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文娱高手 >

第139章

文娱高手-第139章

小说: 文娱高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

“科学就是真理,科学就是正确的理解!”郑承安自信一笑,回答道。

标准答案。

这是从小到大所学最为标准的答案。

另一个教室中,物理学院的教授张旗提起了兴趣。

起先。他对于叶予的讲座是不感兴趣的,会听,也只是因为班里的同学要听罢了。

他只是凑个热闹,陪着看看罢了。

毕竟,一个18岁的小孩子能讲出什么东西来?

况且,他是个物理学教授。能在绝大多数人认为枯燥无味的物理学领域一直钻研下去的,基本都是非常热爱物理的。

他对经济学并没有什么兴趣。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在讲座一开始,叶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科学是什么?

科学是什么?

很少有人会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就像不会有人去思考猫是什么。狗是什么,数字1又是什么。

虽然在众多可以称之为科学的学科中,物理学算是最具代表性的了,虽然张旗是个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但说真的,他还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科学到底是什么?

猛然间。他意识到,这个基本到被很多人,包括自己忽略了的问题,很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科学就是真理,科学就是正确的理解!”

这是郑承安的说法。这也是深深刻入大家心里的看法。

张旗听到了。

此刻,他期待叶予的回答,以及他问这个问题的目的。

若叶予赞同,则他问这个问题恐怕只是哗众取宠,用来吸引人眼球,并引出下文罢了。

这答案,着实无趣。

若叶予反对,则他恐怕是真的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的。

张旗期待他的看法,因为会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人,不论其看法自己是否赞同,最起码是值得关注的。

大礼堂中,郑承安的回答说出口后,所有人都是安静了下来。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异议。

尤其是大一新生,更是没有其他看法。

从小到大,小学,初中,高中,老师们是这么教的,他们也是这么学的。

他们相信,叶予也是这么看的,他问这个,只是为了引出接下来的话题罢了。

然而

“错!科学不是真理!”叶予毫不犹豫地进行了否定。

科学不是真理!

叶予说科学不是真理!

有悖于大众的认知。

一时间,除了极少数人持相同看法外,绝大多数人都怔住了!

“科学就是真理!叶予你不要胡说八道,说些奇怪的言论哗众取宠!”一片寂静中,郑承安厉声喝道。

他信心十足,科学怎么可能不是真理呢?

若科学不是真理,那什么才是真理?

叶予呵呵一笑,反问道:“古时候,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太阳绕着地球转,那时候的人,谁敢说这种看法不是科学?但结果呢?地球是圆的,它还绕着太阳转。这种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科学的言论,到了后来却被证实是错误的,科学是真理吗?”

“那是因为古人愚昧。对世界的认知有限!”郑承安反驳道。

“哦?那我再举个近一些的例子。刚才那个时间太久远,你没有代入感。”叶予道,“力学三大定律,它算是科学了吧?三百年前,它被提出来后,当时的物理学家们甚至觉得世界末日到了,因为物理学没有其他东西可以研究了!但是呢?在微观领域,它是真理吗?它是正确的理解吗?它在微观领域根本不成立!”

“力学三大定律在宏观领域,相对论在微观领域。那就是科学,就是真理!”郑承安冷笑道。这种程度的言论就想反驳我?

闻言,大礼堂中、电脑面前不少人都是点了点头。

对呀,宏观领域的力学三大定律,微观领域的相对论,这不就是科学吗?这不就是真理吗?

“数百年后,当物理学领域出现一个新的理论,既能解释力学三大定律所解释的现象。又能解释相对论所解释的现象。到了那时,还会有人说宏观领域的力学三大定律和微观领域的相对论是真理吗?若它们是真理。那那个新的理论又算什么?”叶予喝问道,“不要以为这不可能发生!古时候的人又如何预料得到太阳系的存在?!三百年前的人又如何预料得到力学三大定律在微观领域不成立?!”

郑承安张了张口,没能说出反驳的话来。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你特么还讲不讲道理了?

“你这么说,是蛮不讲理!数百年后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也能拿来当作论据?”

“蛮不讲理?呵呵……首先,若科学上真的存在真理,那它就不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它是必然会发生。因为真理绝不可能受微观宏观的约束!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真理有一个最大的特性,那就是它永恒不变!而科学呢?科学的发展道路,向来就是一个理论推翻另一个理论,新理论推翻旧理论!一个永恒不变,一个不断在变!科学和真理根本就是两样东西!”叶予质问道,“这个世界上有真理,但真理绝不包括科学!更不包括科学理论!甚至,科学都不能算是正确的理解!它只是正确的解释罢了!而且还是在某些约束条件下的正确解释!”

叶予再次质问:“你说古人愚昧,对世界的认知有限,那么,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足够了吗?近年来突飞猛进的科学让我们相信,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不够的,人类的思想也永无止境!既然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并不足够,那么我们所谓的科学会是真理吗?会是正确的理解吗?”

郑承安哑口无言。

这一次,叶予不提数百年后的事情,而是从两者的特性和发展来分析。

一个不断在推陈出新,推翻前人看法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是真理呢?而且,不断在变的看法,怎么能算是正确的理解呢?

顶多,它就是正确的解释罢了。

一个有约束条件,有保质期的正确解释!

此刻,所有在场的师生,以及看着直播视频的观众都目瞪口呆。

刚才,就在刚才,叶予和那个记者上演了一场争论。

而很显然,叶予说的更有道理。

科学与真理特性完全相反!科学怎么可能是真理?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第一次,第一次有人这么明明白白、毫不含糊地向他们指出科学压根就不是真理!

现如今所有的科学理论,没有一个是真理!

因为它们或早或晚终将被新的理论替代,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

“科学的发展从来不是对的理论替换错的理论,而是解释力度大的理论替换解释力度小的理论!人的思想可以深不可测,今天你认为很好的理论,明天就可能被更好的理论替换!科学不是真理,甚至,科学所追求的也不是真理!”叶予再次说道。

鸦雀无声。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突然,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那科学所追求的是什么?”

他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问得好!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可能被事实推翻,而没有被推翻,这就是被证实了的科学!在这里,最重要的是科学需要‘可能被事实推翻’!”叶予掷地有声道。

第两百三十章傻眼了!

闻言,很多人都微微皱起了眉头,思索了起来。

然而还是难以理解。

对于叶予刚才的话,他们觉得难以理解!

好吧,我承认,科学不是真理,但为什么科学所追求的也不是真理?

为什么科学不是求对?

为什么科学需要“可能被事实推翻”?

换句话说,科学并不追求绝对正确的东西?

咦,这么一说,感觉好像有点可以接受了,但是,可以接受不代表可以理解!

我还是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想不明白就要发问,这是个良好的习惯,于是乎,就有人问了。

“叶予同学,刚才你说,科学不是真理。对于这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因为一直以来,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你之后说,科学不是求对,它并不追求真理,另外,科学需要‘可能被事实推翻’,并且你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你的这种看法,我有些无法理解,能不能请你详细解释一下?”

这个提问的人坐在最前排。

他一开口,顿时引起阵阵惊呼。

不知道他是谁的人惊讶,因为那儿是老师的位置。

知道他是谁的人就更惊讶了,因为他是经济学院的副院长!

当然,惊讶的同时,不少人也带着由衷的佩服。

向一个18岁的少年提出疑惑,语气不带刺,反而是虚心求教,这还不足以让人感到敬佩?

这种事,有几个老师拉得下脸做?

有时候,虚心求教并不会让人觉得学识浅薄。让人看不起,反而会让人觉得他胸襟开阔。

当然,这种人一般求教时并没有想那么多。

不懂,就问。

有些人其实挺简单的。

听到有人提问,叶予着重往提问人那儿看了一眼。

是个老师,年纪有些大了。坐在第一排中央处,想来地位颇高。

至于名字,叶予不知道。

这里是学校的大礼堂,并不是阶梯教室什么的,他离观众席有些远,虽然那人面前放着写有他名字的身份牌,但从叶予的位置看去,看不清楚。

叶予微微一笑。

不耻下问,这小老头是标准的学问人。

五六十岁的人向一个18岁的少年求教。闲水大学老师向一个高三学生求教,这不是不耻下问,是什么?

刚才叶予说的那一番话,前面关于“科学不是真理”的论证都是他自己的看法,而最后那句“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则是出自张五常的《经济解释》。

张五常,这个人,若是不研究经济学的。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甚至,对于一些人来说。还不如某些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所谓“专家”让人觉得熟悉。

但他当推中国经济学家第一人!

他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钦的关门弟子。

他与科斯、巴泽尔、弗里德曼等人私交甚笃。

他于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他被选为1997—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的殊荣。

他不喜欢建立数学模型,甚至厌恶读文献,他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世事的学问,推崇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当然,这或许与他数学太差有关。

他有丑闻逃税、投资入股的古董店造假。

他有时喜欢自我夸耀(因为这点。很多人对他并不自我夸耀的部分都不相信了)。

他为人狂妄自大,喜出狂言。

杨小凯在《也谈张五常》里这样评价:“象张五常这样对文献不重视,自己都能原创这么多新东西,的确是奇才。”认为他不注重建立数学模型,以至于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因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原创性思想就来自于张五常关于佃租理论的论文。

至于杨小凯是谁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曾两次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被誉为“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华人”。可惜天妒英才,因为癌症而于2004年去世。

张五常,相当有争议的一个人。

有人批评他,认为他一无是处,也有人推崇他,称他为大师。

就算是叶予,也觉得他老了之后在有些地方太过想当然,脱离实际,但对于他的《经济解释》,叶予还是蛮喜欢的。

叶予说道:“我刚才所言之科学,是指科学理论。科学理论需要‘可能被事实推翻’,是因为理论需要解释力。而不可能被事实推翻的理论,就不可能被事实验证,也就没有解释力!因此,理论需要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最起码,在想象中,它可以是错的!

今天来听讲座的,不光是经济学院的人,所以在这里,我还是拿大家都熟悉的物理来打比方。

在物理学中,有个很基本的公式,f=m*a,外力的大小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它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因为它可以做实验验证,若是有人做实验发现这个等式不成立,它就被推翻了。但事实上,它没有被推翻。当然,准确的说,在微观领域,它其实是被推翻了的。但在宏观领域,它可能被事实推翻而没有被推翻,所以它算是被证实了。

而这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些理论,它们是不可能被事实推翻的!

在这方面,我认为总共有五种情况,可使理论不能被事实推翻,从而废了理论的解释力!

它们分别是套套逻辑,模糊不清,互相矛盾。非事实以及无限制!

首先,套套逻辑。所谓套套逻辑,就是指那些不可能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错的理论。”

说到这儿,叶予突然说道:“经济学院的学生请举下手!”

看了眼举手的同学,叶予随便点了一个人。道:“我问你个问题。‘四足动物有四只脚’,这个理论对还是错?”

“当然是对的。”被点到的同学说道。

“没错,这个理论是对的。不仅是对的,它还是不可能错的。在闲水大学的大礼堂里不会错,在咱们华夏不会错,在米国不会错,在火星不会错,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它都不会错!甚至。在想象中,它都不可能错!因为这个理论后半部分就只是解释了前半部分罢了。这个理论没有错,但它讲了什么?没有,什么都没有!空洞,缺乏内容,半点儿解释力都没有!”叶予说道。

听到这话,不少人都是微微露出了失望和不屑的神色。

叶予煞有介事地提出了一个什么套套逻辑,结果就是这么简单易明的东西?

像这种东西。大家都知道啊!碰到的时候也都能明确地知道它毫无意义啊!

你光是给它命了个名有啥意义?太让人失望了吧?

而那些等着看叶予出丑的记者们都是不自禁地露出了喜色。

之前叶予那一番言论,说什么“科学不是求对”。说什么“科学需要‘可能被事实推翻’”,说什么“理论的解释力”,不明觉厉啊!

把他们都给唬住了!!

原以为这趟白来了,结果……

哈哈哈!弄了个听上去好像很厉害的东西出来,结果就是这么傻逼的玩意儿?!

叶予毫不在意,继续说道:“我再问你个问题。‘路人甲跳楼自杀了。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