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上南下 >

第42章

北上南下-第42章

小说: 北上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报的口气看出来了吧,三名军委领导一起签名,最后还要拉上两个人的意见。
    这两个拉来助威的,也是鼎鼎大名,杨尚昆,当时的北方局书记,担负整个华北敌后抗战的**领导工作,按照现在的说法,那是地方诸侯,一方大员,管好多个省呢,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党、建军和建政工作,都归他管,中央不是要派人去山东嘛,征求一下他的意见,那也是必须的。邓老,改革的总设计师,那时的职务是八路军的政治部副主任,129师政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份电报把八路军的实际领导彭德怀给难住了。
    放吧,谁不知道,他这个八路军的实际一把手,只管三个师,而其中打仗最靠谱、实力最强的,就是115师,这拳头部队一撤,八路军工作会不会受影响呢?
    不放,那是绝对不行的,三个最高领导签发,那还能讨价还价啊。
    抉择是痛苦的。
    没有选择的抉择,那是更加艰难了。
    十天之后,血气方刚的彭德怀,终于下定了决心,与中央保持一致!
    12月初,他签发了八路军总部的一封绝密电令:
    坚决执行军委指示,你部着即动员,并妥善处置一应事宜,另你部已到达晋东南之一团以苏鲁支队名义先行入鲁,为师部机关转移提供绝对安全之保障。
    就这样,一直并肩战斗的八路军三个师,自此分开了。
    因为八路军名义上归老蒋管,你是十八集团军,人家毕竟是国民党的元首,军委一把手,所以,这115师的转移,只能是秘密的,按照国共早期的约定,八路军在山西,在河北参战,那是与小鬼子面对面,**在前,八路军负责袭扰,一起玩鬼子。你这样一撒手,老蒋自然不乐意。
    几千人的秘密转移颇为棘手。
    最终,还是彭德怀想出了办法。
    前文刚说过,国民党河北方面制造摩擦,深县惨案,还记得吧,当时彭德怀气愤之极,在中央同意下,迅速集中兵力,把制造惨案的那支部队打了个稀里哗啦,溃不成军。
    这回,老彭又动了个脑筋,还是借这个事情干了一票。
    几千人千里转移,那动静太大,沿途避开鬼子,还行,悄悄地。**那就说不通了,部队换防,你得有通知,得有手续啊,没有这玩意,人家谁会放行?
    老彭的主意绝对正点。
    你不是制造惨案嘛,我不但还击了,还要上门去找你算账,国共合作期间,谁让你这样对待友军?
    看懂了吧。
    就这样,第十八集团军副总指挥,一封电文,给国民党河北政府主席、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就惨案一事当面洽谈,讨个说法。
    随即,一支堪称史上最强的警卫部队出发了。
    三千多人组成的警卫部队,场面有多大,有多气派,想得到吧?
    就这样,罗荣桓、陈光带整个师部机关和一个主力团,以警卫部队的名义,武装护送八路军的副总指挥与你国民党的一个战区指挥谈判。
    因为你制造了摩擦,对我们下了手,我们的领导要是单身匹马来,你要再下毒手,也不是没可能。
    好,就这样,三千人警卫,武装护送。
    彭大将军场面够大的。
    如此,115师名正言顺,一路急行军,翻过太行山,穿过平汉路,直接进入山东。
    说一花絮。
    解放军二炮有一个副政委,罗东进,中将军衔,级别很高吧,不错,但比他父亲差远了。
    他父亲的军衔,元帅。
    谁啊,就是这支“警卫部队”的最高指挥员、115师当时的实际操盘者。
    罗东进,就是在115师东进山东出发前夕出生的,罗荣桓政委一算计,取个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吧,纪念一下115师历史上最大的事情!
    **
    毛伟人一挥手,115师先后几万大军进入山东。
    按道理,这些八路军的王牌部队,加上山东本来几万人的山东纵队,山东的抗日日子应该好过多了吧。
    其实不然!
    两三年的进展表明,山东抗日形势,距离延安的期望距离很大,具体表现
    在;
    部队发展还是不够快;
    在山东没有形成强大的抗日声势和影响;
    抗日根据地区域不够壮大;
    对**领导的全国抗日统一战线贡献平平;
    在日寇、**、伪军盘踞的山东地区,**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及其根据地,没有能起到延安期冀的效果。
    山东抗日何去何从。
    山东在焦虑。
    延安在思索。
    伟人又要出奇招了!
    **
    那年的冬天好冷。
    鲁南大地,漫天大雪,树上挂满冰棱,群山披上银装。
    二月的一天,乔向文突然接到通知,要他火速到纵队接受任务。
    快马加鞭。
    纵队李政委、社会部长杜克明向他布置了任务:
    原来,中央首长002,过年以后即将来山东巡查,任务绝密,行程绝密。
    中央办公厅、中央社会部要求山东地区,根据情况需要,采用一切措施,确保002同志在山东期间的安全。
    002同志在党内具有崇高的威望,长期战斗在白区第一线,日伪、国民党对其恨之入骨,多次用重金悬赏无果,所带领的新四军,那是不断壮大,让敌人坐立不安。
    “002同志随行须带电台,并带一部分得力武装沿途保卫。”
    “负责保卫之手枪班须是强有力的,须有得力干部为骨干,须加挑选与训练。”
    当杜克明把两份电文递给乔向文时,他看了几遍,心中十分意外。
    根据002同志在党内、军内的威望,保卫工作当然必须绝对万无一失,一般这种任务,负责领导保卫工作的中央社会部会直接发出通知,提出具体要求和部署。
    但是,当他看到这两份电文的签发人时,陡感意外。
    那龙飞凤舞的签名,正是毛伟人!
    当时中央中央政治局负总责的一把手!
    为一个前来巡查的干部,老板亲自出面安排警卫工作,而且如此周到的口气。
    言外之意,你懂的。
    就是要加强分量,就是要你们全力以赴!
    历史确有其事,文件,档案,电报,不信江湖,你查查资料。
    002到底是谁?
    他到山东究竟干了一件怎么样惊天动地的大事?
    毛伟人为何如此关心此次的警卫工作?
    下文道来!
    ***江湖喜读历史,藏书甚丰,工作之便,对许多东西更是多家关注和研习。每日清茶一杯,故事两节,诚交各路朋友,认可的投票收藏,不喜欢的,留言批评几句,江湖也会认真听取,多谢了***()





第六十一章谁是002
第六十一章谁是002



    中央一把手亲自安排一名干部的保卫工作,空前绝后!
    此人过去业绩多大,未来走势多么給力,你懂的。
    哪怕你不懂,他们懂。
    山东分局懂,115师懂,山东纵队懂。
    看了毛伟人签发的电文,乔向文不做声。
    秘密工作的特点,就是如此。
    给你看,你就看,该跟你说的,自然会说,不该问的,话一出口就是违规。
    他默默地把电文还给了杜部长。
    这时,纵队李政委开了口:
    “向文同志,这份电文你看到了,不要外传,这是我党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保卫工作亲自草拟电文,002同志此行任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为贯彻中央指示,纵队、山东分局、还有115师领导,我们反复商量,大家觉得还是我们纵队对地方工作比较熟悉,对山东地区的地理地形更有把握,因此由我们纵队来负责002在山东期间的所有保卫工作,当然到了哪里,当地还是必须要紧密配合,绝对保证中央首长的安全。”
    乔向文听着,预感到这个重要任务与自己要有关系了。
    果然,李政委与杜部长对看了一下,继续道:
    “向文同志,你在独立支队这几年的工作,纵队十分满意,机关开会经常议论你们破的案子、你们的锄奸故事,你们在秘密战线上干得很出色,干得好啊,尤其前段时间的投毒案件,影响那么大的案件,你们一个星期就破了案,我看到你们的专报了,那是靠智慧,靠对革命工作的干劲,那么快地挖出了敌特分子,很了不起,杜部长对你赞不绝口,可以说,你也是我们纵队在锄奸保卫战线的一面旗帜,杜部长,我这样说可以吧?”
    杜克明点头,认真地说:
    “这不只是我和李政委的意见,也是纵队几位司令员一致的看法。”
    李政委收起电报,喝了口茶,看着乔向文:
    “长话短说吧,002号首长的保卫,是目前压倒一切的工作,纵队我和王司令负全责,杜部长亲自抓,但是根据最高首长的指示,根据我们山东地区敌顽我的特点,既要空前重视,措施到位,又不能大张旗鼓,那不是给日本特务、国民党特务发信号吗,哈哈,所以,纵队党委决定。”
    乔向文听到这里,挺直了腰背。
    “杜克明同志坐镇纵队,负责统筹协调,向文同志你亲自上阵,一线指挥,有的同志提出派一个警卫连,安全是安全,但不可行,因为这不符合002的做事风格,他喜欢深入群众中间,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要是全副武装一个连跟着,那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你怎么看?”
    担任支队社会部长以来,还是第一次接到如此高规格的保卫任务。
    任务光荣而艰巨!。
    乔向文飞快地想了想,回答道:
    “政委,部长,敌顽我交错盘缠,尤其是002要去的地方比较多,有的还要穿过敌占区和国民党控制的地区,大规模的警卫部队跟随既不可行,也没必要,我想,我们要根据我们抗日根据地的特点,各点配合,互相接应,然后挑选一支精干人员,随身保护,人不在多,而在于精,尤其有些地方还要冒险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人多了反而不安全。另外,我建议,几个主要的根据地提前进行一次内部排查,清除一些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对外,我们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对内,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你们定夺!”
    李政委和杜部长点头。
    杜部长吐出烟,说:
    “向文,你的建议非常好,我们马上发文,各支队、各旅部、各游击大队,迅速进行一次梳理,开展一次大扫除,最好能挖出一批敌特,破获一批案件。你的保卫工作设想很有说服力,我们再论证一下,你回去以后,马上安排一下工作,尽快来我这里报到,我们一起详细制定计划,搞几次仿真演练,对了,你们那里的白兵、许一梅带过来,我们社会部选几个,我再让其他几个支队、旅里抽调一批素质过硬的干部,怎么样?”
    心头一热。
    乔向文腾地站起来,一个敬礼:
    “谢谢李政委,谢谢杜部长,无论多大的困难,有你们的支持,我保证完成任务!”
    说到这里,也许知道一些历史的人,已经明白了,002究竟是谁。
    江湖这里用的002,确实是当时他的代号,他还有一个名字,叫胡服。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他究竟是谁?
    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发生后,全党全军义愤填膺,强烈要求反击国民党,为新四军死难将士报仇。
    1月14日,**中央指示,“在政治上军事上迅即准备作全面大反攻,救援新四军,粉碎****”,要求各地紧急准备对付最严重事变。
    就在这种危机重重的情况下,作为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作为白区工作的一面旗帜,先后担任**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的002,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
    他同陈毅等同志一起,为把被老狠狠咬了一口、企图彻底灭掉的新四军,重新建设成为富有战斗力的铁军作出了重大贡献。
    说起**的两支部队,八路军、新四军,那是无人不知。
    但说起抗日,说起打鬼子,说起对抗战的贡献,好多人就不以为然了,尤其是对新四军。
    也不能说没道理。
    江湖熟读历史,还是用一组数据说话吧:
    37年12月,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1。03万人组建新四军,是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这个番号是叶挺向老蒋讨来的,叶挺谁呀,北伐名将,一代战神,南昌起义的前敌总指挥,老蒋的座上宾,**的老朋友,在国民党内部交往极深,威望之高,远非一般将军所能比拟,经周恩来反复做工作,他才担任了新四军的军长,重上抗日战场。叶挺为人正直,爱护官兵,用兵作战那是有板有眼,但是,因为一个人的原因,叶挺在新四军基本成为摆设,英雄无用武之地,为此几次向周恩来辞职,并有一次不告而别回了广东老家打游击。
    这个人是谁呢?大家都知道,最后被自己的副官打死的那一个人,也是**历史上了不起的一个大人物。
    项英,工运专家,老资格政治局委员,东南局书记,红军长征后留守南方苏区,八省游击队最高指挥员。
    在新四军的职务为副军长,政委,**新四军分会书记。
    别看表面,叶挺是军长,他是副的。
    实际远非如此。
    说穿了,叶挺这个军长是名义上的,因为你有影响,搞钱,拉赞助,国民党谁不给你这个北伐名将面子。
    但是,新四军内部,大事小事,都是政委说了算,最无厘头的是,凡是遇见意见不合的,项英同志便召开党委会研究。
    人家叶挺不是党员,党外人士参加不了党委会啊。
    一招制人,叶挺纵有万般本领,也推不翻党委会的决定。
    由于项英不善于指挥作战,对形势把握不力,有着浓郁的小农思想,所以新四军的发展,那是举步维艰。
    在抓住战机打击敌人,扩充队伍上,更是疲软的不行。
    所以,从37年组建,一万多人,到他被自己的副官叛变打死前,新四军才发展到2。5万人。
    可惜啊,这支曾经被无限看好的部队。
    再看看八路军,同时起步,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成立,相差两个月,你那里是1万多人,我这里好一点,三个师,三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