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169章

越战的血-第169章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唯一例外的就是62年中印冲突,这场战争中**队在装备上占有优势)。

所以,这种反斜面战术也就理所当然的在我军发扬光大,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时代,因为那时敌我装备最为悬殊……咱们还是用二战时代的万国造武器,对付的却是美国佬的飞机大炮……但是美国佬的飞机大炮就愣是无法把战线往前推进。其秘密就在于中**人用了反斜面与坑道结合的战术,极大的弱化了美军现代化装备的作用。

同样的。越鬼子也在几年前与美国佬打了一仗……他们当然也知道中**队曾经以弱势装备在朝韩边境上打得美国佬一点办法都没有,于是顺理成章的……他们就像吸血鬼一样从我们这里学去了许多战术并将其应用到实战中。

反而……是我们自己,却因为十年动乱久不练兵而把先辈有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及战术给忘记了。

我之所以会记得这一套,那还得感谢下老头。

我记得老头是这么说的:“跟越鬼子打……咱们军队的炮火一般比越鬼子要猛,所以反斜面不常用,但如果一时半会儿炮弹接济不上来,那反斜面战术就是你保命的法宝!”

现在……我想就是用到这个法宝的时候了。

这反斜面战术说起来很神秘其实也就是在反斜面上根据地形和我们敌我装备的特性构筑几道战壕……至于要构筑几道嘛,那就是根据时间或精力看情况了。

从极端上来说就是越多越好……战壕越多咱们就可以层层阻击不是?

但人的体力以及战场上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于是我们只来得急构筑三道战壕。

第一道战壕最重要也最危险,因为它离山顶阵地只有四十米左右。

一看到四十米……我想许多人都知道这个距离就是投掷手榴弹的范围。的确是的……这道战壕就是专门为投掷手榴弹设置的。躲在这道战壕里的战士们可以轻松的将一枚枚手榴弹甩上山顶阵地……

就像现在这样,随着我一声令下,位于第一道战壕的战士们就将早已准备好的手榴弹拉燃了朝山顶阵地上甩。接着山顶阵地上就是“轰轰”的一阵乱响,只炸得越鬼子一片怪叫。

有人也许会说……越鬼子这是占领了制高点的,他们在山顶阵上……那手榴弹肯定要比我们投得更远,既然我们能把手榴弹投到山顶阵地上,那越鬼子肯定也能把手榴弹投到我们的战壕里。甚至还可以说……手榴弹若是在战壕这种半封闭的空间里炸开杀伤力更大才对。

这些都没有错……但如果这战壕就这么简单的话,当年志愿军也不可能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打败美国佬了不是?

这其中的决窍就是……这条战壕要挖得窄一些,而且还要把挖出来的土全都垒在靠近山顶阵地的一方。于是很自然的,在靠近山顶阵地的那个方向上就会有一个用土垒起来的突出部,而战壕的另一边却远远低于这个突出部……

对于这样的战壕……就可以想像越军从山顶阵地上投下来的手榴弹会碰到什么情况了。就像我现在看到的那样……越军的确也有朝我军方向投掷手榴弹,但这些手榴弹要么就被突出部给挡着在战壕前爆炸,要么就从砸在突出部上跳到战壕的另一面爆炸……基本没有哪个手榴弹能甩进战壕里的。

换句话说……就是我军的手榴弹能打得着越鬼子,而越鬼子却打不着我们。

那为什么说他们危险呢?原因就是距离越鬼子太近……四十几米的距离,越鬼子从上往下冲仅仅只需要几秒的时间,这个时间第一道战壕里的解放军战士甚至都来不急有所反应就会暴露在越军的枪口之下。

于是这就有了第二道战壕……第二道战壕距离第一道战壕大约二百米,在这个距离上,我军的武器不仅可以打到越军的山顶阵地,还可以为第一道战壕提供火力掩护……这道战壕布置了大量的ak47、56式冲锋枪和火箭筒,当然还有班用机枪等。

这是越军手榴弹无法投到的距离,越军若是要想突破第一道防线……那无疑就得突破由第二道的防线组成的火力网。

这不?两道防线配合着朝山顶阵地一阵狂打,第二道防线上的子弹虽是打不着多少敌人……这是因为由下自上的打有一个仰角,所以很难命中趴着的敌人。但却可以将敌人压在山顶阵地上无法动弹,于是第一道防线的战士就可以朝山顶阵地上猛甩手榴弹。

反正手榴弹这玩意是又多又便宜,后方运上来的弹药里随便也有几十箱给我们随便抬的,所以根本就不用考虑够不够的问题。

至于这第三和防线吧……距离山顶阵地大慨有六百多米……这是越军m16射程的极限,但却在机枪、重机枪以及迫击炮的射程内,于是这里就布置了几道机枪以及迫击炮,目的就是用于压制越军山顶阵地的火力。

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一旦第一道战壕的战士撑不住了,就可以在第二、第三道战壕的火力掩护下通过交通壕撤退到第三道战壕……

有人也许会说,那越鬼子要是占领了第一道战壕,不就可以凭借着那道战壕与我军对抗了?

这就是第一道战壕的另一个妙处了,它前高后低的独特设计使其本身就是一个陷阱,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陷阱……

我不知道我们所面对的这支越军是否知道这一点,又或者说他们是美军训练的所以对这种反斜面战术并不熟悉,于是我就有心想试试他们。

于是就通过对讲机让刀疤把越鬼子往下放一放……

所谓的放一放,也就是第一道战壕的战士通过交通壕往回撤,第二道战壕的火力收一收。

没想到我们的火力这么一收,越鬼子就以为我们是弹药不足了……越鬼子有足够理由相信这一点,毕竟我军的弹药库已经被越军特工给“炸”了不是?所以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呢,于是大喊一声就像潮水般的越过山顶阵地涌了过来……

第五十二章俘虏

ps:今天因为停电所以早上没更,这章是补早上的,晚上这一章会迟一些更!

枪炮声更猛烈了,只不过与之前有所区别的是……这一回更多的是越军的枪炮声。

炮声是来自越军后方的迫击炮。

我得承认越军的步炮协同的确做得很好,尤其是我们面前的这支越军第五步兵师……也许,这是因为他们是由美军训练出来的原因吧,美军向来都是讲究各部队、各兵种的协同配合的,看来这支越军也继承了美军这个优良传统。

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我军火力一弱越军炮兵观察员很快就摸上了山顶阵地,炮兵观察员一上阵地就意味着可以引导、指挥迫击炮对我军阵地进行轰炸。

这轰炸分为两部份,一部份指向393高地……越军知道这个高地有我军强大的掩护火力。另一部份则指向我军反斜面阵地的第二道战壕……这道战壕是我军反斜面阵地的主要火力构成。

枪声则是来自越军手中的m16和架在山顶阵地上的美式通用机枪……要知道我军火力一被越这迫击炮压制住,就意味着在山顶阵地上的越军就有更自由的活动空间,美式装备的优点就是射程远、精度高而且火力猛……于是那子弹就“哗哗哗”的朝我军阵地涌来,霎时我军阵地就像是一锅正在爆炒的豆子似的“噼噼啪啪”的乱作一团。

这时我不禁有些后悔下令让战士们把火力“收一收”了,要知道刚才我们还是压着敌人打让他们毫无还手之力的,谁知道这些美式装备的越军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握住时机爆发出这么惊人的战斗力。

不过这种后悔也只是心里一闪而过的念头……因为我很清楚。之前的我们虽说是压着敌人打。但实际上敌人的伤亡却并不大……我们对越军造成的伤亡无非也就是甩上山顶阵地的手榴弹炸伤几个人而已。越军明知道我们会不断的朝山顶阵地甩手榴弹,当然不会傻到派大批的部队驻守。

所以,之前的我们实际上就是在用弹药的消耗来顶住越军的进攻……继续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弹药很快就会消耗殆尽。

换句话说,也就是把敌人“放一放”那是迟早的事。

而且对敌人这样的进攻我也并不是很担心……原因是我知道越军炮火的轰炸总有停下来的一刻。

这并不是说越军炮弹不够……而是越军的部队正在冲锋。

果然,在越军越过我军第一道战壕距离第二道战壕还有一百多米的时候……越军的迫击炮就停了下来!

应该说迫击炮的杀伤犯围没有一百多米这么远……因为迫击炮炮弹较短,装药量不多,所以60炮、82炮的杀伤半径就在20m左右。

有人也许会奇怪……既然越鬼子还没有进入迫击炮的杀伤半径。为什么那么早就停止炮轰呢?

这其实就是反斜面战术的另一个好处……越军的进攻是自斜面上方往下冲的,而炮弹炸开的弹片却是自下往上呈辐射状爆射开的。

所以,越军离我们的距离虽说还有一百多米,但却因为相对炮弹的炸点来说是处于高处……所以实际上已经进入迫击炮破片的杀伤范围之内,于是越军炮兵就不得不停止了轰炸,甚至对393高地的轰炸也不得不停止……于是我军就有了还击的时间。

而且这个还击的时间和时机……应该说是恰到好处!

“打!”随着我一声令下,反斜面和393高地的各种武器就朝正在冲锋的越军喷吐出了火舌,霎时那枪声和弹雨就把越军的火力给压了下去,特别是393高地上那挺双联装的高射机枪……专门对装419山顶阵地上越军的火力掩护单位,一开火就将那整个山顶阵地的越军打得没了声音了。

越军的冲锋部队没了友军的火力的掩护。又没了迫击炮的协同……很快就成了一支孤军,于是就暴露一览无遗的暴露在了我军的枪口之下。

这些越军也不愧是支训练有素的部队。一看苗头不对很快就停止了冲锋就地寻找掩护……

其中有些人当场卧倒躲子弹,这应该说是大部份越军的条件反射……但这还是不够聪明,因为他们不仅是要面对来自反斜面的解放军,还有来自393高地的火力……对于393高地的战士们来说,那些趴在下方的敌人就像是一个个人形靶子,而且距离不过一、两百米……这种射击对我们来说,唯一的一点难度就是在方向有些偏右要调整下射击角度而已。

还有些人很快就想到了刚刚突破的第一道战壕……这部份人无疑是比较聪明的,他们在我军还没来得急射出大批子弹之前就收住脚步退进了刚刚攻下的第一道战壕并企图以此为依托组织防御。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只是一个美好愿望……

第一道战壕对于越鬼子来说有一个很坑爹的设计,那就是前高后低。这种设计对于我军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另一面,我们可以依托的阵地是高……而越军就恰恰相反,他们背靠着高的一半,依托的另一半却是低得堪堪能容一个人弯腰藏在里头,而且还窄得仅能容得下一个人……

接着问题很快就出现了,越军要么弯腰藏在里头躲子弹……这时是无法打枪的,因为是横向躲着,要打枪的话就必须探出半个身子……可探出半个身子的结果,就是将自己暴露在我军的火力之下。

于是越军很快就意识到这次冲锋已经失败了,随着一名军官的一声令下……越军就像潮水般的往后撤退。

这时更让越军无奈的事出现了……第一道战壕前高后低,而且前后战壕至少有半人高的高度差,再加上那些构成战壕的部份大多是滑不啦叽的烂泥……这玩意是下来容易回去难啊,一排排的越鬼子手脚并用的想要爬回去,却几次都没有成功,而且在这过程中他们还要担心会不会有子弹打到他们身上……

仗打到现在已经没有悬念了,我甚至都发现身旁有几名战士看着越鬼子那滑稽的样子边打边笑。

接着让我们意外的事发生了……这队越军在意识到自己无法逃走的时候,就纷纷举起了双手投降。开始还只有几个人,不一会儿就发展成一大片……除了那些被打倒在地上惨叫呻呤的,几乎全都举起了手。

这可跟我们认识的越军有些不一样啊……随后想想我很快就明白了,这支越军是美国佬训练的嘛,美国佬的作战风格一向都是如果无法影响战局那就可以选择投降……照想这支部队也是受美国佬那种思想的影响吧。

不过这似乎也可以理解,要知道南越大多时候都是在西方世界的统治之下,之前是法国、后来就是美国……而西方世界的观点就是如果没办法改变战局的话就没必要牺牲生命,这些南越军队从小都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会受影响也就不奇怪了。

“连长,怎么办?”对讲机里传来了刀疤的询问声。

这时我不由愣了……面前的这些俘虏少说也有两个排,这不算那些倒在地上受伤的,这要是假投降或是暴乱什么的……咱们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更何况……就算他们什么也不干老老实实的投降,这么多的俘虏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但又能怎么办呢?不接受投降吗?如果是一个两个那还好说……这么一大片的……

想了想,我就冲着那些投降的越军用越南语高声喊道:“把武器堆成一堆,把衣服脱光了走过来!”

那群越鬼子一听这话明显就是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又见我们中有人会说越南语,于是赶忙大喊:“我们投降……我们缴枪!解放军同志,别开枪……”

越军中是有许多人会说中国话没错,但却不会是南越人……因为中国跟越南“同志加兄弟”的时候,南越却是跟美国“同志加兄弟”的。

所以……要说他们中有些人会英语还差不多,会中国话的就没几个了。

接着越军就十分听话的把武器和装备堆在了一旁,然后三下五除二的就脱了个精光朝我们走来……

“准备接收俘虏!”我对刀疤下令道。

“是!”刀疤应道,接着又问了声:“连长……那些武器怎么处理?”

“不要了!”我说:“派个人上去把它们炸掉!”

“是!”刀疤对我这个命令没有任何异议。

而读书人听着就怪可惜的,他在一旁劝道:“连长……那可都是美式装备啊!打得又远又准……就这么炸掉了……”

“你懂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