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73章

越战的血-第73章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话。可越南竟然还以为我们不会进攻?

陈依依笑了笑:“还不是仗着有苏联?苏联人自信满满的说只要有他们在,中国肯定不敢进攻呢!”

“哦!”听到这战士们才恍然大悟。

“看来这苏修还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嘛!”读书人笑道:“如果没有他们在吹牛皮。越鬼子说不定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了呢!”

“这苏修也不是什么好鸟!”消息比较灵通的小石头插嘴道:“听说他们在蒙古那布置了百万大军呢,也难怪越鬼子会以为我们不敢打!”

“打了又怎么着?”吴志军把脑袋一扬:“那苏修还不是屁都不敢放一个?”

“就是!”沈国新把拳头一握:“管他什么苏修、越修,只要惹了咱们就放到一块打!”

……

我没有多说什么,也许是这时代消息不怎么灵通,又或者是上级有意不多说……总之战士们对这件事了解的并不多。

我所知道的是,苏联的确是在蒙古驻扎了大批部队,具体有没有一百万谁也不清楚,有人认为这个数字大多是在吹牛,意在唬住中国让中国不敢出兵。

原本,这样一个格局中国的确也不适合出兵,情况很明显,北边有苏联的百万大军,南边有打过几次硬仗的越南精锐部队,而我国却刚刚从十年内乱中走出来,正是要休养生息的时候……万一被这南北夹击,那后果可以说是不堪设想。

但是……

当时美国正与苏联处于冷战时期,几年前美国又刚刚在越南被灰头土脸的赶了回去……国家之间讲的只有利益,虽然中国与美国之前存在许多不愉快,甚至几年前的美越战争中,中美还是敌人。但时过境迁,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中美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是必然的,美国派出舰队遏制苏联也是必然,苏联投鼠忌器也是必然的……

于是,一盘死棋就被下活了。

当然,这一切都不需要跟战士们说……其实我就算我说了部份的战士们都不相信也无法接受。因为……在他们心里,这时的美国只怕还是“美帝国主义”呢。

我想,这只怕也是上级不说或是少说这件事的原因之一。

随后我又皱了皱眉头,有粮食储备的越军可以躲两个星期……这下距我军撤回国的日子只怕也就十天左右吧,那不是意味着那些越军特工完全可以支撑到我军回国?或者换句话说……还有部份特工可以全程一直骚扰我们?

可别小看这些越军特工,以为他们只是越军特工的一小部份。往往就是这样的一小部份,才是越军特工中最重要的部份,否则他们凭什么能用粮食储备?

“一排长、二排长……”这时就听到通讯员小刘朝我们叫道:“各排长到连部开会,上级有新指示!”

“是!”我们几个人应了声,起身就朝连部走去。

到了连部,连长正和指导员看着电报,彼此之间还在讨论着什么,似乎这电报还有点让人不好理解。

果然,等我们三人坐好后,罗连长就对指导员说:“还是你先念念吧!”

“也好!”指导员随后拿着电报走到我们面前说道:“同志们,这是上级刚刚下达的命令。师部命令我们……在攻占了每一个地域或城镇后,应迅速调整部置,依托要点,组织防御,搞好协同,规定好联络信号记号,预防越军特工的反扑和偷袭。”

这一段话没什么问题……这似乎是更像套话,比如那什么依托要点、组织防御之类的……如果要等到这命令来时我们才做,只怕早也没命了。

接着指导员就话锋一转,接着念道:“同时,还要组织小分队分片包干,采取集中对小股,小股对分散,包围对固守,搜歼对潜伏,潜伏对偷袭的办法,用打、炸、烧等手段,将潜藏在我阵地周围的越军特工剿灭!”

“啥?”听着这话我和刀疤等人不由就愣了。

奇怪之处并不在于要怎么着对付越军特工,上级这命令其实我已经在做了,就是分块包干。奇怪的是这命令里强调了“打、炸、烧”……之前还让我们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要爱护越南的一草一木的,这使得我们对躲藏在丛林里的越军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是吗?既然要爱护越南的一草一木,又要歼灭躲在里头的越军特工,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拉着部队进丛林……这是什么结果就不用说了,咱们爱护了越南的一草一木,却要付出鲜血和生命,而越南特工正是利用这些草草木木来打仗的……有这么扯蛋的吗?

“指导员!”我还有些不信的问道:“这命令……是不是说咱们可以打、炸、烧了?我没听错吧!”

指导员没有说话,事实上我想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这跟他之前强调的似乎是矛盾的。

“同志们!”罗连长站出来替指导员解了围,他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是要的,但是……这些是对越南老百姓才适用,对付敌人,我们就应该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冷酷无情。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在我军的占领区内基本没有敌军主力,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敌人肯定是散了,化整为零分散到丛林里与我们打游击了!这是敌情的重大变化,我们有必要采取新战法,从对付敌人的正规战转变到对付敌人的游击战,这是战术的重要转变。”

“罗连长说得对!”指导员接着说道:“从战场全局来看,我军已把分散的敌人大范围的包围起来了,它就一张区大的网,把敌人统统都圈在这张巨网中。但是……敌人已经分散了,我们也要根据敌情的改变而改变,也要把这张大网化整为零,变成很多小型网,才能套住狡猾的鱼!也就是说,在战术上我们必须以游击战来对付敌人的游击战……”

我得承认罗连长和指导员的口才都很好,吧啦吧啦的说那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嘛:放手去对付丛林里越军特工。

很明显,上级这是要拿越军特工开刀了,上级终于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坚壁清野

第一百一十六章坚壁清野

我们把这次行动称作“坚壁清野”,这是什么意思就用不着多说了。

不过是什么意思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采取的是什么样的行动。

村庄依旧封锁,一方面是为了不让躲在丛林里的越军特工得到食物补给,另一方面,则是不让饿肚子下山找食物的越军特工有可乘之机。

对于村庄之外的丛林……就像我们之前对村庄进行分块包干那样,对丛林也进行了类似的分片。

我们连分配到的任务,是沿着那丁、路克、郎勒方向实施搜索。三个方向,正好由我们三个排各沿一条互相间隔不远的路线前进,在崎岖曲折的山路上搜索前进,连部就跟在后面适时与我们保持联系并与其它连队保持联系。

二排按照顺序自然就排到路克这个方向。

我的安排是在山路的左边放二班,右边换三班,自己则带着一班沿着山路往前走。各部分互相间隔在可视范围内,依靠对讲机进行联系。

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把兵力分散让越军不好设伏,试想如果我们把所有兵都堆在中间沿着山路前进,那越鬼子只需要十来个人埋伏在路旁然后来个砍头截尾斩中间……在自动步枪的火力下,我们不到十分钟就全军覆没了。

但是这样分成三个部份前进,越军就无法有效的埋伏。至少,他们要埋伏我们的话,就需要比我们多两倍的人形成一个更大的包围圈。

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我们此次行军的目的是搜索。

搜索什么?

搜索的是藏在丛林里的越军特工。既然是搜索越军特工就不可能只在山路上搜索不是?而且这也只是第一步。

为什么唯独要把一班放在中间沿山路前进呢?

原因很简单。陈依依和读书人都是在战场上打过来的,万一遇到什么突发情况他们都知道该怎么做,而吴志军在这一点上显然就差多了。

沿着山路前进的任务显然是比较轻松的,为了不把两旁的队伍拉到后面,我甚至还安排了两名战士在前头用探雷器一边探雷一边前进……

“排长!”看我这样安排吴志军就有些意见了,他迟疑着说道:“我们……这么走是不是慢了点?这要什么时候才走到路克村啊?”

我举起望远镜分别朝左右望了望,漫不经心的反问:“你这是在搜索呢?还是去路克村?”

我这么一说吴志军就没话了。

这时突然走在前头拿着探雷器的战士突然停住了脚步,然后回过头来面带异色的说道:“排……排长。有地雷!”

“退后!”这是我下的第一个命令,然后就朝着对讲机叫道:“二班、三班,报告情况!”

“一切正常!”

“一切正常!”陈依依回答:“不过发现敌人潜伏的痕迹,时间在十分钟左右,人数大慨有七人……”

“嗯!”我下令:“继续前进,保持警惕!”

这时我又不得不佩服了下陈依依的本领,就连敌人刚走十分钟她都能判断得出来。

“排长,怎么办?”吴志军随后问了声:“我们没带工兵……不会排雷!”

我白了吴志军一眼,随手就拉燃一枚手榴弹往发现地雷的位置一丢……轰的一声,当我们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那枚地雷也已经不是问题了。

“继续前进!”

我有些不敢相信吴志军在原部队是个连长,也许。他们还没有从和平世界里走出来,又或者这就是有打过仗和没打过仗的兵的区别,总之他们不知道用简单、直接的方法解决问题。

然则我所担心的却并不仅仅只是这枚地雷。因为我很清楚地雷这东西是埋下后就可以不管的。

但是……越鬼子为什么还要潜伏在路旁呢?而且还有七人之多……应该说不只七人,我想在读书人那个方向也有潜伏,只是读书人没有发现罢了。

所以……左边也有人潜伏,右边也有人潜伏,再加上山路中央有一枚地雷……这代表着什么?

不用说也知道,这本来是一个伏击圈,越鬼子本来有一支十余人的部队分别埋伏在山路两侧,只等着我们踩响了地雷后两面夹击……

也许有人会说,越鬼子只有十余人,他们怎么敢埋伏我军一个排呢?

战场并不是简单的加减运算,战场更讲究的是战术和火力配置,特别是在这个各种自动步枪横行的时代……在这战场上就发生过一个连队的解放军因为盲目冲锋而在五名越南民兵的自动步枪下死伤惨重的情况。

所以,只要越军两面互相配合得好,时机掌握得好……凭着十几个人完全可以以不对称的伤亡比例打赢这场仗。

他们为什么撤退呢?因为他们发现我们分成三路走……于是乎,他们的埋伏瞬间就失去了作用。

他们会就此放弃吗?我相信不会。

原因是什么?

这是一种感觉,我感觉越军并没有把我们这支部队当一回事,他们会以为我们沿着山路排成一路纵队走,并为此设下了埋伏……这就是他们小瞧我们的证据。

他们会怎么做呢?

召集更多的人吗?这种情况似乎不可能,更多的人就代表要消耗更多的粮食,这对于缺少粮食的他们来说有点无法想像。而且还很有可能因为目标太大而暴露,这就有背于游击战的宗旨了。

那么……他们也许会以我军左翼或右翼为目标再来一次伏击,虽然不能将我们全歼,却可以取得一次小胜之后迅速撤退……

想到这里,我当即在对讲机里下令道:“一班跑步前进,二班、三班随后跟上!各单位做好战斗准备!”

“是!”

“是!”

……

气氛在我下令的那一刻就紧张了起来。

吴志军也许根本就不明白,刚才我还否定了他加快速度的建议,现在马上就命令部队加快速度并做好战斗准备……但在这时我也来不急向他解释什么,当然也不需要解释,他更需要的是看和学习。

为什么要加快速度呢?如果越鬼子正在前头不远处布置伏击阵地,而且还错误的估计了我军的行军速度,那加快速度之后会发生什么?

没错,在他们布置好之前就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所以有准备和没准备只是相对而言的,越鬼子以为自己是只正在捕蝉的螳螂,谁又会想到那螳螂摇身一变……马上就成了黄雀。

果然,就在我们才拐过两个弯转过一个山坳的时候,就看见一队越军正匆匆忙忙的由右往左自我们面前的穿过山路,他们也许是想由两路汇成一路伏击我军左翼,只是没想到我们会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于是顿时就慌了手脚转身组织防线……

然而这时的我哪里还会给他们机会,只喊一声:“打!”

战士们早在我的命令下做好了准备,这时一接到我命令哪里还敢怠慢,几把冲锋枪同时开火,那子弹就像雨点般的朝越军倾泻而去……越鬼子在我们面前几乎是一字排开毫无掩护可言,而且相互之间的距离只有区区十几米,于是只一轮弹雨过后就七倒八歪的躺在了地上。

我的注意力却不在眼前这部份的越军身上,因为我知道他们只是越军的一部份,同时也相信手下的这些战士能对付得了他们。

我趴在一块石头上举起了步枪透过狙击镜观察着左边的丛林……很明显的是,这些越军由右往左走,就意味着他们的友军在左面。

看不到人,丛林里头光线比外面要暗得多,而且到处都是树,这使得我很难发现躲藏在里头的越军。

应该说,在这样的地形上是不适合用狙击枪的,丛林里交错的树木会使狙击枪远射程的优点变得毫无用处,狙击镜也会因为树木的遮挡失去作用。

然而……我却并不担心这一点,因为越军人少我军人多,我似乎只需要锁定他们,然后等着陈依依所带领的二班的出现就可以了。

“二班注意!”我朝对讲机叫道:“敌人在你们正前方约一百米处,朝敌侧后靠近!”

“是!”

“三班注意!敌人在山路左侧,包抄他们的后路!”

“是!”

下完命令后我再次举起狙击枪等着,我倒想看看他们还能忍到什么时候。

当陈依依等人踩断枯枝的脚步声出现在丛林中时,那些越军终于忍不住了……

“砰!”的一声,一名越军还没从枯叶里探出脑袋就被我一枪打倒。

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了那堆枯叶,它并不像其它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