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拣宝 >

第440章

拣宝-第440章

小说: 拣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幅画面意境深远,无论是文人的静,还是惊涛骇浪的动,都相辅相成,显得十分协调,可见作者的笔力非同一般。另外在扇面上方,则是十几行酣畅淋漓的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正是苏东坡名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第721章花钱、宫钱

PS:二更了,大家有月票就支持一下吧。

苏东坡的一首大江东去,确实是创作的好题材。那么不言而喻,扇面上画的文人,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坡居士苏轼了。

不过王观也注意到,扇画墨色较新,另外落款的钤印颜色鲜亮,似乎是才印盖上去不久,也充分说明这是新画。再看落款的年月日,果然是两天之前的日期。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落款人的名字,姓刑……

刹时,王观忍不住揣测,这幅扇画该不会是出自刑秋爷爷之手吧?

事实证明他的猜测很靠谱,就在这时田老开始引见起来,刑秋的爷爷果然是鄂州著名的书画家,另外几人则是鄂州书画协会的成员,也算是当地的文化名人。

王观自然连忙问候起来,这些人自然也给田老面子,纷纷含笑点头。

与此同时,刑老也招手示意孙子过来,然后笑道:“田兄,这是我家长孙,以后请多多关照了。”

田老自然客套的夸赞了两句,随后也注意到地上散落的一堆铜钱,顿时好奇道:“王观,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上来的shíhou,你好像是在看东西,就是这些铜钱吗?”

“没错。”王观点头笑道:“偶然看见摇钱树上居然有几枚古钱币,就顺便看一看。”

“年轻人的眼睛就是好使。”田老赞许起来,又问道:“有什么发现?该不会是又发现五十名珍了吧。”

显然,田老也知道王观手头上有西王赏功钱币的事情,所以才拿这个来打趣。

“哪有这么rongyì。”王观摇头笑道:“太平天国大钱的仿制品倒是有一些,其他的要么是现代机械批量生产的纪念钱,要么是古币商故意伪造出来的赝品……”

“这个倒也是。”

田老笑了笑,忽然伸手道:“那么你应该把真品挑出来了,拿来给我看看。让你费这个心思筛选的东西,应该不是普通钱币。”

“四哥!”王观顿时看向了中年人。

中年人的反应也不慢。连忙把手中的钱币搁在桌面上,再恭敬的礼请田老鉴赏。而且也不仅是田老,刑老等人也颇有兴趣,一同围了过来打量。

“元符通宝?”

适时,田老一眼掠过,立即有几分惊讶:“元符通宝在市场上很少见到了,没有想到在这里居然有一枚。”

“很珍贵吗?”刑老好奇道,顺手把元符通宝拿起来,反复的打量研究。

“其实也不贵,就是你帮我画这幅扇面的价格。”田老开玩笑道。不过其他人一听,却是纷纷了然于胸。

书画家们自然qīngchu刑老一幅扇画的价格是多少,而中年人他们也知道元符通宝的价钱,进而推算出刑老扇画的价值。反正不管是为扇画,还是为元符通宝,大家都有几分咋舌。

“咦!”

就在其他人感叹之时,田老turán拈起了一枚铜钱观赏起来。看了片刻,他立即回头问道:“王观,你确定这枚钱币是真品吗?”

众人有些意外。纷纷看了过去,只见铜钱的正面写着嘉庆通宝四字,倒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不过这枚铜钱的品相看起来十分精致,隐约有些黄光浮动。显然是优质黄铜铸成的。

“田老觉得这钱有什么不对吗?”王观反问起来。

“你自己看看对不对。”田老笑道,手掌微微一动,铜钱立即翻到了背面,大家立即看到铜钱的背面居然有五世同堂四字。

见此情形。对古钱币稍微有些了解的人,立即怀疑这枚铜钱是现代仿品。

毕竟一般的情况下,古钱币正面肯定是某某通宝、元宝、重宝等字样。但是背面却是背面无字,或有一些花纹,或干脆是铸币局的名称缩写。

不过正面有四字,背面也有四字的情况,应该没有吧?就在一些人忖思之际,王观却神态自若,展颜笑道:“田老,你又在戏耍人了,我不信你不认识这种宫钱。”

“宫钱?”

“什么宫钱?”

许多人感到莫名其妙,不明白宫钱又是什么意思。

“呵呵,好,不开玩笑了。”田老一乐,示意道:“你给大家解释一下宫钱的意思吧。”

“宫钱,其实也叫花钱。你们没有听错,就是花钱的花钱。字是这两个字,但是意思却截然不同了。”

说这话的shíhou,王观也感觉有些绕,忍不住笑了出来:“花钱源于汉代,早期是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没有什么流通性。”

“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说是花钱,其实更像是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

王观又笑道:“就像我们现代铸造的古铜钱,或是送去寺院开光之后给小孩子佩戴,又比如说这棵摇钱树上的仿古钱币,其实就是花钱。”

“当然,花钱在民间,肯定是花钱。但是到了宫中,就称为宫钱了。宫中也用钱币作为装饰品,有一种常见的背铭天下太平的大钱,是宫殿帏幕下角的坠钱。另外挂灯,上梁等等事情,也要用到宫钱。”

王观大略解释了一番,随后指着钱老手中的铜钱道:“至于这枚嘉庆通宝,五世同堂,就是属于祝寿之用,应该是嘉庆皇帝为了给太上皇,也就是退位的乾隆皇帝祝寿时,特意下令让人铸造的宫钱。”

“值钱吗?”中年人急忙问道,他最关心这个问题了。

“也算是比较值钱的。”王观笑道:“毕竟这是特制品,产量肯定不多。况且由于特殊的作用,所以铸造的shíhou更加美观,也属于收藏的热门。”

中年人一听,心里就有数了,喜形于色之余,也识趣的没有打听值多少钱。反正现在是资讯时代,回头一查自然会一清二楚。

“你这枚五世同堂也不算多少珍贵。在清代祝寿宫钱之中,最珍贵的还是康熙皇帝六十寿辰tèbié铸造的寿钱。那种祝寿宫钱存世量极少,十分罕见,是清宫钱的颠峰之作。”

与此同时,田老微叹道:“我曾经见过一枚,造型方圆轮廓整齐,铜质细腻、黄中闪青,充满了皇家之气,非常珍贵难得。”

“说得没错。”王观赞同道:“说起来宫钱也是在嘉庆时期才改花纹为文字的,之前的造型可是非常繁多。文字图案千姿百态,各具姿容,有铜版本画之称。”

“那是当然,现在的风俗已经淡了,要是在古代,花钱可谓是贯穿古人一生。可以佩饰,玩赏,游戏,撒帐。洗儿,吉庆,卜卦,殉葬。赏赐……”

一时之间,田老和王观兴致勃勃的探讨花钱的文化内涵,却是让旁人有些尴尬。因为他们有听没有懂,不过却也觉得受益匪浅。

不过。田老也有所察觉,发现有些冷落其他人了,顿时笑道:“有些口渴了。坐下来喝杯茶再慢慢聊吧。对了王观,你不是说铜版画吗,在场的都是书画大家,你在书画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向他们请教。”

“田兄,不要恭维我们了。”

适时,刑老连忙摆手道:“大家可不敢当,要是在古代的话,我们这种水平,就相当于衬托红花的绿叶。就算不在历史长河之中湮灭,估计也要翻开地方志才能查找到资料。”

人贵有自知之明,就算刑老接近七十,却没有老糊涂。自己的字画是什么样的水平,他心里也有数,不至于在众人的奉承中迷失了本性。

“那起码也是二流以上的水准了,反正比我这下三流的强。”田老笑呵呵道,然后招呼了一声,就与众人在临窗位置坐下。

这个shíhou,茶楼老板还在心痛悔恨,ruguo能够早知道摇钱树上有真品古铜钱,那又何必把它卖了呢?懊悔之中,却是忘记了接待客人。

幸好老板在发呆,伙计却比较机灵,连忙上前招待。一番忙碌之后,清香四溢的茶水、茶点端上来了,王观躬身执壶给每人斟了一杯清茶,这才安坐了下来。

随即,王观也颇为好奇,继续打听道:“田老,您是来鄂州访友的吗?”

“差不多。”田老微笑道:“不过真正的目的,却是过来参加苏子文化节。”

“苏子文化节?”王观一怔,苏子就是苏东坡,这个他肯定知道。不过鄂州好像是与苏东坡扯不上多少关系吧。

除非……

王观灵光一闪,立时问道:“是在黄州举行的文化节吗?”

与鄂州隔江相对的就是黄州,当年苏东坡由于乌台诗案,就曾经被贬在那里,然后留下了让世人景仰的两赋一词一贴。两赋自然是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词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至于字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十大名帖之一的黄州寒食帖了。

仔细想想,苏东坡最富盛名的成就,居然是在被贬官的shíhou,才灵感迸发,直抒胸臆创作出来的。由此可见,古代文人诗词文章,还是在最为失意的shíhou,才最rongyì获得创作素材。所以才有中国文化史,就是文人落魄史的结论。

“你说对了。”

与此同时,田老笑道:“尽管我的字画水平不太行,又不是什么文化名人,但是人家看得起我,亲自跑去我家来请了,少不得过来走这一趟。”

“田兄谦虚了,你的行书功力非凡,也是一绝……”刑老笑道,众人纷纷点头,花花轿子人人抬,况且田老的书法确实不错,也不算是昧心奉承。

第722章东坡得砚

在众人的称赞声中,田老连连摇头,摆手笑道:“还好你们没说我是书法家,不然我恐怕要羞愧跳湖了。”

说说笑笑之中,大家的话题自然回归到书画上了。这个对于王观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反正古今字画他都懂得不少,也不愁接不上话。

闲聊之中,又有人来了:“恕罪恕罪,让大家久等了。”

王观顺势看去,只见来人是个微胖中年人,笑容可掬的脸上却掩饰不了精明强干之色,显然是个生意场上的老手。

“谭掌柜。”刑老微笑招呼道:“来喝杯茶。”

“谢谢刑老。”

一番点头示意之后,谭掌柜就在旁边空位上坐了下来,然后就把手中的东西搁到桌上,再轻轻的推到了桌子中间,笑意盎然道:“东西带过来了,请诸位慢慢品鉴。”

东西是一个卷轴,装裱的纸质微黄,如果不是存心作旧,那么应该有一些年头了。就在王观仔细打量之时,田老干脆笑道:“你愣着干什么,难道要让我们这些老人家动手吗?”

“失礼了。”

王观立即反应过来,不好意思一笑,然后起身拿起卷轴,顺手将系带解开,再小心翼翼的把卷轴轻轻摊开。

卷轴操摊开小半,发现是立轴画,王观顺势调整方向,然后更是识趣的把图画悬系在旁边的珠帘之上,让大家都能够看到。

此时,王观才打量起来,只见画上是一个文人倚坐在一个大石头上,手中捧着一块类似石头一样的东西。正在聚精会神的观赏。另外在图画的左上角,则是东坡得砚几字。接下来的左下角却是落款。

“山阴任颐!”

看了一眼,王观顿时脱口而出:“任伯年东坡得砚图!”

任颐,就是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由于他是浙省山阴人,所以落款一般写上山阴任颐四字,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

而且谈到任伯年,又不得不提起徐悲鸿。徐悲鸿一生崇拜任伯年,自认为是任伯年转世。因为任伯年死的那天。正是徐悲鸿出生之日。

能让徐悲鸿这样的大画家崇拜,也可以知道任伯年在清末画坛的地位。

当然,就算是现在,任伯年的作品价值也不菲。更何况又是他比较擅长的人物画,而且又与苏东坡有关。联系到苏子文化节。这画的价值或许能涨一两成。

不过也有个前提,这画必须是真迹才值钱。如果是仿品或赝品,那就两说了。

“没错,就是任伯年的东坡得砚图。”谭掌柜笑眯眯道:“诸位也是书画界的前辈、行家,应该能够看出这画是珍品。如果不是为了给苏子文化节出把力,我也不舍得出手……”

这是给刑老等人下套,要知道现代的书画家。未必就是字画鉴定专家。如果没有这个自知之明,那么打眼了也不稀奇,而且还是常有的事。如果单单是刑老几个人,说不定真让谭掌柜得逞了。不过十分可惜。在场至少有两个行家。

田老稍微打量,就示意道:“王观,你上手看看。”

“好。”

王观点头,把画从珠帘上解下来。再放到桌面上仔细观赏。

说起来东坡得砚图,也算是一个比较广泛的题材了。据说在某一天。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准备在自家后院种点东西,干脆叫两个儿子帮忙干活。

那时苏东坡年纪不大,干起活来挺卖劲。正挖得欢的时候,当啷一声,挖出一块沾满泥土的方石头。苏东坡把石头拿起来打量,发现石头呈现出浅绿色,有点像青鱼的脊背,质地细腻润柔,夹杂着细小的银星。

感觉石头不一般,苏东坡立即交给了父亲苏洵观赏,而苏洵也觉得东西不错,干脆制成了石砚让苏东坡使用。苏东坡非常爱惜这块石砚,并取名为天砚……

这个就是东坡得砚的典故,是历代书画家常画的题材。

当然,题材只是题材,由于每个画家的风格不一,那么绘画出来的图画自然各不相同。而这些风格,恰恰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王观用心打量,反复研究之后,忽然笑道:“田老,我还年轻,见识浅薄,怕是看不好。”

这话也没有什么不对,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劳。对于年轻人,一些长辈总是觉得他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的栋梁之材。不过要注意,未来两字才是关键。

未来是什么意思?大家估计也明白,最起码要等到年轻人不再年轻了,才可以省去未来两字。不然的话,就乖乖去做八九点钟的太阳吧。

至少谭掌柜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根本没有怀疑王观话里有话,只是觉得他比较知情识趣,没有不懂装懂浪费大家的时间。

然而,刑老等人却不这样觉得,毕竟刚才王观与田老侃侃而谈、游刃有余的情况,却是给大家留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