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上南下 >

第105章

北上南下-第105章

小说: 北上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司令和蒋政委请他为团长以上的干部介绍了东北的形势、中央的要求,乔向文把东北对于中国**、对于国共两家的重要意义一说,听得大家都热血沸腾,收拾行李快,行军度欢了
    与此同时,胶东码头,数万大军经过了初期的航行摸索后,开始加大运力
    路上万马齐鸣
    海上百舸争帆
    那一幕幕,许多参与了北上的老战士终身难忘,那场面,那气势,那紧张的气氛
    再把社会部的骨干全部分到了独立支队的每个团后看着战斗了八年的这一片热土,乔向文依依不舍
    临出发之前,他拨通了一个人的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万马千军抢东北()





第一百七十二章王牌之师
第一百七十二章王牌之师



    第一百七十二章王牌之师
    其实,在和乔向文一起干运输大队长的时候,许世友一直有一种冲动
    去东北
    不但有了想法,而且还让警卫员备好了过冬的
    他和妻子田普都商量好了,包裹被褥都已经收拾停当
    抗战胜利,胶东再打仗,这里还需要他这个攻不克的猛将吗
    东北,中国**未来的方向和大本营,将来一定不平静,有仗打,能发挥特长
    许世友一生,啥都敢干,就是从来没像上面要过官,没给组织提过要求
    就这样,渡海过半,他才被谈话,上级决定,他留守胶东
    山东主力转移,兵力空虚,你从胶东半岛渡海去东北,轻轻松松,赶明儿老蒋的军队不会依葫芦画瓢,一样学你吗?
    惟其如此,胶东必须有部队,有主将,而且要是镇得住,压得稳的干将
    虽然有所失落,但听到罗荣桓反复嘱托,山东主力一走,老蒋绝不会善罢甘休,山东兵力空虚,一定要做好打大仗的准备
    确实,此刻主力一走,留下的部队,要磨合,要恢复,不容易
    这个情况,在胶东军区,最为突出
    为啥呢?
    山东军区给予胶东军区的北上任务,在山东各二级军区里独占鳌头个团,而且必须是主力,能打硬仗,不准注水
    那么,许世友此刻有多少人马呢?
    抗战一胜利,他刚刚把的部队整编了一下,成立了五师、六师,两个主力师,合计六个主力团
    任务一下,意味着,除了这六个团必须全部前往东北外,胶东还要立即组织四个团
    一咬牙,二话没说,许世友喊了贾参谋长,两个人对着兵力部署图指指点点,哪个部队还可以,哪个部队需要扩充一点
    转眼之间,他把其余的部队重整合了一下,把经过战火考验的精锐部队全部集中到了一起
    十个团
    概念呢?
    除了一个团 ,那是驻守军区的机动部队,其余,所有主力,全部抽调一空,胶东成为一座没有主力的空城
    十个主力团,许世友马踏胶东的辉煌战果
    一个不留,何等的胸怀,何等的纪律观念
    尤其是胶东海军支队,对于三面环海的胶东军区来讲,具有重要意义,那绝对是许世友的独家发明,心肝宝贝
    但是为了全局的需要,许世友除了留下一部分人组建成“山东胶东海军教导队”之外,所有海军骨干全部去了东北
    之后,并肩多年的副手,吴副司令,带着十个主力团,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许世友在码头,和所有的老胶东,营连干部们一一握手,告别
    男人有泪不轻掸,这一会,许世友也掉眼泪了
    这些,这些子弟兵,跟着他出生入死,感情太深厚了
    此去一别,谁何时方得相见呢?
    这批部队,在以后漫长的征战岁月中,虽然许世友再也没有指挥过,但是,他们时刻记住是山东八路军,是胶东许世友的嫡系部队
    辽沈战役,四野的名片,其中最火爆的,又非塔山阻击战莫属:
    面对国民党军队数倍于的“人海战术”,有一支四野部队,以少敌多,以牺牲三千多人的代价,杀敌六千,最终守住了塔山阵地,保证了大决战的顺利进行
    这个有着钢铁意志的部队,因此获得了“塔山英雄团”的最高称号
    它正是胶东子弟兵,后来的41军,第四野战军四大王牌之一,名震江湖
    据说,许世友闻讯,含笑畅饮,连呼痛快
    而留在胶东的,也没有让许世友失望
    当时仅有一个主力团,其余的,都是地方武装转的
    但是,强将手下弱兵许世友慢慢招兵买马,慢慢训练,很快就重带出了另一支常胜之师,不断壮大,最终组建成了27军,参加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渡江战役之后的军部,就建在江湖俺家里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当然,再后来,军部搬去了石家庄
    留下的人马里,当时有一个文书,后来当过班长,连长,最终他的官比许世友还大很多,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是也
    山东八路军主力已去,此后他们的发展如何呢?
    说到这里,顺便说几句
    四野,拥兵百万,战将如云,一般评论,它有四大王牌主力军
    刚才说过的,41军,胶东八路军完美转身,那是其一
    38军,天下第一军,那绝对算一个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写的就是它它是哪来的的,前身这会儿正在渡海呢,山东军区第一师第二师也,论攻坚能力,还是长途奔袭能力,均属王牌中的王牌所以你也就容易理解哦,1966年开始,38军驻防保定地区,拱卫京师,直到目前为止,还一直是解放军最威猛的集团军,兵力最多,兵种最齐,武器装备最优良
    还有一个40军,那也是四野的拳头产品,战功赫赫,此刻的前身鲁中军区主力部队也正在等着渡船呢,这支部队后来战功数,抗美援朝第一枪,就是它干的
    童鞋们一看,你这38;40;41 ,漏掉一个39 啊
    呵呵,39当然也是四野的一块招牌,它是四野主力中唯一一支不是从山东走出去的部队
    回头看看,刚才说的四军,黄克诚,对,39军就是它
    看着胶东子弟,看着山东八路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拔,许世友心里又是开心,又是难受
    这会,突然接到了乔向文的,喉咙都有点哽咽,嗓门都小了很多
    部队的战友情,绝对比普通的情、情,深厚,私,长久
    罗荣桓是十月底,带着军区司令部人马,最后一批渡海的
    北上的部队,后来还传出了一个花絮,大家津津乐道
    那是关于一代战将、后来被成为东北王的林biao
    25岁,成为红军最主力的红一军团的最高指挥员;
    1937年,成为主力的115师师长;
    平型关大捷,取得八路军对日作战第一次的胜仗;
    但是不久后,就因为被阎老西的手下误伤,退出了战场,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的校长,后来赴苏联治病
    几年后回到延安,主要还是休养,一直未回到部队一线指挥战斗
    但是,并没有忘记这名爱将
    养着,不是不用你,好钢用在刀刃上
    就在1945年的9月份,这里十万大军北上渡海,毛伟人出招了,任命林为山东军区司令员,接替即将率兵赴东北的罗荣桓
    林同志多年没上前线,早已憋得慌,接到命令,马上带着一帮人,赶往山东
    可是,形势在变,领导的心事也一直在变
    就在他赶赴山东上任的途中,骑马到了河南濮阳的时候,一个的任命让他停止了前进
    中央给了他一个职务——东北自治军司令员
    有意思,这样的事,前所未有,第一个文件没几天,就被签发它的人紧急作废了
    接替林去山东任职的,正是陈毅,四军军长
    历史往往是很有意味的,在林biao接到电令时,他身边只有10名警卫人员,他并不去东北究竟干,要带领的部队在哪里,有多少人
    可是,在他几年以后离开东北杀往平津南下的时候,他麾下的部队有一百零八余万,加上留守东北的五十来万各类地方武装,四野大军实际上过一百五十万
    从十多万,到一百五十多万,距离有多远,道路有多长,不看**的党史,是没法丈量的
    又是骑马,又是换车,一个多月以后,他到达了沈阳,但他的身边依旧没有一支可供指挥的部队
    此刻,他名义下的那些部队,那些后来组成东北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的原始人马,这会儿正昼夜不停地,从海上,从路上,往东北赶呢
    而这些正日夜赶往东北的官兵,同样不清楚,他们未来的司令员是谁,因为山东的一把手,罗荣桓,此刻已经到了东北不管军事了,改做政工
    同一,国民党军队也在拼命北上
    由于多年抗战的原因,南方通往北方的铁路大多处于瘫痪状态,要在短修复难度很大
    很快,美国答应帮助蒋介石动用飞机和军舰运送部队
    但是,已经落后了**两个月
    此刻,大批的八路军,从海上正在不停运输,陆上的业已经在风餐露宿,星夜急行军了一个多月
    电文频频,捷报传来:
    10月24日,第一师从海路到达营口地区
    11月5日,第2师从海路经辽东半岛到达沈阳以西地区
    11月7日,第3师沿陆路到达锦州以西地区
    11月9日 军区直属机关与警卫部队,沿海路到达沈阳地区
    11月12日,第5师从海路到达辽东半岛,转往鞍山
    可是,左等右等,乔向文和他挂靠的独立支队还是没有到达
    万马千军枪东北,独立支队这支久经考验的部队,乔向文这名山东八路军的第一密战高手,难道遭遇了不幸?()





第一百七十三章烽火山海关
第一百七十三章烽火山海关



    第二卷北上篇 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山海关
    北上
    北上
    大功率运输机马不停蹄地转动着引擎
    各类巨舰大炮不停地出没于西南各军港
    抗战一结束,刚刚经受战火考验的中国大地上,这些机身舰身的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分外惹眼
    那里,毛伟人在延安大手一挥,**十万大军海陆并进赶往东北
    这里,老蒋和国民政府在重庆半刻也没闲着
    经过外交的死缠蛮搅和老蒋不断让步的谈判,美国人在确定苏联红军将于三个月内撤军东北后,迅出动了一批海军陆战队和大量运兵船舰,开足马力,从海上运送国民党军队开赴东北
    当然,这一切,同样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从前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现在,则多地转为了经济
    蒋介石承诺,所有赴东北部队必须装备美式枪械,美国在华利益必须得到优先和首要的保证
    注意,这些美式枪械,从来就不是免费赠送的,没门
    这样之后,杜鲁门下了决心,帮着老蒋没商量
    随即他大笔一签,花了六亿美元的代价,帮助蒋介石运送三十五万军队赶往东北
    另外,五角大楼出动了一万多名海军陆战队员,提前赶到东北,帮助蒋介石占领地盘
    抢东北,**靠海上的小帆船,靠泥腿子赶路,老蒋掌握着政权,运作空间大,他靠外援,借外力
    东北,两党首选
    北上,方向明确
    外部环境看好了,再看看对阵的两个头领
    蒋介石派往东北的保安司令长官,悍将杜聿明
    黄埔一期优等生,国民党中最能指挥作战站的军官之一,抗日期间的昆仑关大战,是他的一张名牌,人称老蒋的“救火队长”,哪个地方有问题,哪里就有杜聿明
    对了,小童鞋们对风当代的名人故事比较感兴趣,娶了28岁美女的82岁老头杨振宁都,呵呵,这个老杨正是杜聿明的毛脚
    毛伟人派往东北的东北自治军司令员,那也是一等一的猛将,林biao
    黄埔第四期,抗日名将,平型关大捷,国人人不知,这是毛伟人麾下最给力的战将
    堪称强强对抗
    当杜聿明乘着美国人的军舰,与美国顾问团一路笑看海上风光,终一月中旬姗姗来到东北时,凭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他很快嗅出了一丝危险
    一路向北,所到之处,营口、葫芦岛都已经被先期到达的山东八路军占领
    委员长不是发了一号令,八路就地待命,不得参与对日受降吗?
    郁闷啊,堂堂的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三十万军队的指挥者,此刻在的地盘上,竟然找不到停船的港口
    最终,在侦察飞机的帮助之下,他只有秦皇岛还没有落之手,那里只为数不多的日伪部队,目前在留守
    天皇老子投降了,冈村宁次投降了,山田乙三投降了,但是根据规定,你还得在原地驻防一段,属于中国方面军的,等老蒋喊人来搞一个受降仪式,东三省,那得等苏联红军前来接管
    杜聿明一看,有了主意,他立即要求日军就地投降
    小鬼子也很乖,本来嘛,上面一投降,他们早恨不得回家见父母看找了
    很快,国民党东北王和他的美军顾问团,带着二十多艘军舰上下来的全副美式装备的**,扎营秦皇岛
    就在这一刻,身为抗战名将的他,一生中最重要、最困难的战斗开始了
    以前打鬼子,现在打的是同胞
    翻阅军用地图,他把陆路进入东北的第一仗,定在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号称“天下第一关”
    在大中国的版图,尤其是军事对抗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起三海关,马上人们就会想到吴三桂,冲冠一怒,想到那个大顺王朝短暂的背影
    地方不大,地位不轻,北方门户,扼守咽喉要冲,把东北与华北就此分开
    进入那边,就是肥沃广阔的黑土地,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自古以来,华北百姓走投路之下,闯关东,陆上,必从此地,海上,那是从胶东出发的
    此刻,距离山海关最近的国民党部队,是十三军,这支部队来自广州,属于中央军嫡系部队
    古老的山海关,这会由**领导的原东北游击军一个师占据
    当杜聿明一声令下,十三军潮水般涌向山海关的时候,这个师毫不犹豫,当即予以了坚决的还击
    明知猛虎在前,但没有后退之路
    坚守山海关,掐住敌人陆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