助货币掉期交易这个工具,确保将来还钱的时候按照本币或者另一种相对稳定的中间外币还债。

假设希腊在2000年欠了12亿美元的外债,当时这笔钱相当于10亿欧元,约定2010年还清。但是到2010年,可能美元升值了,12亿美元会变成12亿欧元,如果不借助货币掉期交易,希腊就要多还2亿欧元。

用了货币掉期交易之后,在2000年贷款之后,就能和一家第三方的投行,比如高盛,额外签个合同“我用十年之后的10亿欧元,换你十年之后的12亿美元”。等到十年到期,如果美元跌了,希腊就赔了、高盛就赚了;如果美元涨了,则反之。然后希腊方面肯定要额外给高盛一定的手续费。

(注:80年代的拉美阿根廷等国家金融体系崩溃,就是因为借入大量美元投资之后,美元突然升值、加息,导致阿根廷等国要还的钱暴涨,最后连利息都还不起。30年过去了,阿根廷还没回到80年代初的国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从此之后,各国借外债投资,都会警觉远期汇率和利率风险。)

这么一个期货工具,到了华尔街疯狗手里,却通过关联交易的掩饰,变成了“低估希腊未来要付出的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