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靖康雪 >

第166章

靖康雪-第166章

小说: 靖康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不能食言,这一次我们食言,就没有下一次了,虽然保家卫国从来都不仅仅是军人的责任,但是因为军人的失误而导致民众送命,军人责无旁贷,更何况,这是在民众心里重塑军人威望的最好时机。

富平决战的时机已经到了。

岳翻早就跟着李彦仙所部抵达了富平,然后进一步前往前线,查看战场的准备情况,吴玠在这里等候多时,已经安排好了他所认为正确的战法,交给岳翻查阅,岳翻审阅了一下,发现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战法,毕竟是西军出身,熟悉山地战,岳翻没有干涉这场战斗,把前敌总指挥的任务交给吴玠,在岳飞没有抵达之前,吴玠可以总领西北五军。

岳飞还有其他更加重要的任务,这个是岳翻希望岳飞去做的,作为这个时代大宋最强的武将,岳飞做这件事情是最正确也是最合适的,因为这是最危险的任务,也是整个天炉计划的关键点所在。

吴璘故意打了败仗之后,尾随的金军越来越多,吴璘的部将有不少表示担忧的:“将军,尾随的金军越来越多,如果再这样下去,情况会很糟糕的,为什么还不加速撤离呢?我们的任务是偷袭,但是我们已经战败,要是还被那么多金军追着,罪加一等啊!”

吴璘不仅没有着急,反而还露出了奇怪的笑容:“是吗?追的金军有多少?一万还是两万还是三万?越多越好才是,最好完颜娄室自己追过来,告诉大家,再给我放慢一点速度,不要让金军追丢了!”

部将大惊失色:“将军,你这……”

吴璘一瞪眼:“闭嘴!我告诉你,这才是真正的任务!要是让金军追丢了,咱们几个月的心血就白费了!这就是最重要的任务!绝对不要让金兵追丢了,还要很慌乱很慌乱,这才是最重要的!你以为金兵都是猪,什么都不会思考吗?!”

部将一脸呆滞,仿佛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吴璘摇摇头,心想果然是岳鹏展定下的计策,置之死地而后生,不仅仅是把自己置于死地,连敌人也置于死地,而且之前一套接着一套的连环计让敌人不得不往里面跳,更可怕的是对于敌帅完颜娄室的各种分析体现了他对于人性的揣摩到了什么程度,以人心为基准,设下计谋,让敌人无所遁逃。

他的心也够狠,拿自己的士兵牺牲,换来金兵的追击,甚至有可能的情况下,他会牺牲掉自己这三千多人,包括自己在内,但是吴璘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自古以来慈不掌兵,对敌人越狠的人,对自己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人家都说当将军是折寿的事情,这也是人们普遍不喜欢军人和将军的理由之一。

其实那些文官又好到哪里去呢?岳鹏展至少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干掉国家的敌人才做出这种事情,目的明确,他自己都是死过一次的人,可那些文官呢?只是到争权夺利,把刀子对准自己人,对上外人的时候,就只有卑躬屈膝,甚至还愿意牺牲皇帝,也难怪皇帝对文官死心,转而拉拢武将了。

岳鹏展有得天独厚的出身和优势,不仅是状元郎,士大夫里的极品,也当过文官,政绩斐然,还在皇帝危难的时候毅然提兵北上,举世朝南,我独向北,这样的勇气也让吴璘佩服,之后的血战东京就更加值得佩服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硬生生以三万兵马拼掉了十万金兵,夺回了汉人的尊严,这样的战绩,也让所有武将为之折服。

他不仅做到了文官该作而没有做到的事情,也做到了武将该作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所以,没有人可以嫉妒岳鹏展,甚至不该嫉妒岳鹏展,你也可以在那个时候以死相拼,为什么没有呢?岳鹏展从南向北奔驰千余里,距离是问题吗?时间是问题吗?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人心甘情愿的为他做事,甚至为他而死,吴璘一点点不满都没有,甚至为他曾经写下的四个字热泪盈眶,那是真正的忠臣和汉子才能喊出的口号,并且付诸于实践。

若是岳鹏展能打赢这场仗,把十几万金兵全部吃掉,废掉金军的主力,那么,他一个人和这三千军队的死算什么?最后决战的时候,大家一样要死,如果以我的死换取大家的胜利,那么,何乐而不为?

兄长,我跟随在你身后太久,被你的光芒遮掩了太久,世人似乎只知道吴玠,而不知道有我吴璘,其实,我又何尝比你要差呢?兄长,不要怪我埋怨你,我本不想这样,但是这是一次机遇,让我和你并排站立在这个舞台上,一起为世人所知,一起名垂青史的机遇,兄长,这是你的梦想,也同样是我的梦想,这世上不仅有吴玠,还有吴璘!

二百九十二赵桓十分期待前线的捷报

穷极大宋最精锐的兵力,穷极大宋最强的战将,这一场富平决战,比之另一个时空中的那一战,准备更加充分,情况更加有利于宋军,如果这还无法战胜金军,岳翻就准备自杀殉国了,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挽救宋军了。

于是,在靖康三年的正月二十三日,岳翻正式下达了总动员令,集结在富平的大军十六万全部按照预先规定的范围聚集到战场上,做好一切的准备,随时准备攻击来犯的金人,一旦开战,就是不死不休,绝对不会放走一个金人,一定要与他血战到底!

正月二十四日,岳翻抵达富平战场,同时得到了来自于吴璘的军报——最多两天,金军就会赶上来,而他也会在那个时候进入预定伏击圈,等待大军的援助,如果大军不至,他将拼死一战,以实现自己的忠诚。

正月二十五日,岳飞托人送信,他已经抵达了预定位置,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出击,西北五军也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开战,岳翻看着手中的军报和地图,以及逐渐接近的金军的方向,紧紧握住了拳头。

他很紧张,当然了,更紧张的不是岳翻,而是大宋的皇帝,赵桓,战争一开始,最紧张的就是赵桓,不仅紧张只有七万兵的宗泽和黄河防线,更紧张西北方向的西北兵团能否扛住金兵的进攻,东京方面他至少还有预备兵马,距离也近,实在不行人海战术把它顶回去,也就好了,但是西北方面,他是鞭长莫及,只能依靠岳飞岳翻兄弟了。

但是西北军虽然强大,可是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只是依靠西北军,真的可以把金军主力打败。守住关中吗?如果失去了关中,就等于失去了最重要的兵源产地,也失去了大宋民风最彪悍的地方,那是最珍贵的一块土地。绝对不能有失的,大宋最后一支主战兵团就在那里,如果不行,那么大宋就危险了。

日日想,夜夜想。赵桓吃不好睡不好,愁眉苦脸精神萎靡的样子,被一直侍立在左右的现任枢密使吴用看在眼里,也被现任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李纲看在眼里,两人对视一眼,自然知道皇帝在如何的忧愁。

过去的一年是大宋最糟糕的一年,也是大宋最美好的一年,经历了惨痛的地域之后,赵桓升级为了真龙天子,成为一个比较合格的君王。有勇气,有胆量,决不后退,钉死在应天府,随时准备北上还都,大宋一应的要务要职全部交到了主战派手里,大量罢免主和派投降派,对金兵第二次南下期间失节的臣子进行压制分化打击,开始严重限制文官力量,提拔自己信任的武将在身边。随时保护自己。

对于宦官也是大力限制,斩杀了几个飞扬跋扈民愤极大且在东京时期助纣为虐的太监,狠狠遏制了太监的实力,再次提出了“内侍不得参政”的要求。对身边内饰也控制的极为严格,都挑选不识字的太监来做身边人,免得他们学会了什么东西或者看出了什么机密,影响自己的权力。

赵桓真的在改变,大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培植自己的亲信掌握朝政。把徽宗朝暮气沉沉行将就木的大宋朝来了一次枯木逢春,作为代价,那就是徽宗皇帝彻底遁入深宫不问世事,做他的道君皇帝去了,当然了,徽宗皇帝不问世事之后,却还是更加担忧自己的安全,上一次的经历让他有了严重的被迫害妄想症,总觉得身边人要害自己。

听闻金兵第三次南下,而应天府没有足够兵力的情况时,大惊失色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跑到赵桓的宫殿里向他说自己要去江南避难的想法,口口声声说到时候皇帝逃了肯定会把自己给丢下来送给金人,自己已经不是皇帝了,现在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这都不行吗?皇儿啊,你快把爹爹送走吧!

赵桓烦不胜烦,又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耻辱和无奈,上一次之所以那样的耻辱,还不是因为自己这位神仙父亲昏招迭出?现在举国都在坚定信念要抗击金兵决不后退,太上皇却走了,皇帝的脸面和威信往哪里放?会不会动摇军心民心?应天府好不容易巩固,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开,在这里,自己才是大宋的皇帝,那么多精兵强将要是还保护不了自己,那自己这个皇帝也就到头了。

更别说身边还有岳翻留下的真正的精锐皇帝亲卫军,赵桓到底没有答应赵佶的要求,而是拨付了一百名岳翻的亲兵交给赵佶,让他们贴身保护赵佶,说来也怪,赵佶一听这是岳翻留下的兵,立刻就安稳了,带着这一百多人,在严密的保护下再次遁入深宫,从此以后就连吃的喝的都要这些人验毒试毒之后才会吃。

被迫害妄想症越来越严重,赵佶的精神也越来越萎靡,不仅仅是他们,很多赵宋皇室在上一次的惨痛经历之后都有了较为严重的妄想政,不堪回首的过往,使得他们都纷纷要求离开应天府往南边避难,哪怕是收回他们的皇族身份,只要能活着就好,不是皇族,就可以南逃了对不对?反正东京肯定守不住,到时候金兵还是要来,先让我们南逃吧!

赵桓勃然大怒,愤怒的斥责了这些软骨头的混蛋,当即表示朕要和金人决一死战,宗爱卿战死了朕就亲自披挂上阵,誓要和金兵决一死战不可!决不后退!你们这些混蛋,简直给太祖和太宗皇帝丢脸!给真宗皇帝丢脸!他们何曾退缩过!

这一点赵桓说的不太对,除了赵匡胤是真的没有退缩过,赵光义和赵恒都不是什么勇敢的人,赵光义在幽州城下遁逃过,赵恒要不是被寇准逼迫,自然也不会上战场激励士气,他说的都不是什么勇敢的例子,而且他们都是赵光义的后人,而不是赵匡胤的后人。

但是至少,赵桓被侮辱之后想到的是复仇,而这些人则是被吓破了胆子,根本不敢复仇了,不少自己的妃子和皇女还有兄弟姐妹们都来求情,都在祈求着可以南逃,不要再留在这里了,赵桓被他们弄得灰头土脸,一点精神都没有了,加上前线不断传来危机的战报而建不到一丁点胜利的迹象,使得赵桓也开始有些消沉了。

“陛下,您已经一上午没有吃东西了,身子最重要,还是要吃些东西的。”吴用把御厨送来的热了三遍的午饭送到了赵桓的桌子上,温声提醒道。

赵桓看了看精致的食物,长叹息一口气:“前线无胜报,宫里头尽是些想着南逃的软骨头,我如何吃得下去饭,说起来也不怕你们笑话,昨夜,皇后带着太子过来,哭着让我同意他们南下避难,和当初一样,甚至更加不堪!”

李纲正色道:“陛下,这是失德失心,天下是陛下之天下,大宋之天下,陛下自己家人都不守土,怎能让士兵和百姓奋勇守城呢?皇后此言实在是太过了。”

赵桓叹息道:“我何尝不知道,只是这几日不断的有人过来,我被折腾的筋疲力尽,真想着把他们全部丢到江南,我这里就清闲多了,李卿,吴卿,你们说呢?”

吴用和李纲对视一眼,都感到了无奈,赵宋皇室里,能够像赵桓这样坚定抗击金兵的抵抗派还真是不多,幸亏赵桓是皇帝,否则,那可如何是好?皇帝都不战斗了要逃跑了,军心民心会瞬间崩溃的,同理,皇族也一样。

吴用开口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东京远没到失守的地步,宗帅还在浴血奋战,西北战况也还不明朗,此时此刻正是人心浮动的时候,若是皇族遁走,让百姓和士兵如何看待?他们如果一乱,整个应天府就瞬间乱了,大家拼死拼活准备了一年多,转眼之间就要付诸东流,不可惜吗?更严重的是宗帅,没有我们的支援,宗帅如何抗敌?

皇族之事我等乃是外臣,不好参与,但是我等也知道,皇族的行动关联极大,若是一个不好,那就是人心惶惶,东京之难近在眼前,陛下不可不察,切莫让南京重蹈东京覆辙啊!”

吴用言辞切切的话让赵桓心里好受了一些,坐直身子,叹道:“还好你们都在我身边,不像之前的那群混帐!我会下令,绝不允许他们一人离开应天府,哪怕金贼兵临城下,也决不允许离开,想要离开可以,吞下毒药,自杀,尸体可以移出应天府去江南埋葬,我倒要看看谁还敢离开这里去逃命!混帐!丢尽了祖宗的脸面!”

李纲也开口道:“臣也不方便参与陛下的家事,但是,该有的惩戒还是要有,不过归根到底,还是他们怕了金军,只要此战我大宋战胜了,这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赵桓点点头,把目光投向远方:“但愿宗卿和岳卿不要让朕失望啊!”

突然间,一声高呼从殿外传来,瞬间让赵桓瞪大了眼睛,眼中神采奕奕!

“报!陛下!岳飞将军从西北送来战报!大捷!延安大捷!斩首一万!”送信使者的脸通红,也不只是激动的,还是被寒冷的风给吹的。

二百九十三天炉盖顶(一)

延安大捷的战报仿佛一缕和煦且温暖的春风,温暖了赵桓的心田,拿着战报,赵桓热泪盈眶——大宋终于打胜仗了,朕终于打胜仗了!我们终于打胜仗了!谁说大宋打不过金人,谁说朕的军队打不了胜仗!

胜仗打了,该做的都做了,赵桓终于觉得自己收到了回报,收到了一大笔回报,这一年以来的苦没有白受,一年的屈辱没有白忍,大宋军的军队终于给自己挣回了面子,向世人证明,大宋的军队可以打胜仗,大宋的皇帝可以打胜仗,大宋还没有到亡国的时候!

吴用和李纲也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一年多以来的隐忍终于换来了今日的大胜,一年多的屈辱和痛苦以及劳累终于得到了该有的成果,大宋在残垣断壁中坚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