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641章

帝国风云-第641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九六七年,危地马拉战争爆发,中以关系迎来黄金时期。
    根据后来解密的资料,在危地马拉战争期间,犹太人财团一直是中国当局最有利的支持者,在整个战争期间,犹太人财团为中国当局提供了数千亿华元的战争融资,由力保证了华元在金融领域的地位。
    甚至可以说,没有犹太人财团的支持,华元在战争结束之前就会甭盘。
    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以色列在此期间签署了好几项军事合作协议。
    从一九六八年开始,中国就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始改造以色列的国防力量,包括为以色列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比如,J…66B正式量产之后,以色列就是第一个获得这种新式战斗机的国家之一,而且还获得了生产线。要知道,J…66B是海军型的战斗机,以色列获得这种战斗机的时候,中国空军的J…66C还没有量产呢。又比如,在一九七二年之前,中国为以色列提供了足够组建三个装甲师的坦克与战车,还以援助的方式,帮助以色列建立起了自己的坦克工厂。
    到一九七二年底,以色列国防军基本上全面时间了“中国化改造”。
    也就是说,当时以色列国防军几乎淘汰了所有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援助的武器装备,换上了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
    从政治上讲,这足以表明,以色列正式成为了中国的非结盟盟国。
    与军事合作同步进行的,还有双方的经济合作,而最关键的,依然是犹太人财团在金融领域上的支持。
    说白了,中国此时最需要的就是犹太人财团在金融领域的支持。
    原因很简单,华元与黄金挂钩的时代即将结束,而在创建新的金融货币体系的时候,中国绝对不能缺少犹太人财团的支持。也正是如此,中国才会放弃控制了全球主要石油供应的阿拉伯国家,转为与犹太人国家合作。
    从战略上看,这无疑是一个风险十足的冒险。
    要知道,中国早已不是石油出口国,而是石油进口国了。从一九六五年开始,中国就成为了石油的纯进口国,而且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与海湾地区,这两个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每年为中国提供了上亿吨石油。选择以色列,意味着与阿拉伯国家决裂,也就意味着将在进口石油的时候遇到麻烦。
    所幸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在全世界范围内,出口石油的不止是阿拉伯国家,三个美国都是石油出口国,而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也发现了大型油田,文莱苏丹更是一个坐落在油田上的国家,此外非洲地区也发现了大型油田,连英国都在北海勘探到了大型油气田,至于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几个新兴国家,更是产油大国。
    说白了,以色列只有一个,而石油产地却有很多个。
    更重要的是,进行金融货币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综合这些因素,中国当局自然会选择以色列。
    问题是,中国当局不可能不知道,支持以色列,就意味着第三次中东战争,而且很有可能是由以色列挑起的中东战争。
    显然,这也是中国支持以色列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从本质上讲,以结束华元跟黄金挂钩为主的金融货币体系改革的根源是危地马拉战争,但是从政治角度来讲,中国当局必须尽量避免让世人产生这样的认识,即得尽可能的把金融货币改革与中国发动的战争划清关系。
    也就是说,需要用另外一场战争来引发金融货币改革。
    显然,第三次中东战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在得到中国的支持之后,以色列肯定会为第二次中东战争复仇,也就会在军事实力壮大之后,主动挑起第三次中东战争。即便以色列没有首先出手,阿拉伯国家为了防止以色列坐大,也会发起第三次中东战争。只要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支持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就必败无疑,但是阿拉伯国家不会轻易认输,而会奋起抵抗。在军事手段难以达到目的的情况下,阿拉伯国家自然会以石油为武器,对中国、以及所有支持以色列的国家进行石油禁运。哪怕这只是短暂的禁运,也足够引发一场全世界的经济危机了,而在经济危机期间进行金融货币改革,自然是水到渠成。
    由此可见,引发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不是犹太人、也不是阿拉伯人,而是中国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零六章 闪击战
    阿以战争,立即把全世界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从这场战争造成的影响来看,谁引发的战争并不重要,只是依然有必要说清楚。
    一九七三年八月七日,以色列国防军与约旦王国的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发生冲突,随即以色列当局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开始全面战争动员,要求所有预备役军人在二十四小时内到所属部队报道。因为以色列实施的是全民兵役制,每一名符合兵役年龄的公民,不管是男性与女性,都要服兵役,并且在退役之后转为预备役,每年定期接受军事训练,在战时则是正规军的补充力量,所以以色列实施军事动员,等于积极策划发动战争,也就等于向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开战。
    一天之后,约旦、叙利亚与埃及首先开始战争动员,随后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与以色列并不相邻的阿拉伯国家也相继进入战争状态。
    八月十日,以色列国防军越过边境线,攻入约旦王国境内。
    同一天,以色列国防军在西乃半岛方向上展开行动,同时向埃及发动进攻。
    看上去,这是一场由以色列发起的战争。
    事实上,打第一枪的是约旦王国的军队,而且以埃及为首的众多阿拉伯国家早就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了。
    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早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阿拉伯国家就在为发动消灭以色列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做准备。
    从一九六七年开始。阿拉伯国家也找到了靠山,即德意志第二帝国。
    拉宾政府上台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意识到,以色列很有可能会投靠中国,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因此失去中东地区唯一的盟友。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能力改变即将到来的事实。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只有一个选择。''即在中东地区寻找新的盟友。
    到一九六八年,以色列开始接受中国的军事援助,犹太人财团则在金融领域帮助中国进行危地马拉战争。受此影响。德皇威廉三世在当年对阿拉伯国家进行了巡回访问,还在开罗发表了极有影响力的演讲。
    由此开始,德意志第二帝国与阿拉伯国家形成了一个阵营。
    这里。必须提到埃及。
    在数量众多的阿拉伯国家中,只有埃及在大战爆发之前就是独立国家,而其他阿拉伯国家都是在大战之后才获得真正独立地位的。更重要的是,埃及拥有八千万人口,不但是阿拉伯世界中的头号人口大国,还占到了阿拉伯国家人口总量的半数以上,因此埃及成为了阿拉伯国家联盟的盟主。
    可以说,在阿拉伯世界里,没有哪个国家拥有埃及那样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埃及联合叙利亚与伊拉克。组成了“阿拉伯联邦”,成为了一个名义上统一的国家。
    显然,中东能否维持和平,关键就得看埃及。
    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使埃及的野心急剧膨胀。对埃及来说。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不但是为了消灭以色列,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目标。这就是,通过消灭以色列,实现阿拉伯世界大统一。
    说白了,如果埃及主导的“阿拉伯联邦”能够在战争中大获全胜,那些依然徘徊在联邦之外的阿拉伯国家就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就会迎来阿拉伯统一战争,而埃及也有信心通过和平与战争来实现阿拉伯世界大统一。
    当然,关键依然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如果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埃及无论如何也没有胆量发动战争,因为埃及绝对不是得到中国全力支持的以色列的对手,而一场失败的战争,必然导致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获得的胜利果实全部泡汤。
    显然,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让埃及觉得发动战争的时机成熟了。
    到一九七二年底,埃及率先完成了军事现代化。通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埃及组建了当时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常备兵力超过了五十万,陆军拥有五千多辆主战坦克与上万门火炮,空军拥有六百多架先进战斗机、以及数百架其他作战飞机,海军则拥有东地中海吨位最大的战舰。
    此外,叙利亚与伊拉克的军事实力也不容低估。
    从各方面来看,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集团在军事实力上都远超以色列,甚至是以色列的十多倍。比如,阿拉伯国家集团总共拥有一万三千多辆主战坦克,而以色列只有不到三千辆坦克,阿拉伯国家拥有近六千架作战飞机,而以色列只有不到一千架,阿拉伯国家的总兵力超过了三百万,而以色列的常备兵力不到三十万。
    至于战争资源,双方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总而言之,在任何人看来,阿拉伯国家集团都拥有绝对的优势。
    只是,这个优势正在缩小。
    虽然中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进行得很缓慢,但是非常踏实,即在提供武器装备的同时还帮助以色列建立了军事工业。相比之下,德意志第二帝国给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援助就没有这么彻底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提供给以色列的都是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某些甚至比中**队自用的还要先进。比如出售给以色列的J66I就专门针对以色列空军的作战需求,安装了更加先进的雷达等电子设备,其整体性能比中国海军的J66B与中国空军的J66C高出了一大截,算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相比之下,阿拉伯国家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购买的武器装备就要差得多,别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即便跟德军自用的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德军的简化版。
    显然,假以时日,阿以的军事实力差距就会缩小。
    结果就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断定,与其等到以色列强大之后再发动战争,还不如提前动手。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八月七日的边境冲突,正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挑起战争的预谋。
    毫无疑问,阿拉伯国家严重低估了以色列的战争实力。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无时不刻不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此外,中国提供的军事援助,不仅仅是武器装备,还包括军事理论,特别是至关重要的战术理论。
    在跟中国进行全面军事合作之后,以色列国防军上下形成了一个鲜明的认识,即只要战争爆发,就绝对不能等着敌人找上门来,必须打出国门,在敌人的土地上作战,把敌人的国土变成焦土。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战术观念。
    原因很简单,以色列的国土太过狭窄,根本没有战略纵深,因此进行本土保卫战,受战略迂回余地影响,就只能靠人力弥补。
    事实上,这也正是以色列国防军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由此,以色列国防军产生了一套新的战术。这就是,只要出现战争的苗头,就必须抢在敌人之前发动进攻,而不是让敌人首先发动进攻。
    至于谁打第一枪,根本就不是关键问题。
    正是如此,在埃及、叙利亚与约旦开始战争动员之后,以色列当局就做出了首先发起进攻的决定。
    结果就是,阿拉伯国家集团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开战后的第一个二十小时之内,以色列国防军创造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用极为微小的代价瘫痪了阿拉伯国家的空中力量!
    八月十日,以色列空军首先集中力量突击了埃及的空军基地与前沿机场。
    在不到八个小时的战斗中,以色列空军总共出动了近三千架次作战飞机,用五千多吨炸弹把埃及空军的六百多架战斗机炸毁在地面上,其中包括四百多架先进战斗机,而以色列空军只在战斗中损失了不到三十架战斗机。
    因为集中力量打击埃及,所以以色列空军无法立即对付叙利亚。
    当天下午,叙利亚空军发起反击,结果在两场大规模空战中,被数量仅有一半的以色列战斗机击落了近百架战斗机。
    这两场空战,直接打掉了叙利亚空军的斗志。
    以色列空军越战越勇,在当天傍晚突袭了叙利亚的空军基地与前沿机场,炸毁了近三百架作战飞机,重创了叙利亚空军。
    夜间,以色列空军再接再厉,突击了约旦王国的空军基地。
    结果就是,到八月十一日清晨,战场上空已经很难见到阿拉伯国家的战斗机了,以色列空军毫无悬念的夺得了制空权。
    这一天的战斗,已经足够决定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了。
    可以说,这也是现代战争史上,胜利来得最快的一场战争了。
    没有制空权,即便阿拉伯国家拥有十倍于以色列的地面部队,也难以在地面战争中击败以色列国防军。
    更重要的是,制空权让以色列拥有了战争的主动权。
    在此之前,很多人都认为第三次中东战争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此之后,没有任何人认为这场战争还会持续一年。
    事实上,很多军事家在八月十一日都相信,这场战争肯定会在一个月内结束。RS
    叶子悠悠最快更新,请收藏叶子悠悠。
第二百零七章 七日战争
    “八月十日空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战争方式,即电子战。。)
    以色列国防军没有在八月七日发起进攻,而是拖到八月十日,只有一个原因,即需要时间来搜集敌方的电子情报。
    在八月七日之后,以色列空军的电子战机就全体出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视与搜集敌方雷达、电台等设备发出的电磁信号。为了掌握最准确的电子情报,以色列国防军甚至出动战斗机进入敌国领空,诱使敌人的防空雷达开机,而在边境线附近巡逻的电子侦察机则趁机获取了雷达的电磁信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