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小说巨匠 >

第112章

重生之小说巨匠-第112章

小说: 重生之小说巨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是,柳敬亭列出来的这三部小说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某种递进,可以一点一点让德田次郎吞回去他说过的话。

柳敬亭在这三部小说后面标注:可用。接着,在《放学后》后面打了一个勾。

许多年前,列强侵华,曾卑鄙地使用以华制华之策,如今柳敬亭以夷制夷,也算是冥冥中的某种补偿!(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开学前,放学后(中)

《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曾以绝对优势一举摘得日本推理小说界最重要的新人奖——江户川乱步奖。

这部小说除了精巧细密的结构设计、出色的谜题安排之外,另有多处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对人性幽微与黑暗的挖掘,比如初现端倪的结局逆转特色,比如对青春校园欢笑和忧愁的细腻呈现,以至于最终揭露出故事的深层内核:“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

柳敬亭最初读这本书时,对故事里一位叫高原阳子的酷酷女同学印象深刻,那个外冷内热,掩饰不住一腔真爱的女生,几乎是东野圭吾小说中最阳光角色之一,由此可见作者在人物塑造上也具备了一定的功力。

当然,这本书争议最大,创意最独特,最为读者和评论者议论不休的是“杀人动机”的设定。

这部小说一共有两条线,主线是一个传统的密室杀人案,支线是故事叙述者和他妻子的故事,两条线齐头并进,彼此摇手呼应,当主线故事真相大白的时候,那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杀人动机绝对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而支线故事结束即全书故事结尾时,又是一个意料之外情喇中的转折。

总之,这是一部“具备了推理名作所有条件”的作品。

……

德田次郎的采访播出之后,网上掀起一股声势极大的讨伐浪潮,大家几乎一边倒地对德田次郎这个鬼子作家进行攻击,就连那些平时专职黑古庸生的水军都罕见地保持了沉默,没有人会傻到跟德田站到一边。

“几年前,我坐卧铺火车从豫城来江海。对面卧铺第一层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一路上他始终不愿意睡在床上,我很好奇,就问他为什么不睡觉,结果他告诉我说,他的上铺是个日本人,他不愿意睡在日本人下面。”

陆艺筹平缓地讲述着,却也大致说出了这次网络事件的根源——虽然现在大家都说,向前看,然而。宿世仇怨,哪里能那么容易就轻易烟消云散?

“所以是好事,你不用太介怀。”陆艺筹终于说出这次电话的主要目的。

“陆总我没事,”柳敬亭轻松道,“虽然那家伙对《楚留香》的判断完全错误。但是他提到的推理小说论断,终究是有道理的。我相信不久之后。网上的舆论会转变为鼓励我出面迎战。”

陆艺筹忽然怔住,随即道:“我倒忘记这一茬,我说那些高水水怎么忽然沉默了,”斟酌了一下,续道:“要不我们提前出面说明一下,以防后患?”

“先不急。我这边在准备一部岛国风的本格推理小说,大概二十天后能完稿,到时寄给你看下吧。”

“啊,好。”

接着。两人关于国内推理小说又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流,陆艺筹或有意或无意地对现下流行的几部比较有名的推理小说进行了一番不留情面的点评:“明明是逻辑混乱,偏偏假装蒙太奇,明明是不知所云,故弄玄虚,偏偏自称是迷呜重,不怪外人这么批评我们,也是我们自己的确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柳敬亭无声而笑,知道这是陆总在给自己上课,提醒自己要避免掉这些看上去很厉害其实就是渣渣的设定和手法,嗯了一声后说:“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吧。”

“嗯。”

……

网络上的反应果然没有出柳敬亭的预料,高水水们沉默了几天之后,终于开始重新动起来,他们先是同仇敌忾地维护了古庸生一通,然后再义愤填膺地痛骂了德田次郎一番,最后喊出来“打回去”的口号。

“《楚留香传奇》布局精密,节奏完美,寻找真相的过程剥茧抽丝,层层推进,让人拍案叫绝,即便除去武侠的元素,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推理佳作,这也证实了古庸生大大是一个写推理的能手,所以,我们恳请古大大写一部纯推理小说对德田渣郎进行回击!”

这个号召很快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和赞同,人们总是喜欢英雄逆转局面,大人物改变历史的情节,网友们则擅长看热闹不嫌事大。

千红文化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只是围绕着武侠和推理两个题材进行论述,这样反而助长了高水水们的嚣张气焰,他们的呼声更加高涨了,终于喊出了“不战不是中华人”、“不战不是男子汉”、“我们不做缩头乌龟”等时代强音。

七月底,千红代古庸生发表声明:“看到那么多胸怀赤诚之心的网友,公司和古大都很感动,兹决定,那些呐喊的网友们如果有想为国尽力,坚强勇敢地对德田次郎进行反击的,请与小编联系,倘若您的作品能让德田羞愧,我们不仅提供出版签约的机会还将额外奖励10万元。”

这段话自然是对高水水们的一次调侃,紧接着声明写道:“然后就是对大家这段时间的呼声进行一次统一的回应,应大家要求,劳模、畅销书新贵古庸生丈夫将推出一部长篇推理小说,中日双版全球同步发行,大家可以略期待一下。”

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之前那些保持沉默的古庸生的读者们终于忍不住发声:“古庸生不应该受舆论影响啊,应该坚持自己,写自己的作品就好了。”

“不管是出于自尊还是为了讨好大众,放弃自己最熟悉的写作方式,投入到陌生的领域,终究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希望古庸生丈夫三思。”

“看到千红官微上说,赤诚之心,我想说的是应该是吃撑之心吧,回应德田次郎不应该是我们推理小说作家的事情吗,一个写武侠的为什么要凑这个热闹呢?”

当然,和所有话题一样,议论的声音总会出现两道,除了声音渐高的反对声之外,部分人也表示了支持。

“也不全是坏事,对古庸生来说,至少可以拓宽自己的写作领域,万一成功,于作者本人及读者,都是好事,倘若转型失败,再回到原路即可,情况没那么严重。”

……

八月九日,千红总裁陆艺筹隔空向德田次郎喊话,希望他能对自己发行的这部小说进行指教。

八月十日,《放学后》中日两国同时上市!

第一百五十九章开学前,放学后(下)

陆艺筹接到《放学后》这篇稿子的时候,正在工作群里跟大家聊古庸生接招德田的事情。

“他的戏路很宽,说不定这次也能扭转局面。”

“其实每次碰到这种事,心情都还挺复杂的,一方面迫切地想看到他不淡定的样子,一方面好奇他的极限在哪里。”

“不淡定的状态目前只怕很难见到,极限在哪里也需要继续等待。”

“关键在于,每次剧情发展都不能符合我们的期待啊,如果不是他要走,我不会说这句话,坦白来说,我甚至有时候会期待他摔一跤,一直很顺利是不是决定离开的一个原因呢?”

这句话引起了不少编辑的共鸣,古庸生没有续约千红的消息很快在编辑部乃至业内传开,千红编辑聊起这位少年畅销作家,语气中不免带着点火药味。

陆艺筹本来想制止一下这种谈话趋势,转念一想,把已经打出来的“不要过多议论”从后到前逐一删掉,然后回了一句“这个也可以保持期待,但只能在心里期待,对外的统一口径是‘合约到期,和平解约,祝福他,期待下次合作’,如果让我知道谁在公开场合说一句不得体的话,必定严惩不贷。”

大家排队答“收到”。

和莫之余一样,陆艺筹也不看好古庸生的自立门户,不是因为他名气不够,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他处在风口浪尖,所以才会处处制肘,包括千红在内,没有谁真的希望再多一个薛慕亮似的竞争对手。

“出走这事他一定会摔跤,虽说写作来源于生活,但毕竟不是真的生活。他能在虚拟的世界里自封为王,却未必能在真实世界顺风顺水,现在唯一的疑问在他会在什么时候,哪个环节跌倒。”魏无知总结性地说道。

同样坐在电脑前,面对着这个聊天框的伊水安显然没办法参与到这个话题中,她轻轻叹了一口气,提笔在笔记本上写了一行字:“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八个字刚一落笔,看到陆总回道:“古庸生稿子来了,老魏看私聊。”

接着。陆总和魏总编集体联袂消失,直到下班前陆艺筹才在群里发了一句:“至少这一次,他又赢了!”

……

《放学后》上市一周之后,千红一众编辑们才深切地理解到他们老大所谓“他又赢了”的真谛。

率先对这本书做出反应的是日本,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么多年,中华地区的推理小说始终拿不出什么代表性的作品。关注度方面自然不能同日而语。即便有部分中华读者发现了这部小说的不俗,并在推理小说最大的论坛“迷宫”上进行推介,仍然被当做是商家的水军,无法引起广泛关注。

在日本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小说披着“来自中华的挑衅书”的外衣,一经上市。立即引起那些狂热的爱国者们的关注,他们第一时间购买此书,准备逐章逐段地进行批判和攻击,最后将这些结论通过社交网络、国际论坛公诸于世。让那位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华作者羞愧。

今年刚读大学的相川就是第一批购买《放学后》的读者,他是忠实的推理小说迷,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认为日本推理,宇宙第一,不久前看到自己偶像德田次郎在中华某著名电视台公开嘲讽他们国度无推理,大为兴奋,深以为然。

当听说那个被德田君批评的中华作家不仅没有自我反省,反而公然发出回击时,不禁暗暗腹诽:“何必自取其辱呢。”

带着这种心情,他购买了《放学后》,并准备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来完成这部书的阅读和相关评论。

他开篇看得很认真,几乎不放过每一个字,目的就是用最短的时间猜出结局。

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不仅没有找出结局,而且还不幸地陷进故事中,心中的不屑一点一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吃惊、困惑,直到看完结局时,这种惊讶和不解才变成清晰的震撼。

这根本就是一部足以媲美本土任何一部上乘推理小说的佳作!

相川痛苦地得出这个结论,更让他不安的是,这部小说不仅完成了一个精妙绝伦的推理故事,还十分游刃有余地呈现了他熟悉的高中生活,出游、箭社以及朦胧的青春悸动,这种笔法和布局几乎可以角逐春秋推理大赏。

相川的目光凝滞在小说最后一段话上:【感觉中,好像要开始放长期假一般。】

当令人恍然大悟却震撼心灵的故事结束时,以这样一处“闲笔”收尾,既显得举重若轻,又增添了文章的隽永意味。

相川有充分的名族文化自豪感和优越感,但是他终究还是一个重度的推理小说迷,他实在没有办法睁眼说瞎话把这部《放学后》批判一通。

本格推理小说的精髓在于挑战读者、迷惑读者,既要留好自己的伏笔,又要把读者的思维引向完全错误的方向,以至于在揭露真相时,给读者以“噢,原来如此,我想错了呀”的酣畅感和意外感。

《放学后》显然做到了这一点,故事在开篇就把矛盾点集中到主角身上,迷惑视听得令人发指,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主角身上也的确带着另外一个故事,而且跟主线上的故事互有关联,可谓是一环扣一环,以至于看到结局,知道真相后,还沉寂在作者的局中久久不能释怀。

因为,作者如此设计的最初意图之一就是为了挑衅读者。

相川只好暂时保持郁闷的沉默,赞美是不可能,攻击又没什么立场,除了那个瑕不掩瑜的“杀机”值得拿出来质疑一下,其他的部分实在构不成有效的槽点。

事实证明相川是对的,当第一批读者看完小说之后,预料中的大规模讨伐并没有出现,反而是一小撮人扭扭捏捏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外和“还算不错啦”,而攻击者们果然抓住了“杀人动机”那个点进行“狂殴”,但气势显得举步维艰。

然后越来越多的读者入坑,以至于某些知名推理小说家都主动站出来对这则来自华夏的故事表示叹服。

“作者深谙我们推理之道,作者对我们的日常有着细致的了解,这个故事从某个角度折射了我们国家这个时代的问题。”

“这是一个有别于其他校园推理故事的作品,是一部大人也能看的小说,作者不厌其烦地涉笔于某些生活细节,无非是为构制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为同类型作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文中关于师生关系的描绘,十分精确和贴切,这无疑增加了整本书的魅力,难得是,作者还将伏笔融入到了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对话中,可谓一举两得。”

“最令人惊叹的是,最后解谜时,关于推理的说明不是在静态的对话下进行的,而是一边做着紧张的动作,一边进行解谜,使全书悬疑性一直保持到最后,避免了冗长说明时的单调乏味感,让读者的情绪始终维持在紧张状态,真正是所谓“绝无冷场”的佳作。”

“只能遗憾的说一句,这位来自中华的古庸生先生,以其卓越的构思打败了我们千万读者,奉劝那些读书马虎的读者,要留心作者的每一段话,否则看到结尾处会有被作者玩弄的悔恨感。”

……

日本这个国度纵有千恨万恶,仍有一个有点值得我们警惕,他们是一个能主动认识到自己不足,并且进行改进的名族,他们崇拜强者,鄙视弱者。

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才使得《放学后》不仅没有被迅速禁止,反而是被大举宣传,他们提醒甚至是鼓动自己国家年轻的一代:“永远不要松懈,那个已经强大起来邻居国度,并非对我们一无所知,这位古庸生必然深入地研究过我们的历史和现状,而像他一样的中华人一定不在少数,所以,打起精神吧,年轻人!”

接着,这本书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