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靖康雪 >

第42章

靖康雪-第42章

小说: 靖康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非亲非故的。

而岳翻觉得自己目前还是很幸运的,因为自己身处于一群自己可以信任的人的军队里面,有张英,有林冲,有岳飞,还有那个自来熟,一见面就拉着岳翻讨教青玉案的张叔夜。

张叔夜倒是给了岳翻不一样的感受,原本以为他是一个很有胆略的文官,文官中的武将,不过现在发现,他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型的文官,他热爱文学艺术,也热爱治理民众的技术,更热爱兵法,常年手不释卷——《孙子兵法》、《韩非子》是他最不愿意放弃的两本书。

这个大宋朝的时代,兵书和法家书籍可是不被儒家文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据说宋神宗曾经就《韩非子》向一个文官讨教,这个文官立刻就变了脸色,似乎非常不爽,不愿意皇帝看这些法家书籍,认为皇帝只要读圣贤书就好了,而张叔夜作为一个很有名望的文人,居然会喜欢这些书籍,还真让岳翻觉得特别。

张叔夜倒是觉得岳翻小小年纪文武双全,文能写出一笔好字,写得一手好词,武能绞杀叛逆,恢复朗朗乾坤,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在大军行进的间隙,张叔夜整天拉着岳翻讨论诗词歌赋还有经义,甚至还包括书法和绘画技巧,然后岳翻才得知,他的那一副《蓦然回首图》被徽宗皇帝收藏了,然后岳翻的作品顿时身价翻天。

在岳翻不经意之间,自己似乎已经坐拥金山银山了,难怪岳翻觉得在出发之前,岳家庄子上似乎多了不少陌生人,眼神还怪怪的,为此,岳翻还特意嘱咐宋江注意这些人,严防死守,千万不要被这些人重演风雪之夜的悲剧。

敢情他们是想来像自己购买字画的?

岳翻还听说自己的仿颜真卿书体被徽宗皇帝大加赞赏,觉得这笔字体非常雄浑有劲,一看就是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才能写出的字,很有颜真卿的风范,岳体字也就被传扬开来,岳翻记得自己之前有意无意放出去的字画作品只有七幅,现在七幅都有了主人,三幅落入徽宗皇帝之手,四幅落入当朝大臣之手,然后又有两个大臣为了讨好徽宗皇帝而把自己的字画献给了徽宗皇帝。

有价无市,这就是岳翻的字画在开封府的现状,徽宗皇帝为了获得岳翻的字画甚至不惜以官职交换,于是才有两个大臣献上岳翻字画的举动,而民间更是如此,对岳翻的字画追求到了一个程度。

岳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字画居然如此牛逼,居然如此抢手,虽然知道这是因为徽宗皇帝个人的喜好和皇帝的权力所导致,皇帝喜欢什么,就会有人追求什么,花石纲就是这样来的,岳翻并不反对徽宗皇帝迷恋自己的字画,那对自己很有好处,不过看来以后可要小心一点,这种东西,流出去的越少,价格就越珍贵,自己那一屋子的书稿和画稿可就要随时随地的付之一炬了,否则,自己的字画就不值钱了。

不是正好缺钱吗?很好,卖字画赚钱吧!乘着这几年,把字画都卖出天价,金兵南侵之后,自己也就富可敌国了。

皇帝要的东西,还怕没有人愿意买?徽宗皇帝愿意怎么弄是他的事情,岳翻并不在意什么卖官鬻爵和士大夫的操守之类的,北宋的士大夫们要是真的有操守,就不会只有张叔夜和李若水二人为北宋殉国,南宋也就不会只有那屈指可数的几个文人为它殉国。

一个国家,不管对文人太好,打压武人,还是对武人太好,打压文人,岳翻都很反对,前者会造成宋代的积贫积弱局面,后者会带来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局面,这都是不可取的,文武相辅相成,这才是国家的长存之道,唐代走了一个极端,宋代走了另一个极端。

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岳翻觉得是不用去考虑的,至少二十年之内不用考虑了,未来的二十年,金兵数次南下,南宋小朝廷风雨飘摇,哪里还有心思维系纲常伦理?不乱套就是极好的了,未来的二十年,对文人来说是灾难,对武人来说却是南北宋交替之际一个绝无仅有的黄金时期。

可惜,这个黄金时期,也就是汉民族灾难空前糟糕的时候,岳翻听过一句话,也不知道说的对或不对,军人最活跃的时候,也就是国家最危难的时候,而军人被人看作废物的时候,国家反而太平了,古代的国家,似乎都是如此,军队强悍,国家却是混乱的。

岳翻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改变这一切,当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岳翻现在的时间全部都用来应付张叔夜的疯狂求知欲还有策划对抗方腊的军队,方腊的军队对上林冲的剽悍骑兵自然是乌合之众,但是,林冲的剽悍骑兵只有三千,而方腊军,目前所知,十五万!

岳翻估计,方腊的总兵力应该在五十万左右,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按照宋代江南人口数量和方腊起事的地区,以及宋代被压迫人们的反抗程度,就不难看出,一次性全歼宋浙江兵马五千人,连着击破江南宋厢军十万人,即使厢军再烂,方腊的起义农民也好不到哪里去,那一定是靠着人数取得的胜利。

岳翻并不认为张英一路整编而来的三万军队有什么效果,但是把其他的男女老幼和残疾军人留在江宁府看管,只带着三万青壮兵马战斗,其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绝对比那看起来的十五万人要好得多,加上林冲那三千带着火器的铁骑,岳翻稍微有些信心。

这个时期大宋的火器的确还是有些效果的,岳翻看了看林冲所掌握的火器,原本是不可以看得,但是林冲小小的违纪了一下,给岳翻看了一下霹雳火球之类的火器,还有一桶一桶的火药,岳翻的江南女侠就是化学系高材生,对于这种很原始的**,了如指掌,曾经在学姐最凶猛的时候进入病娇状态,要自己配置对付学姐,被大惊失色的岳翻以怀中抱妹杀和摸头杀解决,挽回了惨剧的发生。

别小看病娇的女人。

岳翻后来还专门做了些研究,他发现,宋军如今使用的火药还是很原始的火药,这种火药就算被金人和西夏人掌握了,岳翻也不怕,因为火器如今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岳翻并不担忧金人和西夏人能在火药的发展上比他更厉害,就如同金人和蒙古人永远无法在弓箭上打败宋军,神臂弓的威力实在是高。

而宋军在骑兵上的劣势,不是一支岳家军可以弥补的,若要对抗骑兵,在没有强大骑兵的情况下,火器,就是不二之选!

七十九张叔夜很欣赏岳翻

岳翻把主意打到了公孙胜这个二道士身上,他是道士,可以得到很多很多自己不一定的得到的东西,而只要有这些东西,岳翻就有底气制造出足够数量的火药,只要火药在手,火器就在手,虽然这个时候的火器并不能真正打败骑兵,但是只要有一点点效果,就可以为岳翻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如果没有马,那就用火药吧,动物对火焰的天生恐惧是无法避免的,马也是动物,再强悍的动物,也怕火,作为火最强大的表现方式,火药是最强大的对付动物的武器。

岳翻很愿意相信,有了强大的火药和火器,金军并不难以对付,有了一个方向和目标,岳翻就稍微有了些底气,正好也试试宋代火器的威力,在对付方腊军队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测试,不过张英和张叔夜似乎有意无意的都忽略了火药武器的存在,似乎只在意林冲的三千铁骑,而忘掉了林冲三千铁骑可以成事的最大依仗。

火药的震慑。

张叔夜的理论水平很高,而岳翻被张英和向老学究磨练出来的经义水平也绝不在话下,这就是岳翻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底气所在,有了这种底气,对张叔夜的问题他也有了回答的办法和方式,张叔夜最初也怀着文人相轻的想法来试探岳翻,可是试探着试探着,却没有效果,岳翻的经义水准也给了张叔夜极大的震撼。

他分明就是一个正规科班出身的士子,可是天纵奇才,诗词绘画和书法都是上上之选,甚至在兵法上都很有造诣,张叔夜甚至觉得岳翻的经义水准不在自己之下,张叔夜自己也是正规科班出身,考取进士获取了官位,从此平步青云,而岳翻,经义的水平如此之高,真不愧是名扬四海的好男儿。

正如同韩琦所说的,张叔夜也认同,张叔夜同样认为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儿,而战场上打出来的不过是武夫而已,但是呢,具备相当兵法水平的文人就很了不起了,是张叔夜最欣赏的一种人,他很看不起文人圈子里面现在充斥着的浮华之风,他甚至认为这是违背了圣人的本意,圣人明明说过君子六艺的,君子六艺里面,可就包含着射御之术,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骑射!

可是别说文人了,武人里面有有几个人可以做出完美的骑射之术呢?所以张叔夜认为现在的儒学已经步入歧途了,可叹的是,世人多浮华,都不去了解圣人的真意,这样子的读书人,还有什么资格去说自己是圣人门徒?

像岳翻这样不仅经义优秀,还能办事的读书人才叫真正的圣人门徒,别忘了,圣人可是做过鲁国的大官,指导过军事行动的,虽然最终失败,可是圣人已经让鲁国繁荣了一阵子,这就是本事,现在的读书人,几个有这样的本事?

这也是张叔夜原先对岳翻不满意的地方,自己拼死拼活的干出政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得到了极大的民间赞誉,但是呢,岳翻仅仅做了几首诗词,就让自己扬名于大宋朝野内外,甚至让皇帝痴迷不已,张叔夜很不平衡,一个十五岁的黄口小儿,有什么本领,何德何能,能让皇帝如此偏爱?

现在张叔夜才明白,岳翻靠的不仅仅是他的天资,更是努力和勤奋,勤奋练武,努力读书,结庐居住数年不下山,如此苦功,孝义感动天下,才有今日,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往事,正是因为这些血与泪组成的往事,才让成功者获得了成功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坚强的心理。

岳翻年纪轻轻就丧失了爱妻,失去了师尊,遭逢大变,几乎死于贼寇之手,而如今仍然可以自己约束自己,努力读书,不去因为那次的事情而意志消沉,反而是愈挫愈勇,这样的人才,才是大宋朝真正需要的人才。

张叔夜打算打完这仗,就要上表向官家举荐这位小小少年郎,不一定要做大官,但是先做一个官员,积累经验,就像太宗皇帝磨练寇准,仁宗皇帝磨练王安石的旧事,当今陛下也要磨练岳翻,磨练十年,把他从十五岁磨练至二十五岁,那个时候,岳翻依旧年轻,那是他最大的本钱。

二十五岁的岳翻,进入中央,成为中央大员,张叔夜有理由相信,他将成为大宋历史上空前的一位人物,不知道他会是宰相还是大将,但是,张叔夜跟希望他走文人的道路,却是一位比范仲淹和韩琦更加厉害的文人中的武将。

那才是大宋文人最荣耀的时刻。

所以,岳翻啊,你要多加磨练啊!

张叔夜如此期盼着,期盼着,于是,大军就抵达了润州城不远的地方,张英一声令下,大军就在脚下停止前进,安营扎寨,虽然只有三万人,但是要按照十五万人的规模扎营,以确保可以震慑对手,如此大规模的营寨,就确定了一个人要做五个人的工作,这是一项大工程,而且,张英还吩咐他们在空着的没有人住的营帐里面放些东西,这就凭空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那些被打散编制重新管理的禁军当惯了大爷兵,虽然之前被岳飞教训了一顿,但是他们终究是大爷兵,其中还有大宋所谓上四军里面的精锐之军捧日军的军士,这些大爷兵更加了不得,桀骜不驯不说,主将被抓走了,其他士兵都慌了,只有捧日军的军队集结起来,要找主帅讨个说法。

捧日军的来历不好说,牵扯到大宋立国时期的豪门贵族,就连很多文官名臣想要整治在开封府名声很不怎么样的捧日军,结果遭受了挫折,没办法,人家后台太硬了,搞不动!搞不动就不好弄了,弄不好的话还会伤了自己的地位,久而久之,就没人愿意对这些大爷兵动手了,这些大爷兵也就越来越骄横跋扈。

虽说禁军里面有不少以上欺下,瞒天过海的事情发生,但是,还真别说,这不属于捧日军,捧日军有自己的产业,有自己的传统,不屑于做那些欺压下级的事情,有着光荣传统和超强后台的捧日军是禁军最后的面皮。

话是这样说的,但是那伙捧日军被分管过来的晁盖一个人撵着十个军官狠狠的暴打了一顿之后,消停了,到底还是军队,还有些军队的习气,愿意听从拳头大的人的指挥和命令,晁盖豪气干云,义薄云天,为人非常大气,一开场就是一套拳法把整个捧日军打的晕头转向,然后确立了自己的威信,开始按照岳翻的吩咐,整理这数百过来镀金的捧日军。

因为捧日军来头最大,所以岳翻就推荐这些人里面能力最强的晁盖来收拾捧日军,其余的一批军队也按照各自能力的高低分排下去,二十四个岳氏护卫也就临时担任了基层军官的职位,这还算是大宋有史以来头一遭,张英的确有这个权力,却也要承担相对应的责任,万一打了败仗,这个事儿可就不好说了。

八十军队,比文官好对付

张英承担了极大的压力,把那么多军官治罪,还斩杀了十余个军官,这下子要是掌握不好,打了败仗,自己的这个集团可就真的全部要完蛋了,这一完蛋,可就真的没有翻身之日了。

张英派人去侦察了一下润州的情况,和他猜测的没什么两样,润州只剩下一座大城,其余的城池,包括大城的子城和辅城都被攻破了,只剩下一座主城,还在谭稹的手里,谭稹手中只有不到五千兵马还在固守城池,岌岌可危,方腊军统帅郑清郑魔王率兵八万围攻城池,已经攻城一月有余,城内即将粮绝,另据探报,方腊还派了另一员战将方七佛率军七万增援润州。

那七万兵马是在方腊收到了张英的战书,并且杀了宋使之后派来的,张英很悲愤,亲自为那位罹难的使节组织葬礼,哭泣道:“自古以来,皆有定律,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方腊狗贼,背信弃义,斩杀我使,丧尽天良,我张英再次发誓,定要手刃方腊,为使节报仇雪恨!”

然后,张英就挥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