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好女婿 >

第51章

明朝好女婿-第51章

小说: 明朝好女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苏瑞堂呆呆地站在那里,想说些什么,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想转身离去,脚下却像是被一双无形的手狠狠抓住。
  ……
  “原来堂兄也是一个没有担待之人,枉自叫那些支持你的人失望啊!”苏木继续小声笑道:“别以为你隐忍就能守得花好月圆,当年勾践只有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那是因为他在吴王夫差身边安插了西施。可你呢,这家族里又有谁能替你说话。三叔身边最宠信的可是解姨娘,解姨娘是谁,那可是瑞声的生母。又她几十年如一日在三叔面前说你的坏话,你觉得你将来还有继承三房家业的一天吗?”
  苏木笑得恬淡,可声音中就仿佛带着一股魔力,直将苏瑞堂心中的魔鬼都唤醒了:“看看我吧,我苏木这几年过的是什么日子,堂兄你可都是看在眼睛里的。那才是真真的衣食无着,凄惨无比啊!三叔年事已高,他在世的时候或许还能念着父子之情。可百年之后呢,你被夺去了家业,只怕比我还不如。我苏木和你们三房没有冤仇吧,已经被整治成如今这般模样,你和苏瑞声可是有夺嫡之恨啊!瑞声的性子你还不清楚,那是最最记仇的,真到那天,瑞堂你这辈子可就翻不了身了!”
  苏木口中啧啧有声:“堂堂三房大少爷,一旦失势,落毛孔雀不如鸡啊!”
  苏瑞堂一想起未来那可怕的情形,寒毛都竖了起来,一张脸也失去了血色,忍不住问:“那……该怎么……怎么做?”
  “此事易尔,不过……”苏木拖长了声音。
  苏瑞堂立即明白苏木的意思,立即道:“苏木,你放心,但凡有我在苏家一天,就没有人敢动你一根寒毛,还请教。”
  苏木指了指头顶,又指了指外面那群人。
  苏瑞堂立即明白,转头对外面的苏千喝道:“不长眼的狗奴才,让你过来可不是让你晒太阳偷懒的,滚上屋去,翻瓦,再磨蹭,仔细抽了你的懒筋。”
  “还有你们几个,都给我动起来,否则家法侍侯。”
  外面那群人见苏瑞堂发怒,都吓得连滚带爬地动起来。
  苏瑞堂又问:“苏木,我该怎么做呢?”
  苏木看看天色:“不早了,该吃午饭了。”
  苏瑞堂点点头:“是有点饿,为兄这就叫让将酒肉送过来。”
  苏木微笑道:“对,咱们边吃边聊。我这几日在祠堂干活,还请堂兄多多关照,小弟身体弱,可做不得粗重活儿。”
  苏瑞堂亲热地道:“父亲大人叫你过来协助为兄,是让你管管工人,又不让你当伙计,放心好了。”
    
    
第九十二章 快乐的六日

      苏瑞堂果然够意思,午饭很丰盛,有酒有肉,最难得的还有一条五斤黄河大鲤。
  鲤鱼这种东西在后世并不希奇,满世界都是鱼塘,喂的是混合饲料,肉质粗糙不说,咬在嘴里就如同在吃一团棉絮,也没有任何鲜味可言。更有恶劣的直接将厕所建在鱼塘边上,人在如厕的时候,下面有鱼群争食。一破开鱼腹,里面黄灿灿一陀。
  也因为知道这一点,苏木已经十多年没吃过鲤鱼。
  可明朝没有饲料鱼一说,大可放心食用。
  吃了一筷子,鲜得苏木快把舌头给咬掉了。
  他和苏瑞堂坐在耳房里大吃大喝,看着苏千等人一身肮脏地啃着大葱卷烙饼,心中大乐。
  酒酣耳热,苏瑞堂才问:“兄弟,你若真认我这个做兄长的,尽快教我个法儿。无论如何,得将苏瑞堂那畜生给办了。”
  他已经有些醉了,一提起苏瑞声,就是满面的怨毒,可见这些年在苏家把他给憋得都快变态了。
  苏木心中冷笑:三叔啊三叔,你不念亲情,对我如何苛刻。这次也要让你尝尝家中内斗骨肉相残的滋味。以得报怨,我苏木做不到。当以直报怨,才是大丈夫。
  就低声道:“瑞堂,告诉你一个秘密,苏瑞声这次考砸了,他笃定中不了秀才,这可是你的好机会。”
  苏瑞堂面色一喜,又摇头:“瑞声中了不秀才也没什么呀,科举一事,谁也说不准,大不了来年再考就是了。再说,这也是不是什么好机会。而且,瑞声一向有才,你怎么就肯定他中不了?”
  苏木故意骗他,道:“我也是参加完院试的,所有考生出场之后都会照例探讨一番,对对答案什么的。据与他熟悉的考生说,苏瑞声的题好象作得不怎么样。其实,正如你说的,没考中也不打紧,大不了明年来过。可是,苏瑞声给家族造成了这么大损失,有一千多两银子吧。心中有鬼,对三叔也是十分畏惧。三叔问他考得如何的时候,苏瑞声就随口说了一句考得还成。却不想三叔却想差了,以为苏瑞声说考得很好,必中。到时候,若是中不了,只怕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苏瑞堂听得仔细,身子慢慢直了起来:“此话当真?”
  苏木接着道:“就算到时候三叔知道苏瑞声中不,心中恼怒,只怕也不会对他怎么样,最多家法侍侯,还不足以打倒他,我们或可以加上一把火。”
  他喝了一口酒,慢慢道:“三叔是个非常好面子的,瑞声说要中的话,也就家里人知道。咱们不如派人到处宣扬,说苏瑞声考得极好,肯定能中秀才,最好以他的名义。到时候,若是没中,可我们苏家的大话已经说到前头,三叔的面子可就落下来。内心中对这个高调自满到猖狂的儿子只怕是死心了。”
  苏瑞堂精神一振,叫道:“此计甚妙,要不这样,我就派人出去散布谣言,就说苏瑞声放出话来,这科院试必中云云,最好能够闹到人尽皆知。”
  苏木一笑:“我可什么都没说,这可是瑞堂你自己的主意。”
  不过,苏瑞堂又泄了气:“如果苏瑞声真的中了呢,他还是有几分才气的。”
  “如果中了,对你也没什么损失啊,这次不成,以后再想办法就是了。”苏木一摊手:“那你还担心什么?”
  “对啊。”苏瑞堂高兴地站起身来,朝苏木一拱手:“多谢兄弟指点。”
  “不客气,不客气。”
  接下来几日,苏木的日子过得舒适。
  虽然不能出家门,可每天都睡到日上三杆,这才夹了一本书,悠哉游哉地走到宗祠。
  早有工人将茶水泡好,细心侍侯。
  读上几页书,又写上一两千字的《西游记》新章节,就到了午饭时间。照例是大鱼大肉,刚开始几日还好,可这样一口气吃了四五天,苏木就有些经受不住,突然怀念起小蝶的韭菜炒鸡蛋,想念起她的白菜馅饺子来。
  酒足饭饱,自然要小睡片刻。
  醒过来,高兴的时候还同工人们聊上几句。
  反之,则继续读书。
  吃饭、睡觉、读书,感觉穿越到明朝之后从来没有这么悠闲过。
  “这才是生活啊!”
  ……
  苏瑞堂每日都会过来两次,除了指挥其他人干活外,就是和苏木商量。
  这几日,苏瑞堂四下散布谣言。
  很快苏家三房少爷已经肯定得秀才的消息就在保定城中传开了。
  有人说:苏瑞声公子说了,这一科其他世家望族的子弟都打错了题目,估计都考不出好成绩来,正好给了他机会。
  又有人说:苏瑞声说了,他名声虽然不响,可就真才实学而言,已经将同龄人甩了两条街。
  更离谱的谣言是:苏瑞声又说,将来若有生员办问会,置酒高会,若不请他去,那就是名不符实。
  不用问,如此一来,几乎所有的保定人都牢牢地记住了苏瑞声这个小才子的名字。
  当然,前提是他要能中秀才。若是中不了,就凭他这一番狂之语,一个丧心病狂的评语是少不了的。
  古人,或者说中国人都习惯以成败论英雄。
  你说了这么多大话,中了,那是名士风范;不中,就是狂悖。
  不管怎么说,苏瑞声这次是被放在火上烤了。
  “后天就放榜了。”苏木道:“瑞堂,干脆把事情弄大点,请个戏班子回来,在大门口扎个彩棚,给苏瑞声提前庆贺。”
  苏木继续给苏瑞堂出着馊主意:“也用不了多少钱,再说,你也没什么损失。如果苏瑞声中了,家里人人面上有光,弄不好三叔还会夸你会办事,你也得了宠信。若不中,苏瑞声的脸就被打得狠了,以后看他还如何在别人面前抬头。”
  “好,好主意!”苏瑞堂击节叫好。
  “等等,这事你得先去问苏瑞声的母亲解娘,就说苏瑞声肯定能中。那可是咱们苏家的大喜事,得好好庆贺。可真到那个时候,只怕来不及布置。还需提前。而你,又愿意掏私房钱出来置办。”苏木诱导着苏瑞堂:“女人嘛,头发长见识短,又喜欢占小便宜,肯定会同意的。到时候,就算三叔不想如此低调,只怕解娘也不乐意。”
  苏瑞堂哈哈大笑:“确实是这个道理,那女人,就是个蠢货。不过……”
  苏瑞堂叹息一声:“怕就怕瑞声真的中了,我这不是反替他扬名吗?”
  苏木一笑,却不说话。
  心中也想,按日子算,所有的考卷都已经批阅完毕了吧,我能得第一吗?
  会的,肯定会的!
  我一定能得第一!
    
    
第九十三章 正副主考

      时间已经到了院试结束后的第六天,明日就是发榜的日子,也就是说,必须在今天之内将中式考生的名单拉出来,并写榜、报信、张榜。
  已经被录取的卷子都已经由考官们选出来了,只差由正副主考定名次。
  同一般人想象的不一样,主考官并没有在大堂办公,而是在大堂后面靠左手那一排平房里。
  平房一共五间,都是青砖碧瓦,显得古朴肃穆,这就是考官阅卷的思朴堂了。
  此刻已经是夜里,北方的夜空照例是繁星点点。
  五间屋中掌着灯,照得纤毫毕间。里面堆满了卷子,考官们进进出出,不断将选出的卷子按照县份送到正中那间屋中。虽忙乱,却寂静无声。
  正中那间屋子比旁边四间大上许多,堂内高悬蓝底金字巨匾“四教堂”。四教指人的“文、行、忠、信”四方面的品质教育。是官员在大堂处理完公务回到这里考量自己的得失,寻找补救的办法,从而提高从政水平的地方。
  里面坐了两个人,其中一人面容严肃,正是本次副主考,保定府学学政官韩学政。
  做为一个地方学政官,如这般级别的考试,每三年都要进行两次,按说也不必过多担心,只须按着流程和朝廷的体制做就是了。
  可今年的考试却与往期不同,北直隶派下来的这个主考官来头不小,让他心中有些担心。生怕细节上一个不好,弄得彼此不愉快。
  他拿起一叠卷子递给主座上那个中年官员,问道:“何学台,应该录取的士子都已经筛选出来,这是清苑县的,可以开始了吗?”
  “哦,已经选出来啊,好,辛苦了。”主座上那个官员大约四十出头,长着三缕长须,五官也极清秀。再加上身高臂长,端的好皮相。说起话来也是细声细气,显得很是和气。
  他头上带着纱帽,身上穿着一件大红官袍。胸口的补子上绣着一只孔雀,霍然是正三品的高官。
  此人正是这次保定府院试的主考官何景明。
  他是弘治壬戌年的进士,点了翰林,三年散馆之后,出任北直隶提督学政副使,最近又得了陕西学政一职,等主持完这场考试就将去陕西任职。
  这还是韩学政第一次同何景明见面,按说也不应该这么小心的。不过,韩学政乃是理学门徒,而何景明承的却是陆派心学的衣钵,且此人乃是个名士,诗词写得尤为出色,性子也极和顺,是有名的谦谦君子,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上司。
  不过,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儒学的学派之争在明朝尤为激烈。
  这次院试,取谁不取谁倒好说,反正有下面的考官们来做选择。可定名次这件事,却难免会因为正副主考的口味不同而产生争执,这一争,只怕就会牵扯到谁是正统,谁是异端的问题。
  一想到这里,韩学政心中就是有些忧虑。
  他心中也是叫苦:俗话说京官难做,保定虽然不是京城,可却是河北最大的城市。按照朝廷成例,每年院试,上头都会派一个提学副使下来做主考。不像其他府,主考官仅仅是正七品的编修、检讨。
  若是编修之内的主考官,遇到观点分歧,还可以争上一争。可一个副使,三品大员,上下有别,还怎么争?
  原来,明朝的提督学政乃是正三品大员,与巡抚、提刑按察使同级,称之为三台,官职仅次于总督,掌管一省文教。
  可以说,整个北直隶的读书人都归他管。
  明朝的文教管理和后世不同,读书人乃是四民之首,身负的责任和义务都是一个独立体系,若有事,地方官并没有直接管辖权,得先知会学政衙门,等到学政衙出具具体的处理意见之后,才能实施。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读书人犯了命案,官府在抓拿犯人之后,不得单独审讯,得将学政官请来旁听。等到案件审完,学政官在革除犯人的功名之后,地方官这才有权力结案。
  如果学政官不点头,这案子还得重新走一道程序。
  所以说,明朝学政官的权力却不是后人所能想象的,尤其是一省的提督学政。
  韩学政心中这么一动,转即又是一凛:枉我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怎么此刻却怯了。学派之争乃是大事,若是那何大人做得不妥,本官自然要争上一争。
  接过卷子,何景明看了一眼,都是誊录出过的朱卷,一字一句,就如同刚印出来的新书一般。不觉点了点头,对保定府学衙门的誊录官很是满意,就问:“这次总共录取多少名额?”
  韩学政:“禀学台,保定总共有十三个县,依照南北榜旧例,每县录取二十名生员,一同二百六十名,都已选出来了。”
  这一段话中的南北榜旧制涉及到明朝初年的一桩科举案件,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开课取士,本是全国统考的。可惜北方经过多年战乱,已然残破。不像江南,依旧富庶繁荣,文风鼎盛。
  这一考,北方士子如何考得过江南读书人。
  到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