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拣宝 >

第435章

拣宝-第435章

小说: 拣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钟可没有现成制品,一般是有需求才会现铸,不然的话铸好了不知道卖给谁。另外对于皮求是的自告奋勇,半山和尚自然是表示感谢。

不过,皮求是反过来要谢谢半山和尚给他这个机会,他直言不讳的表示,在铸钟的时候他肯定要夹带私货的,落一个敬献款。这样一来,古钟悬挂在寺院钟楼悬挂多久,他的名字就能够流传多久,说起来还是他占便宜了。

“皮大哥真是好算计啊。”王观笑呵呵道:“早知道我应该和你抢这个差事。”

“你已经注定要载入史册了,和我争这个有什么意思。”皮求是摆手叫嚷道:“我已经定下来了,谁跟我抢,我就和谁急。”

皮求是有心为寺院添砖加瓦,大家笑了笑之后,就由得他了。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等到返回大宅门,听说佛钟的事情之后,钱老却沉吟道:“铸造佛钟也需要慎重,不仅是造型、质量,还要考虑它的音质。说起来我也认识一位铸钟大师,他潜心研究古钟三十余年,曾经用古法还原永乐大钟的铸造过程,最终仿制出一个与永乐大钟极为相似的古钟来……”

听到这话,皮求是喜出望外,连忙请教道:“钱老,那位大师在哪里?”

既然要铸钟,那么肯定要找最好的师傅帮忙铸造。铸成的古钟不敢说要千年不朽,但是保存五百年不坏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说实在话,尽管是皮求是自动请缨,但是他的心里也有些怀疑现代工厂的铸钟技术到底行不行。就怕古钟铸好了,撞击几年就开裂了,那他就没脸见人了。

本来皮求是还在考虑着回头找人打听哪家工厂的铸钟技术比较厉害,现在却听到钱老这么一说,就好像是瞌睡的时候有人送来了枕头,正中下怀啊。

然而,钱老给出的答案,却是让大家颇为意外。

“这人住得比较远。”

此时,钱老微笑道:“不过住的地方,王观应该知道。”

“我知道?”王观错愕道:“可是我不认识什么铸钟大师啊。”

“你不认识他,那么应该知道石钟山在哪里吧?”钱老提示道:“他现在就在石钟山附近隐居,当年我在瓷都的时候,还时不时过去他那里小住几天。”

“啊!”

王观反应过来了:“江州湖口石钟山?”

“除了这个石钟山,还有别的石钟山吗?”钱老笑道:“当年苏东坡的一篇石钟山记,使得石钟山声名大振,而你又是江州人,难道就没听说过?”

“听说肯定听说。”这个时候,王观颇有几分不好意思:“不过我家所在的县城与湖口隔了好远,没有合适的时机,所以我从来没有去过那边。”

这事也算是正常,别说是同市不同县了,就是同县不同镇,不管那镇上有什么名胜古迹,有些人也懒得过去看一看。

究其原因,一是身在其中,感受不到那种氛围;二是惰性作祟,不想跑这一趟。至于王观则是两个因素综合起来,就算在江州住了二十多年,却从来没有去看过石钟山。

对此,钱老直接摇头,无话可说了。

王观尴尬一笑,随即亡羊补牢道:“既然是在江州,那就让我去吧,正好我也想回家看看情况,顺便整理一些东西。”

主要是最近得到的一些珍宝,总不好随身携带,自然要安置在宝库之中。

见此情形,皮求是无奈一叹,觉得这是天意,只好把差事交给王观处理了。

事不宜迟,两天之后,把京城的事情安排妥当了,王观立即动身返回瓷都,打算先见过父母之后,这才抽空去石钟山。

经过了两三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就在瓷都降落了。也不需要什么人来迎接,王观自己就拦车返回别墅。一段时间没有回来,别墅的情况又有了几分变化。在父母的打理下,庭前院后的花草树林愈加的茂盛,显得更加清幽雅致。

看见王观回来,父母自然十分高兴,同时也在奇怪怎么没见贝叶。不过听说她现在在京城工作,父母倒是释然了,连连点头表示应该的。或许在长辈的心目中,不管孩子多么富有,但是都不能丢了工作,因为工作才是安家立业之本啊。

在家里待了半天,王观也有些坐不住了,和父母打了声招呼,又跑去拜访高德全。少不了又是一阵叙旧,聊起了各自的事情。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高德全谈到了毛瓷的事情,笑容满面道:“再过两个月,一入秋就能开窑了。忙活了一年,终于可以解脱了。”

“再忙也是值得的,倒时候肯定能够轰动全国。”王观高兴之余,也有些遗憾:“不过由于原料的限制,只能烧造一窑而已,太可惜了。”

“你这是贪心不足。”高德全笑道:“一窑至少有几千件瓷器,还不满足啊。”

“欲壑难填,哪有这么容易满足。”

王观一叹,又随即笑道:“不过也差不多了,收集一整套毛瓷,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嗯,就算是仿品,过个三五十年,价值也能与真品相当了。”

“做好之后,直接当成真品卖也行。”高德全笑道,神态充满了自信。

创新肯定不容易,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仿造,对于一个仿古瓷大师来说,以假乱直是基本要求。不能把仿品制作得与真品一模一样,那就算是极大的失败。

王观肯定相信高德全的能力,就算自己不拿仿品当成真品去卖,但是也希望仿品能够像真品一样完美无缺。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你呢,最近又有什么收获?”

与此同时,高德全笑道:“听飞白说了,当初我才离开沪城,你就发现海盗宝藏了,早知道我干脆多待几天……”

闲聊之中,天色渐晚,在王观的邀请下,高德全自然欣然来到别墅,十分热闹的吃了一顿晚餐,又观赏了王观带回来的珍宝,这才意犹未尽离去。

在家的情况也不必赘述,反正王观难得回来一趟,所以也在家里多待了几天,这才动身前往江州湖口。

湖口地处三省交界,由长江与鄱阳湖唯一交汇口而得名,素有江湖锁钥,三省通衢之称。县城的著名景点也不少,毕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吸引了历代文人骚客的吟诗作赋,记胜抒怀,留下许多赞美诗文。

然而诸多景点之中,石钟山却犹如一枝独秀,把其它景点的风光全部压盖住了,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影响力有多么惊人。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就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不管这句话的本意是指什么,反正也足够说明一篇好文章的重要性。

不仅是石钟山而已,另外在中国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或许就是由于古人的一篇文章、一首诗词、一个典故,然后流传千古,让后人铭记。

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底蕴,也是让大家骄傲自豪的根源。

此时,王观就来到石钟山上,只见山处于江和湖的分界处,它的一边是鄱阳湖,另外一边则是长江。鄱阳湖水较深,泛出碧波绿色,而长江水较浅,有些微黄。然而山体本身却呈苍翠之色,夹在这一绿黄的中间,形成诸色并陈,各领风流的气势。

风光景致别具特色,也难怪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世人的传诵。

在欣赏美景的时候,王观也没有忘记正事,根据钱老的指点,再向人打听之后,慢慢的来到了一栋十分普通寻常的宅院之前。

王观立即上去敲门,过了片刻就有一个青年走了出来,看了眼王观,发现不认识,顿时微微皱眉道:“你找谁?”

“请问柳大师在家吗?”王观询问道,有求于人,肯定十分客气。

“找我爷爷?”

青年眉头舒展,然后随口道:“他不在,有事出门去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本站阅读。)

第714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这个时候,听说柳大师不在,王观也有几分措手不及的感觉。不过他也很快反应过来,尽管钱老打过招呼了,但是柳大师不知道自己今天过来,所以出门了也很正常。

事实也是这样,只听青年说道:“到湖边钓鱼去了,你找他有什么事?”

“果然不出所料……”王观心中一定,然后笑道:“我是请柳大师帮忙铸钟的。”

“铸钟?”青年眉头一皱,再次打量王观,随即笑道:“你是钱老说的王观吧。”

“对,就是我。”王观连忙点头,好奇问道:“大哥怎么称呼?”

青年大概三十岁左右,身材有几分粗壮,浓眉大眼的有些质朴。从有些发黑的皮肤,以及双手粗厚的茧皮看来,王观怀疑他应该是继承祖业,说不定也是个铸钟师。

“柳志成。”与此同时,青年自我介绍起来,然后招呼道:“进来喝杯茶吧,我爷爷估计要到中午才能回来。”

王观从善如流,跟着柳志成走了进去,来到客厅坐了下来。

斟茶倒水之后,柳志成随口问道:“你要铸造的佛钟,大概需要什么规格?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古钟的规格,自然是有大有小,外形也很有讲究。

以最著名的永乐大钟为例,这口钟高6。75米,直径3。7米,重46。5吨。钟唇厚18。5匣米,钟体光洁,无一处裂缝,内外铸有经文230184字。无一字遗漏。铸造工艺十分精美,是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品。

当然,钟的质量和音色也是关键。不然就算铸造一口十米高的大钟,就算拿到了吉尼斯世界记录,但是撞击的时候声音沉闷沙哑难听,而且撞着撞着钟体就扁了,这样的钟再大又有什么用处?

所以在过来之前,大家也商量好了关于佛钟的具体要求,并且已经写在纸上。现在王观直接把这一页纸转呈给柳志成就行。

“钟高三到四米,外形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要显得比较古朴就好。”王观娓娓而谈道:“唯一的要求就是快,又好又快。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越快完工越好……”

“明白了。”柳志成轻轻点头。已经开始琢磨起来。

“对了。”

适时,王观又问道:“应该是用传统的工艺铸钟的吧。”

“那当然,纯手工制作。”柳志成点头道:“不过你也知道,手工铸造的东西,讲究慢工出细活。铸造这口大钟,三五天肯定做不好的,至少要一个月才能完工。”

“行。一个月就一个月。”王观点头,也可以理解。

“有客人来了?”

就在两人商讨之中,一个衣着朴素,有点儿干瘦的老爷子慢慢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鱼篓和鱼竿,显然是出去钓鱼的柳大师。

“爷爷你回来了。”柳志成抬头一看,立即笑道:“不是说去钓鱼吗?这快就有收获了?对了,这位兄弟就是钱老介绍过来铸佛钟的……”

“柳大师好。”王观连忙起身问候。

“你也好。”柳老爷子和气一笑。随手搁下空荡荡的鱼篓及鱼竿,然后朝柳志成说道:“一会儿阿亮要过来。你去接一下他。”

“什么?”柳志成顿时沉下了脸:“他又来做什么?”

“什么话。”

柳老爷子瞪眼道:“他好歹也是你二大爷的孙子,现在过来看看他大爷我不行啊。”

“当然不行。”

或许是对那个阿亮十分不满,柳志成根本没有避讳王观的意思,直言不讳道:“那小子肯定又是闯了什么祸事,所以过来避难的。爷爷,这事你最好少管,连叔婶都懒得理会那个浑小子了,扬言要断绝关系,你又何必操这份心。”

“你就是太好心了,才使得那个小子三天两头往这边跑,混吃混喝也就算了,手脚也不干净,看到什么就拿什么。”

说话之间,柳志成怒气冲冲道:“别的也就不说了,居然连太爷爷的骨灰盒他都敢拿去卖了,简直就是数典忘祖,丧心病狂。如果不是你拦着,我非要把他打残不可。”

“好了好了,不要那么生气。”柳老爷子劝说道:“你太爷爷的骨灰早就移葬到坟里了,只是留下一个空盒子而已,搁在屋角几十年了,根本没人理会。要不是他翻出来,我也忘了旮旯里还有这个盒子。一个晦气的盒子,留在家里没用,他能卖得出去也是他的本事……”

“有客人在,你少说两句。”

拍了拍柳志成的肩膀,柳老爷子顿时笑呵呵转头道:“小伙子,关于佛钟,你有什么具体的要求没有?”

“结实耐用,声音洪亮……”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王观自然不会多问,提了几点基本要求之后,又笑道:“反正都写在纸上了,想必对于柳大师来说,肯定没有任何难度。”

“确实不难。”

柳老爷子拿纸打量片刻,立即笑道:“你太急了,如果有足够的耐心等上三五个月,我倒是可以铸一口和永乐大钟一个级别的佛钟给你。”

“这样呀。”王观一听,倒是有几分意动,但是又有些迟疑。

“真的很急吗?”柳老爷子笑道:“可以先拿别的钟应对一下,等到大钟铸成了,再替换也行啊。”

说起来,柳老爷子也是几分私心,毕竟铸钟不是热门行业,两三年能够开工一次就算不错了。平常时候十分冷清,门可罗雀,柳老爷子也憋坏了。

要知道铸钟可没有练手之说,从熔炼再到完工,讲究一气呵成,途中停顿一下,估计钟就废了。所以没有接到订单。柳老爷子总不能自己铸来玩吧,那该多么耗钱。

听钱老说王观是不差钱的主,柳老爷子也想摩拳擦掌玩一把大的,免得再过两年,就是有心估计也无力了。

自己身体是什么情况,柳老爷子心里也有数,年迈体衰是自然规律,他也避免不了。趁着现在还有点力气,能够亲手铸钟。那就该珍惜机会。不然的话,以后也只能在旁边指手画脚,动动嘴皮子,充当军师的份了。

对于柳老爷子的心情,王观却是没有这方面的感触。只是他的提议确实让王观比较心动。不过想到半山和尚急切的心理,王观只得无奈道:“柳大师你不知道,这是开山立寺的佛钟,悬挂之后怕是不能改弦易辙了。”

“这样啊。”柳老爷子一听,尽管有几分失望,不过却也可以理解。毕竟一个寺院,最讲究的就是稳定。佛钟应该可以与佛寺同存。如果中途更换了,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那就这样吧。”

失望归失望,但是聊胜于无,柳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