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靖康雪 >

第183章

靖康雪-第183章

小说: 靖康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党羽共二十七人,被赵桓下令车裂,以儆效尤。

僧人和道士若要出家,没有朝廷颁发得度牒绝对不可以,而度牒发放权牢牢掌握在朝廷手里,严格限制数量,借此控制出家人的数量,赵桓进一步下令道观和佛寺的税收政策,税率是农税的两倍,不得拖延,拖延一个月,立刻关闭道观和寺庙,勒令还俗。

国家如此艰难,怎能容忍那些道家佛家的骗子们继续逍遥快活!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地方发展着。

一路看着,一路南下,岳翻终于进入了吉州境内,向吉州的新岳家庄子前进着,当初,就是在这里,最初的希望绽放开来了。

吉虔二州已经不再是当初的人间地狱了,根据一路上不断的打听,岳翻很惊讶地得知目前的吉州知州居然是方浩,当初北上的时候,岳翻知道自己必死,所以没让方浩北上,把他关在了房里不让他出来,之后的事情,岳翻就不知道了,他只是嘱咐方浩保护好自己的家人,把自己的家人托付给方浩了。

后来黄河最后一战之前,岳翻把宋江赶回了吉州,也将家人拜托给了做了自己三年管家的宋江,所以宋江也应该在保护着岳翻的家人,其他的,除了最早留下来的李逵带领的数百人的卫队,岳翻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方浩到底是为什么成为知州的,以及自己的家人究竟如何,岳翻完全不知道其中的原委。

但是就岳翻所知,吉州和虔州是目前江南最着名的两个州,也是最安定繁华富裕的两个州,曾经的江南南路是在整个靖康二年三年间出力最大的路,赵桓最早抵达应天府下令各路勤王的时候,就是吉虔二州最先响应,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一批精锐兵马抵达了应天,然后在岳翻旧部的率领下稳住了局势。

然后又是吉虔二州拿出了数年的仓储钱粮上缴国库,让一穷二白的赵桓政府度过了最初艰难的日子,可以说赵桓政府在最初艰难的时间里能够站稳脚跟没有崩溃,吉虔二州出力甚多,而这一切,都要源自于岳翻在吉虔二州的铸无射变法,使得吉虔二州一改混乱气象,成为安定的地区。

此后吉虔二州的经济开始发展,并且成为江南最安定的两个州,最混乱的时刻,吉虔二州都保持了稳定,吉州军剩下来的精锐们四出,稳定局势,没让趁乱蜂起的盗匪占到便宜,当初威名赫赫的镇南军余威仍在,盗匪遂不敢靠近吉虔二州的辖境,因为这样的功劳,吉虔二州被皇帝赵桓提升为上州,和苏杭是同样的地位。

他们都记得岳翻还在这里的时候,大家的日子是怎样的,所以,不允许任何人破坏这样的局面,原本岳翻就是想把吉虔二州打造为乱世桃花源的,现在真的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吉虔二州的地势易守难攻,本身就不太好图谋,吉州军都是本地人,熟门熟路的,自然更能保持安定。

最重要的是,以岳家庄子存在的地区为中心,大家把整个吉虔二州地区的一潭死水盘活了,吉虔二州的山地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岳翻带着大家上山找野味,找山珍,找各种可以换钱的东西,并且亲自出面与各大商家协商谈论,为本地出产的这些他称之为“特产”的东西打开销路,为本地培植了一批珍贵的商家,使得本地的经济逐渐发展。

大宋的富裕不是靠农业发展起来的,靠的就是商业,大宋的商业税收比农税还要高,所以商业异常发达,社会上也并没有浓厚的歧视商人的氛围,商人的环境较为宽松,所以岳翻这样的官员亲自出面召集江南大商人们会谈,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只是岳翻三元状元郎的身份比较显赫,镇南军赫赫威名也挺响亮,所以那个时候大商人们都觉得非常荣幸,再一看吉虔二州的特产山珍野味的确优良,也很有销路,于是,这个项目就谈成了。

岳翻谈成了这笔业务,就等于帮吉虔二州铺了路,所以如今吉虔二州车水马龙的模样,让岳翻极为欣慰,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方浩也是按照岳翻的办法在治理吉虔二州,使得百余年没有任何发展的吉虔二州第一次接触到了文明世界。

行走在路上,岳翻就能感受到这里的蓬勃生机,靖康之祸似乎没有影响到这里,反而使得更多的人口涌入吉虔二州寻求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镇南军的庇护,生怕受到生命伤害,现在一切都进入了安稳的境地,他们也不愿走了,吉虔二州有很多山地没有开发,需要人手去从事这些职业,只要有点力气有点身手,不愁没饭吃。

这些靠着山珍野味讨生活的人们,也被人们称呼为“山人”。

而现在,岳翻和岳飞一行人就在一个路边茶摊上和一些正在休息的山人聊天,一个喜欢说话的上了年纪的山人头头很愿意向打听消息的岳翻说一些吉虔二州的事情:“老头子是在这里活了大半辈子了,前面几十年都是活到狗身上去了,虽然没干伤天害理的勾当,但是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人,当然了,现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哈哈哈哈……”

爽朗的老人家一阵大笑,手下的山人们也哈哈大笑起来,接着,老人家说道:“然后啊,岳家郎君就来了,状元郎,天上文曲星下凡啊,他这一来,咱们吉虔二州这百多年的混乱日子可就到了头,那个大铜钟啊,上面写的什么,老头子看不懂,但是那约法十章,老头子是记得清清楚楚倒背如流,家里的婆娘和娃儿也都清清楚楚。

当时啊,岳郎派了很多人下来给咱们讲这些律法的道理,然后告诉咱们,以前的一切,都不追究了,但是从现在开始,谁违反这十条规矩,谁就要受罚,嘿嘿,老头子当时不信邪,犯了一次事儿,当街打人,被官差当街揍了一顿屁股,一个月没脸出去见人……哈哈哈哈!”

三百八十二回家(二)

老人家又笑了出来,岳翻和岳飞他们也相视一笑,老人家笑完了,接着说:“然后啊,老头子就寻思着,岳郎不是说着玩玩的,那是来真的,那段日子啊,不服管的人特多,然后成天大街上都是啪啪啪的打屁股的声音,那大铜钟也响个不停,哈哈,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啊,然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打屁股的没了,大钟也不响了,老头子就突然发现,自己好些日子没犯浑了。”

身边一个中年汉子接着话儿:“老张头说的对,到那个时候啊,大家伙儿才发现,岳郎这么做是为什么,岳郎来之前,当街杀人的事儿我们都看惯了,现在啊,当街吵架都看不到,两人起了争执,立刻去官府找人,也不吵,就找读书人去评评理,看看到底是谁对谁错,这在以前怎么敢想?两句话不对头立刻就拳头刀子招呼,现在,除了哪家婆娘当街臭骂自己家汉子还算是比较常见,谁还吵架?”

“对!就你这家伙,成天喝酒,给你家婆娘揍的鼻青脸肿的!哈哈哈哈”旁边不知是谁嘲笑起了这汉子,汉子脸涨得通红的反驳起来:“不是揍!不是揍……”

老张头喝了一碗茶水,舒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啊,岳郎真的是咱们吉虔二州的大恩人,咱们都说啊,大宋朝要是多几个岳郎那样的官儿,何必到了之前那个地步?给女真贼打的喘不过气来!不瞒你们说。之前方知州募兵北上勤王的时候,咱们大家伙儿都报了名的。

因为大家都听说岳郎救了官家。立了大功,准备庆祝着,结果就听说了为了掩护东京那帮混球逃跑,三万子弟兵全军覆没,岳郎也战死了,那时候不知多少人家给岳郎披麻。都叫嚷着要去给岳郎报仇。给子弟兵报仇雪恨,可惜老头子年岁大了,方知州不要,选了一批小伙子,上战场去了。

大宋朝能有今天,岳郎和我们吉虔二州三万子弟兵没有功劳吗?官家在应天的时候,咱们勒紧裤腰带给应天送人送粮,说实在的,要不是岳郎。咱们也做不到这些,所幸老天爷的眼睛还没瞎,把岳郎给送回来了,咱们大家伙儿听说岳郎还活着。又立下大功的时候,第一件做的事儿,就是把虔州那帮混蛋给岳郎弄的衣冠冢给推了,岳郎还没死呢,那帮混球就给岳郎弄墓碑,咒人家呢!?”

岳翻笑着开口道:“那也是说人家岳郎比较受爱戴啊!”

老张头笑骂道:“那也没有给人家弄墓碑的啊!你看看咱们吉州,家家户户都给岳郎立生祠。祈祷岳郎安然无恙,就那帮虔州的混蛋弄什么衣冠冢,老头子差点没和那帮老家伙干起仗来!”

闪人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弄得岳翻和岳飞也是安然无恙,最后,老张头咬着馒头,感慨着说道:“这样也好啊,岳郎成了大英雄,和他兄长一起把女真人赶跑了,咱们又有好日子可以过了,说实在的,谁愿意打仗?咱们吉州和虔州的子弟兵已经有太多人死在战场上了,从古到今,江南兵可有死了那么多的?还都是帮那些北人背锅!

现在好了,燕云也抢回来了,咱们也安稳了,所以啊,就安安稳稳地做山人,这也是岳郎留给我们的东西,给我们找了一条活路,到处去找人给咱们山上生出来的那些东西找人买,说真的,以前这些东西漫山遍野都是,都有人拿去喂猪,可现在成了香饽饽了,咱们这批人拿的工钱也是挺高的,够咱们舒舒服服的过日子了。

这些可都是岳郎留给咱们的东西啊!现在听庐州那边的消息说岳郎要做宰相了,咱们大家伙儿都高兴得很,岳郎这样的好官儿,就该做宰相,咱们这些老百姓啊,也都有好日子过了,说到底,咱们也就图个吃饱穿暖,还有什么呢?子子孙孙,繁衍生息,也就是这样儿,说愿意打生打死,是不是?”

离开茶摊子,老张头说的话还是让岳飞回味无穷,他生于底层,厌恶豪强,所以自强不息,要以武力保护自己,进而保护他人,而他的弟弟远远没有他这样坚强的意志,却在不经意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赞赏,甚至得到了老百姓如此的爱戴。

“六郎,你说,这是为什么?”岳飞不是很理解。

岳翻骑在马上,慢悠悠的说道:“其实,这都很好说的通,老百姓们所在乎的,衣食住行,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难以做到的,至于打仗这种事情,其实离他们很远,他们每日每夜所想的,都是吃饱穿暖,满足了这个,也就满足了一切,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好了。

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距离他们,实在是太遥远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治理百姓,道理很简单,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但是大多数官员却偏偏好高骛远,非要做出大的政绩,结果苦了自己,更苦了百姓。”

岳飞默然无语良久。

距离家里越来越近的时候,岳翻的心已经不停的超速跳动了,真的,太久没有回来,太久没有见到亲人,他甚至有些忐忑,有些害怕。

让自己清醒的老父亲,对自己疼爱甚至是溺爱的老母亲,还有那最对不起的人,他们都还好吗?

岳家庄子依然是如此的繁华,和在相州的时候一样,非常繁华,甚至让人们分辨不出哪里是庐州城,哪里是岳家庄子,岳家庄子得到官府的允许,建立了城墙,升格为了岳家镇,成了行政区划,人口十余万,是整个江南南路的经济中心,四通八达,整个江南的货物都在岳家镇可以找到。

这是岳翻从路上的人们交谈的话语里听到的消息,而这一切,他都没有关注,他向着记忆中的地方走去,看到了熟悉的家门,熟悉的“岳府”牌匾,熟悉的门房老赵头,踏上台阶的一瞬间,岳翻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直到老赵头发现不太对劲,抬起头看向了岳翻的时候,好一会儿,才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巴,手颤颤巍巍的伸出来指着岳翻,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岳翻上前握住了老赵头的手:“我回来了,赵叔。”

只一句话,就让老赵头老泪纵横,紧紧握住岳翻的手,不停的点头,只是流泪,待到岳飞上前,老赵头更加惊讶,这一日,岳府两子终于回家了。

没有惊动任何人,岳翻和岳飞进入了大门,然后把府门关上,不要惊扰了旁人的生活,老赵头连忙表示要去通报岳老爷,岳翻伸手阻止:“还是让我自己去吧赵叔,兄长,我们一起去吧!”

岳飞点点头,随着岳翻一起步入阔别已久的家,穿过前堂,进入后院,岳翻就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抱着一个大约两三岁的娃娃正在慢悠悠的散步,似乎很是惬意一般,岳翻一看这并不是岳云侄儿,心脏立刻剧烈的跳动起来,岳飞也看着这孩子不是岳云,立刻意识到,这孩子,大概是岳翻的儿子了。

“爹。”

岳和怀里抱着小孙孙岳光,耳边突然听到一声曾经很熟悉但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的声音。

“爹。”

不同的声线,但是同样很熟悉,熟悉到岳和突然有种想要哭的冲动。

转过身子,岳和看到了那两个让他魂牵梦绕的臭小子,真的,真的有种想要哭的冲动,但是作为父亲,不能哭,也不应该哭,不管在漫漫黑夜里,岳和到底因为思念儿子而哭泣了多少次,他都不能在儿子面前哭泣,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尊严和脸面。

“回来了?”

三个字,已然让岳和几乎用掉了全身的力气,走到岳翻面前,把怀里的小娃娃递给了岳翻:“翻儿,这是你的儿子,你给他起的名字,岳光,光儿,快喊爹爹,这是你爹爹,喊一声。”

岳翻却是忍不住要流泪了,真的,接过了正在一脸疑惑地看着自己的小娃娃,岳翻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子,自己的儿子,自打出生以后,就没有见到过的儿子,小岳光根本不认识岳翻,也不太理解为什么祖父要自己喊这个男人做爹爹,但是他很听祖父的话,所以怯生生地喊了一声“爹爹”。

岳翻的泪水瞬间滑落下来,紧紧抱住了怀里的小肉球,小岳光似乎并不明白这个抱住自己的人为什么要哭,但是他突然伸出胖乎乎的小手,为岳翻擦拭了一下眼泪。

岳和走到了岳飞的身边,握住了岳飞的手,看了一下岳飞粗糙的双手,还有他脸上一道细微的创口,眼睛里似乎有些亮晶晶的东西要流下来,但是,嘴里却还是说道:“武艺还是没到家,否则身上不该有创口的,还是脸上,鹏举还是要勤加练习武艺才是,不然,可真是难以承担大宋如此重要的职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