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靖康雪 >

第179章

靖康雪-第179章

小说: 靖康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之兵是多么不容易,大家都看在眼里,而且还是和金兵战斗过的老兵!

吴用对此大加赞赏,认为这是和岳翻提出的先燕云后中原的政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稳固的边疆,就没有和谐的生存环境,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强大兵力来支撑——“盖国家之发展,若无兵马戍边,无强将反击,贼兵则视中原为粮仓宝库,想来便来,想走便走,大宋之兵无力抗衡,大宋之民惨遭屠戮,何其不智也?”

李纲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先燕云后中原的国策已然是无奈之中的妥协,为了大宋的发展必须要这样做,到时候中原百姓心有不服还要闹出乱子,到时候大宋还要分出精力去安抚中原百姓,变得两面不讨好,而先边疆后燕云的政策更是雪上加霜,连燕云之地的发展都要滞后了,这样的话,视民众如无物,岂是为国理政之道?

吴用反驳:“当今之际,当务之急,乃是稳固燕云。燕云稳固之后,方可讨论其他,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当今正是需要张弓搭箭绷紧神经之际,怎可安心发展民政?李相公,兵者,死生之道,不可不察!国家危亡之际。怎可分心发展民政?当务之急,是兵务!军务!稳定边疆,再行发展!”

公孙胜皱着眉头站在了李纲这一边:“吴枢密,此话可就说的过了,虽说兵者死生之道,存亡之际,不可不察,但是,这一打仗,打的是什么?不仅仅是军队。更是大到投石机,小到柴米油盐,这些可都是我这个户部尚书需要调配的物资,你不发展民政,没有税收,到时候打仗的时候没有军粮,你可不要来找我!”

李纲见有人支持他,底气也足了:“行军打仗,打的是钱粮物资,你军队再强。没有粮食,也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只有是有了粮食,有了军械物资。甚至是柴米油盐,这些细微的小东西,都是你行军打仗不可或缺的!少了这些,你如何打仗,这些东西从何而来?从百姓身上而来,现在刚刚大战之后。百姓疲劳之际,怎么给你提供这些?

你不与民休息,你不让民众休养生息,大宋之民如何给你提供税收?如何支援你打仗?民夫从何而来?辅兵从何而来?你只所言打仗,难道仅仅是军队之事吗?岳将军,老夫敬仰你兵法无双,战斗勇猛,但是,你可考虑过打仗需要些什么东西?你的胜利,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你可了解过?”

李纲一番话说的岳飞和吴用默然无言,的确,打仗离开了民众的支持,就无法打胜仗,甚至连打仗都无法持续下去,所以,的确是需要让民众休养生息,让民众积蓄财物,甚至是藏富于民,这样才能在需要用的时候得到民众的帮助,或取巨额财富,就好像此次全川提前交纳三年赋税帮助西军打国战,就是之前川蜀之地的守臣治理的比较好,所以才能有这样的储量。

打仗,没有国家全力支持,怎么可能?

岳飞不是文官,没有治理地方经验,只是从军队的角度上来说长城防御兵略,并没有考虑到国家的基础,所以,这一点上的确是缺失了。

然而得到鼓励的林冲和鲁达站了出来,代表武将们对李纲的意见进行批判,西北诸将,尤其是将门世家,大多兼任西北军州的政务职位,比如种家姚家这些将门世家,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在此战也涌现了一批年轻人才,他们大多有治理政务的经验,集合在一起和李纲还有公孙胜辩论,居然和李纲还有公孙胜说的不相上下,武将集团一旦开始复苏,还有皇帝的默默支持,顿时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

赵桓苦笑着看着争论起来的文臣武将,然后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一直微笑着看着这一切的岳翻,他知道,岳翻绝对有办法让他们和平共处,只是,岳翻似乎很希望看到大家这样为国事而不是为自己争论的场面,这样的场面,才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和政府该有的场面。

岳翻只是微笑着站立着,似乎没有任何想说的,直到文臣武将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服对方的时候,赵桓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站出来圆场:“诸位臣工,朕知道诸位都是为大宋考虑,但是这样争论下去没个结果也不行,岳卿,你可有什么别的看法?朕以为你的看法还是比较有见解的。”

岳翻也差不多知道赵桓要出来打圆场了,而诸臣也大多数认同岳翻的理念,认为岳翻的为人和他的功绩足以在朝堂上获得足够的话语权,所以连李纲这样刚烈如火的人和宗泽这样不认输的倔强性子都不愿意和岳翻争论。

岳翻点点头,对赵桓行礼,而后开口道:“诸位同僚之争论,都是为大宋未来考虑,只是一部分人认为稳固边疆,加固防务,确保大宋可以击败任何来犯之敌,为燕云和中原重建发展创造条件,使得与民休息不会成为变相的资敌。

另一部分人认为之前的战事大大破坏了整个大宋,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不堪,之前的积蓄都已经为了这次的胜利付出了,再也拿不出别的东西来支援国家打仗,如果继续要求他们付出而不是与民休息,就会伤了民众的心,更重要的是使得国家没有钱粮来支援未来的北伐和东征。

这两种意见,按照在下私下里的想法,都是有道理,而且是很有道理的,无论是西府认为的军务第一还是东府认为的政务第一,在下始终认为这些都是对的,战争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也是全大宋百姓的事情,国家需要军队付出生命和敌人死战,也需要百姓付出税收来支援军队打仗,缺了任何一环都不可以。

但是诸位,你们是否考虑过,打仗,不需要百姓直接上战场,付出生命的,是军人,一旦打仗,必然会死人,军人就是首当其冲,我们把边境巩固好,始终御敌于国门之外,那么百姓就不会遭到敌人的蹂躏,百姓就不会有损伤,战死的,都是军人,百姓是安全的,他们可以安心生产。

相比于百姓付出税收,但是军人却要付出生命,都是父母生养,大家都是人,为什么军人可以随意付出生命,而百姓可以安心生产?这就是责任不同,军人保卫国家,随时都要付出生命,而百姓在陛下的治理之下,自然可以安居乐业,既如此,付出些税收换来安稳和平之生活,只是苦上一些日子,而和平盛世很快就会到来,百姓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他们都明白。

军人也是从百姓中来,他们很多时候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分别,但是军人却要去死战,百姓却不会死,诸位,谁付出的更多,诸位难道不清楚吗?如果边疆巩固,固若金汤,百姓自然不会担心自己辛苦生产所得被贼人抢掠而去,还要丢了性命,军人替他们把所有危险阻挡在国境之外,这难道不是最高尚之付出吗?

军人之伟大,是不可想象的,在下参与多次死战之后,才明白,之前大宋的国策,到底错在何处,才会迎来靖康初年之祸端,相比陛下也明白此时,诸位同僚也明白此事。”岳翻缓缓地诉说,臣子们都陷入了沉默和沉思之中,赵桓的面色变得沉静,眼里还有一丝悲哀。

“所以,之前的军人实际上是大宋最悲惨的一群人,不仅毫无地位,遇上打仗,首当其冲要死掉的人,就是他们,在下并不想多说什么,只是想为军人争取到他们应该得到却始终得不到的东西,在下是状元,三元及第,得到很多殊荣,但是我却认为我的付出还没有军人多,他们付出了性命,而我却还活着,我以为,那些战死的壮士远比我要高贵的多,他们每一个都是为国而死,对于他们,我想不到任何理由可以去亏待他们。”

“诸位,我们还活着,而他们,注定要死在我们前面。”

最后一句话,使得很多失去过珍贵战友的武将们忍不住的嚎啕大哭起来,岳飞和宗泽红了眼睛,林冲默默流泪,鲁达嚎啕大哭,大宋二百余年,终于出了一个肯为武将和军队说话的文人了,虽然这句话说的有些晚。

文臣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们注定不会战死。

最后,赵桓下达了结论。

“诸位臣工,朕决定,集合目前全国之力修缮长城和边境防御措施,提高军队待遇,朕可以再削减一些皇室费用,这些宫殿也暂时不要修理,够居住和处理政务就可以,咱们苦一些就苦一些,只是一时的,岳卿说的很有道理,不能苦了将士们啊!唉……朕意已决,不用多言,就这样吧!”

三百一十三吴用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如今的局面

赵桓越来越觉得岳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他可以把群臣争论的方向瞬间从意气之争和意见之争转化为方案的讨论,具体到整个方案的执行方法,而且他的意见每每都可以调和大家的矛盾,使得大家的矛盾转移了目标,而真正的政策已经确定下来,大家的最终意见已经统一,剩下的只是办事的方法而已。

这对于赵桓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优秀的皇帝可以拥有这种能力,而他还不具备,他经历了足够的磨练,剩下来的他需要足够的时间去综合一下自己的所学,整理成为自己的能力,在这之前,他需要一个具有足够威望而且忠诚的有魄力的臣子为自己稳住局面,不要让如此大好局面因为内部矛盾而产生危险。

他还没有宣布自己的封赏决定就要开始政策的商讨,就是因为如今的情况非常严峻,政府的运转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要开始,而政策还没有确定。

李纲、公孙胜、张叔夜和吴用他们都是很好的执行者,却不是最好的决策者,真正的决策者,就是向岳翻这种,可以说服所有人,将他们统一到一个概念里面争论做事方法,并且再次作出决定的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宰辅之才,连李纲目前都没有这种能力,李纲可以胜任宰相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具备坚定的意志。

“王德,你去吩咐御膳房准备膳食。今日诸位爱卿争论很久,都很饿了。弄些肉食过来吧!”赵桓如此小声地对身旁的太监说道,生怕打搅到了臣子们的热烈争论,从上午争论到如今繁星满天,巨型蜡烛都点了起来,而大家丝毫不知,其实如果一旦缓和下来。所有人都会觉得腹中饥饿难耐。且疲惫不堪。

但是大家是幸福且满足的,真正做事情的时候,这种感觉,会伴随着巨大的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大家会爱上这种感觉,千方百计精神百倍的持续这种感觉。

于是赵桓没有打搅他们,而是吩咐太监去准备饭食,皇帝亲自请客。招待臣子们吃些肉食,他亲自提拔和选择的这一届政府是大宋意志最坚定且效率最高的一届政府,执行力和决策力直追赵匡胤的开国政府和赵光义的征战政府,中兴政府往往更加难得。

臣子们热烈的争吵着。激烈的探讨着,李纲和吴用拿着一条关于发展军屯减轻百姓负担的策略争吵的不可开交,一个认为只需要少数军队屯少数田地就可以,大多数天地还是要还给燕云百姓乃至于契丹人,而另一个认为这需要燕云五分之一的天地,并且需要五万以上的军队一起协力才有自给自足的效果,他们吵得天翻地覆。谁也说服不了谁。

岳飞和宗泽这两个好胜心强大且不愿服输的将军为了未来即将发生的战争的攻与手已经撸袖子准备干仗了,宗泽不在乎自己的老人身份,岳飞也不管自己比宗泽小了几十岁,岳飞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如果有草原族敢于偷袭长城,他就要带着三千铁骑杀入草原深处灭其族,狠狠的震慑他们,保证草原族十年不敢来犯,而宗泽认为大宋骑兵还比较虚弱,不能长期深入作战,对自己不利,需要严防死守,加紧蓄养战马,训练骑兵,等到十万铁骑之日,才是大宋铁骑威震塞外之日。

公孙胜和张叔夜则为了如何安置北京城内的百姓而产生了争执,公孙胜以为分配田地使之安居乐业才是王道,当务之急是笼络人心,稳固统治,燕云个刚刚纳入大宋的行政统治之内,需要时间磨合,所以让他们感觉大宋让他们有土地有房屋,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张叔夜以为暂时留着他们做劳动力,并且发给粮食和钱财的抚恤才是最好的做法,他们聚合在一起不容易,如此巨大的劳动力之用途,为什么不好好运用,让他们为大宋的重建出力呢?公孙尚书,你在应天的时候用的不是很好吗?现在的应天府,就是明日的北京燕山府!

看着这样的场面,岳翻还是静静的站着,不怎么说话,有时候吵得脸红脖子粗的两个人会互相争吵着来到岳翻的身边让他评评理,这个时候岳翻才开始说话,为他们分析他们的意见,各自的优劣之处,然后指出大家最初确定的统一概念,指出为了实现这个概念现在最该做的是什么,可以放一放的是什么,这些都要确定。

直到大家闻到了浓浓的香气之后,才恍然惊觉自己的肚子非常饥饿,好像一整天都没吃饭一样,接着张叔夜惊喝一声:“方才还是艳阳天,怎的已经到了夜间?”

官员们纷纷向宫殿外看去,这才纷纷惊叫,原来已经到了夜间,至少过去了五六个时辰,而他们怎么觉得才只有刚刚的一瞬间?太阳没了,巨型蜡烛点了起来,所谓庄周梦蝶,不知自己是庄周还是蝶,官员们也不知如今是白天还是黑夜,已然分不清时间了。

赵桓微笑着走下了御座,微笑着指着宫人们端着的饭食和正在张罗的桌椅板凳说道:“诸位爱卿商讨国策太累了,朕也没什么可说的,就只好吩咐宫人为你们准备一些肉食了,朕知道这段时日你们都是在啃馒头咽酱菜,哭得很,肚子里也没什么油水,虽然国家的确是危难之际,不是考虑口腹之欲的时候,但是朕思量着,也不能让诸位爱卿空着肚子商讨国策,所以,便命卫队出去打猎了一些野味,勉强算一些肉食,招待大家伙儿吃一顿饭,也算是朕的一点点心意。”

臣子们感动的落泪者甚众。纷纷鞠躬行礼:“多谢陛下。”

其实赵桓这段日子是怎么过的大家也都清楚,比起他的父亲每一餐要吃一百多道菜。而且还不带重样,也不完,一大半都是没动过筷子就丢掉了,何其奢侈也,而赵桓最多也就是一荤一素一碗饭一碗汤,之前大宋的普通百姓也吃得上的饭食。遇到及其忙碌需要赵桓自己处理的问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