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拣宝 >

第231章

拣宝-第231章

小说: 拣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乍看之下,只见留白的地方已经写满了文字。当然,文字满了,却不是显得拥挤不堪,反而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的感觉。

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笔洗线条偏细长,有点儿宋徽宗瘦金体的风韵,但是书风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又有些赵孟翔的意味。不管怎么说,周老的书法尽管称不上名家大师,但是也属于上乘的水平了。

欣赏了书法之后,再观看其中的内容,无非是阐述了王观拣漏的事情,再叙述自己是怎么分析研究,再评点几篇字帖的风格特点,得出这是蔡京手稿的结论。

另外,再感叹两句,手稿多么弥足珍贵,最后附上周老本名。一篇题跋新鲜出炉,只要铃盖上周老本人的印章,就算是大功告成。

在众人观看题跋的时候,周老也回返书房,把自己的私人印章拿了出来。在他打开印章盒子的时候,王观看了一眼,发现盒中存放了四五枚大小规格不一的印章。

印章,印章,在古代的话,印和章是区分的。印是权力的象征,代表了官职,但是章是指私人身份,就是所谓的闲章。也就是说,章是文人风雅的产物。铭刻文人的字号,堂号,或者是比较喜欢,或者是意味深长的一些文字。

不管怎么说,印章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严格的铃盖制度。比如说盖在什么地方,盖多少个印文,都是有讲究的。

这个时候,周老把自己的印章拿来,先挑了一块略大的在鲜红的印泥料上蹭了蹭,然后手腕一压,印面稳稳的按在题跋的落款下文。

用力按压几秒钟之后,周老这才轻轻的把印章提了上来,只见题跋的下方多了一枚铃印,古拙意趣的易之两字,十分的清晰明显。不言自喻,这是周老的本名印章。

随后,周老又取了另外一枚更大的印章。这个时候,不是盖在题跋的下文了,而是在字帖的衔接位置,反正就是有留空的地方,轻轻一压按,又留下了一个铃文。

“把卷即看山!”

这是鉴赏的铭刻,说明周老看了这些字帖才动的笔,不是随便题跋的。

然而,这时周老又换了一枚略小的印章,不是他非要把印章全部盖一遍,主要是在明清时期,用印讲究奇数。一三五这样,已经形成了套路。

偶数也不是没有,但是情况极少。

至于为什么要偏奇弃偶,大概是包含扶阳抑阴的意思。又或者是文人觉得,奇数肯定会余一,符合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缺其一的天道。反正,规矩就是这个规矩,属于传统文化的一个传承,没有必要破坏。

一会儿,周老又盖了一个清神益志的印文之后,就满意收手,退开两步欣费起来。

不过,此时此刻,王观的注意力却不在书法长卷上,而是好奇的打量周老的几枚印章,只见这些印章的材质微白,好像是温润白玉。

过了片刻,注意到王观的眼神,周老呵呵笑道:“王观,我这些印章不错吧?知道是什么材料雕琢的吗?”

“周老,您考我?”王观笑了笑,也轻轻伸手把一枚印章拿起来仔细观察。

乍看之下,王观有些意外。毕竟,他以为材料是玉,或者芙蓉石。但是上手之后,才发现感觉到不对。因为印章看起来很白,然而并不是纯白的颜色,反而略有点儿淡黄。另外,印章材料的纹理,与和玉的肌理截然不同。

从各方面判断,都可以知道,这不是玉,而是……

“寿山白田?”此时,俞飞白在旁边猜测道:“周老,这应该是与寿山田黄同坑同源的姐妹品种,寿山田白石吧?”

白田,或者田白,反正就是一个意思,怎么称呼都可以。

“飞白,你说对了。”周老轻微笑道:“就是寿山白田。”

“这就是白田呀。”王观有些欣喜道:“以前就是听说过而已,现在总算是见着了。”

在这里,王观暴露了他的一个弱点。那就是理论丰富了,却没能很好的联系实际,说白了就是看的东西还不够多,没达到见多识广的标准。

对此,没人笑话王观,因为他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这个积累。

还有就是,寿山白田石确实也不多见,产量极少,据说仅占田黄的百分之一而已,一般人很少能一睹其尊容。就是由于稀少,所以一般人提到寿山石,第一印象就是田黄,却是忽略了还在白田这个名贵品种。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寿山白田石与同样是寿山石系的上品的白芙蓉和质优的水坑白冻十分相似,千万不要被混淆了。其中的价格,可不是相差一点而已。

“怎么样,喜欢吗?”就在这时,周老笑道:“喜欢的话,就送给你了。”

“周老,这是您的印章,我要来也没用。”王观笑道,委婉推托起来。

“没事,把印面磨了,再重新铭刻就行了。”周老笑着说道:“况且,你迟早也应该要有自己的印章了。这个时代,刻印的大师尽管不多,却也不少,但是好料难求啊。”

最后一句,周老颇有感慨。

“确实是这样。”常老非常赞同道:“以前吧,材料尽管稀少,但是用心去找,总是能够发现的。但是现在,机械化大生产,几十年的工夫就把老祖宗几千年没挖完的东西,一下子就全部掘光了……”

众人深以为然,连连的点头。

当然,这种大命题的话题,注定是谈不出什么结果的。毕竟是有需求了,才会有市场,属于没解的死循环。所以聊了片刻之后,大家又继续聊起了这幅书法。

“小伙争……”

忽然,常老转头问道:“你这件东西,有出手的意思吗?”

“什么?”

王观愣住了,惊讶道:“常老,您想……”

“不是我想要。”

常老摇头道:“快春拍了,荣宝斋在收集拍品,如果你有意愿的话,我倒是可以帮你打个招呼。我这张老脸还是有几分面子的,尽管不能把东西安排在书画专题的压轴大轴出场,但是列次靠后一些总是没有问题。”

拍卖会就是这样,越到了后面,气氛越是火热,拍品成交的价格往往比较高。

“说实在话,这件书帖如果没有周兄的题跋,争议肯定比较大,成交价格可能不理想,但是多了周兄的题跋就不同了。”常老沉吟道:“可以标价一两百万,估计最终能够拍出三五百万的高价来。毕竟,蔡京的东西也比较少见,想要收藏的人应该不少。”

“常兄,你这是在捧我。”

——”周老摆手笑道:“我的作用没那么大,主要是作品本身就好,自然吸引懂的人竞争。”

“问题是参加拍卖的人,没有几个是真懂的。”常老哼哧道:“就知道胡乱瞎起哄,看见别人举牌也跟着举牌,不是真心喜欢,而是为了投资。”

周老点头表示赞同,但是两人无力改变这个现状,或者更是无心改变什么。毕竟,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古玩收藏才显得繁荣昌盛,散发出无比的生机活力。

市场规律早就证明了单靠一帮艺术家的满腔热忱,肯定维持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只有更多的资本参与进来,才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叹了一会之后,常老正经问道:“年轻人,考虑好了没有?”

“这个……”

王观正想说话,忽然感觉身后有人碰了碰自己,回头一看,发现正是唐清华,只见他不断的眨眼,似乎是在暗示什么。

一瞬间,王观明白其意,顿时一笑,摇头拒绝道:“常老,不好意思,这件东西才请周老题跋,我还没有欣赏够呢,暂时没有出手的打算。”

“也是,当着周兄的面,谈这件事情确实不合适。”

常老理解点头,又笑着说道:“说起来,年轻人你已经拒绝我三次了。俗话说事不过三,所以下次我看中了什么东西,你不能再拒绝了,要尊敬老人知道吗。”

“常老,您这是在套我……”王观苦笑起来,寻思着以后见到这位老人家干脆绕着走。不然的话,只能坑他一把,让他知难而退。

第396章黎明之前,兑现承诺

“套你;那是对你的重视;别人我才懒得理会呢。”常老理所当然道;在他的身上隐隐约约有一股不容反驳的傲气。

当然;这种傲气;不是傲慢或者狂傲;更加不是特意针对谁。应该是他经常受人尊重;事事顺着他的脾性来;这才养成的习惯。所谓移气养体;就是这个道理了。毕竟人的性格总是各有不同;总不能奢求每个人都像是钱老、周老这样脾气谦和吧。

对此;王观哂然一笑;自然不会介意。同时看见王观不接话茬;常老也觉得无趣;转头又对周老说道:“周兄;你呢;该不会也拒绝我吧。”

“这个……”周老迟疑道:“让我考虑几天再说;反正也不急。”

“这事有什么好考虑的。”常老摇头道:“又不是让你去做什么坏事;无非是在拍卖会上亮个相;镇一镇场子而已。”

“别人又不认识我;我又不认识多少人;哪里能镇得住场子。”周老摇头道。

“怎么镇不住;就算没见过你本人;也应该听说过你的名声。再不济;你把头衔一亮;看谁还敢吱声。”常老皱眉道:“周兄;我可是打保票你肯定答应的;不要让我下不了台啊。”

“不是不能答应;不过;我也有一个条件。”周老迟疑道。

“什么条件?”常老急忙说道:“只要你点头;其他好商量。”

“其他我可以不管;但是书画类别的东西;没有通过我的认可;不能上拍。”周老轻微笑道:“常兄;我的条件不算苛刻吧。”

“不苛刻……”常老摇了摇头;苦笑道:“你直接拒绝得了;还提什么条件。”

“不是要照顾你的面子吗。”周老爽朗一笑;拉着常老道:“走;喝茶。”

大家也看得出来;常老的表情有些怏怏不乐;只是识趣的没有点破而已。

随即;在周老的招呼下;大家重新坐了下来;继续喝茶闲聊。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之后;常老起身告辞;然后在周老的礼送下离开。

一会儿;周老返回厅中。

这个时候;俞飞白忍不住问道:“周老;我们自然知道一些拍卖会上的猫腻很多;但是荣宝怎么说也是大拍;信誉应该有保证吧。”

“我没说有问题呀。”周老笑道:“只是书画的鉴定非常的复杂;而且很容易出现争议。如果说荣宝的鉴赏专家认为是真的东西;而我却觉得有问题;需要研究清楚之后才能上拍。那么你们觉得荣宝方面;会选择相信谁?”

“我们肯定是相信周老。”俞飞白笑眯眯道。

“你呀;滑头。”周老一笑;继续说道:“荣宝方面;既然是做生意的;肯定是利益为先。只要不能证明书画是赝品;那么有争议的地方;他们肯定会选择性无视。这也是行业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不可能因为我而更改。”

“这也就是拍卖行不保真的原因。”说到这时;周老微叹道:“所以说;书画的整体成交额比不上玉石、瓷器、佛像这些比较容易鉴赏的东西。当然;如果能够证实这是真迹;那么大家必然纷纷哄抢;把价格抬得很高。”

王观等人深以为然;这也是为什么传承有序的名家字画经常拍出天价的原因;不单纯是由于炒作;更主要是保真啊。

接下来;在周老的述说下;大家也了解不少圈中秘闻。有些是他们听说过后;更多是他们前所未闻的情况;可谓是收获良多。之后;到了中午;几个人在周老家里吃了午饭;知道他有午休的习惯;也不再多打扰;这才辞别而去。

不过;在临走之时;周老拿了一枚寿山田白石印章硬塞到王观口袋中;并且扬言他敢推托的话;以后不准再上门拜访。话到这份上;王观也认了;收下了印章;一番感谢之后;才坐上唐清华的车子;与周老挥别;慢慢的离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车上;王观打量印章;白透的颜色之中略微泛着蛋青;大概有一寸余长;印面刻着生趣苍拙的八个篆字;十分自然生动。另外;在印章的边款上;还刻有制印的日期和名字。

制印人的名字;王观有些陌生;但是萧山却清楚;那是厩颇具盛名的冶印大家。

不管怎么说;温润如玉的材质;加上古拙苍劲的印文章法;可谓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不仅充满了无穷的意味;更让人觉得赏心悦目之极。

“一个破罐子换一枚上好田白石;你赚了。”俞飞白打趣道。

王观收好了印章;不理俞飞白;而是拍了拍唐清华的肩膀;好奇问道:“清华;刚才你想和我说什么?”

“我想说;如果你要出手蔡京的书法字卷;也不必托付给荣宝斋;我们正雅轩也有举行春拍的计划。”唐清华笑着说道:“在蜀都的时候;你也应该知道正雅轩的实力也不差;不妨考虑一下再次合作。”

“呵呵;字帖没打算卖。”王观笑道:“什么时候改变主意;再联系你吧。”

“好;就这么说定了。”唐清华点了点头;专心开车;先把萧山送回家;再回到了潘家园附近的住处。

回到住所之后;三人展开字卷;又继续欣赏起来;就这样渡过了一天。

一夜无话;在第二天早上;作为地头蛇的唐清华;立即开车兜着王观和俞飞白两人;在厩各个景点游玩起来。故宫肯定要逛一圈的;还有什么燕京八景……

反正一天时间肯定不够;第二天又继续。

就是这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不经意的就过了三天。

“嘭嘭……起床了”

这天;由于昨天玩得累了;王观正在房间呼呼大睡。忽然之间;听到门外传来阵阵急促的敲门声;让他迷迷糊糊的醒了。

王观揉了揉眼睛;习惯的看了眼窗外;发现外面一片昏暗;天还没有亮呢。然后他再摸出手机察看时间;发现才是凌晨五点多;属于黎明之前。

“这么早;瞎叫什么?”

王观眉头一皱;半眯着眼睛起床;走去把门打开;没好气道:“飞白;你又在发什么疯;难道不知道扰人清梦;那是罪大恶极的事情吗。”

“我没发疯;还记得我说过三天之后;就见分晓的话吗。”俞飞白笑眯眯道:“我现在来兑现承诺了;你快去洗脸刷牙;换好衣服;我们马上出发;不然时间就来不及了。”

“什么事情啊?”王观迷糊问道;感觉很疲乏;忍不住捂嘴打了个阿欠。

“上车再说;现在要快快快;速度啊……”

说话之间;俞飞白把王观推进了卫生间;又跑去旁边敲唐清华的房门。

十几分钟之后;等王观洗漱完毕;再换了衣服出来;就看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