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拣宝 >

第47章

拣宝-第47章

小说: 拣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福中年人一愣,笑容僵住了。

与此同时,杨老惊讶问道:“小哥,你说这是装棺材?”

“嗯。”王观轻轻点头。

所谓的装棺材,其实是一种骗人的手法。以新画做旧后,找来不值钱的旧书画,去掉原来的画心,拿新画套上旧裱边。

这样一来,如果鉴定家的水平不够,或者粗心大意,可能会被瞒过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来用欺骗那些,稍懂书画,却不够精深的人。

“不可能,你肯定是看错了。”

这个时候,发福中年人反而怀疑起王观的眼光来。

“你不信,我也没有办法,所以才让你去检验的。”王观摊手道,有的时候,鉴别物品的真伪,最难的不是找出证据,而是找出证据了,却不能说服别人。

毕竟,认死理的人很多,而且凡是搞过收藏的人,谁都难免会打眼买到过假货,可即便人家把话挑明了,告诉他买回的是赝品,他就是不相信。

不少人还会找几本书翻一翻,按照书里的要点反复对照,一直找出买对了的理由为止。说是自我安慰也好,自欺欺人也行,反正都是这个德行。

其实,大家应该知道,除了所谓的臆造,那些古玩造假者也不傻,哪个不是按照专家著作里的文字和图片仿制的。其中,肯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地方。

不过,最高明的,还能够以假乱真呢。

“明明是自然发黄的,怎么可能会是茶渍呢。”

一时之间,发福中年人喃喃自语,脸色一青一白,变来变去,显然是心乱了。

“小余,你也别急,让我看看。”

杨老劝慰了句,拿起了放大镜,再次研究起来。

这时,中年人仿佛揪住了救命稻草,有些急切道:“杨老,您可要看清楚了,这绝对是老东西,曾友贞的真迹。”

杨老仔细的观看,过了一会,轻轻的摇头,颇为惋惜的一叹。

“杨老!”发福中年人的一颗心悬了起来。

“小余啊,这种纸我见过。就是我们蜀中的夹江竹纸,也叫大千书画纸。”

杨老轻声说道:“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时候,夹江竹纸就被钦定为贡纸,作为科举卷纸,以及宫廷之用。到了民国抗战期间,张大千更是先后两次到夹江研制新纸。试纸成功之后,为了纪念张大千的贡献,夹江的纸厂,就把这种新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

“张大千的一些书画,就是用这种纸画的。不过,在抗战期间,张大千母亲曾友贞已经逝世多年了。”末了,杨老委婉道:“小余,我这样说,你应该听得明白吧?”

“杨老,我……”发福中年人皱眉,苦叹起来。

杨老说得十分明白,这耄耋图的纸,就是这种大千书画纸。然而,当张大千研制出新纸的时候,曾友贞已经去世,怎么可能用这样的纸来画耄耋图。

“哎,又交学费了。”发福中年人苦笑道:“杨老,让你见笑了。”

“小余,也不要太在意,玩收藏的,谁没吃过几次亏啊。吸取教训,下次留心就行。”杨老劝慰起来:“其实,东西也仿得不错,回去摆着,自己欣赏也好。”

“嗯!”

发福中年人点头,他似乎也有过打眼的经验,心理的承受能力不错。这点打击,还不至于让他一蹶不振,反而带着点讨教的意味,把另外的卷轴递到王观面前,强笑道:“小兄弟,能不能帮我再掌掌眼,看看这幅画。”

王观迟疑了下,发现杨老微微的点头,也就顺手接拿了下来。反正,真的假不了,发福中年人自己都不怕再受打击,他又害怕什么啊。

轻手解开了系绳,慢慢的把画卷展开,一幅十分风雅的墨竹图,就映入王观的眼帘。

这时,发福中年人在旁边解说道:“这画,我收上来的时候,对方说是郑板桥的竹画。但是,我查过资料,他画的竹枝少而瘦,自成一派,是属于小意写的风格。但是,这幅图,画上的竹子枝叶,比较形象逼真,不像是郑板桥面的真迹。”

“既然你知道,那还买下来?”王观诧异道。

“收的时候,不清楚啊。”

发福中年人有些不好意思,小心翼翼道:“特别是我看这图的时候,感觉竹叶片片似剑,栩栩如生,有种说不出的神韵。我观赏了半天,越看越觉得是好东西,就收下来了。”

。。。。。。。。。。。。。。。。。。。。。。。。

周末,求票,票呀……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106章小人的行径

“回去之后,我查资料,再对比郑板桥的竹画,才发现了这幅图画上的竹叶,与郑板桥竹画的风格相差很远。”发福中年人有些苦恼,叹气道:“一个偏向写实,一个注重写意,根本不像是一个人画的。”

“嗯。”

王观理解点头,买东西的时候,经常会这样,脑子一热,就不顾后果的买下来了。等到回去之后,冷静下来,就开始后悔莫及。

尤其是古玩收藏的行家里面,讲究该出手时就出手,要是出手慢了,第二天东西就该被人拦了一道,抢先买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根本没有看清楚东西是真是假,就急忙买下来。所以,才导致了屡屡吃亏上当。

显然,发福中年人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例子。

“大叔,你说对了,这东西肯定不是郑板桥的竹画。”

这时,俞飞白摇了摇头,直言不讳道:“竹画,起源于唐代,到了北宋时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大文豪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诗传扬之后,竹画更是倍受大家推崇。”

“然后,明清两代,可以说得上是竹画的鼎盛繁荣时期。特别是明中期的青藤先生徐渭,开创了大写意墨竹画之先。他的水墨竹画,大刀阔斧,笔意纵横,加上诗词题跋,融为一体,创造了竹画的新格局。”

俞飞白娓娓而谈道:“在徐青藤之后,石涛、八大、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等,一大批水墨画坛大师,都深受影响。郑板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大写意画风之下,又开创了小写意风格。他的墨竹画秀劲简远,透出一股清刚之气。”

“说白了,郑板桥的竹画,你看了,知道这是在画竹。但是图上的竹枝叶子,与真正的竹叶,根本不是一回事。但是,仔细观赏,就能够感觉到,其中瘦劲孤高,豪迈凌云的气度。”俞飞白笑道:“这样的气度,与你这幅墨竹图,风格差别太大了,只要对郑板桥竹画有些了解的人,一看就可以看出来。”

一席话下来,发福中年人面红耳赤,有些坐卧不安。

“咳!”

王观动了下嗓子,示意俞飞白别再说了,再往下说,又该得罪人了。

然后,王观不动声色的挪动身体,把俞飞白挤去一边,和善笑道:“大叔,你也别泄气,我看这画蛮好的,就算不是郑板桥面的真迹,并不代表它不是古物啊。”

“要知道,古代画家浩如烟海,抛开那些流芳百世的,还有许多小有名气,或者不为人知的文人雅士。他们画的竹,就算比不上郑板桥,也应该不错的。”

王观口中不断安慰,又低头打量桌子上的图画,突然惊奇的发现,图画上除了一枝竹干,以及比较茂密的叶子,其他的什么也没有。

“咦,画上怎么没有题跋、落款、印章之类的痕迹。”王观迷惑不解起来。

要知道,但凡书画手抄善本之类的东西,只要是主人比较爱惜的,或者被人文人雅士收藏过的。上面肯定会留下原主人的印章,或者收藏人的钤印。

这些钤印,某种程度上,就是鉴定字画真伪的重要依据。在什么时候,到了谁的手里,都有迹可寻。从上至下,就是一条完整的脉络。所谓的传承有序,就是这个意思了。

可是现在,这画上除了墨竹图,其他印章、题跋,一个都不见,就比较稀奇了。

“什么?”

这个时候,俞飞白与杨老,也才注意到这个明显的破绽。

“大叔,怎么回事呀?”

王观惊讶问道:“你收的时候,就没发现这个?”

“我问了。”发福中年人脸面涨得通红,吞吞吐吐道:“可是,对方说了,这是郑板桥的废稿。郑板桥当年画这图的时候,觉得不满意,就当垃圾扔了,却被人拣了起来,小心保管,流传下来,直到现在……”

得,王观与俞飞白一听,就明白故事的出处,肯定来源于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一大帮人去哄抢垃圾的场面,确实是够经典。

该不会,这位大叔,真把电影中的情节当真了吧。虽然说,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但是几率的低微,简直不可想象。

一时之间,王观与俞飞白无语了,就连杨老也忍不住摇头,觉得发福中年人当时,肯定是被迷了心窍,才会听信这样的故事。

“行了小余,把东西收起来吧。”杨老开口道,声音有些无奈。

发福中年人也觉得有些丢人,连忙站了起来,有些手慌脚乱的收拾书画。可能是太急了,卷了几次,都没有把画卷上。

“大叔,我来帮你。”

王观见状,也过来搭了把手。在卷画的时候,他忽然察觉,这图画的纸,好像有些特别,要比刚才耄耋图的大千书画纸还要厚上少许。

注意到这个细节,王观又顺手在纸上摩挲了下,又感觉这纸的手感好像不错,十分的细密光滑,不像是普通的纸质。

“奇怪了……”

这时,王观心中一动,卷画的动作缓慢下来,低下头像是在整理,实际上已经打开了特殊能力,把手中的墨竹图看了个通透。

刹那间,王观看见了,墨竹图上浮动了一抹紫色的璀璨宝光,绚烂如明霞,好像火焰一样在升腾燃烧。

“差一点,就错过好东西了。”王观惊喜交集,十分的庆幸。

“王观,怎么了?”与此同时,俞飞白看见王观的动作停了下来,有些迷惑不解道:“好端端的,又在发什么愣啊。”

“呃……”

这一时刻,王观的心思百转,良久之后,才长长吐气,叹声道:“飞白,我差一点就要看走眼了。”

“什么意思?”俞飞白十分惊诧。

在众人的注视下,王观扬了扬手中的图画,苦笑道:“刚才,光顾看图中画了,没有留意图画的纸,好像非同一般。”

其实,王观刚才在想,趁着大家,都觉得这墨竹图是赝品的时候,他完全可以不动声色的把东西,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拿下来。

然而,王观权衡之后,发现他不能这样做。

换在其他情况下,图画是别人鉴定的,觉得是赝品。王观,当然可以大大方方的买下来,然后其他人知道怎么回事之后,也只会佩服王观的眼力高明,又让他拣漏了。

可是现在,图画是他鉴定的,如果他知道图画是真迹的情况下,硬说是假的,又买下来。这样,已经不是拣漏了,而是人品低劣的小人行径。

。。。。。。。。。。。。。。。。。。。。。。。。

感谢书友“断剑生”打赏。

继续求收藏,推荐,请大家多多支持。

第107章双赢的交换

为了利益,不顾一切,已经触及了王观的原则底线,他不屑这样做。

再说了,尽管王观现在可以占人便宜,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一但泄露出去,他的人品、名声,就完全败坏了。

在收藏的行当里,信誉第一。谁也不会与一个没有信誉的人打交道,为了一些利益,就把自己的声誉毁了,未免得不偿失。

所以,权衡轻重之后,王观决定说实话。

轻轻把图画展开,王观微笑道:“刚才光看画了,却忽略了纸质,真是粗心大意。”

“纸质!”

俞飞白一怔,连忙伸手碰触墨竹图的纸张,顿时也有几分惊讶道:“咦,还真是,这纸的质量好像不错。”

旁边的发福中年人一看,事情好像有转机,连忙带着最后的希望道:“小兄弟,你说,这画是真迹?”

“画肯定是真迹,至于是谁的真迹,那就不好说了。”王观低头看了片刻,才轻笑道:“我看这画的纸,好像没有什么人为作旧的痕迹,可以肯定这是一幅古画。”

“是古画就好,是古画就好。”发福中年人惊喜交集,只要不是现代的赝品,他起码能够收回一些成本。

“小哥,你可看准了。”

这时,杨老轻声问道,有些怀疑,王观这是在撒善意的诺言。毕竟,才说图画是赝品,一转眼又改口说是真东西,多少让人有些疑虑。

与此同时,发福中年人也反应过来,满脸迟疑道:“小兄弟,真的就是真的,要是赝品,你大可不必这样安慰我……”

“哎,我说的是实话,你们怎么不信。”

报怨了句,王观开玩笑似的说道:“大叔,要不然,你把东西让给我得了。我花钱把东西买下来,你们总该信了吧。”

顿时,几人惊疑起来,不知道王观是在说笑,还是真心实意的。

杨老微微皱眉,郑重道:“小哥,有些话可不能乱说,会让人信以为真的。”

“是啊,小兄弟。”

发福中年人勉强露出笑容:“我可是要当真了。”

“两位放心,我不是那种信口开河的人。”王观有些哭笑不得:“这样,大叔,你现在就开个价吧,这东西我要了。”

“这个……”发福中年人迟疑起来。直到现在,他还闹不清楚,王观这个举动,到底是看出来墨竹图是好东西,还是一时的意气用事。

如果,只是一时的意气用事,那就好办多了,赶紧把东西脱手,转移风险。但是,发福中年人又怕万一,这张墨竹图画,真是难得的宝物,那他岂不是亏了?

在发福中年人踌躇的时候,杨老与俞飞白沉默不语。

这是规矩,买卖双方在交易的时候,切忌旁人的打扰。毕竟,古玩交易,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容不了第三都插足。如果,买方请人掌眼还好说。不然,谁贸然开口了,就是破坏了规矩,会受到圈内人的联合抵制。

与此同时,看出发福中年人心动,却犹豫不决,王观干脆再加一把火,笑着说道:“大叔,初次见面,就谈钱,确实是有些伤感情了。不如这样,我拿沉香手串和你交换怎么样?以物易物,各得其所,也算是公平合理。”

这个时候,王观十分理直气壮,他已经点明了,这是幅真品古画。至于古画的价值高低,那么就要考量双方的眼力了。自古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