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拣宝 >

第218章

拣宝-第218章

小说: 拣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观一眼掠过,没再发现其他让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就笑了笑和俞飞白离开了。

“两位小兄弟等等……”

就在这时,旁边走来一个有几分文人儒雅气质的中年人,笑眯眯的叫住了他们。

“我们吗?”

王观回头看向那人,只见他身穿休闲的衣服,右手戴着一串珠环,右手执了一把合起来的折扇,看起来也是个爱好风雅的人。

这时,中年人微笑点头,彬彬有礼道:“恕我冒昧了,这位小兄弟能不能把手里的物件给我观赏一下?”

“想看兔标?”俞飞白一怔,倒也爽快,直接把东西递了过去。

反正这么多人在旁边,哪个敢起歹心,不说潘家园本身的保卫人员了,就是在场的摊主、鬼客,足够让那人吃不了兜着走。别的地方大家可能不会管,但是在这里偷抢,那是犯众怒的事情,绝对没有好下场。

所以俞飞白非常淡定,另外就是看中年人文质彬彬的模样,似乎也有点身份地位,应该不至于为了区区一枚滑石做成的物件,做出有*份的事情来。

事实也是这样,接过东西之后,中年人仔细打量片刻,就抬头笑道:“小兄弟,这东西十分有趣,我很喜欢,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割爱,把它让给我呀?”

“不能。”俞飞白笑嘻嘻道:“我们也很喜欢,打算留着自己把玩。”

“不知道这东西你们是多少钱买的?”

中年人微微沉吟,就笑着说道:“小兄弟,你们不妨考虑一下。所谓千金难买心头好,难得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也不介意出双倍的价钱,希望你们能够成全我……”

俞飞白继续摇头,反问道:“大叔,你知不知道,自己的举动很让人误会?”

“呵呵,真的很明显吗?”中年人笑了,微叹道:“迟了一步啊。”

“先生,这件东西……”

这个时候,旁边的年轻摊主不淡定了,干脆舍弃了摊位走过来,表情复杂道:“东西只是普通的石雕而已,而且还是最普通的滑石材料,难道说会有什么特殊来历不成?”

“谁告诉你,材料普通就不能是好东西了?”

事到如今,中年人也知道,肯定是搪塞不过去了。毕竟大家都不是笨蛋,如果不是很好的东西,他肯定不会在别人买下东西的情况下,刻意去拦人想把东西买下来。

人就是有这种奇怪的心理,自己觉得不怎么样的东西,别人却争着抢着要,那么自己也会理所当然的觉得东西真的很好,说不定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当然,要说这是稀世的宝贝,也有些言过其实了。”

与此同时,中年人脸上带着温文儒雅的笑容,慢慢评点道:“不过,这东西也不多见,能够传到现在更是十分难得……”

“先生,您就甭卖关子了。”年轻摊主虚心求教道:“请您赐教,实话告诉我,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这是唐代的圆雕作品,是一个席镇。”

说话的却不是中年人,而是王观,只见他轻笑道:“老板,你应该知道什么是席镇吧?”

“席镇?”

年轻摊主愣住了,茫然摇头道:“我就知道过纸镇,不知道什么是席镇。”

“笨,顾名思义啊。纸镇是用来镇纸的,那么席镇就是来用压住席子的。”俞飞白哔叽啪啦的说道:“古人是席地而坐,就算有床,也是十分低矮的床榻,然后在床榻上铺一层席,或者悬挂帷帐。这东西就是用来压住帷帐或席角的,明白了吧。”(未完待续)

第375章潘家园“鬼市”(3)

“啪啪……”

一瞬间,中年人轻轻的鼓掌,轻叹道:“两位小兄弟果然是行家。”

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王观和俞飞白三言两语之间,就把那件东西的来历交待了清楚,也就能知道他们买兔形席镇并不是单纯的喜好而已。

“谈不上是行家,就是偶然看过席镇的介绍罢了。”王观摆手道,一贯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那小兄弟怎么能够确定是唐代作品?”

这个时候,中年人微笑问道:“毕竟,唐代的时候,胡床也开始逐渐的形成气候,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高坐,而不是跪坐了。席镇的数量也越来越少,最终消失在历史潮流之中。”

“有几方面原因,一是雕工……”

王观慢慢解释道:“唐代的圆雕,重立体性,形象鲜明独特,粗犷有气势,雕塑感特强,跟那时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技法喜加阴线表现细部,边缘多饰以较长细密阴刻线,看起来就好像是绘画中的线描手法,却被匠师们运用到了雕件上。”

大家对比了下,发现王观说得没错。那个滑石卧兔席镇,也没有什么深雕细琢。只是十分简单浅浅的几道线刻,就把兔子憨态可掬的神态,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

“另外就是唐代玉石器里兔子造型很多,这是因为兔子寓意很美好。无论红兔、白兔或者黑兔都被视为太平盛世将临的吉兆。大家觉得兔子代表月亮、光明和再生,所以就成为了当时流行的玉器形象。”

王观笑着说道:“第三就是唐代玉石少,所以用滑石来替代玉料。这也是为什么,唐代玉器经常被一些藏家忽视的原因。不仅比不上夏商周春秋战国两汉,有的人宁愿要宋代的白玉件与宋仿高古玉器,也不看重唐代玉器……”

“实际上,这是一种偏差。”王观摇头说道:“我曾经见过一尊极大的唐代白玉持珠佛像,通体是和田白玉雕琢,形制之华美,雕工之精巧。可谓是匠心独运,鬼斧神工……”

俞飞白知道王观说的是方明升的金顶持珠玉佛,想到那个卍印记。顿时颇有同感的点头。

中年人尽管不清楚,但是也忍不住附和起来:“小兄弟说得很对,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色,绝对不能轻视。”

“那……这东西……能值多少钱?”相比之下。年轻摊主更加关心价格的问题。就算是亏了,他也想知道损失了多少。

“毕竟是普通的材料,价格肯定不贵。”

此时,中年人微笑说道:“别人我不知道,但是两位小兄弟愿意将东西转让给我的话。那么我可以出一两万把东西收上来。”

“一两万!”

霎时,年轻摊主情绪低落,喃喃自语道:“走宝了,走宝了,足足一百倍啊。”

当然,他只是摇头叹气而已,也没有别的什么动作。这是古玩行当的规矩,鬼客买到了赝品不会声张。算是吃药交学费了。那么摊主走宝了也只有认栽。绝对不会有反悔的情况。

“两位小兄弟好运气呀,才开始就来了个开门红。”

这个时候,中年人自我介绍道:“鄙人萧山,经常出没潘家园,也算是一位资深老鬼了。以前没见过两位,可见圈子真是藏龙卧虎。水深不见底啊。有空的话,希望能够与两位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说话之间,中年人取出两张素雅的名片递了过去。王观接下了。也回了一张自己的名片。双方就算是认识了,至于以后是不是经常联系,那就要看机缘了。

实际上用圈子来形容藏家之间的联系那是非常恰当的语词,本来是萍水相逢的一些人,由于古玩有了接触,然后各自离开。最后会不会由于古玩再次相遇,大家也说不准。毕竟圈子是圆的,只要你一天不离开这个行当,兜兜转转的总有相逢的时候。

交换名片之后,看见两人没有出手物件的意思,萧山也就悠然走了。

与此同时,旁边的不少人以羡慕的目光注视两人。尽管一两万在许多鬼客的眼中,也不算是什么大钱,但是就像萧山所说,开门红,好兆头啊。相对屡屡打眼的人来说,不指望拣大漏,能够拣一个小漏就是吃仙丹了,让人精神振奋,炫耀好久……

虽然说拣了个小漏,那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过被这么多人围观,王观多少感到有些不自在,连忙招呼俞飞白向人多的地方挤去,瞬间湮没在淘宝大军中。

“对了,清华呢?”

适时,王观笑道:“这么久没有动静,该不会是发现什么好东西了吧。”

“别管他了,有事他会打电话联系我们的。”俞飞白兴致勃勃道:“趁着我们的运气还在,赶紧再拣几个漏才是真的。”

“我倒也想。”王观叹气道:“问题是一排走过来,一堆堆东西简直就是不堪入目。唯一好点的就是刚才的青花壁砖和这个滑石圆雕了。”

“也对……”

又走了一会,俞飞白轻轻点头,摸着下巴踌躇了,忽然指着右边道:“刚才我看见那边的店铺好像也亮灯了,要不我们过去看看?”

潘家园是个大市场,里面不仅有摊位而已,自然也有店铺的存在。一般来说,开店铺的实力肯定比摆摊位的高一点。当然也不是说店铺里的东西一定比地摊上的好,只不过店铺能摆的东西更多,出现好东西的几率更大一点而已。

所以,对于俞飞白的建议,王观也没有反对,直接向店铺方向走去。走近地方之后,王观发现那几间店铺是经营古书字画为主,也难怪生意相对地摊来说比较冷清了。

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要知道判断古书和字画的真伪,需要极高的鉴赏能力,一般人没有这个本事,当然不敢来轻易上门。

然而,接近第一间店铺的时候,王观却看到了萧山就在里面。

“两位小兄弟。还真是巧啊。”

与此同时,听到外头的脚步声,萧山回头一看。立即笑着招呼道:“进来坐一坐,随便看一看。我和这里的店主很熟,你们看中什么东西,直接打个对折!”

“哎呀。萧老师,你不能这样慷别人之慨啊。”

这个时候,店主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根卷轴,一脸和气生财的笑容道:“我这是小本经营。八九折还成,对折的话就是亏本买卖了。”

“你亏本的话,那潘家园就没有赚钱的老板了。”萧山笑了笑,指着店主手里的东西道:“这就是你新收上来的宝贝?”

“没错,昨儿才进货的。”店主笑眯眯道:“您今儿来,算是赶上时候了。不然再过几个小时,这东西兴许就不在我这里了。”

“合着你就没打算留给我呀,亏我平时这么照顾你的生意。”萧山口中埋怨。速度却也不慢。直接把卷轴拿了过来,搁到旁边的桌子上慢慢铺开。

“萧老师,您冤枉我了。”

此时,店主笑着说道:“这不,您一来,我就把东西拿出来了……”

“嗯!”

萧山微微点头。在铺开卷轴之后,就没再理会店主了。而是专注的观察起来,似乎还有几分沉醉之色。

“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王观和俞飞白也有几分好奇。轻轻的走了过去,低头打量起来。只见那是一幅碑帖墨拓,上面的文字错落有致,充满了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韵味。

“永和九年……”

看开头的文字,王观就知道这幅碑帖墨拓的是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神龙本兰亭集序墨拓。”与此同时,店主略有几分得意道:“这是清内府墨拓,出自宫廷大匠的手笔,绝对是和真迹一模一样。”

“神龙本兰亭集序!”旁边的王观也有几分意外,连忙注意观看卷首,果然发现了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的小印。

这一瞬间,王观也有几分惊喜交集的。要知道兰亭序的真迹传说是随唐太宗李世民埋葬在帝陵里面,从此不再现世。现在流传下来的唐摹本之中,有三个版本是最受世人看重。

一是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因为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所以称为天历本。虞世南得二王真传,直接魏晋风韵,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用笔浑厚,点画沉遂。所以这个版本是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

二是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临,因为卷后有米芾题诗,所以又称米芾诗题本。这个临本笔力轻健,点画温润,血脉流畅,风身洒落,深得兰亭神韵。所以大家觉得,这是最能体现兰亭魂魄的摹本。

第三,就是神龙本了。这个版本是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因为使用在当时来说比较先进的双钩摹法。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

因此大家觉得,这个版本的兰亭序摹临结合,笔法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所以觉得这是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也是最接近兰亭真迹的摹本。

现在这个神龙本兰亭序,已经收藏在故宫博物院里了,一般人不太容易见到,更加不用说买回家自己收藏了。在没有真本的情况下,那么拓本,尤其是制作精良的拓本,或者名家临写的摹本,就成为世人争相收藏的目标。

显然,店主拿出来的神龙本兰亭序碑帖墨拓,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东西。当然,这东西到底是真是假,就需要仔细斟酌衡量了。

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被“黑老虎”咬到……。。)

第376章潘家园“鬼市”(4)

所谓的碑帖,俗称黑老虎。实际上,碑是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是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可石上汇集而成。

说白了,就是在古代没有复印机的情况下,古人只能通过非常原始的手法,精心仔细的把珍贵的碑帖拓印下来,或是作为收藏,或是供后人学习之用。不管怎么说,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

另外,碑帖之所以有黑老虎的俗称,那是由于碑刻墨拓的颜色为黑色,而且价值很高,金贵如老虎。但更多是指碑刻拓本制假手法多,辨别真伪难,防不胜防,稍有疏忽便会上当,好像是被老虎咬了一样。

这也是市场规律了,但凡贵重的物品,总是鱼龙混杂,假多真少。比如说眼前这个神龙本兰亭序墨拓,看起来纸色已经泛黄,装裱又十分精美,甚至还有清宫廷内府的鉴印。

然而,不论是王观、俞飞白,或者是萧山,也不敢轻易判断这就是真品。

“萧老师,您慢慢研究。”

适时,店主也不急,一脸轻松笑容道:“老规矩了,您看好了我们再谈价。”

“行,你去忙,我确实需要研究一会。”萧山点头道,一边观察拓本,一边陷入沉思。

旁边,俞飞白看了片刻,碰了碰王观,低声道:“你怎么看?”

“我对碑帖又不了解,能怎么看。”王观摇头道:“不过。感觉这东西也和字画差不多,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