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最牛国医妃 >

第138章

最牛国医妃-第138章

小说: 最牛国医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能懂什么?她要是能懂吃的?能把自己吃到像病痨鬼一样臭名远扬吗?!”尤氏料定了李敏就是个草包,只有一张嘴会说,会糊弄人。
    她儿子爱吃甜?!笑话!跟在她儿子身边多少年的伏燕都不知道朱隶爱吃甜,可能吗?
    听到这话,尤氏身旁的一个婆子,因为当初照顾过朱隶的饮食,所以略为知道一些,对尤氏悄声说:“大少爷小时候,有次是站在街上看着冰糖葫芦不愿意走。”
    “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小孩子哪个不爱吃?骗小孩子的玩意儿。你们大少爷从小和人不一样,知道那是骗人的东西,所以,只看着卖冰糖葫芦的,没有开口说要吃。”尤氏两句话,立马为自己儿子正名。
    不过,这个正名靠不住。因为,上次李敏和朱隶上西市玩的时候,夫妻俩,一人是吃了一支冰糖葫芦。
    要李敏说,甜食是人类味觉的第一本性,没有不爱吃甜的人。她老公爱吃甜,很正常啊。相反,正好说明,她老公内心里最深处,是最善良最可爱的那一个。
    尤氏却一口认定儿媳妇说儿子爱吃甜,是对儿子的诽谤,是非常可怕的一桩诬陷。因为,男人怎么可以爱吃甜?爱吃甜是女人,中年女人的天性。像她们这些养尊处优的太太,平常闲来无事,爱吃点甜点心,是对的。像男人整天在外,忙于公务,若爱吃甜,不就变成了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混账东西了。
    比如那个九爷,九爷爱吃,而且,爱吃甜,一副身板,却被甜食害惨了,不到二十的年纪,身材已经走形,肚皮好象挺着半个西瓜圆溜溜的。
    无论是万历爷,还是哪户人家的长辈,哪个不会教育子女说必须爱吃苦。吃苦好,吃苦才有勤苦耐劳的精神,为国家,为社稷,兢兢业业做大事的精神。
    要尤氏说的话,儿子最好是天天吃苦瓜,对,吃苦瓜,传到外界,绝对是百姓们奔走相告的美闻一件。
    大家就此都会评价护国公府为真正为民为国的典范,因为,都为了锤炼心志天天吃苦瓜了。这样一来,可以同时教育自己家儿女,学学人家护国公吃苦瓜的精神,以后才能有护国公保家为国的本事。
    吃甜的?!
    尤氏砰,打了桌子,警告底下所有的人:“此话不得传到府外,倘若有谁到府外嚼了舌根胡说八道敢说大少爷爱吃甜的,割了谁的舌头!”
    婆婆因为她传老公爱吃甜的大发雷霆,这事儿,由春梅的眼线传到李敏耳朵里时,李敏吃饱喝足了,躺在屋里榻上,闭着眼睛假寐,歇会儿眼。
    念夏与春梅面面相觑时,不由都看向那屏风外,只有一壁之遥的朱隶。
    朱隶脱掉鹿皮靴,每天必备功课,不敢不听李大夫的教诲,把脚泡在药桶里。泡的发汗了,感觉头晕,身体比较虚的时候,遵从媳妇的指示,吃一盘甜点心。
    以前,他吃甜食时,真有点畏畏缩缩的,和尤氏的看法大同小异。大男人家吃甜的,算什么东西。如今听了媳妇一番话以后,感觉眼界顿开。
    原来甜食根本不是罪。有时候,甜食甚至是救人命的堪比救命神丹的东西。
    大夫就是大夫,专业,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懂。说回来,他问过公孙,公孙都称自己原先不知道。
    李敏在床上翻了一下,睁眼看到自己那两个小丫鬟一脸忧愁,令她忍俊不禁:“又怎么了,你们俩?”
    “甜,甜——”其实春梅也不懂,吃甜的好不好。不过,小时候,她想吃甜的,大人不让吃,一方面,糖贵,另一方面,都说吃糖多会吃坏牙齿。
    “我说过多少遍了,大夫尽人事,说了就说了,病人听不听,是病人自己的选择,要听就听,不听就不听。身体是病人自己的,病人自己都不爱惜,大夫操什么心?”李大夫说完这话儿,赶两个小老太太似的丫鬟,“去去去,这有什么你们好操心的。”
    两个小丫鬟绕过屏风,见到朱隶已经拿起块枣泥糕在吃甜食了,更是一脸惊讶,半天说不出话来。
    看来,在尤氏和李敏的说法上,朱隶显而易见选择了自己老婆。
    尤氏知道后,八成得气疯了,跪在列祖列宗面前,训斥儿子现在连老祖宗的话都不听了,竟然听从儿媳妇的鬼话吃起了甜食。
    不说朱隶敢吃甜的了,朱理这个小叔,更是早就对自己大嫂佩服到从头到脚百分之百的执行。朱理天天都要训练,射箭,骑马,练武,累的一身发汗,有时候想吃点东西,都不知道吃什么好。李敏教他,运动前半个时辰,要喝水,运动后半个时辰,再喝水。喝的是盐和糖混淆的特别的开水。
    糖、盐,都是人十分重要的一种东西。不要看医院里整天给人开什么抗生素,但是,当人真正到了危重病的时候,营养问题比什么都更重要。糖、盐的补充,关系一个人的生死。
    高了不好,低了,更是致人命。
    李敏反正是透露了这个现代医学发出来的信息,要说她老公聪明,真聪明。隔着一块屏风而已,她能清楚听见,她老公和公孙良生在讨论怎么给部队储备糖盐了。
    在古代,无论种糖,制盐的工艺,都不发达。尤其是盐,属于管制流通的东西。私家不可卖盐。有一袋盐堪比黄金的说法。
    护国公府里有关婆媳之间的问题,早就被京师里,皇宫里,许多人关注上了。因此,大家得知,尤氏和李敏为了朱隶能不能吃甜食的问题闹矛盾时,大伙儿反而都一头雾水了。
    首先,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吃不吃甜,朱隶身为一个大将军,一个王爷,想吃就吃,不吃就不吃。最多,像九爷说的那样,为吃而死,也无憾。
    其次,话说回来,真没有几个人赞成吃甜食。吃甜食的危害有目共睹,像九爷,像福乐公主的母亲唐修容,都是典型的吃了甜食身体直接走形。
    要说吃什么东西最好?对了,吃斋!
    素食最好不过的了。吃多少素食,人的身体都不会走形。尤其老人家,更该多吃素食。吃素食能长寿。
    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些参加了给太后寿宴准备菜品比赛的参赛选手们,一个个绞尽脑汁,都在素食上面大做文章。
    王氏和大女儿小女儿再三商酌。
    据说八爷为了常嫔,都到鲁亲王那儿寻找天下独一无二的食材了,敌手们一个个的好牌一张接一张层出不穷。
    “长春宫都紧张起来,这几日,把厨房里的柴火、锅铲等东西,一路搬到了长春宫里,十一爷的福子,八爷的侍卫,天天都在长春宫的门前墙内把守着,密不透风,不让人知道究竟常嫔都准备了什么稀奇的东西。皇上闻声,派个人想先去一探究竟时,都被常嫔婉拒了。这个常嫔,真是深藏不露,平日里装着清心寡欲,到了这个点上,却是一副豁出去的模样了。啧啧,皇后娘娘听说了,都说是大开眼界。”说这个话的,倒不是李华和王氏、李莹,而是静妃所在秀慧宫里的张贵容。
    李华和王氏以及李莹,今天是都到了秀慧宫里拜会静妃。结果静妃出门了,说是又是去儿子府上监工,一时半会儿没有能回来的那么快。不过,知道自己未来儿媳妇过来,静妃不敢怠慢,是急着要从朱璃在修缮中的王爷府先赶回来再说。
    静妃不在,秀慧宫里,品级较高的几位嫔妃出来代替静妃招待王氏母女。要李华她们说,这秀慧宫里的人际关系五花八门,更是让人看不透这其中的脉络。谁不知道静妃娘娘和皇后娘娘要好,三爷是太子的人。可是,王绍仪在秀慧宫里,作为十一爷的母亲,十一爷却是都一路粘着八爷不放。
    现在,连张贵容,都敢当着王绍仪的面,说十一爷的不是。而王绍仪,对此居然半句声音都不出来。不知道是不是当十一爷是逆子了,或是人在他人屋檐下不由自己,一句维护儿子的话都不敢说。
    王氏坐在下位,磕着茶盖子,喝口茶都觉得烫嘴,心口跳,手心发热,浑身如火如荼,紧张的要死。女儿成败,都在此一举了。
    张贵容这人,说话像快板,快人快语的,大大咧咧的,说出来的话,虽然让人听了不太顺心,可是,却透露了不少消息给她们听。
    比如,除了八爷常嫔,六宫里,其它有点等级的妃子,都全部动作了起来。因为,你不争,你不努力的话,太后会说你不敬孝,皇上会对你大失所望。哪怕是站在皇后阵营里的人,庄妃之类,都召集了有名的厨子为自己出谋划策。
    聪明点的,像是张贵容透露的:“据说,容妃娘娘的宫里,请了个不得了的大夫做内参。本小主想了又想,莫非是护国公府的隶王妃?后来,在听说隶王妃与靖王妃再生罅隙了,说是隶王妃主张吃甜食,靖王妃这个气,生的有些道理,所以,容妃不太可能是请隶王妃当内参,怕隶王妃瞎说。”
    李敏所谓的“瞎说”,不是一次两次了。要说最让人心惊胆跳的,要数那次李敏当着太后的面,说齐常在会死,那时候,齐常在还好好活着呢。
    “本小主一直想,隶王妃如果去当算命先生的话,可能早就赚的满盆金银财宝了。”张贵容嘴角衔起一抹旁观者只顾看热闹的凉笑。
    王氏与自己两个女儿对对眼。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容妃请了大夫当内参,说明,都是想从太后的身体健康下手。现在,不是看厨子的本事,是看大夫的本事了。
    厨子做的饭菜再想,再好吃都好,太后那种人,心思周密,吃什么东西,脑子里都会先想清楚了能不能吃,不会像肚子饿的饥民看见什么好吃的都一骨碌扑上去。所以,东西做的可口固然重要,但是,哪怕不可口,太后觉得那是对自己身体有益的东西,都会夸。
    太后的想法摸清楚了以后,怎么下手破局,貌似,有利的地方,她们不是没有。
    王氏脑子里盘转起了自己手中持有的那本徐氏秘籍。秘籍上写有一个长寿方。如果这个方真的有用,把这个方熬成汤,进献给太后,太后岂不乐哉。
    想来想去,这个长寿方,拿给静妃最好。一个是,静妃是皇后的人,静妃品性德静,曾经都被万历爷和太后屡次夸赞,说是静妃人如其名,女子素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论皇后身边的人,也就静妃作为贵妃的候选人里头最有竞争力的一位娘娘了。然后,静妃是李莹的婆婆了,与尚书府关系密切。她们扶持了静妃的话,对尚书府和李华都大有益处。
    现在,只等静妃回来之后,把她们的盘算告诉静妃。
    等了约一盏茶的功夫,宫门来报,说是静妃和太子、三爷十二爷,都一起穿过了神武门。
    太子今日去了朱璃的王爷府。自己最好的兄弟要大婚,太子说什么都必须到朱璃的王府上去看看,关心一番,体现太子身为兄长的一份心意。
    或许,太子想通了,三爷对于自己,依然是很重要的。
    门口传来太监的声音:太子到——
    秀慧宫里所有人,全部都站了起来,一串儿出了屋门,站在院子里整齐排列迎接。
    王氏和李华等,心里却不禁惶惶。想太子一上这儿来,她们这岂不是找不到机会和静妃说了。这是横生了什么茬儿。
    太子率先进门,明晃晃的绸袍,在午后的太阳底下像是镀上一层金,虽然荣华富贵,可是,沉甸甸的,貌似连袍角,都飞扬不起来。
    静妃在太子身后进门,随即吩咐人,马上打盆水给太子洗脸。
    一群嫔妃弯腰请安。
    太子笑呵呵道:“各位小主,都起身吧。本宫只是来静妃宫里坐坐,以前,常和三爷常到静妃宫里来玩,算是探望长辈。”
    嫔妃们答是,随之散开去。都是皇帝的后妃,也不可以和太子太过亲近,除非那些年长的,对太子而言是长辈的。
    静妃请了太子入屋坐,往前走着,都没有留意到王氏母女。直到张贵容走上前,是有目的地给王氏母女们卖个人情,对静妃说:“娘娘,华婉仪来了,带着尚书府夫人及三小姐,都在这儿坐了有一会了。”
    听到这话,不止静妃,走在前面的太子,走在后面的三爷和十二爷,才都转过头来。
    王氏母女三人低着头,不敢抬眼。
    太子对朱璃勾眉一笑,道:“你媳妇你都没有看见?”
    朱璃沉声回答:“臣是没听说过尚书府的人会到宫里来。”
    口气里略有些埋怨没有提前打招呼的意思。
    虽说是快要嫁到三爷府了,可是,没进三爷门里,不算。未婚男女,其实是不该相见的。
    耳听这个一毛不拔的三爷还是那样冷声冷气的,王氏心里升起了一丝不悦。想当初,是谁口口声声到尚书府里求着要娶她女儿的。现在,要结婚了,居然口气这般冷,对未婚妻如此,对未来丈母娘也如此。这个女婿太不会当了。
    可惜,这是人家的地盘里。而且,人家身份高贵,她们尚书府其实算是高攀了,攀上了皇室这个高枝。
    王氏闷闷的,心里想,还要不要把东西献给静妃。
    静妃侧耳,是听张贵容在她耳朵里细叨,张贵容把自己刚才观察到的,几乎全都给静妃说了。静妃眉眼里,全是和儿子那张脸一模一样的肃敬,仔细倾听了张贵妃的话以后,静妃的眸子里静静地转了一圈光,接着,对太子说:“请太子吃杯茶再走吧。”
    “本宫本是打算在静妃这里吃杯茶的,谁让本宫和三爷情同手足,只是,三爷和静妃您这儿都来了亲家。本宫和老十二呆在这里不合适,对不对,十二弟?”太子张口一喊。
    十二爷傻乎乎地跟着点头:“是——”
    静妃却没有罢休,早叫人都准备吃的东西了,说:“本宫知道十二爷喜欢吃凉皮,特别让人做了凉皮。十二爷吃过再走吧。”
    凉皮是夏季解暑吃的东西,这都秋冬的季节了,但是,十二真是好吃这口,冬天吃凉皮吃的更爽。
    没想到静妃惦记他这事儿,十二一旦感动,推却不了,就此留了下来。没法拉十二一块走的太子,只好一块入屋里吃杯茶。
    朱璃跟在太子身后,坐在了椅子里后一直默然没有吭声。李莹抬起头看他时,都对不上他眼睛。
    李华略微都察觉到了这对男女之间貌似哪儿不对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