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好女婿 >

第259章

明朝好女婿-第259章

小说: 明朝好女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眼前黑压压人头蹿动,柜台被挤得咯吱响,小二们喊得声嘶力竭,就连宗真也热得满头汗水。
  太康也是花容变色,连气都喘不过来,身体也在一阵摇晃:“现在……现在这情形,挤得出去吗?”
  苏木:“走后门吧,你先去换件衣裳。”看太康公主难受成那样,他又看了看外面潮水一样的人头,也觉得头昏眼花,这才想这个太康公主是不是有密集症候?
  女人换衣裳就是麻烦,苏木等了差不多小半个时辰才等到她出来。
  太康公主身换了一身儒生袍,手上把玩这一把湘妃竹折扇,唇红齿白,看得苏木也是心中一震:“好帅!”
  这女子如果上街去,也不知道要迷死多少深闺女子,弄出血案来!
  苏木这才记起,太康应该是自己穿越到明朝来所碰到的最美的一个女子。毕竟是皇家血脉,正德本就帅气,他的妹子也差不到什么地方去。况且,女人的美丽就苏木来看,都是养出来的。
  一个小姑娘一生下来,nai子随便喝、水果随便糟蹋、再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自然甩古代女人一条大街。
  不过,美则美尔,苏木对她是敬谢不敏的,躲都来不及。
  从后面出了银行,回头看去,大门处依旧是人山人海,吵闹得跟菜市场一样。
  等到盐司衙门的官盐兑换点,这里也是排起了长队,起码有五十来人。
  苏木抽了一口冷气,喃喃道:“这些人好快,我们不过是等了一个时辰过来,就已经挤成这样了?”
  一个盐丁跑过来:“梅先生,大老爷正要找你呢!”
  苏木:“好的,我再看几眼就过去同大老爷说话。”
  队伍开始长起来,陆续又有人买了盐票过来兑换。都是熟面孔,都是先前在银行里看到过的。
  苏木看了半天,就带着太康朝前走去。
  走了几步,就听到有人在旁边哈哈低笑:“王里长,你的脸怎么这样了?”
  回头看去,发出笑声的正是先前以地契和房子抵押的那个何处暑,另外一人被他笑话的却是宗真派出去的线人王里长。
  只见得王里长一张脸上全是纵横交错的血痕,好象被什么东西抓过,看得人触目惊心。
  王里长冷哼一声:“被猫儿抓的,何处暑你怎么也在这里,想干什么?”
  “王里长在这里干什么,我也干什么?”何处暑调笑道:“王里长不肯借钱,我姓何的好歹也有点面子,一开腔,别说一百两,就算再多也借得来。呵呵,真是被猫抓的吗,等下我去问问嫂子,究竟是哪只猫这么不开眼,竟然抓了你老人家?”
  听何处暑说要去跟自己娘子说这事,王里长白了脸:“你敢!”
  若是让家中母老虎知道自己在外面骂她是猫,等下回家也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
  然后,他冷哼一声,咒骂道:“入他娘的,也不知道哪个瘟器传的谣言,说娘子给我戴了绿帽子,我带人去捉*……我今天回家取银子的时候,那母大虫就扑过来同老子拼命,说是我在外面坏她名节……最后,好不容易才取了银子脱了身。”
  何处暑笑得前伏后仰。
  王里长气道:“你就乐着吧,对了,听人说你不是早买了盐票吗,怎么排这么后?”
  何处暑苦着脸:“**奶奶,我是第一个买的票,可还拿了票还没出银行,其他人就涌了进来,那叫一个水泄不通,我也是挤了半天才挤出去。到这里一看,已经排起长龙了!”
  苏木听完,和太康相视一笑,就大步朝盐司里走去。
  见太康如此英俊潇洒,吴老先生也是眼睛一亮,以为又是哪家的青年才俊,就同她说起话来。
  文人说话自然有一套规则,要引经据典。
  刚开始的时候,苏木还有些担心太康露了黄。可听了半天,才发现这个公主殿下却也不简单。谈吐风雅不说,学问也不浅,竟然应答如流。
  苏木一想,便释然。所谓女文青者,若没有一点真正的学问,你就算想雅也雅不起来。皇家教育的好处,他也是知道的。太康目濡耳然,多少也学到了一些真本事。
  说起来,这女子可比她哥的学养好些。
  看得出来,吴老先生对太康非常欣赏。在听说她是苏木银行的掌柜,姓康之后。老先生还感叹着说:“苏木,康书生学问不错,若是肯下工夫,再苦读十年,别的不敢说,一个秀才功名是稳拿的。你叫他来经商,只怕要耽误人家的前程。”
  苏木苦笑:“大人说得是。”
  太康却不为人知地翻了个白眼,道:“光阴似箭,如白驹过隙,十年,我可等不及。区区一个秀才又有什么意思,还不是一副孤寒样,你看肖秀才,都不堪成那样了。名利得趁早,谁耐烦去想十年后又如何?”
  堂堂长公主,自然是想什么说什么,完全不顾及吴老大人的感受。
  “此言差矣……”吴大人还要继续劝说。
  苏木一看不妙,老先生的唠叨他是非常清楚的,再说下去,惹恼了太康,只怕人家就要翻脸了。
  忙打断吴世奇的话头:“大人刚才叫我过来,所为何事?”
  吴老先生这才不满地看了太康一眼,应道:“今天来提盐的人都排起长龙了,也不知道你们银行的盐票卖出去多少,上次你不是说有十万两了吗。然后,又这么多天不开张,也不知道这个月那三十万两有着落没有?”
  苏木:“今天卖出去了大约一万两银子的盐票吧。”
  吴老先生满意地点了点头:“一天一万,三十天三十万两,很不错啊!”
  苏木又笑:“这才是开始,还得局限在沧州城内。等再过得一些日子,河间府其他县,甚至整个河北的人都过来买盐票十,只怕更多。老大人,等下我就叫人将银行里的现银解送进盐司银库。”
  一说起钱,太康也兴奋起来:“一天一万两,再过阵子,一天三五万没任何问题。以我的估计,这个月发行一百万两盐票,也是可以预期的!”
  “当!”一声,吴世奇手中的杯子落到地上,呆了半天,才抽了一口冷气:“一月一百万,不可能吧?”
  “怎么不可能?”太康不服气:“现在买票的不过是散户,等到盐票开始在市面上流通,大商贾就该入场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一人只买一张票那么简单。”
  “拭目以待吧!”吴世奇兴奋地搓了搓手,然后朝北面拱手道:“吴世奇只愿尽快办完朝廷交代下的差使,以报君恩。皇帝陛下隆恩,本官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万死而不悔了!”
  从盐司衙门出来,太康道:“苏木,你这个未来的老丈人喊起口号来一套套的,却没有任何用处。这次盐票,还不是靠你我一手一脚打理。”
  苏木苦笑:“我是后辈,不好议论长辈的。不过,老先生可是没得一分钱好处的,得点名声又有何妨?”
  太康这才高兴起来:“是啊,只要咱们赚钱就好。”
    
    
第四百七十二章 热得爆表

      一个神话,财富的神话在沧州城里游荡。
  先前苏木故意让宗真将肖秀才发财一事的消息放了出去,刚开始的时候沧州百姓还将信将疑。但经过王里长、何处暑等人的现身说法之后,百姓都信到十足,毕竟,他们手头赚得的真金白银做不了假。
  同样,那天购买了沧州发展银行盐票的一百多人各自有三十两利润进帐。这么多人,只一天工夫就挣到了寻常人需要一年才能赚到的钱,这样的财富机会怎不叫人眼红心热。
  于是,第二日一大早,宗真等人还在家里睡觉,就被门外的喧哗声给惊醒了,开门一看,外面那条街上已经堆满了背着包裹的顾客。见了掌柜的,都齐声大喊:“宗大侠,我们要买票!”
  看人数,比起昨日还多了些。
  忙了一整日,几乎没有吃饭的空闲,到晚间一清点,又卖出去三百来张,三万两现银入帐。
  看到这银子入流水一般进来,太康公主的眼睛都笑弯了,连声道:“苏木,皇帝哥哥说你是个理财能手。本殿以前还不以为然,以为你不过是能写几手好诗词的才子。却不想,真真是个经过至用的能手,连这种法子都想得出来。我算算,咱们银行今日又多少利润可赚。”
  苏木淡淡地说:“现在不过是开始,早着呢!这赚钱的事情,第一桶金总是叫人兴奋的。再以后就麻木了,也不过是一个数字游戏。可惜你是个女子,否则,以你的身份和才能。将来未必不能把持住整个大明朝的经济命脉。”
  他心中也是觉得可惜,说句实在话,太康公主文青的另外一面却是难得的商业才华。很多现代经融理论,苏木只说一遍,太康公主就能飞快地理解,并举一反三。
  实际上,就连苏木有时候也一通半通。
  太康难得地娇柔一笑,好象有些腼腆的样子,嗲声道:“别这么夸奖人家嘛,多不好意思。”
  看苏木一脸的难受,太康公主的声音更是腻得化不开:“谁说女子就不能经商了,只要太后和皇帝哥哥愿意,这生意咱们就一辈子做下去。长芦的盐票要发,将来两淮盐、浙闽盐也可以搞嘛!苏木,你想想,若是天下间所有的盐都通用一种盐票,那又是何等的光景?”
  同后世卖彩票一样,银行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提成,至于放贷吃息,以及铸币税还谈不上。
  不过,如此火暴的生意,细算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而这还是开始,未来的光明前景一想,都叫人大大振奋。
  苏木抽了一口冷气,这个太康野心还真是不小啊!
  接下来两日,在高额而稳当的利润刺激下,发展银行的盐票销售依旧热度不减,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一万两;第二日,三万两;第三天疲一些,只卖出去两百六十张。
  但到了第四天,却来了一个爆发似的增涨,竟一口气卖出去六百张盐票,六万两现银足足用了三两马车才解送去了盐司银库。
  看这个趋势,盐票一物已经彻底被沧州人所认同了。
  苏木这几日没事就出入茶馆酒楼调查市场行情,得到的消息令人振奋。当初他跟吴老先生商量定下一百两一张的面额,为的就是防止挤兑。但这么高的入门门槛还是挡不住市民们发财的热情。一百两银子对普通人家来说确实有些困难,但古人都是大家族,一个家族拿一百两银子出来还是可能的。
  基本上,一姓人家将手头的闲钱都掏出来买票换盐,然后卖出去换取利润。卖盐得钱之后,再族长的主持下,按照各家所出股本的多寡分配。
  到现在,几乎整个沧州的中下层阶级都被裹入了这场财富风暴中。与此同时,一个接一个荒诞不经的发财故事也在沧州城中流传开来。肖秀才就不说了,他是第一个发现盐票漏洞之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理应大发一笔。至于比肖秀才更玄乎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某人拿出一百两银子,一口气干了三天,就将手头的资产翻了一辈;某个老太太将自己的棺材都卖了,又泼出去老脸不要,四下问亲戚借钱,最后筹得一千两银子,只三天时间就从一个穷老太婆变成富翁,欢度晚年,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老太婆这个例子在先,沧州城中一夜之间突然有了钱荒的迹象,要借钱,却不是那么容易了。道理很简单,我若是有钱,自去买盐票发财,谁肯犯傻借你?
  至于高利贷,更是不好借,真算起来,高利贷那点利,还真比不上买盐。
  不过,这事叫太康公主看到了商机,沧州发展银行有发展出一项新的业务:贷款。
  利息嘛,比起高利贷却要温柔许多,每月三成利。也就是说,你借一百两银子,一个月只内归还,得还一百一十两银子。
  当然,得用房产、店铺和土地做为抵押。
  这个贷款项目一出,苦于没有现金的普通百姓自然是趋之若骛。到第七天的时候,发展银行一口气竟放出去二十万两银子的贷款。
  想比起包销盐票的那点提成,这才是真正属于正德皇帝、太康公主和苏木的利润。
  光这一笔,太康公主算了一下,一个月就能为银行带来六万两的收入。三个大股东一人就有一万多两银子的入帐。
  看着手头这一大叠契约,太康公主看苏木的眼神越发地诡异,笑眯眯地说:“这生意做起来还真够味啊!”
  苏木点头:“盐票不过是一种货币,就目前而言倒看不到利润增长点,毕竟是一个长期行为,以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为时间单位。但贷款利息却是实实在在的收获,放贷款,才是一个银行应该干的事情。咱们现在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建立沧州发展银行的信用。不要小看沧州民间存银,真正的大户们还没有动呢!”
  太康公主连连点头,这一阵子作为银行的首席执行官,负责所有的日常事务,她明显地瘦下去一圈,眼睛变得更大了。
  好在又过了一日,林老板替苏木雇佣的伙计和帐房先生都来了沧州,这让太康公主终于可以喘一口大气。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户入场

      同时来沧州的还有一个老熟人,孙臣。
  看到这个同窗密友,苏木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子相,你怎么来了?”
  孙臣大半年没见到苏木,看到他也是异常欣喜,呵呵一笑:“听林老先生说子乔这里缺少人手,就过来了。怎么,你不想用我?”
  苏木搓着手:“怎么不用,你能来,我欢喜都来不及呢!不过,你是一个秀才,若在我这里,怕是耽搁了你的学业和前程。”
  孙臣:“什么学业前程,我这次回保定已经想得明白了,如子乔这种惊才艳绝人物,世界上也没几个。世上读书人千千万万,说到底也都是平常人。童生能够考中秀才,那是百中取一;秀才考中举人,又是十中取一。就我保定府而言,上万学子,每三年能中举人者也不过十人,很可惜,我孙臣不是那十分之一,更别说进士了。中不了举人不要紧,可这日子还得过下去,毕竟,孙臣上了父母高堂,下有妻子儿女需要养活。为了供养我读书,家中已是赤贫。现在,是孙臣报答他们的时候了。”
  说到这里,孙臣动了感情,眼圈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