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上南下 >

第129章

北上南下-第129章

小说: 北上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枪林弹雨,生死与共,谁是上下级,其实关系跟铁哥们一样
    再看许一梅,放着文工团长不干,巾帼不让须眉,参加锄奸对敌斗争,在残酷的考验中不断成长,直到如今的机要主任,从她身上哪里还能看得出一点当年资产阶级大的影子
    多好的,多好的**情谊啊
    想到这里,乔向文的心里涌出了一股感动
    “洪主任,陈副师长,嫂,人逢知己千杯少,前段盛阳的战斗大家的弦都绷得很紧,今天咱们找个酒馆,我来做东,好好叙叙战友情”
    洪复之听了,立刻站起来,连连摇手:
    “向文,你这话说得我不高兴了啊,你以为今天你还在策反国民党军官啊,哈哈,我可是东野总部干部学校的教导主任,和你穿的一样的军装啊,告诉你,承蒙总部首长的关心,我这老学究的级别不比你低呢,你是正师,我还比你高半级呢到我这里,我是主人,平时请你们还请不到,今天要你来请客呢?”
    洪点头,赞同着
    洪小雨跑到爸爸身边,对着乔向文,口齿伶俐地说:
    “我老爸说得对,你虽然是大英雄,今天到了我们这里,不准有架子你们都是**,我和妈妈是**的家属,我老爸的年龄比你们大,在这里就要听我老爸的”
    哈哈,大家再次大笑,乔向文被这个小姑娘一说,两手一摊
    洪站起来,诚恳地说,“你们都是复之的老战友,不见外的话,就在家里吃,我和李妈马上去准备一下”
    众人推脱不得,只有连声说谢
    洪和保姆去厨房间准备酒菜,洪小雨屁颠颠地跑去帮忙了
    客厅里稍微安静了一点
    洪复之这才介绍了一下这次和他们相邀的目的,除了叙旧,是为了支持老的工作
    他侧身,把一份名单递给了乔向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对峙两军之最新攻略
第二百一十二章对峙两军之最新攻略



    第二百一十二章 对峙两军之最攻略
    别看这一张薄薄的纸片,却重若千钧
    洪复之递过纸片,凑近了乔向文,低声道:
    “向文,这是我在军委会政治部集训时候的同学名单,打了圆圈的,是与我那时候相处不的,打了勾的,是一直还与我保持联系的,中间有三位刚好就在东北,根据我的了解,他们并非老蒋那里的顽固分子,与我当初一样,都属于投身抗日误入贼船我想这份名单对于你的工作,是有帮助的,你那时候帮了我,我现在不带兵,不打仗,但是我有关系啊 ,我想这也可以帮你”
    那是抄写的公公整整的一长串名单,做满了各种标记
    乔向文飞快扫了一眼,一股暖流涌起
    对象的锁定与接洽,疑是秘密策反战线中最重要的环节,有了这份名单,两军对阵的东北战场,很快就将曝出一条条重磅闻
    “洪主任,太谢谢你了,我们一定会根据这上面,好好做工作,到时候可能还需要你配合着,一起做工作”
    洪复之看着这位老,感慨地说:
    “其实,我在想,今天表面是我们在策反他们拉他们,也许他们就会感激我们,否则跟着蒋家王朝一起毁灭,谁又真的心甘情愿呢眼下全国形势来看,**得天下,已经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点,只是个问题了早点让他们脱离那个阵营,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是每个人都有的担忧、小算盘,这就靠你们这帮专家去做思想工作,去帮帮他们,去掉思想上的小疙瘩”
    喝着茶,洪复之还谈了当初的心理变化
    当年与此时,情况还是大有不同的
    那时,国民党是强势政府,执政党,**论兵装备,还没法相比,那会儿投诚八路军的主要是一些地方杂牌部队,老蒋的正规军极少极少
    此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光是东北战场,两军对垒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论兵力数量、作战素质、武器配备、群众基础、后勤保证,都与初到东北的时候,完全两样了
    可以说,此刻加盟东野,由此带来的震动,与十年前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换而言之,当年的老虎团、当年的洪复之,能加军,并且能很很快投入**的大熔炉,还真的需要很多勇气和意志
    没想到,身居高位的洪复之,遇见故人,还能如此坦率地解剖,分析,这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很钦佩,也从这种交流中学习了很多
    很快,酒菜好了
    洪主任夫妇,乔向文,陈虎,刘胜,白兵,许一梅,洪小雨,还有两名司机,刚好十个人
    几年来,战友们第一次看他们的部长喝了那么多
    平时也有应酬,但乔向文一般不喝烈酒,推不掉时也是浅尝辄止
    今天,情况就不同了
    他敬别人,先喝掉
    大家敬他,他一点不剩
    许一梅睁大了眼
    陈虎睁大了眼
    其实,乔向文心里明白得很
    陈虎是他策反的第一个国民党军官,刘胜白兵是他第一次锄奸的伙伴,看到他们,总会想起许大哥,想起当年为了逃婚,离家出走,想起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难忘情景
    从一个省城的大学生,到一个坚定的解放军战士,这中间究竟有多远的距离,只有他一个人
    工作中,他给所有人的印象,都是冷静,成熟,思维敏捷,追求效率,其实也有过孤独与彷徨,困难与险阻,只是不习惯于对别人表达而已
    顺风顺水的背后,多少困难苦涩,都被默默一个人消化
    就说文静离去的打击,表面看,没有影响多大,只有他,伤痛是致命的,拼命地掩盖,只是为了不让痛楚与怀念随时随地触景伤情,汹涌而出
    今天这几个人的聚会,把他心里的那口闸,好像突然打开了
    回到纵队的第二天,乔向文细细分析了洪复之的那个名单
    巧的是,有一个人竟然是锦州6军参谋长,叫夏振宇,还有另外他的两位挚友,分别是沈阳保安司令部的参谋长和长春的警察局长
    这些人如果能够成功地策反,为我所用,那对**事业将带来多大的好处,避免多少的牺牲啊
    他立即找来陈世安副部长,两个人反复酝酿了一下,决定还是从就近的锦州开始工作,因为那里已经有了“狼毒花”打下的比较好的基础
    对于另外两人,可以派人先接触起来,保持一种交往,一旦**有需要了,再针对性开展工作
    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
    盛阳战役结束后,东北战场出于一种微妙的状态
    战事很少,甚至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
    其实,大的激流只是在悄悄地酝酿中,有政治的、军事的,两党两军都在紧张地思量
    剿总方面,卫立煌要求所辖部队固守城市,以不变应万变
    但是,蒋介石要求部队尽可能往锦州转移,因为那里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蒋介石的真实想法是,面对东北**的快壮大,不承认现实是不行的
    这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就是东北的国民党统治每况愈下,**迟早会对**发起总攻及,从而最终占有东北
    美国顾问团的意思也是如此
    与其几十万大军守着几座孤城,处处挨打,还不如干脆放弃,几十万大军撤回关内,与华北的兵力何为一处 ,重点经营华北,把国产党的军队堵死在东北
    再折腾,你不就是惦记着东北的那些工厂、那些工业基础,那些肥沃的农田吗?
    实在不行,我就让给你,你该知足了
    此刻,他哪里,毛伟人的胃口早已不是一个东北了
    此一时彼一时,眼下东北要,西北要,华北要,华中要,整个全中国都要
    不但要地盘,要利益,要人头,要政权,连老蒋你的老命我都想要
    基于老蒋的这些潜在的心理活动,一度,美国政府甚至愿意出面,把国共两党约到一起,坐下来谈这个话题
    可是,想归想,那毕竟是心理活动,蒋某人并不甘心啊,要不是日本人来犯,我在西北把你们就赶尽杀绝了,只怪,当初心一软,玩国共合作一直对外,把虎狼当家犬,这倒好,我在正面战场打,你在敌后拼命拉队伍,扩地盘,八年打下来,我死了三百多万人,你倒是把的队伍扩大了几十倍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思来想去,蒋某人最终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要求卫立煌把东北军队,尽快集结到锦州至沈阳、长春一线
    可是,卫立煌迟迟不肯买账
    将军和统帅,角度不同,立意不同,所以对于军事,对于政治,理解也就自然不同了
    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延安方面怎会放过?
    2月7日,中央给东野发来电报:
    对于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理
    这一点,后来被专家们论证为辽沈战役发起的一个起源
    论如何,在这个时候,东北野战军数量过东北国民党军队,武器和士气亦非昔日可比,这阵子,中央考虑的已经不是一个城市,一块根据地,而是要拿下整个东北,把蒋家王朝的五十多万军队就地消灭,不让他们撤退到其他地方去继续为虎作伥
    之后,再慢慢地走出东北,把你赶尽杀绝
    决策是正确的,当机立断
    困难是巨大的,人不知
    很简单,当时东北最主要的解放军集中在北片,几十万大军的运输、后勤、武器弹药供应,从北到南,如何躲开国民党军队的侦察和飞机的监视
    一个足以改变中国**方向和表的重大决策,实际上寻根问底可以查证的,就是延安和东野总部的几十封电报
    辽沈战役,根据江湖追查各种资料,其实当年从没有规范的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提法
    历史,大体都是有后人来总结,成功者来编写
    抗战,内战,国共明争暗斗的那些事,同样如此
    战事越大,往往越平静
    用在此刻的独立纵队,最是恰如其分
    那阵子,东野总部给纵队的任务,就是巩固盛阳、白山、通化之间的根据地,打通这一片的交通线,为大军南下提供安全保障
    虽然大部分农村都在我党手中,通过土地改革,农民迸发了极大的热情,基层民主政权得到了发展和加强,但是还有十几个县处于国民党军队控制之中,其中比较大的有三个,主要是靠近国民党驻军比较多的县城,他们依仗着这个,实施着在这片土后的统治
    根据要求,对于这些县城的围剿,不能出动大股部队,以免引起国民党的过度警觉,因为一旦意图明显,很有可能提前爆发大的战事,甚至让这些军队早早地撤离,前往锦州和其他地方
    消灭有生力量,这是头等大事,占了地盘,却给你的主力都跑光了,这不算胜利
    悄悄地小打,大仗地不要
    这是纵队整个上半年的战斗宗旨,也是对于部队战略战术的重大考验
    吃掉小鱼小虾,但又不能惊动大鱼大虾,这是费司令在纵队会议上打的一个十分形象的比方
    究竟该玩呢,把这些虾兵蟹将一一给收拾掉?
    第二百一十二章 对峙两军之最攻略()





第二百一十三章特别任务
第二百一十三章特别任务



    第二百一十三章 特别任务
    不长,变化不
    东北两军对垒,打45年9月,山东八路军十万雄兵北上,老蒋依靠美国的飞机军舰抢运人马赶到此地,白山黑水,从此便成了两党两军,两个领袖间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的大秀场
    按照目前的实力,干净利落地收拾县城的敌人,乃至和他们背靠的正规国民党军队作战,独立纵队所畏惧可是,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这些小规模战斗不就会暴露出我们的真实意图,让分散开的敌人捏成一股拳头,那是上级此刻最不愿意看到的
    万一惊动了敌人,便让我军的战略意图暴露了出来,这是大战之前的兵家大忌
    不让东北之敌一兵一卒逃离,这是中央对野司总部的明确要求
    所有作战,所有任务,都不得与这个大目标相抵触
    一次出动部队不得过一个团,一次作战不得过半天
    这是纵队下达的死任务,只有快地解决战斗,才能不让国民党正规军队参与,让他们不太引起注意
    为了贯彻军事进攻和政治进攻并举的原则,纵队把任务下达到司令部各个机关,并为每个单位制定了配合作战的部队
    既培养军事指挥机关的指挥艺术和实战经验,增强为基层服务、为作战服务的意识,也让参战部队在大战前夕,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敌工部也领到了的任务,那是一个叫高唐的县城与他们配合的是1师158团
    一文一武,一张一弛
    第二天大清早,158团的主要班子成员就来到敌工部,乔向文和陈世安带着几位处长热情接待了他们
    团长李,政委徐立人,副团长杜伟德,政治处主任耿介,参谋长关风年纪最大的徐立人,34岁,年纪最轻的杜伟德,才27岁,都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一线指挥员
    “乔部长,陈副部长,各位处长,我们是来向你们学习取经的,打,时候打,都听你们的”
    李快人快语,坐定后直接进入了主题,
    陈副部长原来就是四军7旅的锄奸部长,和几个人本来就有些熟悉,他忙批评起来:
    “李团长,乔部长不批评你,我先批评你一句,纵队的任务是要我们协同作战,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能说听我们的呢?别忘了,乔部长还是政治部副主任,那是管干部的,就你这认识,哈哈,乔部长你说是不是不能重用啊?”
    大家轻声笑了起来,都敌工部的陈副部长爱开玩笑,没想到这一见面,就开涮了
    在领导面前,本来基层来的干部就有些拘束,尤其是让人感到神秘、始终战斗在隐蔽战线的敌工部领导
    陈世安这么一说,气氛马上活跃开了
    对于这种场合,乔向文向来多倾听少发言
    往往,这些来自一线的干部,因为你意中说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有所顾虑,甚至成为思想包袱
    在纵队机关,在整个东野总部,乔向文的名字几乎没有人不,101的欣赏,罗政委的信任,情报战线的大显身手,锄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