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65章

帝国风云-第165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这艘日本海军最新的轻巡洋舰在返航途中沉没。
    要知道,当时日本海军中,除了已经服役的两艘“香取”级,即“香取”号与“鹿岛”号是在大战爆发前才建成服役的,其余的轻巡洋舰都是在一九二零年代建造,部分舰龄甚至超过了三十年。至于被日本海军抱以重望的“阿贺野”级轻巡洋舰,在大战爆发后才开工建造呢。
    这两艘轻巡洋舰,一艘掩护“赤城”号,另外一艘掩护“加贺”号。
    因为所剩燃油无几,李向龙没有目的“加贺”号沉没,但是在他离开的时候,“加贺”号已经左倾近十度,离翻覆也不远了。
    也就在李向龙离开后大约半个小时,“加贺”号翻覆。
    只是,“加贺”号没有立即沉没,而是肚皮朝天的在海面上漂浮了三天三夜。直到九月十四日下午,一艘路过的日本巡逻艇发现了“加贺”号,随即招来驱逐舰,在十五日下午用鱼雷将其击沉。(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李向龙驾驶的“雪雕”降落到“秦始皇”号上的时候,油箱已经空空如野了。
    要是他再晚一分钟返回,恐怕只能在海面上迫降。
    下午一点十五分,最后一架战机,即“汉武帝”号出动的第二支机群返回,第二波攻击行动结束。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西太平洋舰队已经大获全胜,在没有损失一艘战舰、甚至没有一艘战舰受创的情况下,一举击沉了一艘航母、重创两艘(当时还没有确认“加贺”号与“苍龙”号已经沉没,只能算为重创),还击沉了一艘重巡洋舰与一艘轻巡洋舰,重创了一艘重巡洋舰。
    这个战果,连冯承乾都没有想到。
    要知道,西太平洋舰队为此付出的,只是损失了十八架战斗机、十四架俯冲轰炸机与二十八架鱼雷攻击机,阵亡与失踪飞行员一百零二名(后来有三十七人被救回)、伤残飞行员十四名。
    只是,战斗并没有结束。
    要知道,“飞龙”号还没有找到呢。
    更重要的是,在李向龙驾机返航之前,一架日本的水上飞机发现了西太平洋舰队,而且在被击落前发出了电报。
    “防空部署已经安排妥当,冯司令正在等你呢。”宫振国在甲板上等候李向龙。
    “确认是日本的侦察机?”
    “非常肯定,一架中岛式水上飞机,在发报之后被我们的战斗机击落,但是没有找到日本飞行员,大概沉到海底了。”
    “我们没有找到‘飞龙’号,这场仗还有得大。”
    宫振国点了点头,同时停下了脚步,让李向龙先进入航空作战中心。
    “冯司令……”
    冯承乾回头看了眼还没有脱掉飞行夹克的李向龙,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老宫已经告诉我了,日本侦察机……”
    “‘飞龙’号肯定就在附近,说不定已经派出了攻击机群,我们得立即加强防空。”冯承乾等李向龙走近,又说道,“我已经给另外两艘航母下达命令,采取密集编队,三艘航母相互协助。”
    “战斗机马上升空,如果一个小时内没有遭到攻击,我们再出动侦察机。”
    “此外,我还给鲁志刚下了一道命令,从今往后,你不得驾机参战。”冯承乾面色非常严肃。“不可否认,你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如果你一直在一线部队,你也许会成为我军的头号轰炸王牌。但是你得明白,你现在是舰队的航空司令,负责指挥整个舰队的三支航空联队作战,你的岗位在这里。也只有在这里,你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海军、为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我再也不希望见到、或者听人说起,你又做出冲动的事情来,要不然我会把你调回海军司令部。”
    “冯司令,绝对没有第二次了。”
    “那就好。”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防空作战的事情你去安排吧,你是内行,我只能看热闹。”
    “老宫是这方面的专家,我让他负责。”
    冯承乾没有多说什么,李向龙回来之前,就是宫振国在做防空部署。
    此时,已有二十架战斗机升空。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之内,参与第二轮攻击的十四架“猛禽”也出动了,防空战斗机的数量达到了三十四架。
    与航空战队不同,西太平洋舰队采取的是联合防空战术。
    说得简单一些,航空战队的每艘航母都是独立运作的,航母之间的距离在十公里、甚至二十公里以上,也就无法相互掩护。西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母则编在一起,除了各自的两艘防空巡洋舰做贴身掩护之外,其他的战舰均以舰队为核心,担任外围防空驱逐任务,而三艘航母出动的防空战斗机则由旗舰统一调配指挥。
    虽然集中防御,使得舰队的目标特征极为明显,但是防空力量更加强大。
    接下来几年,这种集中防御战术经受住了实战考验,而像日本海军的那种分散防御战术则被彻底淘汰。
    事实上,提出这套战术的正是冯承乾。
    最初的时候,李向龙等人都倾向于采用与日本海军类似的防空战术,认为只有给航母留下足够大的机动空间,才能进行有效规避。在第三艘“秦始皇”级、也就是“汉武帝”号服役之后,冯承乾专门在南海举行了一次防空作战演习,并且通过演习证明,防空作战的关键不是航母的机动空间越大越好,而是防空火力的密度越高越好。说白了,航母的战术机动性再好,也比不上战机。相反,再坚固的战机也很容易被高射炮击落,因此提高高射炮的火力密度远比提高航母的机动范围重要。
    当然,所谓的集中防御,并不是让航母等战舰紧紧的挨在一起。
    在防空作战中,战舰的航速都非常高,只有跑得足够快,才有足够的机动性,因此航母的间隔距离一般在五公里左右,而为航母提供贴身保护的防空巡洋舰与航母的距离,一般都在两公里之内。
    显然,这个距离已经足够近了。
    要知道,为了保证起降安全,在进行航空作业的时候,航母的间隔距离至少要扩大到十公里以上。
    西太平洋舰队紧锣密鼓的进行着防空准备的时候,航空战队仅存的航母,即“飞龙”号的舰长山口多闻已经派出了由十架“零”战、十四架“99”式俯冲轰炸机与十二架“97”式鱼雷攻击组成的攻击机群。
    航空战队能否反败为胜,就看这次攻击了。
    虽然山口多闻的资历比不上南云忠一,但是他是日本海军兵学校第四十届毕业生中的第二名。中日朝鲜战争之前,山口多闻在美国留学,后来担任了外交海军武官,到一九三六年才出任轻巡洋舰舰长,并且在次年就当上了“伊势”号战列舰的舰长。在日本海军中,能够成为战列舰的舰长,可以说是前途的保证。大战爆发前,山口多闻因为主张舰队应以航空作战为主,出人第二航母突击群司令官,并且兼任了“飞龙”号的舰长,为当时日本海军中最年轻的将官之一,年仅四十七岁。
    战斗开始后,山口多闻就命令“飞龙”号向北航行。
    在“苍龙”号遭到攻击的时候,“飞龙”号离“苍龙”号在二十公里以上,而且恰巧在一片积雨云层下方。结果就是,攻击“苍龙”号的中国战机没有发现“飞龙”号,也就没有攻击“飞龙”号。
    此外,当时“苍龙”号几乎在中国战机的最大攻击半径上,因此完成了攻击任务的战机都没有向北搜索“飞龙”号。
    躲过一劫之后,山口多闻也收到了侦察机发回的报告。
    虽然晚了近一个小时,但是迟到总比不到好。不管怎么说,山口多闻至少知道中国舰队在哪了。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第八十八章 最后的攻击
    全文字无广告第八十八章最后的攻击
    虽然日本海军在这场海战中遭遇惨败,但是绝不应该否认日本军人的勇气与胆量。
    能够发现中国舰队,正是日本军人勇气的最佳证明。
    从时间上看,在十点左右,联合舰队派出的所有侦察机都已到达最大侦察半径处,剩下的燃油仅够返航。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志村多喜郎少尉驾驶的水上飞机没有返航,或者说是放弃了返航,继续向南搜索,才最终找到了中国舰队,并且在遭到战斗机攻击的时候发出了电报。
    同样的问题,也摆在山口多闻面前。
    按照侦察机的报告,中国舰队此事在“飞龙”号南面大概五百二十公里处!
    虽然“99”舰爆与“97”舰攻的最大飞行距离都有一千多公里,但是在挂上了炸弹与鱼雷之后,这两种战机的攻击半径都不到五百公里。更重要的是,中国舰队已经发现了日本侦察机,肯定严阵以待,攻击机群在攻击的时候会消耗更多的燃油。也就是说,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机,肯定无法返回舰队。
    山口多闻有点犹豫,毕竟“飞龙”号是仅存的航母,而他没有把握一击得手。
    只是,他手下的飞行员没有犹豫。
    残酷的事实已经证明,在航空作战中,谁占得先机,谁就有更大的胜算。此外,中国舰队的三艘航母完好无损,在之前的战斗中也损失轻微,肯定不会放过“飞龙”号,很快就会有侦察机到来。如果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发起攻击,“飞龙”号肯定会步入后尘,被中国战机击沉。
    只有反击,才有取胜的希望。
    山口多闻明白这个道理,也就没有迟疑。
    一点不到,山口多闻就下达了攻击命令。一点过十分,第一架“零”战率先升空,攻击行动开始。
    因为明知道回不来,所以日机都只加装了三分之二的燃油。
    这么做,在攻击的时候能够减轻重量,提高战机的灵活性,也就提高了突破防空火力网的机会。
    战争的残酷性,在这个时候表现得一览无遗。
    出发前,所有飞行员都喝了一碗壮行酒,山口多闻亲自为他们送行,替他们系上了象征着武运昌盛的头带。
    当时,总共有六十二名日军飞行员出征。
    这六十二人中,没有一个人留下家书,也没有一个人留下遗言。(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可以说,这是一次极为悲壮的行动。
    当时,甚至有部分飞行员放弃了降落伞包与自卫手枪,以此表示将与敌舰同归于尽,绝不苟且偷生。
    只是,这次攻击并没有取得山口多闻想要的结果。
    二点半左右,日军机群逼近了西太平洋舰队。
    可惜的是,日军飞行员还没有看到中国战舰,就遭遇了二十多架防空战斗机,护航战斗机立即被打散,飞在前面的俯冲轰炸机也遭到攻击。紧接着,第二批防空战斗机到达,开始攻击鱼雷机群。
    防空战斗机能够及时到达,与中国海军的一件秘密武器有关。
    这就是防空雷达。
    大战爆发前,中国就研制出了雷达,并且首先装备海军。当时,中国海军中,包括航母与防空巡洋舰在内的所有大型战舰都配备了雷达。更重要的是,雷达已经在中国海军中服役了将近一年,可靠性已经得到了验证。
    雷达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
    此外,日军没有雷达,也就不了解雷达的性能。自然不知道在有雷达的防空作战中该怎么打。
    结果就是,日军机群依然从高空进入。
    离西太平洋舰队还有一百多公里,日军机群就被雷达探测到了。正是如此,防空战斗机才有足够的时间,从容面对来袭敌机。
    虽然在护航战斗机的拼死掩护下,有十多架日机突破了防空战斗机的拦截,但是这些日机还要面对凶猛的防空炮火。
    最终,没有一架日机成功突破,也没有一架日机对中国战舰构成威胁。
    “飞龙”号的反击落空,轮到西太平洋舰队出手了。
    三点不到,在应付了日军的反击之后,李向龙下达了攻击命令。首先出动的不是攻击机群,而是侦察机。
    原因很简单,李向龙也不知道“飞龙”号在哪。
    更重要的是,战斗已经打了几个小时,如果“飞龙”号全速规避,此时已经在一百多海里之外了。
    当时,李向龙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让紧急出动的侦察机盯住返航的日机。
    虽然李向龙不清楚“飞龙”号的在哪,但是他有一种预感,即“飞龙”号离西太平洋舰队不会太近。
    问题是,日机没有返航。
    这下,问题来了,侦察机没有办法跟着日机找到“飞龙”号。
    所幸的是,李向龙早就有所准备,派出了足够多的侦察机,而且把侦察半径定为侦察机所能达到的六百公里。
    更重要的是,侦察机将重点在“苍龙”号北面搜索。
    可以说,这个部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点二十分左右,一架径直向北飞行的侦察机发现了同样正在向北全速航行的“飞龙”号航母,以及伴随的两艘战舰。
    只是,此时的距离已经接近六百公里了。
    要知道,不管是“雪雕”、还是“蜻蜓”,在标准挂载的情况下,最大作战半径也就只有六百公里。事实上,按照海军的战术守则,还不到六百公里,因为这是把返航后的十五分钟余油算进去的结果。
    问题出来了,等攻击机群到达的时候,“飞龙”号肯定在六百公里之外了。
    只是,李向龙没有放弃。
    四点二十五分,李向龙下达了攻击命令。按照他的要求,“雪雕”只挂在二百五十公斤级航空炸弹,而且优先起飞;“蜻蜓”则用翼下挂架挂载两枚一百公斤级炸弹,执行水平轰炸任务;护航战斗机则留在最后面起飞,因为战斗机在挂在了一具副油箱的情况下,作战半径能达到八百公里。
    这么安排,体现出了李向龙的才能。
    要知道,在所有战机中,只有“雪雕”在用腹部挂架携带炸弹的情况下,没法携带副油箱。选择二百五十公斤炸弹,主要是减轻重量、降低飞行阻力,在理论上能把航程延长两百到三百公里。
    显然,这两百到三百公里至关重要。
    按照鱼雷攻击机执行水平轰炸任务,也主要是在挂载了鱼雷之后,鱼雷攻击机的作战半径不会超过六百公里。也只有挂载小心炸弹,才能挂一具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